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理性直观:广播电视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第一周 单元测验1、本单元提到电视评论的繁荣,始于央视2003年( )频道的开播。
a、中文国际
b、社会与法
c、新闻
d、财经
2、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报纸的信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 )到评论专栏再到评论专版、专刊。
a、配发评论
b、专家评论
c、读者评论
d、记者评论
3、电视评论非常倚重形象化表达,应在凸显事件现场的影像记录上发挥自身的优势。要做好电视评论,就应在突出论据的( )。
a、真实性
b、现场感
c、完整性
d、丰富性
4、根据本单元内容,以下最能体现广播电视媒介特征的评论形式当属( )
a、专家参与
b、受众参与
c、同场交流
d、评论员参与
5、下列哪些栏目属于评论类电视节目。( )
a、《新闻1 1》
b、《时事辩论会》
c、《一虎一夕谈》
d、《东方直播室》
6、谈话类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形式多样,主要体现为:( )。
a、既可以是两人交流,也可以是多人交流。
b、既可以是围绕谈话主题的随意漫谈,也可以是分对立双方的阵营进行辩论。
c、既可以是演播厅内嘉宾间的谈话,也可以是场内嘉宾与场外网友的观点互动。
d、观点很一致。
7、作为新闻评论事由的事实多种多样,可以是以下哪几种?( )
a、具体事件
b、综合事实
c、政策措施
d、研究结论
8、视听媒介的谈话类评论节目在一定意义上构建了公众参与谈话的言论场,形成了不同的言论圈层。( )
9、在访谈式广播电视评论中,主持人只是串场的节目“司仪”,不需要有任何观点的表达。( )
10、讨论或论辩类评论因为参与各方的意见存在差异,需要主持人将各方观点进行统一,节目中最好不要出现多元的观点。( )
04 灵活多样:广播电视评论的表现形态(下)第三周 单元测验1、下列哪档栏目属于电视辩论栏目?
a、《有报天天读》
b、《一虎一席谈》
c、《总编辑时间》
d、《环球直播室》
2、在电视辩论节目中,主持人引导节目现场的观众参与到讨论互动中来,同时还让网民通过网络文字或视频参与辩论,进一步丰富了辩论的( )
a、合理性
b、单一性
c、互动性
d、真实性
3、下列哪档栏目不属于广播对话栏目?
a、河南新闻广播的《对话民生》
b、湖北之声的《党风政风热线》
c、上海新闻广播的《市民与社会》
d、中国之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4、电视对话往往表现为多人参与的对话,每一个参与主体获得平等的对待,才能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和参与交流的积极性。而平等的对待就表现在制定并执行统一的( )
a、对话顺序
b、对话时间
c、对话规则
d、对话位置
5、录音评论要做到:
a、述评结合,观点明确
b、先评后述,轻松幽默
c、音响烘托,恰到好处
d、立论集中,层层递进
6、广播访谈节目的要求是:
a、访谈:言之有物,评论深刻
b、语言:干净利索,准确到位
c、情绪:激动兴奋,自由发挥
d、评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7、广播对话节目要做到:
a、话题:具体集中
b、内容:思想清晰
c、观点:不容分歧
d、表达:亲切自然
8、在广播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只是提问者,不需要和嘉宾有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9、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回答的深刻性主要是指评论员对问题的分析应直达事实的核心实质,体现出请评论员来发表意见的价值,而不是停留于事实表层,说些人人都能说出的话。
10、在电视对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提问实际上也是观点的表达,因此,电视对话中的主持人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评论员。
03 灵活多样:广播电视评论的表现形态(上)第二周 单元测验1、新闻播报 即兴点评的形式给观众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呈现了观点。以下哪个不是即兴点评的价值体现:( )
a、解读了新闻事实,有利于观众对事实的理解
b、挖掘了新闻信息,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价值
c、释放了传受双方的情绪,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d、增加节目时长,提高收视率
2、以下哪个节目(版块)不是电视读报?( )
a、《有报天天读》
b、《马斌读报》
c、《报天下》
d、《新闻1 1》
3、2017年9月5日,在央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特别报道》中,出镜记者( )通过对金砖国家的英文单词brics来解读它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a、欧阳夏丹
