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1、据 中讲,“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这是楚汉之争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所说的话。刘邦对此大加赞赏,于是派兵攻取敖仓,使得战局得到了扭转。
a、《东周列国志》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2、“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是 对祖国饮食文化所作的精辟论述。
a、蔡元培
b、孙中山
c、林语堂
d、郭沫若
3、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美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先秦典籍 一书的《本味篇》,集中地论述了“味”的道理。
a、《论语》
b、《左传》
c、《孟子》
d、《吕氏春秋》
4、《食猪肉》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描写的是后人传颂九百年的名肴“ ”。
a、东坡肉
b、红烧狮子头
c、红烧肉
d、梅菜扣肉
5、关于饮食的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见于 一书中。
a、《楚辞》
b、《离骚》
c、《山鬼》
d、《论语》
6、涮羊肉是北京传统名菜。涮羊肉历史悠久,公元17世纪,清代宫廷冬季膳单上就有关于羊肉火锅的记载。据清代徐珂的 载:(京师)“人民无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为快。”
a、《中国菜谱》
b、《随园食单》
c、《船菜花酒蝴蝶会》
d、《清稗类钞》
7、清蒸武昌鱼是湖北名菜。武昌鱼原泛指武昌(今鄂州)的鱼,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毛泽东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发表后,使武昌鱼驰名中外。武昌鱼现特指鄂州市梁子湖等地所产的 。
a、长春鳊
b、三角鲂
c、团头鲂
d、胖头鱼
8、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 的悠久历史了。
a、4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2000年左右
d、1500年左右
9、是广西名吃,入选南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粉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又酸又辣,但酸辣得又不过分,刚好是勾起了食欲又不会太过刺激的地步,米粉滑爽劲道、弹性极强,与脆笋丝和肉末搭配起来吃,是一种非常酣畅过瘾的享受。
a、老友粉
b、酸辣粉
c、螺蛳粉
d、牛肉粉
10、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 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
a、青稞
b、米粑
c、糍粑
d、炒面
11、史书上所谓“钟鸣鼎食”、“食前方丈”,指的是 的饮食生活水平和气派。
a、小康层
b、贵族层
c、宫廷层
d、富家层
12、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即饮食文化层(简称饮食层),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大致有 个基本的饮食文化层次。
a、四
b、五
c、六
d、三
13、中国封建社会,小康层大体上由城镇中的一般市民、农村中的中小地主、下级胥吏,以及经济、政治地位相应的其他民众所构成。 是小康层的重要构成类群,是小康层的典型代表,其饮食总体表现为“俗”,吃“实在”。
a、下级胥吏
b、其他民众
c、城镇普通市民
d、农村中的中小地主
14、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a、韩非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15、中国历史上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衍圣公府位于 。
a、曲阜
b、济南
c、衢州
d、淄博
16、“地菜煮鸡蛋”是江南汉族地区 节日的节令食品。
a、端午节
b、中秋节
c、三月三
d、七巧节
17、饮食疗疾指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食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
a、《食物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食疗本草》
18、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至迟在 就已开始。
a、宋代
b、唐代
c、元代
d、明代
19、穆斯林过“斋月”是指回历 。
a、7月
b、8月
c、9月
d、10月
20、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 促孕的食俗。
