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疾病概论第一、二讲 单元测验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a、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的科学
e、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b、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d、病理障碍
e、病理过程
3、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b、体格健全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d、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e、社会适应能力强
4、疾病是指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e、根据disease的英文所翻译,即为“不舒服”
5、下列哪种情况可认为已经发生脑死亡?
a、四肢冰冷,血压测不到
b、大脑功能停止
c、心跳呼吸停止
d、脉搏测不到
e、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
6、下列关于亚健康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b、大多具有实验室指标的异常
c、表现为躯体性、心理性及社会性等多种类型
d、可向健康或疾病状态转化
e、可导致过劳死
7、关于先天性因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大多可遗传
b、指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c、母体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而致畸
d、母体在妊娠早期使用致畸药物而致畸
e、某些先天性因素也是遗传因素
8、患者,48岁,女性,因突发心前区疼痛、心跳骤停十分钟送医院急诊。体查:在呼吸机支持和去甲肾上腺素维持下,心率95次/分,血压90/60mmhg,深昏迷,无自主呼吸,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及吞咽反射消失,脑电图未显示波形。该患者目前属于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脑死亡
d、植物人
e、大脑皮层功能丧失
9、患者,男,35岁,因误食有机磷农药一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剧烈呕吐、大汗 淋漓、流口水。患者的剧烈呕吐主要体现普遍规律中的
a、稳态的失衡与调节
b、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c、因果交替
d、局部-整体关系
e、普遍性与特殊性
10、10. 患者,男,45岁,公司高管,常感疲惫,易发脾气,夜间失眠多梦,时有惊醒三月。在省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没发现明显异常。目前,该患者属于
a、健康
b、衰老
c、疾病
d、亚健康
e、全身适应综合征
11、病理生理学主要任务是
a、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在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d、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e、诊断疾病
12、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13、下列关于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研究占有重要地位
b、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c、实验研究的结果可做为防治人类疾病的直接依据
d、可采用整体、离体、器官、细胞、分子及数学模型
e、在不损害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开展临床研究
14、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条件
c、疾病的诱因
d、疾病的内因
e、疾病的外因
15、能影响(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称为
a、疾病的病因
b、疾病的条件
c、疾病的诱因
d、疾病的危险因素
e、疾病的外因
16、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17、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b、疾病过程中因果交替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18、下列对“损伤与抗损伤反应”普遍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贯穿疾病的始终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e、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都是损伤的表现
19、下列对“局部-整体关系”普遍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任何疾病都存在整体和局部的双重变化
b、生物机体是一相互联系的整体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体分析
第三讲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三讲 单元测验1、尿崩症患者易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水肿
c、水中毒
d、等渗性脱水
e、低渗性脱水
2、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高钾血症
e、低钾血症
3、血吸虫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钠水潴留
c、淋巴回流障碍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4、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球-管失衡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c、淋巴回流障碍
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加
5、高钾血症患者发生去极化阻滞的机制是:
a、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接近阈电位
b、阈电位降低
c、阈电位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
e、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
6、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
a、反常性酸性尿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中性尿
e、反常性碱性尿
7、患者, 女性, 62岁,因进食即呕吐10天而入院,诊断为幽门梗阻。近10天尿量减少。体格检查:脉搏90次/分,血压115/75mmhg, 呼吸17次/min,精神恍惚,嗜睡。实验室检查:尿比重为1.023,血清na 158mmol/l。该患者出现精神恍惚、嗜睡的原因是:
a、脑细胞脱水
b、钠水潴留
c、水中毒
d、等渗性脱水
e、脑细胞水肿
8、患者,女性,56岁,出现晨起眼睑水肿,随后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体查: 血压 150/110mmhg,眼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常规显示:蛋白阳性, 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并上呼吸道感染”。该患者出现眼睑浮肿和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机制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c、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9、患者,女,42岁,因腹泻、呕吐伴发热、口渴、尿少3天入院。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2天,患者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头晕,厌食、肌肉软弱无力。体格检查:脉搏110次/分,血压70/50mmhg。 实验室检查:血清na 115mmol/l (130-150)。该患者出现脉搏增快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组织间液减少
b、血容量减少
c、尿量减少
d、细胞内液增多
e、细胞外液增多
10、患儿,男,5岁, 因腹泻5天,食少、多饮多尿、乏力2天入院。体查:神志不清,口唇发绀,腹膨隆,肠鸣音消失,四肢呈弛缓性瘫痪。实验室检查:血钠140mmol/l,血钾2.31mmol/l(3.5-5.5mmol/l),血氯97mmol/l。该患儿出现腹膨隆,肠鸣音消失,四肢呈弛缓性瘫痪的原因是:
a、静息电位绝对值↓, 阈电位不变,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b、静息电位绝对值不变, 阈电位↑,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c、静息电位绝对值↑, 阈电位不变,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不变, 阈电位↓,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e、静息电位绝对值↑, 阈电位↑,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间差值↑
11、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e、fe2+
12、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内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13、大量体液丢失后只滴注葡萄糖液会导致
a、水中毒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血糖症
14、高渗性脱水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a、5%葡萄糖液
b、0.9% nacl液
c、先3% nacl液,后5%葡萄糖液
d、先5%葡萄糖液,后0.9% nacl液
e、先 50%葡萄糖液,后0.9% nacl液
15、低渗性脱水时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16、炎性水肿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局部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组织间液流体静压增高
e、淋巴回流障碍
17、心性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
a、四肢
b、面部
c、眼睑
d、下垂部位
e、腹腔
18、过量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大量出汗导致钾丧失
b、醛固酮分泌过多
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d、结肠分泌钾加强
e、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
19、低钾血症最严重的表现是
a、心律失常
b、心室纤维颤动
c、呼吸肌麻痹
d、麻痹性肠梗阻
e、肌无力
20、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a、t波低平,有u波,qrs综合波增宽
b、t波低平,无u波,qrs综合波增宽
c、t波低平,有u波,qrs综合波缩短
d、t波高尖,有u波,qrs综合波增宽
e、t波高尖,有u波,qrs综合波缩短
21、高钾血症的最常见原因是
a、急性酸中毒引起细胞内k+释放至细胞外液
b、血管内溶血使k+从红细胞内释放入血浆
c、缺氧时细胞内k+释放至细胞外液
d、肾脏排钾减少
e、钾摄入过多
22、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变化是
a、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b、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c、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d、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e、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23、低钾血症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d、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e、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24、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a、细胞内液减少, 细胞外液明显增多
b、细胞内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减少
c、细胞内液减少, 细胞外液正常
d、细胞内液明显增多,细胞外液明显减少
e、细胞内液正常,细胞外液减少
25、关于钾代谢紊乱的错误说法是
a、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为低钾血症
b、血清钾浓度和体内钾总量一定呈平行关系
c、高钾血症可导致血液ph降低
d、急性碱中毒常引起低钾血症
e、严重的急性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呼吸肌麻痹
26、正常成年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a、80%
b、70%
c、60%
d、50%
e、40%
27、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部位是肾脏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a、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b、髓袢降支和远曲小管
c、髓袢升支和远曲小管
d、近曲小管和集合管
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8、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特点是
a、t波高尖,qrs综合波缩短
b、t波低平,qrs综合波增宽
c、t波高尖,qrs综合波增宽
d、t波低平,qrs综合波缩短
e、t波低平,出现u波
29、酷暑劳动时只饮水可发生
a、等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30、正常成人血浆约占体重的
a、4%
b、5%
c、6%
d、7%
e、8%
第四讲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讲 单元测验1、血液中缓冲挥发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
a、hco3-/h2co3
b、pr-/hpr
c、hpo42-/h2po4-
d、hb- /hhb和hbo2-/hhbo2
e、有机磷酸盐
2、paco2升高兴奋呼吸中枢的机制主要是由于
a、co2直接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b、co2使脑脊液h 增加,h 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c、h 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co2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e、co2刺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3、下列指标中哪一项是反映血中h2co3浓度的最佳指标?
