01 绪论(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地震与地震动随堂测验1、震级表征了地表破坏程度。
2、震中距是指从地表某处到震源的距离。
3、一次地震中,破坏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极震区。
4、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人们将前震、主震和余震视为一次地震活动,称为地震序列。
5、构造地震是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震,相比其他类型地震,构造地震活动不太频繁,但破坏性大。
6、我国很少发生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日本等地。
第一章第三讲 地震及其成因随堂测验1、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由于距地表较浅,因此危害性较大。
2、水库蓄水以后由于局部地壳受力状态的改变,有时会引起地震发生。
3、所有的构造地震都能够用弹性回调理论来解释。
4、大陆漂移的主要证据之一是大陆地质地形的拼合。
01 绪论——第一单元测验1、关于公元前780年的岐山地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是人类最早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破坏性地震
b、《国语·周语上》记载:“三川竭, 岐山崩”, 其中三川即当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和洛河
c、《诗·小雅·十月之交》记载的 “烨烨震电,不令不宁。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生动描述了这次地震发生的全过程和地震引起的地貌变迁
d、此次地震引发了地震、山崩、洪水、旱灾组成的灾害链
e、此次地震间接导致西周灭亡
f、《国语·周语上》记载:“三川竭, 岐山崩”,经推测三川断流的原因是堰塞湖
2、关于1556年关中大地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推断,此次地震震级为8.3级左右
b、造成“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的主要原因是此次地震发生在夜间23点到1点,且当地居民多住在黄土塬的窑洞内,因黄土崩塌造成巨大伤亡
c、此次地震造成高15层的小雁塔塔顶被震毁,余下13层
d、此次地震水灾、火灾、疾病等次生灾害严重
3、一般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地震烈度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源深度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中
4、关于板内和板缘地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板内地震发生地点集中,频度低
b、板缘地震约占全球地震的75%以上
c、相比板缘地震,板内地震危害较小
d、板缘地震震源机制较一致,而板内地震震源机制复杂
e、1556年关中大地震属于板内地震
f、2008年汶川地震属于板缘地震
5、关于地震测量,以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是张衡首创的候风地动仪
b、近代地震仪一般包括拾震器、放大器和记录装置
c、近代地震仪的拾震器能够记录地面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d、近代地震仪的拾震器可以记录水平、竖向以及扭转位移分量
e、候风地动仪能够记录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过程
f、我国第一台国产近代地震仪是李善邦教授于1943年研制的霓式水平向地震仪
6、关于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用来表达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大小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个烈度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
d、震级表达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烈度表达地震时地面宏观震害程度
7、关于地震序列及其分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75年海城地震属于主震型地震
b、余震强度小于主震,因此危害较小
c、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称为地震序列
d、一次地震序列中的多次地震,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8、关于地震震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伍德-安德森地震仪记录到1厘米的峰值波振幅,则地震震级为4级
b、震级与烈度有一定关系,一般烈度越大,震级越大
c、为了确定地震震级,地震仪一定要放置在距离震中100千米处
d、2008年汶川地震里氏震级8级,属于特大地震
e、里氏震级在8.3-8.5左右会产生饱和效应,使得一些强度明显不同的地震在用传统方法计算后得出里氏震级数值一样
9、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地震有
a、1960年智利地震
b、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
c、2011年东日本地震
d、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
e、2008年汶川地震
f、1920年海原地震
10、1920年( )地震里氏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
11、1960年( )地震矩震级9.5级,是目前人类记录到规模最大的地震。
12、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后,reid根据地表变形提出了( )学说。
13、1964年日本新潟地震是开启砂土( )研究的一次大地震。
14、板块构造运动学说有魏格纳提出的( )说和海底扩张说。
15、08年汶川地震成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阻挡,造成构造应力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导致地震。
16、按发震位置,地震可分为( )地震和板缘地震。
17、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震级最大的地震称为主震。人们将前震、主震和( )视为一次地震活动,称为地震序列。
18、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其中( )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
01 绪论(第二部分)第一章第四讲 地震波随堂测验1、横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剪切波,相比压缩波,剪切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小。
2、一般周期长,波速慢,振幅大,引起地面蛇形运动的地震波是洛夫波。
3、将各种类型地震波按波速从大到小排列,为横波、纵波、面波。
4、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震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5、地震面波不能在地球内部传播。
第一章第六讲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随堂测验1、建筑抗震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为了满足前两个烈度水准的设防目标,需要进行第一阶段设计。
2、小震烈度也叫众值烈度,它是烈度概率密度函数峰值所对应的烈度,因此超越概率为50%。
3、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取基本烈度,它的重现期为475年。
4、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应划分为特殊设防类(甲类)。
01 绪论——第二单元测验1、关于设计地震分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的地区,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比较大
b、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的地区,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比较大
c、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的地区,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比较大