a、鸡蛋
b、车前子
c、马齿苋
d、韭菜
21、正式宴席一般提前安排菜单。定菜单,首先要明白客人不吃什么。举办大型宴会的话,则主要考虑主宾。饮食禁忌之一包括民族禁忌,譬如满族、藏族、回族都不吃 。
a、鸡肉
b、狗肉
c、羊肉
d、猪肉
22、就座的席位有讲究,一般以 的位置来确定座次。
a、面对正门
b、面对东方
c、背对东方
d、背对正门
23、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排列圆桌的尊卑次序,按我国习惯,通常情况是面朝入口处的座位为主人座位,分有无 两种情况。
a、主宾
b、主人
c、副主宾
d、副主人
24、中国古代宴席由分餐制向合食制的转变,大约始于 以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5、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灵巧而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规范的执筷姿势的取位处,以成人为例,一般应是拇指捏按点在上距筷子顶端约占筷长 ,或略少于此比例处为宜。这样既看起来雅观大方,又便于筷的适当张合使用。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五分之二
26、 秦汉时期是中国菜点发展的拓展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中国菜点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菜点制作技艺有所提高。石磨的广泛使用,发酵等面点制作技艺的提高,使面点的品种迅速增加,并在民间普及。上图的____________庖厨石刻图反映了当时的烹饪状况。
a、东汉
b、西汉
c、先秦
d、秦代
27、魏晋南北朝是中国菜点发展的交融期。这一时期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加强。中国菜点在各区域和各民族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速度融合交汇。其主要特点之一是烹调原料。特别重要的是,从西域引进 后,人们后来学会了用它榨油。从此,植物油登上中国烹饪的大舞台。
a、花生
b、油菜
c、大豆
d、芝麻
28、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四大决定因素是遗传、环境、医疗条件、个人生活方式,其中占最大比重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个人生活方式
d、医疗条件
29、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 条核心推荐。
a、6
b、7
c、5
d、4
30、哲学家张起均先生将菜品的味分为辛厚爽和四类,认为“ ” 是味的最高境界,并将其分为清妙、醇美两类。
a、辛
b、厚
c、爽
d、和
31、《茶经》的作者是 。
a、神农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陆羽
32、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 。
a、清
b、和
c、敬
d、怡
33、茶馆形制的真正形成是在 。
a、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4、“斗茶”的习俗风靡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35、《大观茶论》的作者是 。
a、宋徽宗赵佶
b、陆羽
c、蔡襄
d、张又新
36、我国古代最早的酒主要是用于 。
a、劳军
b、饮用
c、宴席
d、祭祀
37、杜康酒的命名方式是以 命名。
a、地名
b、人名
c、事件
d、原料
38、在中国历史上, 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他提出“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a、周武王
b、唐太宗
c、夏禹
d、汉武帝
39、“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著的 。
a、《将进酒》
b、《把酒问月》
c、《客中作》
d、《月下独酌》
40、“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起始创其法。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出自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北山酒经》
41、某白酒度数是42%(vol.),含义是 。
a、20℃时,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42毫升
b、20℃时,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42克
c、20℃时,100克的酒中,含有乙醇42毫升
d、20℃时,100克的酒中,含有乙醇42克
42、发酵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在 以下。
a、8度
b、12度
c、15度
d、20度