a、ph
b、paco2
c、ab
d、sb
e、bb
4、ab减少和ab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5、肾小管产生nh4 的主要部位在
a、皮质集合管
b、髓质集合管
c、远曲小管
d、髓袢
e、近曲小管
6、患者,男,72岁,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年,近日受凉后出现呼吸困难,精神错乱,谵妄,血气分析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试问下列哪项治疗原则是不正确的?
a、治疗原发病
b、考虑使用中枢镇静剂
c、考虑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d、改善肺通气功能
e、使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7、患者,男,76岁,患慢性肝炎10余年。近来性格行为怪异,说话颠三倒四,呼气有肝臭味。因昏睡逐渐不能唤醒入院,血气分析初步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试问该患者可能出现下列那组血气参数改变?
a、paco2 正常、hco3- ↓
b、paco2 ↓、hco3- ↓
c、paco2 ↓、hco3- ↑
d、paco2 ↓、hco3-正常
e、paco2 ↑、hco3- ↓
8、患者,女,78岁,患糖尿病20余年。因头痛、头晕、恶心来就诊。查:表情淡漠、嗜睡、呼吸规律、慢而深长并伴有鼾音,可闻到烂苹果气味,心率加快,脉搏细弱。 根据病史,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酸碱失衡?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9、患者,男,65岁,患胃溃疡病10余年。近因胃疼加重、嗳气、反胃、进食即呕吐而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ph 7.49,paco2 48mmhg,hco3- 36mmol/l。试问该患者出现了下列哪种酸碱失衡?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酸碱失衡
10、患者、男,65岁,3年前确诊为慢性肾衰竭。今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入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39,paco2 44mmhg,hco3- 26.2mmol/l,na 142 mmol/l, cl - 91.5 mmol/l。该患者发生了下列哪一种酸碱失衡?
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11、关于酸碱平衡概念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机体在生理情况下能自觉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b、机体在生理情况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
c、机体在生理情况下产生大量碱性物质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
d、机体在病理情况下增加酸碱产生量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e、机体在病理情况下减少酸碱产生量维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
12、下列哪项不是酸碱失衡的生理性调节机制
a、血液缓冲系统
b、细胞调节
c、呼吸调节
d、肾脏调节
e、骨骼调节
13、使用代偿公式判断酸碱失衡时,下列哪项判断是错误的
a、如实测paco2值在预测值范围之内,判断为混合型代谢性酸碱失衡
b、如实测paco2值>预测值最大值, 为代谢性酸碱失衡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c、如实测paco2值<预测值最小值, 为代谢性酸碱失衡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如实测hco3-值>预测值最大值,为呼吸性酸碱失衡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如实测hco3-值<预测值最小值, 为呼吸性酸碱失衡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4、下列哪组疾病不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的出现
a、尿毒症患者并呕吐
b、心衰患者长期使用速尿利尿
c、肺心病患者长期使用速尿利尿
d、糖尿病患者纠酸补碱过度
e、休克患者并发肝衰
15、关于△ag=△hco3-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g减少的量等于hco3-减少的量
b、ag增多的量等于hco3-增多的量
c、ag增多的量等于hco3-减少的量
d、ag减少的量等于hco3-增多的量
e、ag增多的量等于应补充hco3-的量
16、组织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
a、动脉血7.45~7.55
b、动脉血7.35~7.45
c、动脉血7.25~7.35
d、静脉血7.45~7.55
e、静脉血7.35~7.45
17、反映血中碱缺失的最佳指标是
a、ph
b、ab
c、sb
d、bb
e、be
18、体内碱性物质最主要的来源是
a、柠檬酸盐
b、苹果酸盐
c、草酸盐
d、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酸盐
e、氨基酸脱氨后生成的氨
19、血液中能将固定酸转化为挥发酸的缓冲碱是
a、nahco3
b、na2hpo4
c、na-pr
d、k-hb
e、k-hbo2
20、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加深加快的主要机制是
a、血h ↑刺激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血h ↑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血h ↑刺激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d、血h ↑刺激j感受器
e、血h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2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
a、细胞内k 外移,肾近曲小管h -na 交换↓
b、细胞内k 外移,肾近曲小管h -na 交换↑
c、细胞外k 内移,肾近曲小管h -na 交换↓
d、细胞外k 内移,肾近曲小管h -na 交换↑
e、细胞外k 内移,肾近曲小管k -na 交换↓
22、关于呼吸性酸中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由hco3-原发性增高引起
b、由hco3-继发性增高引起
c、由paco2原发性增高引起
d、由paco2继发性增高引起
e、由h2co3继发性增高引起
23、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肾代偿的主要机制是
a、肾泌h ↓,重吸收hco3-↑
b、肾泌h ↓,重吸收hco3-↓
c、肾泌h ↑,重吸收hco3-↓
d、肾泌h ↑,重吸收hco3-↑
e、肾泌h ↑,重吸收hco3-正常
24、剧烈呕吐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主要的代偿方式是
a、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
b、肺的调节
c、肾的调节
d、骨骼缓冲
e、细胞内缓冲
25、幽门梗阻患者如发生酸碱失衡,最可能是
a、盐水反应型碱中毒
b、盐水抵抗型碱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26、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时肾脏进行代偿的极限是
a、使hco3-下降到5 mmol/l
b、使hco3-下降到15 mmol/l
c、使hco3-升高到35 mmol/l
d、使hco3-升高到45 mmol/l
e、使hco3-升高到55 mmol/l
27、肝性脑病患者如发生酸碱失衡,最可能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28、实习王医生从病人动脉抽取血样后未用橡皮塞封闭针头,直接送实验室血气分析仪做检测,其检测结果可能会使下列哪项指标受到影响
a、sb
b、ab
c、be
d、ag
e、bb
29、患者男,15岁,前日晚餐时食用了搁置多日的蛋糕后开始腹泻,一晚3—4次,服用氟哌酸后仍不见效,昨晨开始拉水样大便,约5-6次。今晨急诊,表情淡漠、呼吸加快深长。该患者“表情淡漠”的发生机制是
a、代谢性酸中毒使γ-氨基丁酸生成↓
b、代谢性酸中毒使γ-氨基丁酸生成↑
c、代谢性酸中毒使γ-氨基丁酸生成不变
d、代谢性酸中毒使琥珀酸生成↓
e、代谢性酸中毒使琥珀酸生成↑
30、患者男,70岁,患肺心病5年。近因受凉、肺部感染再次住院,血气分析结果:ph 7.33,paco2 70mmhg, hco3- 36mmol/l。该患者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酸碱失衡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第五讲 缺氧
第五讲 单元测验
1、低张性低氧血症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2、p50 是指
a、氧含量50%时氧分压值
b、氧容量50%时氧分压值
c、氧饱和度50%时氧分压值
d、溶解氧量50%时氧分压值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50%时氧分压值
3、下列哪项缺氧一般无发绀
a、呼吸功能不全
b、窒息
c、组织用氧障碍
d、静脉血掺杂
e、心功能不全
4、慢性缺氧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
b、增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生理效应
c、抑制脾和肝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
5、患者男,50岁。因车祸后胸腰部疼痛、呼吸困难4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 36℃,hr 120次/分,r 28次/分,bp 80/50 mmhg。呼吸急促,嘴唇发绀,四肢湿冷。左胸呼吸运动弱,叩诊鼓音,呼吸音不清。实验室检查:hb 93g/l, paco2 34mmhg, pao2 50 mmhg, ca-o2max 14.8 ml/l,so2, 75%。患者最可能发生了下列哪种类型的缺氧?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低张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e、低张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6、患儿,男,2岁半,因“误服氰化钾10分钟”急诊入院。呼吸急促,皮肤湿冷, 四肢抽动。体查:体温36.1℃,脉搏144次/min,呼吸46次/min意识不清。患儿发生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a、动脉氧分压降低
b、微循环灌流障碍
c、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发生障碍