d、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的地区,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比较大
e、地震分组和场地条件有关
2、地震烈度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地震的震级
b、地震的持续时间
c、震中距
d、地震的类型
e、震源深度
f、地质条件
3、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a、地震时人的感觉
b、地震时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等宏观震害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
e、地震时震源深度、震中距
f、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4、关于地震波速,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a、地震波在地球内的传播波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加快
b、体波波速在地下33km处发生了明显变化,此处即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称为莫霍面
c、横波在液体中波速为零
d、地震波的波速与地震时释放能量大小有关
e、地震波的波速与传播介质有关
f、剪切波波速快于压缩波
5、关于地震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波不是单一类型的波,它分为纵波和横波两大类
b、相对于横波来讲,纵波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c、横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垂直,纵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一致
d、引起建筑物破坏的原因以纵波为主
e、面波是一种次生波,衰减较慢
f、洛夫波既有前后又有上下运动,对建筑产生剧烈应力,比瑞雷波传播稍快
6、地震引起的工程结构破坏主要体现在
a、承载力不足
b、变形过大
c、结构失稳
d、地基失效
e、地陷、地裂
f、喷水冒砂
7、关于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型游泳馆应划归为丙类建筑
b、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大楼应划归为乙类建筑
c、陕西历史博物馆应划归为甲类建筑
d、高层住宅可划归为乙类建筑
e、甲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仍按9度
f、丙类建筑在计算地震作用和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均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
8、关于“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震不坏是指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b、中震可修是指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大震不倒是指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遭遇小震时,结构应处于弹性状态
e、结构遭遇中震时,允许损坏,但不允许产生弹塑性变形
f、结构遭遇大震时,将产生弹塑性变形,但应防止结构倒塌
9、关于“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设计包括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验算
b、为保证“中震可修”,在进行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取用第二水准的地震动参数
c、进行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的目在于防止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破坏
d、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
e、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f、验算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时,应取用第三水准的地震动参数
10、一般周期较短,波速较快,振幅较小,引起地面垂直方向运动的地震波是( )。
11、一般周期长,波速慢,振幅大,引起地面摇滚运动的地震波是( )。
12、广东省新丰江水库1959年蓄水后出现了多次地震,按地震成因而言,这种地震属于( )地震。
13、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 )烈度。
14、多遇烈度指50年内超越概率约为( )%的烈度。
15、上海市某三级医院门诊大楼,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度采用。(此题请填入阿拉伯数字)
16、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最低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此题请填入阿拉伯数字)
17、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会展建筑应划归为( )类建筑。
18、古登堡面是地幔和( )的分界线
19、西安市碑林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g。
02 场地、地基和基础第二章第一讲 场地随堂测验1、同一块场地一定具有同样的地基承载力。
2、场地覆盖层厚度愈厚,其上建筑震害愈轻微。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即使震场地内有发震断裂,也可以不考虑其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4、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可以将场地划分为4类。
第二章第二讲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随堂测验1、一旦地基发生破坏,震后修复极其困难,所以对易产生地基基础震害的地基,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来避免或减轻震害。
2、某3层砌体结构房屋,建造在设防烈度为8度的iii类场地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千牛/平方米,则该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3、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必须满足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脱离区。
第二章第三讲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1)地基土的液化随堂测验1、历史上以下哪次地震发生了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
a、1964年新潟地震
b、1976年唐山地震
c、1999年集集地震
d、2011年基督城地震
2、场地土液化产生的震害现象主要包括
a、地面喷水冒砂
b、地面开裂下沉
c、地基不均匀沉降
d、流滑
3、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a、地震条件
b、地质条件
c、土质条件
d、可液化土层的埋藏条件
02 场地、地基和基础——第三单元测验1、关于软土地基,以下论述中错误的是
a、地震时软土地基容易产生不稳定状态和不均匀沉陷,甚至会发生液化、滑动、开裂等严重现象
b、采用加密法不能加固软土地基
c、高柔建筑在软土地基上的震害比坚硬地基上的严重
d、当建筑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存在软弱黏性土层时,可考虑采用桩基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2、以下关于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b、当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士层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c、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d、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3、以下关于天然地基与基础抗震验算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由于地基及基础的震害实例少,所以可以适当放宽对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要求