b、康辉
c、白岩松
d、董倩
4、除了遵循新闻评论的一般规律之外,本台评论还有一些自身的要求:( )
a、数量要少而精
b、选题有普遍性
c、内容讲导向性
d、表达宜口语化
5、根据出镜报道评论发表的时间进行区分,可将记者点评划分为哪三种?( )
a、事前点评
b、事中点评
c、事后点评
d、即兴点评
6、新闻述评虽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做到:( )
a、少述多评
b、多述少评
c、述评结合
d、以评统述
7、电视读报不是将报纸的信息简单地拼接,需要主持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报纸上的内容读出新意、评出特色,这对主持人的评论功力要求更高,需要在哪三个方面拿捏好?( )
a、新与旧的搭配
b、述与评的权衡
c、深与浅的配合
d、锐与度的把握
8、本台评论因为涉及的题材重大,大多以编辑部的名义播发的,所以一般不会外请特约评论员来发表评论,而是以新闻节目主持人播读为主。( )
9、事后点评,即是记者(主持人)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所发表的评论。由于事实过程及采访过程都已结束,记者(主持人)能够对事实进行完整的回顾和梳理,也对采访中一些环节、问题进行思考和梳理,因而事后点评更能全面把握事实,点评也更理性、更客观、更准确。( )
10、新闻述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因此,广播述评为了节约评论时间可以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需要分析问题的过程。( )
06 有备而来:广播电视评论的准备第四周 单元测试1、广播电视评论选题的确定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即新闻价值原则、( )和适宜表达原则。
a、统一性原则
b、易得性原则
c、宣传价值原则
d、独家原则
2、准确认识事实是进行评论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只有准确认识事实,才能找准评论的目标,才能挖掘评论的深度,才能发表( )的评论。
a、批评
b、独家
c、唯一性
d、建设性
3、评论的选题来源非常广泛,除了热点事件,还包括:( )
a、公共话题
b、突发事件
c、社会现象
d、社会舆论
4、广播电视评论的选题从哪里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挖掘,分别是:( )
a、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
b、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
c、道听途说的流言
d、民间的意见和建议
5、之所以说选题是评论的起点,因为它是新闻评论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a、选题体现了媒体的价值关切
b、选题决定了一切
c、选题反映了评论者的价值取向和认识能力
d、选题决定了评论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6、新闻评论要准确认识事实,需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去着手?( )
a、弄清事实来龙去脉,还原事实本来面目
b、弄清事实的核心要义,理解事实的价值内涵
c、弄清事实的背景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
d、弄清事实的发展趋势,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7、同一个新闻事件或话题有着多元的解读,不同的评论者所关注的侧面和面向是不同的,而选择不同的侧面和面向就体现了评论者的价值取向。
8、从各类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寻找广播电视评论选题,选题来源只能局限于所在媒体的其他频道(频率)、栏目、平台等。
9、新闻评论的知识准备只需要准备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社会常识不需要准备。
10、新闻评论如果脱离了事实的背景,不仅无法还原事实,也无法理解事实。找不准问题出现的原因,自然也无法真正触及事实的本质。
08 意在笔先:广播电视评论的立意第五周 单元测试1、评论者对所评述的对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被看成评论的中心思想和基调的是( )
a、论据
b、论点
c、立意
d、论证
2、以下哪种思维是评论中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a、辐射思维
b、比较思维
c、逆向思维
d、纵深思维
3、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称其为( )
a、问题意识
b、结果意识
c、过程意识
d、目的意识
4、下面哪种思维是“反弹琵琶”,与常见的思维方向相反,发现事物的另外不易发现的一面进行新闻评论的立意和论证。( )
