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绪论单元测验1、根据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区域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区位、( )、 区际分工与联系、地域结构演进、政府调控等。
a、区域生产活动特征
b、区域产业结构特征
c、区域的自组织能力
d、区域人力资本结构
2、不同于同质区域中的区域研究,在功能区域中的区域研究主要关注区域外生要素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研究的基本逻辑是(), 区位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吸引产业向该区位转移,产业转移又强化区位的聚集优势。
a、城市造就区位优势
b、经济聚集造就区位优势
c、生产集中造就城市区位优势
d、城乡统筹造就乡村区位优势
3、离散空间是具有一定边界且又互不重叠的均质空间,这些空间单元可以组成更大范围的空间单位,这些空间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区域。离散空间又可以划分为同质区域和功能区域。同质区域是指那些在一种或几种属性方面具有( ) 的地区组合在一起的区域。
a、一致性特征
b、差异化特征
c、共同特征
d、同质性特征
4、由于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商品交易和提供服务的空间障碍、( )、 创新能力的区 位锁定和知识溢出的局部性特征,经济变量在空间,上的变化不是连续的过程,而是非连续的过程,具有块状特性。
a、空间异质性特征
b、规模收益不变假设
c、生产工序的可分性
d、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
绪论单元作业1、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如何划分不同类型的空间?什么是连续空间、离散空间、同质区域、功能区域?各空间具有何种特征?
2、国外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我干过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4、产生区域差异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区域经济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第一章单元测验1、区际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精华之一,这种区际分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二是()。
a、农业和工业的分工与协作
b、区域间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c、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
d、区内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分工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渊源,也是指导我们处理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主要包括生产力布局、( ) 及区际分工与协作思想等。
a、城乡统筹
b、城市化
c、新农村建设
d、城市群建设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如()、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等,这些概念和理论组成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a、工业区位理论
b、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
c、交通成本最小化的区位选择理论
d、利润最大化的区位选择理论
4、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的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沿海地区适时扶持内陆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内涵的“两个大局”的发展构想,既强调了(),又强调了区域经济非均衡中的均衡,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a、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区域间发展差距的缩小
d、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
第一章单元作业1、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哪些思想?
2、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是如何在中国得到发展的?
3、简述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发展。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第二章单元测验1、产业集群作为经济集聚的一种结果,在一定的地域需要有一定的合理规模。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以及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二是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表现为某一产业的合理规模和()的合理与否。
a、农业和工业结构和规模
b、工业和服务业结构和规模
c、出口和进口结构和规模
d、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
2、空间不可能定理证明,当经济中存在经济活动不可分性时,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时,必然发生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现象。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内部,我们称它为(),这会导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产业空间竞争;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外部,我们称它为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了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活动聚集现象。
a、外部规模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
c、技术外部性
d、金融外部性
3、可流动性要素是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演化的重要力量,理解可流动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转移规律是进行空间经济调整和布局的基本前提。资本、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是可流动性要素的主要部分,可流动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产业的空间布局的相互影响,共同塑造()。
a、产业布局
b、区域经济格局
c、城乡景观
d、地表景观
4、聚集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是因同一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城市化经济是因多种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 )。
a、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
b、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
c、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与分散
d、本地经济活动层级化
第二章单元作业1、归纳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简述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4、区位理论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5、什么是低于合理规模?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第三章单元测验1、下面中的( )不属于哈罗德一多马区域模型中的局限?
a、无法预测区际生产要素转移能否实现均衡
b、无法揭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收敛还是趋同
c、无法解释欠发达地区资本吸收能力来自何处
d、无法解释区际经济增长趋同现象存在性
2、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需经历几个阶段?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3、在以下哪个阶段,我国政府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
a、均衡发展模式阶段
b、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发展阶段
c、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
d、多极统筹发展战略阶段
4、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
a、制定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b、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c、市场主体的运营和市场地方保护
d、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
第三章单元作业1、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2、罗斯托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
3、霍伊特的输出基础模型和哈罗德一多马区域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单部门模型和两部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5、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有哪些?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第四章单元测验1、赫克歇尔一俄林的理论属于区际贸易理论中的哪一类?