d、血液运送氧的能力下降
e、代谢性酸中毒
7、等张性低氧血症时
a、血氧含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血氧含量正常
e、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
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肠源性发绀
a、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氰化物中毒
d、氧中毒
e、肠道内毒素中毒
9、低张性、血液性、组织性缺氧时均可发生变化的血氧指标是
a、动脉血氧饱和度
b、动脉血氧分压
c、血氧容量
d、动脉氧含量
e、动-静脉氧含量差
10、以下疾病中不会出现血液性缺氧的是
a、肺炎
b、肠源性发绀
c、蚕豆病
d、煤气中毒
e、严重贫血
11、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量减少
b、血氧容量降低
c、毛细血管平均氧分压降低
d、静脉氧分压降低
e、组织利用氧障碍
12、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患者,以下哪一项不符合
a、血氧容量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d、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13、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可见于
a、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亚硝酸盐中毒
d、一氧化碳中毒
e、氰化物中毒
14、动脉血氧分压是指
a、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b、溶解在动脉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c、血红蛋白和氧结合力的大小
d、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02的毫升数
e、血液中化学结合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15、对于血氧指标的说法,下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动脉血氧分压取决于吸入气中氧分压的高低
b、血氧容量决定于血液中hb的浓度及hb和02的结合力
c、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无关
d、血氧含量是指100ml血液中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
e、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约为5ml/dl
16、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下述何项不合理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人气中co浓度为0.1%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可能有50%为hbco
d、co中毒患者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e、co中毒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17、关于发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其发绀一般较明显
b、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超过5g/dl便可出现发绀
c、发绀是否明确,还和皮肤、黏膜血管中的血量有关
d、缺氧不一定有发绀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7kpa (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时易出现发绀
18、由于呼吸衰竭而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为
a、氧离曲线右移
b、氧分压降低
c、氧含量降低
d、氧饱和度降低
e、氧容量降低
19、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为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e、腹腔内脏血流量减少
20、急性缺氧导致下列哪一类变化
a、交感神经兴奋,小动脉收缩,心排血量减少
b、肺小动脉收缩,肺血流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升高
c、使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
d、刺激化学感受器,反射性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脑血管收缩,出现精神症状
e、心肌活动加强,代谢旺盛,腺苷产生增多,使冠状动脉收缩
21、急性缺氧时,下列哪项变化是错误的
a、脑血管扩张
b、肺血管扩张
c、皮肤血管收缩
d、肾血管收缩
e、冠状血管扩张
22、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机制是
a、右心排血量增加
b、左心功能不全
c、肺小动脉收缩
d、肺小静脉淤血
e、肺血流量增加
23、急性缺氧的血管效应中正确的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24、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缺氧的始动因素是
a、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b、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
e、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25、血氧容量取决于
a、血氧分压
b、血氧含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
e、2,3-dpg
26、氰化物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hb与氧亲和力增高
c、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d、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e、直接损伤线粒体
27、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心
b、脑
c、肝
d、肾
e、肺
28、缺氧的概念是指
a、缺氧的概念是指
b、吸人气体氧分压降低
c、血液氧含量过低
d、血液氧容量降低
e、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
29、缺氧引起呼吸系统变化中下述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低张性低氧血症时,呼吸加深变快,肺通气量增加
b、低张性缺氧越严重,呼吸中枢的兴奋越强烈, 呼吸运动的加强越显著
c、慢性低张性缺氧时,肺通气量增加不很明显
d、急性低张性缺氧时,pa02降至8kpa (60mmhg)才会明显兴奋呼吸中枢
e、等张性低氧血症时,一般不发生呼吸运动的增强
第八讲 心功能不全
第九讲 心功能不全单元测验
1、既是心力衰竭的原因又是心力衰竭的诱因的是:
a、酸碱失衡
b、心律失常
c、妊娠
d、肥胖
e、情绪过度激动
2、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害作用不包括:
a、增加心肌耗氧量
b、增加前后负荷
c、诱发心律失常
d、促进心肌重塑
e、增加心排血量
3、心功能不全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产生的代偿作用是:
a、增加心排血量
b、促进心肌纤维化
c、减少冠脉流量
d、增加心肌耗氧量
e、增加心室后负荷
4、心肌离心性肥大一般是由于:
a、钠水潴留
b、血容量增多
c、心脏前负荷长期过重
d、心脏后负荷长期过重
e、心肌结构破坏
5、心肌向心性肥大的本质是:
a、心肌细胞数目增加
b、肌小节的串联性增生
c、肌节的并联性增生
d、心肌纤维长度加大
e、心肌间质增生
6、急性心力衰竭时不可能发生的代偿方式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肥大
c、交感神经兴奋
d、血液重新分配
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7、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发生的机理是:
a、能量利用障碍
b、能量产生障碍
c、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d、房-室传导障碍
e、心室容量负荷加重
8、肥大心肌能量利用障碍是由于:
a、心肌中磷酸肌酸减少
b、肌浆网钙atp酶活性降低
c、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
d、线粒体膜钙泵活性降低
e、vitb1缺乏
9、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膜 ca2 运转障碍的机制之一是:
a、肌浆网钙泵活性降低
b、ryanodine受体表达下调
c、受磷蛋白磷酸化↓
d、细胞膜钙泵活性降低
e、肌浆网钙泵表达下调
10、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无关的因素是:
a、肌钙蛋白与ca2 亲和力降低
b、肌浆网释放钙离子减少
c、肌浆网钙离子存储量下降
d、钙离子内流障碍
e、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11、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无关的因素是:
a、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b、肌浆网钙离子摄取障碍
c、心肌顺应性降低
d、心室僵硬度增加
e、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障碍
12、下列指标中,最能反映心肌收缩性的是 :
a、心指数(ci)
b、心排出量(co)
c、每搏量
d、中心静脉压(cvp)
e、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 dp/dt max)
13、临床上反映右心功能障碍、容量负荷过重的常用指标是:
a、心率
b、心音强度
c、呼吸频率及幅度
d、中心静脉压
e、肺动脉楔嵌压
14、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理是:
a、肺动脉高压
b、肺淤血、肺水肿
c、组织缺氧
d、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e、吸入气氧分压下降
15、端坐呼吸发生的机制是因为平卧时:
a、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
b、肺顺应性增高
c、肺淤血、水肿加重,肺活量减少
d、呼吸肌兴奋性增高
e、迷走神经紧张性升高
16、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的机制不包括: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加