b、液化是导致地基基础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c、大量的一般性地基均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d、地基土抗震承载力取值不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4、计算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的公式中,没有反映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
a、土层所处深度
b、地质年代
c、黏粒含量
d、地震烈度
5、以下不属于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是
a、换土法
b、桩基
c、强夯法
d、增厚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6、以下有关场地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越大,震害越严重
b、一般情况下,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越小,震害越严重
c、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场地类别划分为6类
d、中硬土的剪切波速小于软弱土
7、以下所列各种地段中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的是
a、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b、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
c、半填半挖的地基
d、岩土结构较松散山坡的脚下
8、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1.3条第3款,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a、对层数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利用经验估算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b、fak≤150kpa的黏性土属于中软土,其剪切波速范围为250 m/s≥vs>150 m/s
c、黄土属于中硬土,其剪切波速范围为500 m/s≥vs>250 m/s
d、淤泥质土属于软弱土,其剪切波速范围为vs≤150m/s
9、场地类别的划分一般依据土层
a、等效剪切波速
b、密度
c、地质构造
d、场地覆盖层厚度
10、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p≤fae
b、p≥fae
c、pmax≤1.2fae
d、pmax≤1.4fae
e、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不宜出现脱离区
11、影响场地土液化的因素主要有
a、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
b、土层的相对密度
c、地震烈度
d、地震持续时间
e、土层的埋置深度
f、地下水位的深度
12、进行液化判别时,采用初判→复判的原因是
a、场址初勘阶段,勘察面积较大,不适合采用试验判别
b、利用已有经验,在初判时能够把所有不会液化的地段排除
c、采用初判→复判的流程,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
d、初判能初步判定液化等级
13、采用强夯法加固可液化地基的主要原理包括
a、使土中孔隙压缩,土体增密
b、土体局部液化后,再次液化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c、夯实点附近产生裂隙,便于形成排水通道
d、增厚了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
14、某工程场地地质钻探资料见下表,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土层底部深度(米) 土层厚度(米) 岩土名称(米) 剪切波速(米) 2.5 2.5 杂填土 200 4.0 1.5 粉土 280 4.9 0.9 中砂 310 8.1 3.2 砾砂 510
a、场地覆盖层厚度为4.0 m
b、场地覆盖层厚度为4.9 m
c、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36 m/s
d、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224 m/s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一讲 概述随堂测验1、影响结构地震反应的因素有地震波的振幅、频谱、持时,场地条件,和结构动力特性。
2、反应谱方法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抗震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动力分析方法。
第三章第二讲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随堂测验1、在单质点弹性体系计算简图中的质点代表屋盖处参与振动的所有质量。
2、结构的地震作用本质上是地震时结构受到的惯性力。
3、常系数、二阶、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齐次解,一部分是特解。
4、阻尼增大,则结构频率增大,周期减小。
5、初始处于静止状态的单自由度体系地震位移反应就是杜哈梅积分。
第三章第三讲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1)地震反应谱随堂测验1、加速度反应谱是质点最大加速度反应sa与体系自振周期t 的关系曲线。
2、利用加速度反应谱,可以求得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任意时刻的水平地震作用。
3、其他条件不变,建筑物周期越长,则地震作用越大。
4、反应谱是一个结构物或者一个单质点体系的反应。
第三章第四讲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2)标准反应谱随堂测验1、地震系数本质上就是以 g 为单位的地面加速度最大值。
2、烈度越高,标准反应谱峰值越大。
3、动力系数表示了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它与结构阻尼比有关,与地震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无关。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一部分)——第四单元测验1、关于地震反应谱,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谱本质上反映的是某一特定结构的特性
b、反应谱本质上反映的是所有结构的特性
c、反应谱是一多峰点曲线,阻尼比越大,峰点越突出
d、利用加速度反应谱,可以求得特定地震记录下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最大水平地震作用
2、关于地震系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地震系数没有反映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
b、地震系数没有反应地震强弱的影响
c、地震系数本质上就是以 g 为单位的地面加速度最大值
d、烈度每增加一度,地震系数的取值大致增加一倍
3、关于动力系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动力系数表示了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
b、动力系数反映了场地类别的影响
c、动力系数反映了地震基本烈度的影响
d、动力系数反映了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
4、关于标准反应谱,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标准反应谱就是标准化后的加速度反应谱
b、标准反应谱的量纲与加速度反应谱一致
c、采用标准反应谱,可方便利用多个不同烈度的地震记录进行计算和统计
d、标准反应谱和加速度反应谱的形状完全相同
5、关于标准反应谱的影响因素,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阻尼越大,反应谱峰值偏长周期
b、场地越软,谱值越大
c、大震远震,反应谱峰值偏长周期
d、烈度越高,谱值越大
6、结构的地震反应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
a、位移
b、加速度
c、弯矩
d、剪力
7、地震动的三要素包括
a、振幅
b、频谱
c、持时
d、震级
8、关于反应谱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谱法是一种动力分析方法
b、反应谱法考虑了场地条件的影响
c、反应谱法考虑了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
d、反应谱法考虑了地震动三因素的影响
9、有关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某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其基本周期大约为1.00s
b、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5