a、辐射思维
b、比较思维
c、逆向思维
d、纵深思维
5、立意对于评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在评论创作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 )
a、立意决定了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b、立意赋予评论以灵魂
c、立意为评论定基调
d、立意让评论有了统帅
6、如何把握新闻评论的时机?( )
a、保持冷静,让事实充分展现
b、克制偏见,多点理性切莫臆测
c、抛开事实,快速发表观点
d、学会质疑,不要急着站队
7、新闻评论中运用问题意识需要注意:( )
a、实事求是
b、全盘否定
c、把握尺度
d、建设心态
8、逆向思维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正面文章反面做,一个是反面文章正面做。
9、热点事件中往往存在着双方或多方的主体,要充分了解事实真相以及复杂的关系,不要因为是弱势一方就为其站队,也不要因为是强势一方就对其进行斥责。
10、比较思维,是从外而内,从表面到核心,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09 切中要害: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提炼第六周 单元测试1、与文字评论的观点提炼可以深思熟虑不同,广播电视评论的口头表达以( )为特征。因此,对评论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提炼观点的速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a、完整提炼
b、技术提炼
c、碎片提炼
d、瞬间提炼
2、广播电视评论只有( ),才能赢得观众的支持和信赖。
a、形式丰富多样
b、内容有趣有料
c、回应社会期待
d、满足受众偏好
3、以下不属于契合公共精神的是( )
a、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b、遵循社会主流价值
c、有利于问题解决和推动社会进步
d、有利于获得受众拥护
4、评论就具体目标而言,就是旨在( )
a、解决具体问题
b、逞口舌之快
c、张扬个人情绪
d、提高收视率
5、在观点提炼中,要触及事实的核心,我们可以从( )入手。
a、从同类事实或不同事实的比较中提炼观点
b、从对事实发生的矛盾点的深挖中提炼观点
c、从对事实的价值或影响的分析中提炼观点
d、从对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的思考中提炼观点
6、广播电视评论在观点提炼时,必须要( )
a、触及事实核心
b、契合公共精神
c、回应社会期待
d、表达个人情绪
7、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推动社会进步,并非是指评论不能批评和否定,而是说指应该( )
a、分析问题的实质
b、鼓励情绪的张扬
c、提出对策性建议
d、提高节目的看点
8、评论一般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的逻辑。
9、尽管人们说话首先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但通过大众媒介发表意见,必须站在社会的公共立场表达观点才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10、所谓社会公共利益,就是指将个人利益相加而得出的总和。
10 简要深刻: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表达第七周 单元测试1、广播电视评论中,评论者的意见表达常常要与事实材料相互交织,这时候的观点呈现就具有明显的( )特征。
a、科学化
b、技术化
c、完整化
d、碎片化
2、以下不属于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表达要求的是( )。
a、简明扼要
b、好听好看
c、理性平衡
d、深入浅出
3、广播电视评论既然是口头表达,就应注重使用( )语言。
a、专业化
b、生活化
c、精英化
d、理论化
4、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表达应该明确以( )为主,以意见为表达载体,兼顾广播电视评论的本质与传播特性,确保其意见表达能够简明扼要。
a、评论
b、事实
c、叙述
d、形象
5、相较于报纸评论而言,广播电视评论的突出优势主要有( )。
a、主持人与嘉宾同时空对话
b、受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讨论
c、多元观点同场交流
d、观点理性深刻
6、要使评论的观点达到平衡,必须要注意( )。
a、主持人的观点表达要客观全面
b、邀请持不同观点的人参与对话和交流
c、给不同意见的主体同等的话语权
d、评论员应力戒极端情绪
7、广播电视评论的通俗化表达,可以从( )着手进行。
a、讲述朴素的道理
b、语言追求口语化
c、表达方式平易亲切
d、视听语言生动可感
8、虽然广播电视评论要求通俗化表达,但通俗并不意味着表面化和浅层次。
9、广播电视评论在观点表达时只需要注重“浅出”,让受众听明白就可以了。