43、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小于或等于 。
a、4g/l
b、8g/l
c、10g/l
d、12g/l
44、是我国特有的促进酿酒原料发酵的糖化发酵剂,它的出现是古代发酵技术最大的发明,并给现代工业发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a、酒曲
b、酒旗
c、酒器
d、酒标
45、“谁道番姬巧解囊,自将生米嚼成浆。竹筒为瓮床头挂,客至开筒劝客尝。”描述了我国传统酿酒方法之 。
a、嚼酒法
b、坏饭法
c、蘖造法
d、麴造法
46、中国民间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端午节常喝 。
a、菊花酒
b、屠苏酒
c、菖蒲酒
d、桂花酒
47、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时自编自唱了 。
a、祝酒歌
b、好汉歌
c、垓下歌
d、大风歌
48、是北京传统名菜,专门经营的饭店中比较著名的有便宜坊、全聚德、六合坊、金华馆等,并有焖炉烤、挂炉烤和叉烧烤等不同的烤制方法。风味特点是色泽红润,皮脆肉嫩,腴美醇香。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上适当的作料。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蘸甜面酱食用。
a、烤乳猪
b、北京烤鸭
c、烤全羊
d、芙蓉鸡片
49、诗句“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描述的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 ,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a、刀削面
b、浆水面
c、臊子面
d、油泼扯面
50、青藏高原地区的饮食特点之一是喜欢酥油茶、青稞酒,食奶制品。“茶桶一响,酥油三两”,这句俗谚说明了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a、奶皮
b、奶茶
c、酥油茶
d、酸奶子
51、占全社会人口主体的广大农民是构成果腹层的核心和主要成分,村野之民既是饮食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基石,本身的饮食又最少具有文化特征,他们是果腹层的最好体现者。历史上乡村农民的饮食生活总体上表现为 。
a、尊,吃“威风”
b、俗,吃“实在”
c、粗,吃“无奈”
d、雅,吃“滋味”
52、的家庭饮食生活,往往是日日年节,筵宴相连、灯红酒绿无有绝期。府邸之中奴婢成群,直接服务于饮食生活的役仆十数人,甚至数十上百。厨作队伍组织健全、分工细密,独擅绝技的名师巧匠为其中坚。
a、小康层
b、宫廷层
c、贵族层
d、富家层
53、孔府实行的是“因事而举、班头招募”制度,有内、外厨之分。“内厨”相当于“正式工”,一般都是父子相承;“外厨”相当于“ ”,有大型宴会则由班头招入府中,工作完成后遣散回家。
a、钟点工
b、临时工
c、长期工
d、正式工
54、宫廷饮食文化层是中国饮食史上的最高文化层次,是以 为重心和代表的一个饮食文化层面,包括整个皇家禁苑中数以万计的庞大食者群的饮食生活,以及由国家膳食机构或以国家名义进行的饮食生活。
a、宴会
b、满汉全席
c、孔府菜
d、御膳
55、出现了“京都风味”、“姑苏筵席”、“扬州炒卖”、“湘鄂大菜”以及“帮”、“帮口”、“风味”、“菜”等称谓。尤以“帮”的称呼影响较大。
a、三国时期
b、汉至唐宋时期
c、明清以后
d、明国时期
56、袁枚是中国饮食史上的第一号人物,他是第一个公开声明饮食是堂皇正大学问的人;他的代表作 ,被海内外食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食经”。
a、《食物本草》
b、《随园食单》
c、《饮膳正要》
d、《神农本草经》
57、食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以辨药食之性味的传说。 是第一部完整的食疗保健学专著。
a、《备急千金要方》
b、《黄帝内经》
c、《饮膳正要》
d、《食疗本草》
58、是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用大米,羊肉,洋葱,胡萝卜,葡萄干等蒸制而成,软糯鲜美。是新疆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主食。
a、抓饭
b、炒饭
c、煮饭
d、焖饭
59、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烹饪时代。
a、陶器的发明
b、人们从生食向熟食的转化
c、农业产生
d、人们从食用野生食物到食用驯养食物
60、人们在食用菜点,品尝、鉴赏菜点时,菜点作用于人的美感因素涉及色彩、触感、香气、滋味、形态、营养、卫生、名称、器皿和意境等诸多方面。人们对菜点美的感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是菜点的根本。
a、香气
b、营养
c、滋味
d、卫生
61、菜点放置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发生霉变。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危害身体健康。明显发霉的食物不要食用,尤其是花生、大米、玉米、小麦等制品发霉,会产生强致癌物质—— ,进入人体以后主要损坏肝脏组织。
a、亚硝胺