c、结构的振型不仅与其质量分布有关,还与所受到的外荷载大小有关
d、已知某单质点体系质量m=50t,刚度k=104kn/m,则其周期为t=0.44s
10、有关结构阻尼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阻尼比为1时,结构不会产生振动
b、一般来讲,钢结构的阻尼比大于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
c、阻尼比是阻尼系数和临界阻尼系数之比
d、阻尼比增大,会导致结构自振圆频率增大
11、根据略去阻尼力后的单自由度弹性体系运动方程可知
a、惯性力是真实作用于建筑上的力
b、质点的相对位移与惯性力成正比
c、惯性力是一种反映地震影响的等效力
d、可以根据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位移反应的公式写出其加速度反应的计算公式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五讲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反应谱(3)设计反应谱随堂测验1、地震影响系数是以 g 为单位的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
2、设计反应谱就是地震影响系数与体系自振周期t之间的关系曲线。
3、设计反应谱由4部分组成:(1)t<0.1s范围内,直线上升段(2)0.1s和tg之间,水平段;(3)tg
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和结构特性有关。
5、特征周期只与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有关。
第三章第六讲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1)自由振动随堂测验
1、体系有多少个自由度就有多少个圆频率,也有多少个主振型。
2、体系任意两个振型对阻尼矩阵存在正交性。
3、主振型的正交性意味着不同阶次的振型互不依赖、互不影响,某一振型变形曲线形态上的惯性力和弹性力对其它振型做功为零。
第三章第七讲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振型分解法(2)振型分解法随堂测验
1、阻尼为zj,自振频率为wj 的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称为与 j 振型相应的振子。
2、与 j 振型相应的振子的地震位移反应d j (t)就是杜哈梅积分。
3、对5自由度弹性体系,第一振型参与系数等于:(m1 x11 m2 x12 m3 x13 m4 x14 m5 x15) /(m1 x11x11 m2 x12x12 m3 x13x13 m4 x14x14 m5 x15x15)
4、对5自由度弹性体系,1质点的位移计算公式为: x1(t)=g 1d 1 (t) x11 g 2d 2 (t) x12 g 3d 3 (t) x13 g 4d 4 (t) x14 g 5d 5 (t) x15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二部分)——第五单元测验
1、已知某地的地震系数为0.40,动力系数为2.25,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影响系数为0.18
b、如果该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了一度,则地震系数将变为0.10
c、相应反应谱中的质点最大加速度反应为8.82 米/秒平方
d、地面最大加速度为4.36 米/秒平方
e、如果该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了一度,则地震影响系数将变为0.45
f、如果该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同时动力系数降低为原先的1/2,则相应反应谱中的质点最大加速度将变为原来的1/4
2、关于设计反应谱的影响因素,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阻尼越大,反应谱峰值偏长周期
b、场地越软,谱值越大
c、大震远震,反应谱峰值偏长周期
d、烈度越高,谱值越大
e、大震远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较大
f、场地越软,反应谱峰值偏长周期
3、关于设计反应谱,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设计反应谱通过原点
b、设计反应谱无量纲
c、当结构周期大于6s,设计反应谱超出其适用范围
d、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 设计反应谱曲线为水平直线
e、当结构自振周期在tg~5tg之间时, 设计反应谱曲线为直线下降段
4、关于特征周期,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降低结构上的地震作用,设计时应尽量使结构自振周期接近特征周期
b、同样场地条件下,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对应的特征周期大于第三组对应的特征周期
c、其他条件不变,场地越软,特征周期值越大
d、场地特征周期只和场地特性有关
5、地震作用大小的确定取决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结构阻尼比
b、结构自重
c、地震烈度
d、场地类别
e、设计地震分组
f、结构刚度
6、根据主振型的正交性,对5自由度弹性体系,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m1 x11x21 m2 x12x22 m3 x13x23 m4 x14x24 m5 x15x25=0
b、m1 x12x41 m2 x22x24 m3 x32x34 m4 x42x44 m5 x52x55=0
c、m1 x31x13 m2 x32x23 m3 x33x33 m4 x34x43 m5 x35x53=0
d、m3 x31x51 m3 x32x52 m3 x33x53 m3 x34x54 m3 x35x55=0
e、m1 x31x51 m2 x32x52 m3 x33x53 m4 x34x54 m5 x35x55=0
f、m1 x21x41 m2 x22x42 m3 x23x43 m4 x24x44 m5 x25x45=0
7、关于主振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体系有多少个自由度就有多少个主振型
b、主振型反映的是结构在振动过程中两质点的位移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c、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会按照某一主振型振动
d、主振型对于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具有正交性
e、根据主振型的正交性,可知某一振型变形曲线形态上的惯性力和对其它振型做功为零
8、关于振型参与系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a、对n自由度体系,其n个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之和为1
b、某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只与该振型有关
c、一般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大于其他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d、某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与体系所有振型有关
9、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ii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则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的特征周期tg应取( )s。
10、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ii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多遇地震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为( )kn。(注:答案保留到个位)
11、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ii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则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的特征周期tg应取( )s。
12、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ii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结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 )。(注:答案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13、某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楼盖处集中重量为:g1=g2=2200kn;各层刚度为:k1=2.9×105 kn/m, k2=3.5×105 kn/m。结构第一自振周期为( )s。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三部分)