10、在关乎全局的重大事件或敏感问题上,广播电视评论更应该简明扼要地表明立场和态度。
11 形象可感:广播电视评论的论据选择第八周 单元测试1、在评论中,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立意和观点,就必须有充足的( )
a、理论
b、论据
c、知识
d、文化
2、最典型的理论性论据是( )
a、科学的理论
b、先哲名人的经典言论
c、朴素的道理
d、明星的名言名语
3、以下不属于直观性事实论据的是( )
a、新闻事件的现场视频
b、对当事人或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
c、先哲名人的经典言论
d、新闻事件背景资料
4、无论是作为评论由头的核心事实,还是用来佐证论点的其他事实,都必须具备( ),才能充当支撑论点的事实性论据。
a、真实性
b、相关性
c、客观性
d、典型性
5、引用科学的理论作论据时必须要注意的是( )
a、准确理解和引用理论,不能断章取义
b、引用要恰到好处,力求少而精
c、注意理论的通俗性
d、注意理论的时髦性
6、选择具有准确针对性的理论性论据,要求评论者需要做到( )
a、准确理解理论性论据的内涵
b、准确使用理论性论据
c、注意论据的通俗易懂
d、注意论据的适用条件
7、选择理论性论据时,只有选择那些( ) 的论据,才能有效地发挥理论性论据的作用。
a、准确的针对性
b、深刻的哲理性
c、严密的逻辑性
d、生动的贴近性
8、事实性论据主要是现实中存在的客观事实,它包括典型事例和概括性材料。
9、事实性论据尤其强调观点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10、恰当运用理论性论据,能提升评论说理的高度、深度和力度。
12 互动互辩: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方式第九周 单元测试1、以下不属于立论方法的是( )
a、逻辑演绎法
b、例证法
c、驳论法
d、比喻法
2、在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过程中,其营造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言论场在( )
a、广播电视台
b、新闻现场
c、网络社区
d、演播室
3、( )是采取推导的方法,由前提推导出结论。
a、逻辑演绎法
b、例证法
c、驳论法
d、比喻法
4、在访谈式、辩论式等广播电视评论节目中,主要存在三重“言论场”,即嘉宾和主持人,( ),以及室内所有成员与室外的受众。
a、主持人和演播室观众
b、嘉宾和演播室观众
c、演播室观众和网民
d、主持人、嘉宾和演播室里的观众
5、辩论式论证过程的直观性,主要体现在( )
a、选题设置
b、嘉宾选择
c、辩论环节设置
d、主持人调控
6、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在选择事实时必须注意( )
a、所选的事实要有典型性
b、事实的展现要有节奏性
c、所选的事实要有通俗性
d、事实的展现要有针对性
7、事实与观点的交织的类型结构包括( )
a、以叙事为主
b、以满足受众为主
c、以说理为主
d、以满足市场为主
8、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过程主要是“事实呈现 意见表达”。
9、论点、论据、论证,任何一方面存在瑕疵,都不会影响评论观点的成立。
10、比较法就是将事物进行相互比较,以此证明论点是否正确。
14机敏善言:广播电视评论的主持人与评论员第十周 单元测试1、评论员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 )的方式,成为所在媒体灵魂的塑造者和旗帜的引领者。
a、立意
b、立言
c、立行
d、立德
2、广播电视评论开展对话时,就应追求( ),要让对话言之有物,触及问题的核心实质,帮助受众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核心和价值所在。
a、理性对话
b、实质对话
c、形式对话
d、感性对话
3、主持人的( )直接关系到在广播电视评论节目的质量。
a、个性
b、知名度
c、素质
d、形象
4、对话关系的形成要求以( )为前提。
a、真诚平等
b、触及核心
c、受众需求
d、节目效果
5、评论员在广播电视评论节目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
a、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b、舆论监督的代言人
c、节目效果的担保人
d、节目品牌的塑造者
6、在广播电视评论中,要保证平台的“异见”纷呈,各方在对话时只有保持( )的大体相当,问题的讨论才有层次,观点才能深入。
a、人数
b、比例
c、回合
d、时间
7、对话关系的形成必然要求对话能够为人理解,这里的“为人理解”指的是( )
a、交流对话的各方理论文化水平相当
b、交流对话的各方应相互宽容理解
c、对话各方的意见交流能够为受众理解
d、对话各方的意见交流能够为主持人理解
8、广播电视评论中,现场观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节目形式上的互动点缀。
9、广播电视评论的意见平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异见平台”。