b、低蛋白血症
c、淋巴回流障碍
d、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e、钠水潴留
17、患者,男,60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3小时急诊入院。患者10年前因冠心病住院治疗。随后在劳累后常感心悸、头晕、胸闷。1年前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气急。按照nyha的心功能分级,该患者的心功能属于:
a、ⅰ级(心功能代偿期)
b、ⅱ级(轻度心力衰竭)
c、ⅲ级(中度心力衰竭)
d、ⅳ级(重度心力衰竭)
e、阶段 a
18、患者,男,60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3小时急诊入院。患者10年前因冠心病住院治疗。随后在劳累后常感心悸、头晕、胸闷。1年前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体查:呼吸28次/分,脉搏130次/分,血压170/100 mmhg,端坐体位,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布满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频发早搏。与该患者体力活动后气急无关的机制是:
a、肌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
b、体力活动增加机体耗氧量
c、体力活动增快心率
d、体力活动减少心室充盈
e、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
19、患者,男,60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3小时急诊入院。患者10年前因冠心病住院治疗。随后在劳累后常感心悸、头晕、胸闷。1年前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体查:呼吸28次/分,脉搏130次/分,血压170/100 mmhg,端坐体位,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布满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频发早搏。该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心悸
b、气急
c、血压升高
d、端坐体位
e、口唇轻度发绀
20、患者,男,60岁,因胸闷、心前区疼痛3小时急诊入院。血清生化检查发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水平以及bnp水平升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为40%。反映该患者心功能下降的指标是:
a、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
b、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
c、肌红蛋白水平升高
d、bnp水平升高
e、左室射血分数为40%
21、下列疾病中最常见的、可导致右心衰竭的是:
a、高血压病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冠心病
d、严重贫血
e、慢性肺疾患所致肺动脉高压
22、临床上反映右心功能障碍、容量负荷过重的常用指标是:
a、心率
b、心音强度
c、呼吸频率及幅度
d、中心静脉压(cvp)
e、肺毛细血管楔入压(pcwp)
23、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无关:
a、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b、肌浆网钙离子摄取障碍
c、心肌顺应性降低
d、心室僵硬度增加
e、肌浆网钙离子释放障碍
24、下列哪项能反映左心衰竭时心功能的变化:
a、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
b、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
c、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
d、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
e、射血分数正常,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
25、关于心肌肥大,下列哪一项概念是错误的:
a、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b、单位重量肥大心肌的收缩性能是增加的
c、心脏总的收缩性加强
d、心肌肥大的代偿有限
e、心肌肥大可影响心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6、左心衰竭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肝肿大
b、呼吸困难
c、腹水
d、下肢水肿
e、血压下降
27、不参与心室重塑的机制是:
a、心肌细胞肥大
b、成纤维细胞增生
c、心肌细胞死亡
d、心肌细胞增殖
e、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
28、心力衰竭的防治中,不是拮抗心室重塑的药物是:
a、洋地黄类
b、β受体阻滞剂
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d、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e、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29、在正常心肌中不存在的细胞是:
a、心肌细胞
b、内皮细胞
c、肌成纤维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管平滑肌细胞
30、下列哪种描述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
a、心功能障碍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排出量使心肌负荷增重
c、心功能障碍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d、心功能障碍引起体、肺循环淤血
e、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出量降低
第六讲 休克
第六讲 单元测验
1、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不包括
a、失液
b、严重的创伤
c、大面积心肌梗死
d、失血
e、烧伤
2、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不常见的变化是
a、中心静脉压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外周阻力增高
d、心排血量降低
e、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3、引起阻塞性休克的病因是
a、急性心包填塞
b、严重的心律失常
c、病毒性心肌炎
d、心肌病
e、大面积心肌梗死
4、引起血管源性休克的原因是
a、过敏
b、产后大失血
c、烧伤
d、剧烈呕吐或腹泻
e、大汗
5、微循环缺血期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微动脉收缩
b、直捷通路关闭
c、后微动脉收缩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e、微静脉收缩
6、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b、不灌不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c、多灌多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d、多灌少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e、少灌多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7、休克早期微循环血管强烈收缩的机制主要是由于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腺苷释放
c、组胺释放
d、no释放
e、缓激肽释放
8、休克微循环缺血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出冷汗
b、尿量减少
c、脉压明显减小
d、脉搏细速
e、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9、休克微循环缺血期的代偿变化不包括
a、自身输液
b、外周阻力降低
c、心脑血液供应得到保证
d、心率增快
e、自身输血
10、休克早期“自身输血”是因为
a、容量血管及肝脾等器官的收缩
b、直捷通路回流增多
c、小动脉收缩
d、动-静脉短路开放
e、大动脉收缩
11、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产生是由于
a、容量血管收缩
b、组织液回收增多
c、肝脾储血器官收缩
d、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
e、微循环淤血
12、与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维持无关的是
a、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
b、自身输液
c、心排出量增加
d、肝脾等储血器官收缩
e、外周阻力下降
13、休克时微循环淤血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白细胞黏附于微静脉
b、细胞释放组胺减少
c、no的产生减少
d、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高
e、激肽系统受抑制
14、淤血性缺氧期患者不会出现
a、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静脉萎陷
b、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c、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d、脱氧血红蛋白减少
e、回心血量减少
15、与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恶性循环的形成无关的是
a、回心血量急剧减少
b、血浆外渗
c、冠状动脉血液灌流量减少
d、血液稀释,携带氧气减少
e、脑血液灌流量减少
16、引起脓毒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是
a、病毒感染
b、立克次体感染
c、g-细菌感染
d、真菌感染
e、g 细菌感染
17、与过敏性休克的表现无关的是
a、发病急骤
b、血容量明显减少
c、体内组胺、5-ht、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多
d、血管床容量增大
e、属ii型超敏反应
18、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原则不吻合的是
a、使用血管活性药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量
b、治疗过敏性休克采用缩血管药物
c、可酌情联合使用缩血管和扩血管药物
d、血管活性药物一般应当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
