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学习通《中庸》精读-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中文答案 正文

作者2023-02-27 00:58:33中文答案 78 ℃0 评论
1.1 “四书”的形成(一)

1、【单选题】著作( )是一部论述了人生修养境界的道德哲学专著。
    a、《周易》
    b、《史记》
    c、《诗经》
    d、《中庸》

2、【单选题】中国古代思想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单选题】以下中国古代著作中不涉及教育理论的是()。
    a、《中庸》
    b、《战国策》
    c、《孟子》
    d、《论语》

4、【单选题】()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a、《尚书》
    b、《中庸》
    c、《礼记》
    d、《诗经》

5、【多选题】以下属于“四书五经”中“五经”的是( )。
    a、《史记》
    b、《尚书》
    c、《礼记》
    d、《天人三策》

6、【判断题】《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论述了先儒之道。

1.2 “四书”的形成(二)

1、【单选题】法国小说家( )一生写出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a、雨果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西蒙

2、【多选题】朱熹认为( )两篇文本可以突显、贯通儒家思想的基本脉络。
    a、《大学》
    b、《论语》
    c、《春秋》
    d、《中庸》

3、【判断题】朱熹引用《中庸》是因为它体现了先秦儒家与先王之道的贯通与碰撞,体现了子思子与传统思想的融通。

4、【简答题】简述朱熹为何选择《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作为“四书”。

1.3《中庸》与四书

1、【单选题】从义理的深度上讲,( )是高明的,其核心命题是性与天道。
    a、《公羊传》
    b、《中庸》
    c、《左传》
    d、《尔雅》

2、【单选题】(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撰写了《大学》。
    a、孔子
    b、孔鲤
    c、曾子
    d、孔伋

3、【单选题】以下不是子思所著述的是()。
    a、《子思子》
    b、《中庸》
    c、《春秋》
    d、《孝经》

4、【判断题】子思站在一个极大的格局上,理解人的本性,理解人天关系,突破有限,叩问本质,叩问普遍,叩问永恒。

1.4什么是中庸?(一)

1、【单选题】朱熹把中庸的“庸”解释为( )也。
    a、用
    b、庸俗
    c、高明
    d、平常

2、【单选题】“中”是有其参照系的,需要有某种场域作为参照,“中”的三个层面不包括( )。
    a、四方之中
    b、正中下怀
    c、天地之中
    d、古今之中

3、【单选题】朱熹把中庸的“中”解释为()。
    a、平常
    b、适于
    c、不偏不倚
    d、中间

4、【判断题】“中和”就是要处理好人和整个复杂的关系,人在复杂关系中得到一种接受和认可谓之“中和”。

1.5什么是中庸?(二)

1、【单选题】以下关于《中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在天地间的作用是促成天地的生机
    b、其文本是对世界定位的理解
    c、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华文化特点的关于时空的意识
    d、既要探寻广阔的价值,又要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

2、【单选题】以下对“人”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天大地大人亦大
    b、参通之者,人也
    c、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d、上下通也

3、【多选题】《中庸》的目的是( )。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b、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c、探寻广阔的价值
    d、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根基

4、【判断题】“为天地立心”的内核是人在自然与天地的关系中确定角色与位置,进而把握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天地的格局中把握人心的根本。

2.1天命之谓性(一)

1、【单选题】以下观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性与天道是不可理解的、高明的、玄妙的
    b、礼乐是孔子思想中深邃的地方
    c、礼乐是可以理解的、切身可行的
    d、礼乐是孔子思想中平易可行的地方

2、【单选题】(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
    a、善
    b、孝
    c、性
    d、信

3、【判断题】天人关系、天命与人的本质关系是先秦儒家积极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

2.2天命之谓性(二)

1、【单选题】从义理的角度解读“天”的内涵主要是指( )
    a、命运
    b、主宰
    c、道德
    d、自然

2、【单选题】在蒙昧时期,天人关系的内涵是指( )。
    a、人文跃动的重要标志—天的义理化
    b、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激烈
    c、看不到天与人之间必然的联系
    d、天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格化的,每个人都可通过巫术和祭祀与天感通

3、【多选题】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天”的解说包括( )。
    a、主宰之天
    b、命运之天
    c、自然之天
    d、义理之天
    e、物质之天

4、【判断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现实政治的变幻莫测,随着个体生命在乱世中的颠沛流离,人们对天命的质疑越来越激烈。

2.3天命之谓性(三)

1、【单选题】在礼崩乐坏时期,儒家重建“天人关系”的方式不包括( )。
    a、将“天”彻底的义理化
    b、让“天”成为某种普遍而必然的价值象征
    c、将“天”与人的本性在读统一
    d、帮助各国国君争霸称王

2、【填空题】“天命之谓性”这句话应对的问题是历史性的“( )”。

3、【判断题】天人关系是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如果让天人之间的沟通局限在少数统治者手中,就意味着暴政。