b、黄曲霉毒素
c、苯丙芘
d、生物碱
62、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 是最为流行的面食之一,有 “天下第一泡” 之称。其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
a、浆水面
b、羊肉泡馍
c、羊肉泡面
d、肉夹馍
63、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大致包括山东以及江苏北部、河南东北部等地区,主要依托现今的山东省。北魏贾思勰所撰 中记述了大量的山东食品。
a、《饮膳正要》
b、《随园食单》
c、《齐民要术》
d、《备急千金要方》
64、是湖南名菜,也被称作“鸿运当头”、“开门红”,据说它的来历和清代著名文人黄宗宪有关。
a、剁椒鱼头
b、湘潭红烧肉
c、常德肥肠煲
d、子龙脱袍
65、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属于酿造酒。其中 黄酒是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a、江苏镇江
b、浙江绍兴
c、福建福州
d、江西赣州
66、中国的饮食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界。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饮食文化早在 时期便已开始传向国外。
a、先秦
b、汉代
c、南北朝
d、唐代
67、饮食文化是每个民族最广泛的风俗习惯和最基本的文化素质的体现。饮食文明是饮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的方向,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素质进步的标志。饮食文化与饮食文明的关系为 。
a、饮食文明早于饮食文化
b、饮食文化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有强弱之别
c、饮食文化早于饮食文明
d、饮食文化没有强弱之别,但是有高低之分
68、有文字记录的饮食文化史料极其丰富。我国古代的目录学,—般是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的,集部图书是历代的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与词曲方面的新作。因此,集部的饮食文献不多。其中《楚辞》中涉及与烹饪有关内容的主要是 。
a、《国殇》
b、《大招》
c、《山鬼》
d、《招魂》
69、山东经典名菜有____________。
a、朝天锅
b、葱烧海参
c、糖醋黄河鲤鱼
d、松鼠鳜鱼
70、东北代表性美食很多,其特色菜肴有 。
a、锅包肉
b、孜然羊肉
c、醋熘白菜
d、小鸡炖蘑菇
71、纵观历史,最能体现宫廷饮膳水平和文化的当推清宫饮膳,而宫廷饮膳的代表莫过于御膳。因此,清宫御膳当是宫廷饮食之典型代表。饮食生活总体上主要有 的文化特征。
a、威风八面的皇家气派
b、注重礼制和程式化
c、鲜明的私家风格
d、华贵尊荣、气势恢宏
72、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理论”包括 。
a、饮食养生
b、天人合一
c、本味主张
d、孔孟食道
73、我国民间端午节最常见的节令食品是 。
a、汤圆
b、粽子
c、桂花糕
d、咸蛋
e、饺子
74、民间祈求“早生贵子”的四样食品除红枣、瓜子外,还有 。
a、生菜
b、花生
c、桂圆
d、桂花
75、正式宴席像国宴必须提前安排菜单。定菜单,首先要明白客人不吃什么。举办大型宴会的话,则主要考虑主宾。饮食禁忌之一包括宗教禁忌。一般而论,伊斯兰教的信仰者 。
a、不饮酒
b、不吃猪肉
c、不吃葱姜
d、不吃动物的血液
76、《楚辞》之 所载食单,反映的是楚国贵族的南味名食。
a、《招魂》
b、《九歌》
c、《离骚》
d、《大招》
77、河豚鱼的食用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逐渐形成特有的河豚饮食文化。古人有“拼死吃河豚”一说。河豚毒素主要分布于 等之中。
a、肝脏
b、卵巢
c、肌肉
d、鱼鳍
78、下列茶中 属于绿茶。
a、西湖龙井
b、君山银针
c、黄山毛峰
d、洞庭碧螺春
e、信阳毛尖
f、武夷岩茶
g、安溪铁观音
79、下面茶中 属于红茶。
a、滇红
b、正山小种
c、祁门红茶
d、铁观音
80、人类最早学会酿造的第一代饮料酒是 。
a、果酒
b、黄酒
c、啤酒
d、发酵乳酒
81、《周礼》将酒分为“五齐三酒”,其中“五齐”指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三酒”指 。
a、事酒
b、昔酒
c、礼酒
d、清酒
82、下列属于蒸馏酒的是 。
a、白酒
b、黄酒
c、威士忌
d、金酒
83、我国白酒按照香型可以分为 。
a、酱香
b、浓香
c、清香
d、果香
84、下列酒种采用复式发酵的是 。
a、白酒
b、黄酒
c、啤酒
d、白兰地
85、《尚书•酒诰》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 。
a、无彝酒
b、饮惟祀
c、执群饮
d、禁沉湎
86、酒令是酒席上饮酒时助兴劝饮的一种游戏。我国古代的酒令主要有 。
a、投壶
b、猜枚
c、拇战
d、牙牌
87、《竹林七贤图》描写魏晋时期嗜酒文人的醉态,七贤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外,其余三人是 。
a、刘伶