e、治疗感染性休克采用扩血管药
19、失血性休克时的“致死性三联征”是指
a、全身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心排出量下降
b、血容量减少-交感兴奋-外周阻力升高
c、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
d、微循环缺血-微循环淤血-微循环衰竭
e、出血-dic-纤溶亢进
20、与失血性休克时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无关的是
a、血小板与凝血因子丢失
b、血小板与凝血因子消耗
c、酸中毒使凝血酶原活性降低
d、从糖萼(多糖包被)脱落的肝素发挥抗凝作用
e、大量输注血液和血浆稀释了体内的凝血因子
21、休克指数是指
a、心排出量与体重之比
b、心排出量与体表面积之比
c、脉搏次数与收缩压之比
d、心率与尿量之比
e、失血量与血压之比
22、根据最新国际共识,脓毒症是指
a、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b、各种严重病因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c、全身代谢紊乱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
d、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
e、并发于创伤及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
23、患者,女,40岁,因车祸致右侧腰腹部受伤2小时急诊。体查:烦躁不安,脉搏112次/分,体温34.5 ℃,呼吸24次/分,血压74/44 mmhg,皮肤湿冷,口唇苍白。右侧腰部有开放性伤口,仍有活动性出血。该患者发生了
a、感染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血管源性休克
24、患者,女,40岁,因车祸致右侧腰腹部受伤2小时送医院急诊。体查:患者烦躁不安,脉搏112次/分,体温34.5 ℃,呼吸24次/分,血压74/44 mmhg,皮肤湿冷,口唇苍白。右侧腰部有开放性伤口,仍有活动性出血。对该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法是
a、采用等渗晶体液复苏
b、采用限制性容量复苏
c、采用扩血管药
d、如出血不止则不能手术治疗
e、如出血不止则不宜行介入治疗
25、患者, 女,58岁,因右上腹疼痛7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7天前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查:t: 39.8 ℃,bp: 70/50 mmhg,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b超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有一1cm大小结石。血常规: wbc 18×109/l,n 88%,l 12%;血乳酸8 mmol/l(升高)。该患者的诊断是
a、过敏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26、患者, 女,58岁,因右上腹疼痛7天,加重1天入院。患者7天前右上腹疼痛,伴寒战、发热。体查:t: 39.8 ℃,bp: 70/50 mmhg,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b超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有一1cm大小结石。血常规: wbc 18×109/l,n 88%,l 12%;血乳酸8 mmol/l(升高)。对该患者应该采用的血管活性药是
a、多巴胺
b、阿拉明
c、血管扩张药
d、去甲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27、患者,女,76岁,突发胸痛3小时急诊入院。体查:p106次/分,r 28次/分,bp 66/40mmhg。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高枕卧位。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及哮鸣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对该患者的诊断是
a、血管源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28、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是
a、低位脊髓损伤
b、外周神经损伤
c、高位脊髓损伤
d、脓毒症
e、神经系统退行性变
29、引起心源性休克的非心肌源性病因是
a、急性心包填塞
b、严重的心律失常
c、瓣膜性心脏病
d、心肌病
e、大面积心肌梗死
30、在休克的微循环缺血期,血流主要通过下列哪种血管回流
a、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
b、后微动脉
c、微静脉
d、微动脉
e、真毛细血管
31、下列哪项不是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变化
a、微循环中的血管自律运动消失
b、大量血液涌入真毛细血管网
c、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
d、血浆外渗
e、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性进一步增强
32、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休克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a、酸中毒致使血管平滑肌对ca 的反应性降低
b、no大量产生,引起持续的血管扩张
c、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d、atp合成增强,导致其代谢产物腺苷在局部堆积
e、细胞分解破坏后释出大量k ,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33、下列哪项与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变化机制无关
a、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b、去甲肾上腺分泌减少
c、凝血系统激活
d、血液流变学异常
e、txa2-pgi2平衡失调
34、下列哪项不属于休克微循环衰竭期的临床表现
a、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
b、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c、脉搏细弱而频速,静脉塌陷
d、cvp增高
e、易发生dic
35、下列哪项不属于休克的细胞分子机制
a、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b、炎症因子大量产生
c、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
d、细胞坏死
e、细胞凋亡程序受阻
36、休克时的细胞膜变化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a、膜电位降低
b、钠泵功能降低
c、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细胞钙内流减少
37、休克时物质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
a、氧耗增加,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b、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c、氧耗减少,糖酵解减弱,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减弱,合成代谢增强
d、氧耗增加,糖酵解减弱,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e、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代谢减弱,合成代谢增强
38、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最为突出的休克类型是
a、脓毒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39、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40、心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是
a、心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迅速减少
b、心率过快
c、心律紊乱
d、回心血量增多
e、血容量减少
第七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七讲 dic单元测验
1、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血液凝固性降低
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
2、与dic患者出血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凝血因子ⅻ的被激活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纤溶活性增强
c、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
e、血管通透性增高
3、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是检测
a、凝血酶原
b、纤溶酶原
c、纤维蛋白原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e、纤维蛋白单体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原因是
a、脓毒症
b、宫内死胎
c、大面积烧伤
d、胰腺癌
e、器官移植
5、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时首先结合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ⅺ
b、凝血因子ⅹ
c、凝血因子ⅸ
d、凝血因子ⅷ
e、凝血因子ⅶ
6、导致dic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a、组织凝血因子大量入血
b、凝血因子ⅻ的激活
c、凝血酶生成增加
d、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增加
e、凝血因子ⅴ的激活
7、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的重要血管内凝血抑制成分是
a、抗凝血酶-ⅲ(at-ⅲ)
b、血栓调节蛋白(tm)
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d、蛋白s(ps)
e、蛋白c(pc)
8、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的物质是
a、纤维肽a(fpa)和纤维肽b(fpb)
b、纤维蛋白单体
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d、纤维蛋白(fbn)
e、d-二聚体(dd)
9、与子宫、肺等脏器手术或损伤导致原发性纤溶亢进不吻合的检测结果是