第三章第八讲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随堂测验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步骤是
a、确定参与振型的数目→求各振型频率及振型参与系数→求各振型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求参与组合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进行地震作用组合得到地震作用最大值
b、确定参与振型的数目→求各振型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求各振型频率及振型参与系数→求参与组合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进行地震作用组合得到地震作用最大值
c、确定参与振型的数目→求各振型频率及振型参与系数→求各振型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求参与组合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求各振型最大地震作用作用效应→进行效应组合得到效应最大值
d、确定参与振型的数目→求各振型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求各振型频率及振型参与系数→求参与组合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求各振型最大地震作用作用效应→进行效应组合得到效应最大值
2、按照振型分解反应谱法,j振型i质点的地震作用绝对最大值为fji= a jgj xjigi 。则对于2自由度体系,1振型2质点的地震作用绝对最大值f12=a1g1 x12g2
3、对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在振型组合时一般需要可只取前2~3个振型。这是由于各振型在地震总反应中的贡献,随频率增加而迅速减小,实际计算可只取前2~3个振型。
4、根据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限值的要求,对3自由度体系,第1层地震剪力需要满足vek1> l g1
第三章第九讲 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地震作用(2)底部剪力法随堂测验
1、底部剪力法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地震作用,因此在计算时只需要计算体系的基本周期和第一振型。
2、根据底部剪力基本计算公式可知,一般结构顶层水平地震作用较大,底层地震作用较小。
3、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时,一般多层砌体结构可考虑采用底部剪力法。
4、当结构有顶部突出屋面小建筑时,需要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d fn的影响。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三部分)——第六单元测验
1、关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当某振型的地震作用达到最大时,其它各振型的地震作用也达到最大
b、各振型在地震总反应中的贡献,随频率增加而减小
c、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时,可只取前2~3个振型进行振型组合
d、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时,可采用srss法进行振型组合
2、关于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限值的规定,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长周期结构,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求得的水平地震作用可能太小,所以需要规定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值的要求
b、如果设计中采用了时程分析法,则不再需要验算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限值
c、对于消能减震结构,不需要验算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限值
d、当结构基本周期小于3.5s时,可不需要验算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最小限值
3、关于底部剪力法,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底部剪力法没有考虑高振型的地震作用
b、对长周期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结构顶部地震作用偏大
c、当t1>1.4tg时,需要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结构顶部剪力放大3倍,其余楼层剪力不变
d、底部剪力法要求结构变形基本为直线
4、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女儿墙、烟囱)等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部分地震时将产生鞭端效应
b、该部分地震时容易产生扭转效应
c、该部分地震时容易发生共振,因此地震反应特别剧烈
d、地震时容易引发主体结构破坏
5、对长周期结构(t1>1.4tg),考虑顶部(第n层)附加地震作用d fn之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n-1层的层剪力值为:vekn-1= fn d fn fn-1
b、第n-1层的层剪力值为:vekn-1=fn fn-1
c、第一层的剪力值为:vek1= fn d fn … fi …f2 f1=fek
d、第一层的剪力值为:vek1= fn … fi …f2 f1= fek-d fn
6、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梁刚度无穷大。第一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1= 70t,第二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2= 55t,每层层高均为4m。结构自振周期t1= 0.378s,t2= 0.167s;主振型为{ x11,x12}t ={ 0.494,1}t,{ x21,x22}t ={1.589,-1}t。特征周期tg= 0.3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24,阻尼比为0.05。则相应于第1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a 1=( )(注:答案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
7、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梁刚度无穷大。第一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1= 70t,第二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2= 55t,每层层高均为4m。结构自振周期t1= 0.378s,t2= 0.167s;主振型为{ x11,x12}t ={ 0.494,1}t,{ x21,x22}t ={1.589,-1}t。特征周期tg= 0.3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24,阻尼比为0.05。则1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g1=( )(注:答案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
8、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梁刚度无穷大。第一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1= 70t,第二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2= 55t,每层层高均为4m。结构自振周期t1= 0.378s,t2= 0.167s;主振型为{ x11,x12}t ={ 0.494,1}t,{ x21,x22}t ={1.589,-1}t。特征周期tg= 0.3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24,阻尼比为0.05。则1 振型1质点地震作用f11=( )kn(注:重力加速度g取9.8米/秒平方;答案保留到个位)