b、王戎
c、阮咸
d、范康
88、“菜系”一词何时出现,烹饪研究者曾有多种揣测性说法。但能见到的最早文录却是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到底什么是“菜系”,“菜系”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并有多种观点。代表性的意见有 。
a、菜肴体系说
b、菜肴风味说
c、烹饪技艺与地方菜说
d、系统说
89、东北菜以 为主要特点,形糙色重味浓。粗线条的东北菜,不拘泥于细节,颇像粗线条的东北人,令人胃口大开。
a、炖
b、酱
c、煮
d、烤
90、自元至清,北京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女真人、蒙古人、汉人、满人先后在北京建都。加之自公元7世纪后,许多回族人也迁徙于此,便形成了多民族聚集北京,五方杂处的历史状况。这也丰富了北京的饮食文化。北京的传统名菜有 。
a、葱烧海参
b、涮羊肉
c、北京烤鸭
d、烤羊腿
91、蒸菜全国各地都有,长江中游地区蒸菜的知名度尤其高。目前,中国烹饪协会命名的蒸菜之乡,多在本区,已有____________被称为中国蒸菜之乡。
a、湖北沔阳
b、湖北天门
c、湖北黄冈
d、湖南浏阳
92、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即饮食文化层(简称饮食层),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基本的饮食文化层次有 。
a、小康层
b、果腹层
c、贵族层
d、贫民层
93、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即饮食文化层(简称饮食层),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大致有五个基本的饮食文化层次,这五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归纳为 。
a、各层次间交互影响,高层次的辐射作用要大于低层次对高层次的影响
b、层次越高,食者群越小
c、一个食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越高,他就一定处于相应的较高层次上
d、各层次间交互影响,高层次的辐射作用要小于低层次对高层次的影响
94、城镇普通市民是小康层的重要构成类群,是小康层的典型代表。其饮食特点是 。
a、市民饮食在整个中国饮食文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b、浊酒一碗亦酣畅
c、食品质朴可口
d、食品制作简便易行
95、孔府拥有自己技艺精良的专职厨师队伍,为肴馔的高水平、高规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孔府筵宴常年不断,大致可分为 。孔府的祭祀具有服务性质,体现了服务于封建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a、祭祀宴
b、府宴
c、丧宴
d、延宾宴
96、中国饮食大规模引进异域饮食文化的时间分别是 。
a、东汉时期
b、明清时期
c、战国时期
d、唐朝
97、素食是指植物原料制成的食物,素食主义是一种不食用动物食品的饮食行为。素食文化萌生的思想根源有 。
a、养生厌肥厚
b、人们对纤细身材的追求
c、佛家为“积善”、“断恶”免“业报”, 奉行素食主义
d、方士、道家追求长寿、长生,望成仙,避荤食
98、饮食文化是每个民族最广泛的风俗习惯和最基本的文化素质的体现,它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有强弱之别。“强势饮食文化”对“弱势饮食文化”会产生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a、使“弱势饮食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提高“文明”含量
b、使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别越来越大,“文化”日渐趋异
c、使“强势饮食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降低“文明”含量
d、使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别越来越小,“文化“日渐趋同
99、人们在食用菜点,品尝、鉴赏菜点时,菜点作用于人的美感因素涉及色彩、触感、香气、滋味、形态、营养、卫生、名称、器皿和意境等诸多方面。其中,色彩是指菜点的颜色,色彩具有象征意义,不同颜色的菜肴具有不同的心理味觉。菜点色彩的配合原则有 。
a、色泽既要鲜明,又要协调
b、注意冷暖色的搭配
c、突出主色,选好配色
d、注意灯光色彩的配合
100、器皿是指盛装菜点的餐具。“葡萄美酒夜光杯”,“美食还宜美器”,“美食不如美器”,美器不仅早已成为古人美食的重要审鉴标准之一,甚至发展成为独立的工艺品种类,有独特的鉴赏标准。盛器与菜点的配合原则有____________。
a、盛具的大小应与菜点的分量相适应
b、盛具的品种应与菜点的品种相配合
c、盛具的色彩应与菜点的色彩相协调
d、盛具与菜点配合应能体现美感
101、菜肴的命名原则有____________。
a、突出特色、诱发情感
b、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c、满足顾客求实心理
d、启发联想、情趣健康
102、茶文化的形态包括 。