10、主持人发表评论,既是为了表达个人情绪,也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效果。
《广播电视评论》期末考试《广播电视评论》期末考试1、电视评论非常倚重形象化表达,电视评论就应在凸显事件现场的影像记录上发挥自身的优势。要做好电视评论,就应该突出论据的( )
a、真实性
b、现场感
c、完整性
d、丰富性
2、新闻播报 即兴点评的形式给观众提供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呈现了观点。以下哪个不是即兴点评的价值体现:( )
a、解读了新闻事实,有利于观众对事实的理解。
b、挖掘了新闻信息,提升了新闻报道的价值。
c、释放了传受双方的情绪,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d、增加节目时长,提高收视率。
3、以下哪个节目(版块)不是电视读报?( )
a、《有报天天读》
b、《马斌读报》
c、《报天下》
d、《新闻1 1》
4、电视对话往往表现为多人参与的对话,每一个参与主体获得平等的对待,才能唤起他们表达的欲望和参与交流的积极性。而平等的对待就表现在制定并执行统一的( )
a、对话顺序
b、对话时间
c、对话规则
d、对话位置
5、广播电视评论选题的确定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即新闻价值原则、( )和适宜表达原则。
a、统一性原则
b、易得性原则
c、宣传价值原则
d、独家性原则
6、以下哪种思维是评论中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 )
a、发散思维
b、比较思维
c、逆向思维
d、纵深思维
7、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称其为( )
a、问题意识
b、结果意识
c、过程意识
d、目的意识
8、评论就具体目标而言,就是旨在( )
a、解决具体问题
b、逞口舌之快
c、张扬个人情绪
d、提高收视率
9、以下不属于广播电视评论的观点表达要求的是( )
a、简明扼要
b、好听好看
c、理性平衡
d、深入浅出
10、以下不属于直观性事实论据的是( )
a、新闻事件的现场视频
b、对当事人或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
c、先哲名人的经典言论
d、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
11、无论是作为评论由头的核心事实,还是用来佐证论点的其他事实,都必须具备( ),才能充当支撑论点的事实性论据。
a、真实性
b、相关性
c、客观性
d、典型性
12、在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过程中,其营造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言论场在( )
a、总编室
b、新闻现场
c、网络社区
d、演播室
13、广播电视评论开展对话时,就应追求( ),要让对话言之有物,触及问题的核心实质,帮助受众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核心和价值所在。
a、理性对话
b、实质对话
c、形式对话
d、感性对话
14、对话关系的形成要求以( )为前提。
a、真诚平等
b、触及核心
c、受众需求
d、节目效果
15、广播电视评论既然是口头表达,就应注重使用( )的语言。
a、专业化
b、生活化
c、精英化
d、理论化
16、讨论或辩论类评论因为参与各方的意见存在差异,需要主持人将各方观点进行统一,节目中最好不要出现多元的观点。
17、事后点评,即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所发表的评论。由于事实过程及采访过程都已结束,记者能够对事实进行完整的回顾和梳理,也对采访中一些环节、问题进行思考和梳理,因而事后点评更能全面把握事实,点评也更理性、更客观、更准确。
18、在广播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只是提问者,不需要和嘉宾有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19、新闻评论如果脱离了事实的背景,不仅无法还原事实,也无法理解事实。找不准问题出现的原因,自然也无法真正触及事实的本质。
20、逆向思维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个是正面文章反面做,一个是反面文章正面做。
21、热点事件中往往存在着双方或多方的主体,要充分了解事实真相以及复杂的关系,不要因为是弱势一方就为其站队,也不要因为是强势一方就对其进行斥责。
22、尽管人们说话首先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但通过大众媒介发表意见,必须站在社会的公共立场表达观点才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23、虽然广播电视评论要求通俗化表达,但通俗并不意味着表面化和浅层次。
24、事实性论据尤其强调观点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25、广播电视评论的论证过程主要是“事实呈现 意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