9、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梁刚度无穷大。第一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1= 70t,第二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2= 55t,每层层高均为4m。结构自振周期t1= 0.378s,t2= 0.167s;主振型为{ x11,x12}t ={ 0.494,1}t,{ x21,x22}t ={1.589,-1}t。特征周期tg= 0.3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24,阻尼比为0.05。则1 振型1质点层剪力为v11=( )kn(注:重力加速度g取9.8米/秒平方;答案保留到个位)
10、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梁刚度无穷大。第一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1= 70t,第二层楼盖标高处集中质量m2= 55t,每层层高均为4m。结构自振周期t1= 0.378s,t2= 0.167s;主振型为{ x11,x12}t ={ 0.494,1}t,{ x21,x22}t ={1.589,-1}t。特征周期tg= 0.3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24,阻尼比为0.05。则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结构底部总剪力为fek=( )kn(注:重力加速度g取9.8米/秒平方;答案保留到个位)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四部分)
第三章第十三讲 建筑结构抗震验算随堂测验
1、地震作用的方向是随机的,因此所有的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水平、竖向和扭转地震作用。
2、重力荷载代表值本质上是指地震时全部参与振动的质量。
3、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大于抗震墙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为1/550,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为1/50。
5、如果结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可取最高层为薄弱层。
0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第四部分)——第七单元测验
1、以下震害现象中,说明存在竖向地震作用的是
a、多层框架的震害程度上重下轻
b、多层框架的震害程度上轻下重
c、地震时,设备上跳的现象时有发生
d、一些砖烟囱的上半段产生多道环形水平通缝
2、关于地震作用的方向,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地震作用的方向是随机的,因此所有的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水平、竖向和扭转地震作用
b、实际地震中,水平地震作用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
c、在高烈度地区,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起主要作用
d、如果结构布置规则、对称,则可以不考虑扭转地震作用的影响
3、关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b、重力荷载代表值本质上是指地震时全部参与振动的质量
c、如果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雪荷载标准值,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只考虑屋面活荷载
d、由于地震时软钩吊车悬吊物重量不参与振动,所以相应的组合值系数取0
4、关于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gre,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gre是一个不大于1的值,因此调整后的抗震承载力不低于静力承载力
b、由于钢的材料性能优于砌体,所以钢结构构件的gre大于砌体结构的gre
c、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受弯构件的gre不大于受压构件的gre
d、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gre用以反映不同材料和受力状态的结构构件具有不同的抗震可靠指标
5、下列有关楼层屈服强度系数xy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xy相对越小的楼层,其弹塑性层间位移愈大
b、对于xy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可取在底层
c、xy反映了楼层承载力与楼层所受弹性地震剪力的相对大小关系
d、在计算弹性地震剪力ve时,应取相应于第一水准烈度的计算参数
6、某钢筋混凝土高层办公楼共10层,每层层高4m,总高40m,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属规则建筑。该建筑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ii类场地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已知屋面、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4850kn,屋面、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43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0s。则该结构相应于第一竖向振型周期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为av1=( )(注:答案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
7、某钢筋混凝土高层办公楼共10层,每层层高4m,总高40m,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属规则建筑。该建筑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ii类场地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已知屋面、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4850kn,屋面、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43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0s。则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geq =( )kn(注:答案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8、某钢筋混凝土高层办公楼共10层,每层层高4m,总高40m,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属规则建筑。该建筑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ii类场地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已知屋面、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4850kn,屋面、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43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1.0s。则该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vk=( )kn(注:答案保留到个位)
0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第四章第一讲 概述随堂测验
1、关于概念设计,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对不符合概念设计要求的建筑,可以考虑采用加强计算设计或构造措施来弥补其缺陷
b、概念设计贯穿了从进行建筑、结构总体布置到确定细部构造的总过程
c、近年来,随着计算设计的手段越来越先进,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d、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
第四章第二讲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1)建筑的平、立面布置随堂测验
1、对于考虑抗震时建筑平、立面布置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建筑地平面、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b、楼层不宜错层
c、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
d、平面长度以及凸出部分长度均不宜过长
2、下列条件中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有