a、物质形态
b、制度形态
c、行为形态
d、精神形态
103、中国先后产生了哪几种茶艺 。
a、煎茶法
b、点茶法
c、泡茶法
d、工夫茶法
104、按发酵程度分,我国六大基本茶类包括 。
a、绿茶
b、白茶
c、黄茶
d、青茶
e、红茶
f、黑茶
g、花茶
105、辨证施食是食疗的重要原则。食疗应针对不同的病证,施以恰当的配膳。病证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 食物的性能主治必须与病证的性质一致。辨证施食的原则是 。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实者泻之
d、虚者补之
106、食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以辨药食之性味的传说。《本草纲目》为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107、中国饮食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异域饮食文化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了葡萄、石榴、大蒜、胡瓜等食物,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
108、明清以后,又出现了“京都风味”、“姑苏筵席”、“扬州炒卖”、“湘鄂大菜”以及“帮”、“帮口”、“风味”、“菜”等称谓。尤以“风味”的称呼影响较大。
109、作家冯家吉曾在《成都竹枝词》中写道:“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100多年来,麻婆豆腐已成为享誉全国,并走出国门的四川名肴。
110、基于孔子的神秘力量和神圣色彩,特殊的政治职能,各代权要显贵都成了“圣府”的宾客。孔府可谓门庭若市,高朋满座。在接待各路宾朋时,显贵宾客多用“鱼翅席”,上等宾客通行“燕菜席”,普通宾客最高规格也可享用“海参席”。可见山珍海味构成孔府延宾饮食的基本水准。
111、果腹层的基本水准是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的。“果腹线”是指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食物的最起码社会性极限标准。
112、孔孟食道是孔子和孟子饮食观点、思想、理论及其食生活实践所体现的基本风格与原则性倾向,即孔子的食志—食功—食德和孟子的“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
113、筵席本是铺在地上的坐垫,后因为人们经常坐在上面进行饮食活动,逐渐地演变成酒席的代名词。
114、滋味是某种物质刺激味蕾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化学成分对味蕾的作用是一种化学诱导作用,故味觉在本质上属化学属性。
115、色彩的组合艺术之一是色泽既要鲜明,又要协调。调和色的组合俗称“岔色配”,是用色环上相近的颜色,如红色与黄色、黄色与绿色、黄色与白色等相配,对比色相配合俗称“顺色配”,是用色相环上相距较远的颜色,如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配合。
116、“斗茶“的习俗萌芽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117、工夫茶既是茶叶名,又是茶艺名。
118、晋代江统所著《酒诰》中记载到“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证实了我国最早的黄酒起源于谷物自然发酵。
119、在我国古代酿酒历史上,学术水平最高,最能完整体现我国黄酒酿造科技精华,在酿酒实践中最有指导价值的酿酒专著是北魏末期成书的《齐民要术》。
120、威士忌是指葡萄发酵后经蒸馏而得到的高度酒精,再经橡木桶贮存而成的酒。
121、配制酒的酒精度通常高于蒸馏酒。
122、我国古代常用曲和蘖造酒,谷物发芽称为曲,谷物发霉称为蘖。
123、酒和许多人生礼仪密切相关,抓周酒是指婴儿满月时,主人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福饮酒。
124、王羲之《兰亭序》中记载了著名的酒令活动曲水流觞,其中的觞是指酒杯。
125、酒之功过是非,全在于人的理性,合则自然,违则生乱。
126、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区域(最主要的)、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
127、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馕极耐贮存,是维吾尔族家庭常备的主要食物,新疆其他民族也爱食馕。
128、松鼠鳜鱼为苏州传统名菜,清代《调鼎集》上有记载,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各地松鼠鱼用料不一,可用鳜鱼,亦可用黄鱼、鲈鱼。
129、中国古代有一些素食者,佛教道教中的“荤”是指动物性食物。
130、嗜酒是西南地区各民族共同的习俗,西南出产茅台酒、五粮液等著名白酒,烟草的吸食也很普遍,这里还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出产普洱茶等名特产品。
131、担担面是著名的河南小吃,源起挑夫们在码头挑着担担卖面,所以名为担担面。