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c、凝血酶时间延长
d、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
e、d-二聚体增高
10、患者,女,28岁,孕足月入院待产。分娩过程中阴道出血量异常增多,即行剖宫产娩出一男婴。术后出现宫内大出血,血压急降至70/40mmhg, 予促宫缩、输血补液等治疗后,血压仍持续降低,出血不止。查:plt 60×109/l(↓),aptt 49.5〞(↑),fib 1.48g/l(↓),pt 15.1〞(↑)。试问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休克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休克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血
e、休克 出血
11、患者,男性,59岁,皮肤黏膜反复出现瘀斑,牙龈出血1月,尿液呈茶色(血尿)2日。1年前被确诊为肝硬化。临床检验:凝血酶时间20秒。该患者出血的主要机制是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血小板功能障碍
c、红细胞溶解增加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k族维生素缺乏
12、患者,女,34岁,因产科意外被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该诊断不吻合的检查结果是
a、血小板明显减少
b、凝血活酶时间缩短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
e、血清 fdp 含量增高
13、血小板在凝血中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释放凝血酶
b、释放组织因子
c、释放凝血因子ⅻ
d、为内凝系统提供表面反应场所
e、提供ca2
1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诱发dic的机制是
a、机体抗血栓形成能力降低
b、激活凝血酶原
c、激活纤维蛋白原
d、继发细菌感染
e、增加组织因子的释放
15、dic低凝期的实验室检查特征为
a、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b、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
c、血小板计数增加,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d、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e、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16、dic产生的贫血属于
a、中毒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裂体细胞的产生是因为
a、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b、微血管腔内纤维蛋白丝网的形成
c、异型输血
d、微循环血液“泥化”淤滞
e、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18、dic继发性纤溶亢进期才会有
a、凝血酶含量增多
b、3p试验阴性
c、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
d、d-二聚体含量增高
e、fdp含量减少
19、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后出现大量阴道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注射部位出血不止,血压75/45mmhg, 急查血小板 30×109/l(正常值100-300×109/ l),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延长 9 秒,为明确诊断还应补充以下哪一项检查为首选
a、血块回缩试验
b、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c、凝血时间
d、血清 fdp 含量测定
e、血小板粘附及聚集试验
20、患者,男性,57岁,田间劳动时不慎被蛇咬伤,迅速送往附近医院,途中呕吐咖啡渣样内容物,并出现肉眼可见血尿。体格检查:血压60/40mmhg。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
a、循环衰竭
b、呼吸衰竭
c、dic
d、肾功能衰竭
e、肝功能衰竭
第九讲 呼吸功能不全
第九讲 肺功能不全单元测验
1、呼吸功能不全通常是
a、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b、内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c、内、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d、血液不能携氧的后果
e、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的后果
2、ⅰ型呼吸衰竭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因素是
a、pao2
b、pao2
c、pvco2
d、paco2
e、paco2
3、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患者可发生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阻塞性通气障碍
d、死腔通气量增加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破坏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胸腔积液
d、化脓性脑膜炎
e、慢性支气管炎
5、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 < 60 mmhg; paco2 > 50 mmhg
b、pao2 < 80 mmhg; paco2 > 50 mmhg
c、pao2 < 60 mmhg; paco2 > 60 mmhg
d、pao2 < 80 mmhg,paco2 > 60 mmhg
e、pao2 < 80 mmhg, paco2 > 80 mmhg
6、单纯性肺泡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特点是
a、pao2 下降,paco2升高
b、pao2 下降,paco2下降
c、pao2 下降,paco2正常
d、pao2 下降,paco2正常或升高
e、pao2 下降,paco2正常或下降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产生小气道阻力增高的主要机制是
a、小气道炎症阻塞
b、小气道平滑肌紧张性升高
c、肺泡弹性回缩性减退
d、小气道壁顺应性降低
e、等压点向肺泡侧移动,落在气道非软骨部分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形成肺水肿的主要发病环节是
a、肺淋巴液回流障碍
b、肺微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c、血液中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
e、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且通透性增加
9、功能性分流是指
a、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b、肺泡v/q升高
c、死腔通气量增加
d、解剖分流增加
e、肺泡v/q减少
10、下列与“死腔性通气”不符的是
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
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性通气
e、非死腔样通气肺泡的血流代偿性增多而通气正常导致pao2 降低
11、呼吸衰竭导致右心衰的早期机制主要是
a、肺小动脉壁增厚使官腔狭窄
b、慢性缺氧所致血量增加
c、血液黏滞性增加
d、po2降低致使肺血管收缩
e、外周血管扩张和阻力降低,静脉回心流量减少
12、对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开始给氧时应给
a、高浓度氧
b、间歇性高浓度氧
c、纯氧
d、高压氧
e、低浓度、低流量氧
13、下列哪项不是ards引起呼衰的发病机制
a、通气障碍
b、弥散障碍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肺内解剖分流增加
e、肺循环淤血
14、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变化特点为
a、pao2 下降
b、pao2 下降,paco2下降
c、pao2 下降,paco2升高
d、paco2升高
e、pao2 下降,paco2正常
15、在肺泡通气(v)与血流(q)的关系中,下列阐述不正确的是
a、v/q正常是有效换气的必要条件
b、静脉血掺杂时,有v/q下降
c、v/q失调亦可见于休克肺
d、死腔性通气时,有v/q升高
e、支气管哮喘时,病变肺泡v/q升高
16、声带麻痹的患者表现为
a、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呼气性呼吸困难
d、进行性呼吸困难
e、潮式呼吸
17、患者,男,6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促6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一周入院。曾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口唇青紫、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右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两肺门增大,左肺肺气肿。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b、慢性呼吸衰竭
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e、慢性心力衰竭
18、患者,男,6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气促6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一周入院。口唇青紫、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右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两肺门增大,左肺肺气肿。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不包括
a、慢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缩
b、慢性缺氧使肺小动脉重建
c、慢性炎症使肺血管床减少
d、高碳酸血症使肺血管收缩
e、体液因子平衡使肺血管收缩
19、患者,女, 73岁,因乏力1周,气急、胸闷5天,加重伴咳嗽、咳痰、畏寒2天,呼吸困难3h就诊。一周前曾接触活禽。查体: t:38.9℃, hr:140次/分, bp:95/67mmhg, r:34次/分。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口唇紫绀,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实验室检查:wbc 1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3% ;ph 7.36;pao2 48mmhg;paco2 27.7mmhg; sao2 84%;胸部ct示:两肺炎症,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过敏性休克