a、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b、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c、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d、结构底层采用框架结构,其上采用纵横墙较多的抗震墙结构
第四章第五讲 多道抗震防线、刚柔结合随堂测验
1、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起第二道抗震防线的是
a、框架
b、剪力墙
c、填充墙
d、框架柱
2、下列哪部分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a、结构总体延性
b、楼层延性
c、构件延性
d、关键杆件延性
04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第八单元测验
1、属于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有
a、矩形
b、三角形
c、l形
d、十字形
2、属于抗震有利的建筑立面有
a、大底盘
b、三角形
c、长悬臂
d、突然变化的阶梯型
3、下列哪种情况不一定属于建筑平面不规则的类型
a、在具有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两端抗侧力构件弹性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与平均值比值大于1.2
b、平面凹进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c、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d、楼板开洞
4、关于房屋高度和高宽比,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房屋越高,地震作用下破坏的可能性越大
b、和高度相比,建筑的高宽比更为重要
c、在我国,对房屋高宽比的要求是按结构体系、地震烈度区分的
d、高宽比越大,地震作用下倾覆作用越严重
5、关于结构延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结构延性越好,意味着结构的承载力越大
b、结构延性越好,意味着结构地震时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小
c、结构延性越好,意味着结构吸收和耗散地震能力强
d、结构延性是指结构弹性变形的能力
6、建筑抗震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计算设计
b、构造设计
c、概念设计
d、延性设计
7、概念设计的内容包括
a、场地选择
b、建筑形体选择
c、结构布置
d、填充墙的选择和布置
8、关于防震缝的设置,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均应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多个规则结构
b、建筑平面过长时,可考虑设置防震缝
c、结构单元结构体系不同时,可考虑设置防震缝
d、设置防震缝时,只需要将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9、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建筑立面不规则的类型
a、楼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
b、砌体填充墙支承在框架梁上
c、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d、顶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50%
10、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中,关于抗震墙的布置,下列哪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a、抗震墙应尽量对称布置
b、抗震墙应尽量沿结构纵向设置
c、抗震墙宜集中布置在楼、电梯间处
d、抗震墙宜布置在两端的外墙上
0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第一部分)
第五章第一讲 概述随堂测验
1、框架梁、柱、节点的震害特点有
a、大量出现梁铰机制
b、柱顶震害重于柱底
c、角柱震害重于内柱
d、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
第五章第二讲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随堂测验
1、抗震等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防的标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抗震等级共分五级
b、抗震等级与设防烈度无关
c、抗震等级与结构高度无关
d、抗震等级与场地类别无关
0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第一部分)——第九单元测验
1、关于框架结构震害特点及其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楼板有效翼缘宽度以及宽度内的楼板钢筋对框架梁有增强作用,因此柱的震害重于梁
b、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承载力低,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破坏
c、由于受水平双向地震作用,角柱震害重于内柱
d、短柱刚度大,吸引的地震剪力大,同时柱侧向变形能力小,易产生剪切破坏
2、某13层办公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34m,所处地区设防烈度为8度。当取基本振型分析时,剪力墙承受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倾覆力矩的45%,该关于该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框架一级
b、框架二级
c、剪力墙一级
d、剪力墙二级
3、结构抗震计算的一般内容包括
a、确定基本周期
b、地震作用计算
c、结构内力分析
d、截面设计
4、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结构基本周期和弹性水平地震作用有何变化
a、基本周期增大
b、基本周期减小
c、弹性水平地震作用增大
d、弹性水平地震作用减小
5、关于抗震等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抗震等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防的标准
b、抗震等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防的标准
c、抗震等级与设防类别、设防烈度有关
d、抗震等级与结构类型、房屋高度有关
0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第二部分)
第五章第四讲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1)框架梁截面设计随堂测验
1、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包括
a、强柱弱梁
b、强剪弱弯
c、强节点
d、强锚固
2、限制框架梁的剪压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限制框架梁的剪压比实质上就是限制构件最小截面尺寸
b、限制框架梁的剪压比实质上就是限制箍筋的最小配筋率
c、限制框架梁的剪压比可以防止构件过早发生脆性破坏
d、限制框架梁的剪压比是为了防止框架梁发生斜压破坏
3、梁端箍筋加密的作用有
a、约束混凝土
b、提高梁端塑性铰区的变形能力
c、增强抗剪强度
d、约束纵筋
第五章第五讲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2)框架柱截面设计随堂测验
1、关于框架柱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出现柱铰机制,应进行强柱弱梁调整
b、控制柱轴压比是为了为保证柱的塑性变形能力
c、控制柱剪跨比是为了不出现斜压破坏
d、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进行强剪弱弯调整
2、柱端箍筋加密的作用有
a、约束混凝土
b、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变形能力
c、增强抗剪强度
d、约束纵筋,防止纵筋压曲
第五章第六讲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设计(3)框架节点抗震设计随堂测验
1、关于框架节点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点承载力不应低于梁、柱的承载力
b、梁、柱钢筋在节点区应妥善锚固
c、节点配筋越多越好
d、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处于弹性工作
0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第二部分)——第十单元测验