a、绝对比较优势理论
b、相对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新贸易理论
2、单边贸易保护对本国商品价格指数最终影响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
a、降低价格指数的区位效应
b、提高价格指数的直接效应
c、区位效应和直接效应的相对大小
d、区际贸易开发度大小
3、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属于下面中的哪项区域合作?
a、微观层面的企业合作
b、中观层面的行业合作
c、中观层面的园区合作
d、宏观层面的全面合作
4、自由贸易区投资的静态效应包括()
a、规模经济效应
b、政策预期效应
c、技术扩散效应
d、投资创造效应
第四章单元作业1、为什么会形成区域分工?区域分工有哪些具体的形式?
2、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原则是什么?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区域合作的主要形式。
3、区际贸易有哪些类型?请阐述一下我国区际贸易的特点和趋势。
4、试结合实践谈谈你对产业转移的意义、特点和模式的认识。
5、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怎样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第五章单元测验1、在理论模型中下,下面哪种情况下可以促进核心区向外围区的资本转移?
a、加快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度
b、减缓核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度
c、提高核心区对外围区的开放度,降低外围区对核心区的开放度
d、降低核心区对外围区的开放度,提高外围区对核心区的开放度
2、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区际差距的主要因素为()
a、地理位置
b、产业基础
c、要素集聚
d、三项全是
3、如果经济体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特征,则它们之间的人均产出在长期会收敛,这种收敛称为()。
a、σ收敛
b、无条件收敛
c、条件收敛
d、俱乐部收敛
4、既可以了解各个组份内部以及各个组份之间的收入差距,又可以反映出这些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体差距的各自影响的指数称为()
a、变异系数
b、基尼系数
c、相对差
d、泰尔指数
第五章单元作业1、区域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用什么指标或指数来描述?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区域差异?
2、简述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要素转移之间的关系。
3、简述区域差异演化的倒u形理论。
4、有哪些度量区际收入差距的方法?
5、聚集区对外围区的福利补偿有哪几种方法?
第六章 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第六章单元测验1、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人口迁移、( )、综合发展农村等城乡联系模式。
a、不断扩大城市范围
b、提高城市吸纳农村人口能力
c、发展乡镇企业
d、发展小城镇
2、乡村贫困的经济性特征,是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导致贫困地区居民收入低下。贫困地区经济主要特征有:商品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占有生产资料不足,以及( )。
a、劳动力质量不高
b、土地耕地资源少
c、地理区位偏远
d、生态环境脆弱
3、破除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主要路径包括:(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
a、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b、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c、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d、改革农村组织制度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要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二要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 )。
a、均等化
b、网络化
c、层次化
d、一体化
5、城市化过程,实质是经济的空间集聚过程,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因包括:农业剩余的驱动机制,共享中间投入品的驱动机制,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以及( )。
a、资源的驱动机制
b、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c、金融业的驱动机制
d、交通运输业的驱动机制
第六章单元作业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构?
2、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联系?
3、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4、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具有何种特点?
5、乡村金融市场和公共服务有何特点?我国返贫困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第七章单元测验1、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模式有人口迁移、( )、综合发展农村等城乡联系模式。
a、不断扩大城市范围
b、提高城市吸纳农村人口能力
c、发展乡镇企业
d、发展小城镇
2、乡村贫困的经济性特征,是贫困地区经济造血能力不足,导致贫困地区居民收入低下。贫困地区经济主要特征有:商品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占有生产资料不足,以及( )。
a、劳动力质量不高
b、土地耕地资源少
c、地理区位偏远
d、生态环境脆弱
3、破除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主要路径包括:(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市化。
a、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b、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c、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d、改革农村组织制度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要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二要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 )。
a、均等化
b、网络化
c、层次化
d、一体化
5、城市化过程,实质是经济的空间集聚过程,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因包括:农业剩余的驱动机制,共享中间投入品的驱动机制,共享劳动力储备的驱动机制、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驱动机制,以及( )。
a、资源的驱动机制
b、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c、金融业的驱动机制
d、交通运输业的驱动机制
第七章单元作业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为什么会形成城乡二元结构?