b、过敏性肺炎
c、感染性肺炎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急性胸膜炎
20、患者,女, 73岁,因乏力1周,气急、胸闷5天,加重伴咳嗽、咳痰、畏寒2天,呼吸困难3h就诊。一周前曾接触活禽。查体: t:38.9℃, hr:140次/分, bp:95/67mmhg, r:34次/分。神志恍惚,呼吸急促,口唇紫绀,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实验室检查:wbc 12.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3% ;ph 7.36;pao2 48mmhg;paco2 27.7mmhg; sao2 84%;胸部ct示:两肺炎症,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该患者呼吸困难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过敏使支气管痉挛
b、肺部感染损伤呼吸膜
c、肺部感染导致功能性分流
d、肺部炎症分泌物阻塞气道
e、胸腔积液使肺泡扩张受限
21、ⅰ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 < 30 mmhg
b、pao2 < 40 mmhg
c、pao2 < 50 mmhg
d、pao2 < 60 mmhg
e、pao2 < 70 mmhg
22、ⅰ型呼吸衰竭很少会发生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3、重度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时,呼吸的冲动主要来自
a、肺牵张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j-感受器
d、外周化学感受器
e、压力感受器
24、肺性脑病是指
a、肺泡通气不足所致脑功能障碍
b、肺换气不足所致脑功能障碍
c、呼吸衰竭所致脑功能障碍
d、“co2麻醉”所致脑功能障碍
e、缺氧所致脑功能障碍
25、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表现为
a、呼吸困难
b、吸气性呼吸困难
c、呼气性呼吸困难
d、进行性呼吸困难
e、潮式呼吸
26、反应总肺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为
a、paco2
b、pvco2
c、pao2
d、pao2
e、pvo2
27、一般而言,弥散障碍而导致呼吸衰竭,肺泡呼吸面积减少至少达到
a、1/5以上
b、1/4以上
c、1/3以上
d、1/2以上
e、2/3以上
28、下列与“功能性分流”不符的是
a、又称静脉血掺杂
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末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
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以引起功能性分流
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 下降paco2增加
29、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
a、将患者送入高压氧舱
b、吸入纯氧
c、先吸30%左右的氧
d、吸入95%氧加5%co2
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
30、在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缺氧使细胞内能量生成障碍
b、缺氧使细胞内酸中毒
c、缺氧使脑血管扩张
d、缺氧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使脑细胞酸中毒和脑血管扩张
第十讲 肝功能不全
第十讲 肝功能不全单元测验
1、肝功能不全是指
a、肝脏物质代谢障碍
b、肝脏胆汁代谢障碍
c、肝脏损伤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d、肝脏激素代谢障碍
e、肝脏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2、肝功能衰竭是指
a、肝功能不全早期阶段
b、肝功能不全中期阶段
c、肝功能不全晚期阶段
d、肝性昏迷
e、肝性脑病
3、肝功能不全时代谢障碍不会表现出
a、低糖血症
b、低蛋白血症
c、低钾血症
d、低钠血症
e、低胰岛素血症
4、肝功能不全病人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碱紊乱
5、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肝细胞
b、窦内皮细胞
c、肝星状细胞
d、kupffer细胞
e、pit细胞
6、肝性脑病的概念是
a、肝功能不全所致的精神障碍
b、肝功能不全所致的昏迷
c、肝功能不全所致的脑部疾病
d、肝功能不全所致的脑水肿
e、肝功能不全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
7、严重肝脏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b、尿素合成障碍
c、不能以酰胺形式储存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d、谷氨酸合成障碍
e、丙氨酸合成障碍
8、在氨中毒时下列哪一项属耗能过程
a、氨与α-酮戊二酸形成谷氨酰胺
b、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c、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d、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
e、氨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
9、氨中毒时,脑内可发生
a、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b、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c、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d、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e、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10、氨对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的影响是
a、细胞内钾增多
b、细胞内钾缺乏
c、细胞内钠增多
d、细胞内钠缺乏
e、细胞内钙增多
11、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干扰神经细胞膜钠泵的活性
d、使脑内γ-氨基丁酸增多
e、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减少
12、γ-氨基丁酸的毒性作用是
a、引起氯离子内流增多
b、引起钾离子内流增多
c、引起钠离子内流增多
d、引起钙离子内流增多
e、引起镁离子内流增多
13、临床上应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理论依据是
a、氨中毒学说
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c、氨基酸失衡学说
d、gaba学说
e、综合学说
14、肝功能障碍时血浆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之比值可降至
a、0.1-0.2
b、0.3-0.5
c、0.6-1.2
d、3.6-4.6
e、4.7-5.7
15、下列哪项更符合肝肾综合征的概念
a、假性肾衰竭
b、真性肾衰竭
c、继发于严重肝病的肾功衰竭
d、功能性肾衰竭
e、器质性肾衰竭
16、肝性肾衰竭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肾血管收缩
b、肾血栓形成
c、肾血流减少
d、肾小管坏死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7、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
a、苯乙醇胺和酪胺
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
c、多巴胺和苯乙醇胺
d、羟苯乙醇胺和苯乙醇胺
e、羟苯乙醇胺和酪胺
18、肝功能损害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a、高钾血症
b、高磷血症
c、低钠血症
d、低钙血症
e、高镁血症
19、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消化道出血
b、利尿剂使用不当
c、便秘
d、感染
e、尿毒症
20、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比例失常表现为
a、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b、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c、芳香氨基酸正常、支链氨基酸↑
d、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e、芳香氨基酸↓、支链氨基酸↓
21、肝功能障碍不包括
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
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c、凝血障碍
d、免疫功能障碍
e、胃泌素灭活障碍
22、患者,男,15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2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查体:t37.5℃,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质软,轻压痛和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胆红素( ), 尿胆原( );总胆红素127.9mmol/l(↑),直接胆红素74.1mmol/l(↑)。试问该患者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
b、肝脏结合胆红素障碍
c、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
d、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
e、肝脏转运胆红素障碍
23、患者,男,45岁,5年前患有肝硬化,间歇性乏力、纳差2年。说胡话、昏迷1天入院。1天前进食了大量牛肉。查体:t38.2℃,p110次/分,bp75/45mmhg,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试问该患者的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静脉点滴谷氨酸钠
b、给予足量碱性药物
c、补充葡萄糖
d、补充钾盐
e、给予左旋多巴