1、某8层办公楼,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28m,位于i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关于该框架抗震等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行抗震计算时为二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时可取三级
b、进行抗震计算时为二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时可取四级
c、进行抗震计算时为三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时可取二级
d、进行抗震计算时为三级,采用抗震构造措施时可取三级
2、下列关于地震区框架梁的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梁截面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m
b、梁净跨和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c、为提高梁的延性,应提高梁的纵向配筋率
d、梁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强柱弱梁是指
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d、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4、强剪弱弯是指
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
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
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
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
5、为了使框架柱破坏时发生延性较好的大偏压破坏,一般通过限制框架柱的哪项指标实现
a、轴压比
b、剪压比
c、剪跨比
d、截面高跨比
6、限制框架梁、柱剪压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限制剪压比,实质上就是限制构件最小截面尺寸
b、限制剪压比,实质上就是限制箍筋的最小配筋率
c、限制剪压比,可以防止构件过早发生脆性破坏
d、限制剪压比,是为了防止构件发生斜拉破坏
7、以下不属于柱端箍筋加密作用的有
a、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变形能力
b、增强抗剪强度
c、增加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d、约束纵筋,防止纵筋压曲
8、为防止可能存在的脆性破坏等不利因素,下列柱箍筋加密范围取柱全高的情况是
a、框支柱
b、底层柱
c、剪跨比大于2的柱
d、梁柱中线不重合且偏心距大于柱宽1/8的柱
9、下列关于地震区框架节点的设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框架节点的设计应考虑“强节点弱构件”原则
b、抗震等级一、二、三、四级,节点核心区均应进行抗震验算,并满足构造措施要求
c、框架节点核心区应加强钢筋的锚固作用
d、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06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第六章第一讲 概述随堂测验
1、砌体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在
a、房屋倒塌
b、墙角破坏
c、楼梯间破坏
d、附属构件破坏
第六章第二讲 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随堂测验
1、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包括
a、层数、高度要限制
b、高宽比要限制
c、房屋横墙间距要限制
d、墙体局部尺寸要限制
第六章第三讲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随堂测验
1、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建筑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b、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为剪切型
c、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仅做平移运动
d、底部固定端取至基础顶
2、关于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刚性楼盖房屋,按墙的侧移刚度分配
b、对刚性楼盖房屋,当各道墙材料相同、高度相同时,可按墙体横截面面积分配
c、对柔性楼盖房屋,按左右相邻横墙间各一半楼盖面积上所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分配
d、对柔性楼盖房屋,当楼(屋)盖上重力荷载均匀分布时,可按左右相邻横墙间各一半楼盖面积分配
3、关于纵向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刚性楼盖房屋,按墙的侧移刚度分配
b、对柔性楼盖房屋,按墙的侧移刚度分配
c、对刚性楼盖房屋,按左右相邻横墙间各一半楼盖面积上所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分配
d、对刚性楼盖房屋,按左右相邻横墙间各一半楼盖面积上所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分配
4、关于同一道墙(横墙或纵墙)上各墙段间地震剪力的分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墙段的侧移刚度分配
b、按墙段的墙面面积分配
c、对ℎ/>4的墙段,不予分配地震剪力
d、对柔性楼盖房屋,按墙段重量分配
06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第十一单元测验
1、为了减轻震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砌体结构房屋的尺寸进行了限制,但其中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
a、层数
b、总高度
c、高宽比
d、楼板厚度
2、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的总高度限值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砌体类型
b、砌体强度
c、结构类型
d、墙体厚度
3、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考虑下列哪项要求
a、抗震横墙承载力要求
b、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刚度要求
c、纵墙出平面稳定
d、纵墙承载力要求
4、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与纵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b、纵横墙的布置均匀对称,平面内宜对齐
c、同一轴线上的窗洞可相错
d、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应以一个防震缝单元为计算单元
b、地震作用下结构变形以剪切型为主
c、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各层只做平移运动
d、底部固定端应取至基础顶
6、某多层混合结构房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横墙间距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各道横墙高度相同,材料相同,高宽比均小于1。第2层横墙总截面面积为27平方米,第2层第m道横墙截面面积为1.32平方米,由a墙段和b墙段组成,a墙段刚度为0.0943et,b墙段刚度为0.6831 et。已知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第2层的层间剪力标准值为v2=1180kn。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配给第2层第m道横墙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为v2m=57.69 kn
b、分配给第2层第m道横墙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为v2m=50.69 kn
c、分配给a墙段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为v2ma=7.00 kn
d、分配给b墙段的地震剪力标准值为v2mb=50.69 kn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29
- 2022-12-05 21:09
- 2022-12-05 20:35
- 2022-12-05 20:21
- 2022-12-05 20:13
- 2022-12-05 19:38
- 2022-12-05 19:38
- 2022-12-05 19:19
- 2022-12-05 19:17
- 2022-12-05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