2、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什么内在联系?
3、如何决定城镇体系和城市规模分布?
4、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具有何种特点?
5、城乡统筹的内涵是什么?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单元测验1、贫困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主要体现为:欠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与生态脆弱等环境问题高度关联,( ),发达地区把生态环境后果转嫁给欠发达地区。
a、贫困与生态环境劣化恶性循环
b、贫困地区民众生活环境意识不强
c、贫困治理与生态环境治理顾此失彼
d、贫困地区地理环境恶劣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共同性、永续性、需求性。
a、平衡性
b、区别性
c、绿色性
d、公平性
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反映,一个区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生态环境影响的变化。主要成因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民众生态需求的变化,以及( )。
a、治理生态环境能力的提高
b、技术进步
c、消费结构的变化
d、投资结构的变化
4、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有:一是消费的低碳化,二是生产的低碳化,三是( )。
a、转移高碳排放产业
b、提高碳投入效率
c、减少高碳排放行业产品生产
d、设立碳排放产业门槛
5、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主要来自于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 )效益。
a、规模经济
b、范围经济
c、产业聚集
d、零排放技术
第八章单元作业1、区域经济中,如何客观而理性地认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反映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实践中应把握什么样的原则?以你所在区域的发展历程为例,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或教训。
2、基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合 作,实现经济利益不受影响条件下的生态环境利益最大化?以你所在地区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为例予以说明。
3、如果规定了某一区域一定期间内的碳排放总量限额,那么,该区域应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可能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4、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双赢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真的能够实现零排放吗?一方面从经济学理论上来分析判断,另一方面用你所知道的现实例子来分析判断。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第九章单元测试1、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流程中,应进行模拟预测。主要包括:人口预测,资源负荷预测,产业预测和()
a、环境污染排放预测
b、经济规模预测
c、投资预测
d、交通物流预测
2、( )是区域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政府投资的重点。
a、先导产业
b、支柱产业
c、主导产业
d、瓶颈产业
3、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可以将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
a、耕地保护区域
b、禁止开发区域
c、自然保护区
d、国家公园
4、在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时,优势和劣势可以从区位、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和()等方面进行概括。
a、政策
b、市场
c、科技进步
d、产品或产业结构
第九章单元作业1、请用swot分析法对你家乡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做出初步分析。
2、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域?
3、区域规划包括哪些类型?我国的五年(计划)规划与一般的区域规划之间有何种关系?
4、什么是区域规划?为什么要制定区域规划?区域规划与区域发展战略有何内在联系?
5、什么是战略?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请按照情景分析法的思路,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某些方面的战略策略。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第十章单元测试1、有必要制定区域政策的机制原因是()。
a、市场机制存在缺陷
b、区域存在发展差异
c、区域发展要素不平衡
d、区域创新能力不同
2、迁移政策,属于微观区域政策工具中的()
a、重新配置劳动力政策
b、重新配置资本政策
c、辖区内协调
d、辖区间协调
3、评价区域宏观政策效应,除了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政策的负面影响之外,还应该评价()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政策的协调性
d、收入分配公平
4、区域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
a、市场起主导作用
b、政府起主导作用
c、中央政府起主导作用
d、二者有机配合
第十章单元作业1、为什么区域经济政策是很有必要的?简述其理论可能性。
2、为什么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
3、简述区域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4、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和主要目标。
5、区域经济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那些?
6、如何评价区域经济政策效应?
7、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8、如何理解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56
- 2022-12-05 21:23
- 2022-12-05 21:14
- 2022-12-05 21:10
- 2022-12-05 20:21
- 2022-12-05 20:17
- 2022-12-05 20:15
- 2022-12-05 20:08
- 2022-12-05 20:04
- 2022-12-05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