24、患者,男,62岁,因“乏力、食欲减退3年,尿少3天”入院。饮酒史15年。3年前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无肾病史。体查:肝病面容,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部隆起,移动性浊音阳性,肾区无叩痛。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试问该患者尿少的原因是:
a、饮水太少
b、肾病综合症
c、肝肾综合症
d、肝硬化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25、患者,男,55岁,黑便1月,讲胡话、脾气暴躁1周就诊,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查体:p110次/分,bp75/45mmhg,肝病面容,明显扑翼样震颤,腹部隆起,腹壁静脉可见曲张,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肌张力增高。诊断为肝性脑病。试问该患者的肝性脑病目前处于哪一期:
a、前驱期
b、昏迷前期
c、昏睡期
d、昏迷期
e、昏睡前期
26、防碍肠道内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胆汁分泌减少
b、蛋白质摄入减少
c、肠道细菌受抑制
d、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
e、肠内ph小于5
27、氨对脑能量代谢的影响中,下列哪项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
a、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
b、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c、乙酰辅酶a与胆碱合成乙酰胆碱
d、丙酮酸氧化脱羧
e、糖酵解增强
28、血氨升高使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三羧酸循环障碍
b、糖酵解障碍
c、脂肪氧化障碍
d、酮体利用障碍
e、氨基酸利用障碍
29、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出后电位
c、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弱
d、促进血浆氨基酸失衡
e、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30、肝性脑病患者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使
a、支链氨基酸浓度减少
b、支链氨基酸浓度增加
c、atp减少
d、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e、真性神经递质增多
31、γ-氨基丁酸使下列哪一种离子向神经元内流而使其呈超极化状态
a、na
b、k
c、ca2
d、hco3-
e、cl-
第十一讲 肾功能不全
第十一讲 肾功能不全单元测验
1、引起急性功能性肾衰的关键因素是
a、肾小管坏死
b、心输出量异常
c、肾灌流不足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e、尿路梗阻
2、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肾血管损害
b、肾小球病变
c、肾间质纤维化
d、肾小管坏死
e、肾间质水肿
3、下述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a、一侧输尿管结石
b、前列腺肥大
c、前列腺癌
d、尿道结石
e、盆腔肿瘤
4、肾功能不全患者少尿的发生的中心环节是
a、肾灌注压下降
b、肾血管收缩
c、肾小管阻塞
d、肾小管原尿反流
e、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5、肾小管原尿返流是指
a、肾小管内液返流到肾小球
b、髓袢内液返流到近曲小管
c、髓袢升支内液返流到髓袢降支
d、肾小管内液返流到肾间质
e、集合管内液返流到远曲小管
6、下述有关慢性肾衰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常见于慢性肾脏疾病
b、肾单位进行性破坏
c、氮质血症进行性加重
d、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e、无内分泌功能紊乱
7、慢性肾衰竭患者一般不会出现
a、夜尿
b、多尿
c、少尿
d、高渗尿
e、蛋白尿
8、慢性肾衰竭的早期常发生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高血氯性酸中毒
e、正常血氯性酸中毒
9、慢性肾衰竭常出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
a、血磷↑,血钙↑
b、血磷↑,血钙↓
c、血磷↓,血钙↑
d、血磷↓,血钙↓
e、血磷正常,血钙↑
10、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患者的尿液与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相比会出现的表现是
a、尿钠含量低,尿渗透压高
b、尿钠含量高,尿渗透压低
c、尿钠含量高,尿渗透压高
d、尿钠含量低,尿渗透压低
e、尿钠含量和尿渗透压相等
11、下述哪一因素不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a、低钙血症
b、高磷血症
c、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d、维生素d代谢障碍
e、碱中毒
12、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是
a、低血磷
b、低血钙
c、高血钾
d、尿毒症毒素
e、氮质血症
13、尿毒症时最早最突出症状是
a、尿毒症脑病
b、消化道症状
c、心律紊乱
d、尿毒症肺炎
e、皮肤瘙痒
14、能够治愈严重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方法是
a、治疗高钾血症
b、控制感染
c、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d、透析疗法
e、肾移植
15、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
a、2000ml
b、1000ml
c、800ml
d、400ml
e、100ml
16、急性肾衰竭进入恢复期的标志是
a、尿量恢复正常
b、尿相对密度恢复正常
c、肾血流量恢复正常
d、血肌酐恢复正常
e、血尿素氮恢复正常
17、患者,男,69岁,因血肌酐升高4月,双下肢浮肿3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4年。体格检查:血压增高。贫血貌,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电解质:血磷增高,血钙降低,血钠降低,血钾增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衰竭
b、慢性肾衰竭
c、慢性心衰
d、代谢综合征
e、急性心衰
18、患者,男,19岁,白酒送服蛇胆后少尿2天,体格检查发现眼睑轻微浮肿,双侧踝关节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发现尿蛋白( ),透明管型( ),rbc( ),wbc( ),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血钾增高,血钠降低。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心病
b、慢性肾衰竭
c、糖尿病
d、急性心衰
e、急性肾衰竭
19、患者,男,19岁,白酒送服蛇胆后少尿2天,体格检查发现眼睑轻微浮肿,双侧踝关节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发现尿蛋白( ),透明管型( ),rbc( ),wbc( ),血尿素氮、血肌酐增高,血钾增高,血钠降低。该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肺动脉高压
b、肾小管坏死
c、肾单位进行性破坏
d、钠水潴留
e、急性心力衰竭
20、患者,男,69岁,因血肌酐升高4月,双下肢浮肿3月入院。体格检查:血压增高。贫血貌,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常规: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肾功能: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电解质:血磷增高,血钙降低,血钠降低,血钾增高。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衰竭。该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急性肾小管坏死
b、肾单位进行性破坏
c、肾灌注压降低
d、尿路梗阻
e、感染
21、能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
a、肾动脉硬化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早期
e、休克晚期
22、可以使肾血流可维持自身调节的全身动脉血压范围是
a、90~170mmhg
b、80~160mmhg
c、70~150mmhg
d、60~140mmhg
e、50~130mmhg
23、急性肾衰竭时血液粘滞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聚集
b、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c、红细胞破裂
d、血小板减少
e、纤维蛋白原增多
24、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肾结核
c、多囊肾
d、全身性红斑性狼疮
e、慢性肾小球肾炎
25、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超过
a、1000ml
b、1500ml
c、4000ml
d、2500ml
e、3000ml
26、慢性肾衰时患者出现低渗尿,其相对密度比重最高只能达到
a、1.010
b、1.015
c、1.020
d、1.025
e、1.030
27、慢性肾衰竭晚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机制是
a、cfr功能降低致非挥发酸排出↓
b、肾小管泌h+↓产氨↓
c、肾小管重吸收hco3-阈值↓
d、高钾血症影响
e、乳酸生成↑
28、有关尿毒症性脑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错误的一项是
a、早期表现为大脑兴奋
b、晚期可嗜睡与昏迷
c、脑实质可出血、水肿
d、神经细胞变性
e、胶质细胞增生
29、下述哪一种内分泌激素不是肾脏分泌产生的
a、肾素
b、前列腺素
c、醛固酮
d、红细胞生成素
e、1,25(oh)2 d3
30、慢性肾衰竭患者尿相对密度固定在1.010左右说明肾脏
a、浓缩功能下低
b、稀释功能降低
c、重吸收功能降低
d、滤过与重吸收功能受损
e、浓缩与稀释功能障碍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0:32
- 2022-12-05 20:30
- 2022-12-05 20:29
- 2022-12-05 20:24
- 2022-12-05 20:19
- 2022-12-05 19:43
- 2022-12-05 19:28
- 2022-12-05 19:26
- 2022-12-05 19:18
- 2022-12-05 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