132、中国饮食史上的层次性结构即饮食文化层(简称饮食层),指在中国饮食史上,由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的不同,自然形成的饮食生活的不同的社会层次。
133、中国封建制历史时代大致有以下五个基本的饮食文化层次:贫民层、小康层、富家层、贵族层、宫廷层。
134、饮食文化的五个层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一个食者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越高,他也就一定处于相应的较高层次上。
135、中国饮食第三次大规模引进异域饮食文化是明清时期。在这一时期,辣椒传入中国后,使辛辣文化发扬光大,使中国菜品风味类型基本确定。
136、孔子食道集中体现在《论语·乡党》篇中,概言之为“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要尽量将粮食加工的精细一些,将鱼肉切得细一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字主张,并非孔子对常居饮食的一般观点。
137、饮食养生指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年龄、性别以及气候、地理等环境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宜的饮食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滋养气血精液,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养生保健方法。
138、发展中国家,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居民中存在营养不良,主要是蛋白质不足,以致体质低下、健康状况不良、劳动能力降低等。
139、经济发达国家,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出现严重营养过剩,以至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一类“文明病”显著增加。
140、饮食文明开始的标志是人们从食用野生食物到食用驯养食物,以及陶器的发明与使用。
141、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饮食生产和饮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的总和。
142、按接待规格分类,宴会可分成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及家宴,按照餐别分类,宴会可分为中餐正式宴会、西餐正式宴会、自助餐宴会、鸡尾酒会、茶话会几类。
143、席位排列,关系到来宾的身份和主人给予对方的礼遇,所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中餐席位的排列,在不同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异。
144、原始社会,是中国菜点发展的萌芽期。人类经历了生食、熟食开始、陶烹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由单纯的用水及水蒸汽为介质烹调发展到用油烹调,这是烹调史上的又一次飞跃。
145、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中国菜肴发展迅速。明清时期,我国各民族文化大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至清代,中国菜点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期。
146、食物中的营养素在烹调时遭到破坏,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如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则能使菜点保存更多的营养素。例如,先洗后切,现切现烹;合理切配;上浆挂糊与勾芡;避免加碱,适当加醋;多蒸煮煎,少炸烤涮。
147、曾有学者作了这样的比喻:“色”是菜之肤 ,“香”是菜之神,“味”是菜之魂,“形”是菜之姿, “器”是菜之妆, “养”是菜之本, “质”是菜之骨,“卫生”是菜之基。确实,一道完美的菜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8、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149、汾酒是我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吟出千古绝唱。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41
- 2022-12-05 21:04
- 2022-12-05 20:32
- 2022-12-05 20:15
- 2022-12-05 19:50
- 2022-12-05 19:41
- 2022-12-05 19:39
- 2022-12-05 19:30
- 2022-12-05 19:25
- 2022-12-05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