2.4率性之谓道

1、【单选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率”释义为( )。
    a、率真
    b、率领
    c、遵循
    d、草率

2、【填空题】“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道”释义为来自于生命的本然,是( )的生成过程。

3、【判断题】“天命之谓性”是重新从义理化和普遍化的层面上去统一天人,为道德和价值建立起根本性的依据。

2.5修道之谓教

1、【单选题】以下对“修道之谓教”的“道”释义错误的是( )。
    a、道路
    b、指导
    c、连续
    d、连贯

2、【单选题】以下哪位文学家晚号为六一居士?( )
    a、柳宗元
    b、韩愈
    c、苏轼
    d、欧阳修

3、【多选题】以下对词的释义正确的是()。
    a、“品节斯”中“品”:众庶也
    b、“品节斯”中“节”:竹约也
    c、“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的“脩”:脯也
    d、“修道之谓教”的“修”:修理

4、【判断题】“道”既是自然本质,也需要人文修养,是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修”的统一。

2.6道的阐释

1、【单选题】以下关于“不可离”的三个角度,阐述错误的是( )。
    a、心性论:道的依据在于性
    b、礼乐论:“不可离”表现为外在的人文形式、具体规范
    c、人性论:道的依据在于德善
    d、功夫论:修养的“不可离”在于高度的自觉

2、【判断题】“道”是心性论、礼乐论和功夫论的统一。

3、【判断题】对于道德不可离是来自内在的依据,来自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基于天人关系的,这是贯穿《中庸》的基本理路。

2.7慎独之道

1、【单选题】“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绰绰有裕也”中“慎”释义为( )。
    a、谨慎
    b、慎独
    c、忧虑
    d、诚也

2、【多选题】“慎独”的两个层面包含了( )。
    a、人性平易可行的地方
    b、天道与人性的割裂
    c、没有他律的状态下一种高度的自律
    d、展现心性不可掩盖的地方

3、【填空题】“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独”可解释为( )的状态,以及人性的独特所在。

2.8天命与人性

1、【单选题】以下从“性”的角度来讲,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天生万物”来讲,人性与物性有一定相通之处
    b、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一种道德内涵
    c、从“义利的天”来讲,它赋予人自觉的特点
    d、从普遍生物特点来讲,人性与物性有本质不同

2、【单选题】以下关于对“天命”的理解,说法错误的是( )。
    a、天命论有了人性的基础
    b、人性论有了天命的基础
    c、天命具有普遍、生命、现实的表现
    d、天是有义利有内涵的

3、【判断题】《中庸》实现了“天命”与“人性”相统一。

2.9未发与已发(一)

1、【单选题】《说文解字》中将“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静”解释为( )。
    a、静默
    b、安定
    c、审查
    d、坚持

2、【多选题】以下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的著述的是( )。
    a、《说文解字注》
    b、《小仓山房文集》
    c、《毛诗故训传定本》
    d、《阅微草堂笔记》

3、【判断题】《说文解字》中将“釆”解释为象兽指爪分别也。

2.10未发与已发(二)

1、【单选题】季文子是春秋时期( )国的正卿。
    a、齐国
    b、燕国
    c、秦国
    d、赵国

2、【判断题】《中庸》强调“生生”,是万物蓬勃的生发造物之力。

3、【判断题】性是人的本质,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趋势,让你成为你自己的依据。

2.11未发与已发(三)

1、【单选题】( )中描述后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
    a、《诗经大雅抑》
    b、《诗经周南汉广》
    c、《诗经大雅生民》
    d、《诗经周南虫草》

2、【单选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名篇( )。
    a、《孟子 滕文公下》
    b、《孟子 尽心下》
    c、《孟子 告子上》
    d、《孟子 梁惠王上》

3、【判断题】人的“生生”是使自己成为自己或者是使自己实现为自己的一种自然和必然。

2.12中和之道

1、【单选题】朱熹认为致中和的主体是( )。
    a、“仁君”
    b、“道义”
    c、“大人”
    d、“天命”

2、【单选题】中国最古老的雅乐是由( )演奏。
    a、古筝
    b、编钟
    c、笙
    d、古琴

3、【判断题】正心即去除或调解偏执的情感。

2.13中庸之难

1、【单选题】孔子把中庸的第二层违背“无忌惮”称之为( )。
    a、知者
    b、小人
    c、不肖者
    d、愚者

2、【单选题】《说文解字》中把“甘”解释为从口含一,其中“一”是指( )。
    a、仁
    b、义
    c、天
    d、道

3、【单选题】晏婴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 )。
    a、《大学》
    b、《说文解字注》
    c、《中庸》
    d、《晏子春秋》

4、【判断题】“时中”的实质是如何在大自然的节律中把握人文的中和。

3.1中庸的榜样

1、【单选题】迩言中“迩”的意思为( )。
    a、远
    b、近
    c、普通
    d、常人

2、【单选题】“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中“隐”释义为( )。
    a、隐藏
    b、伤痛
    c、恻隐之心
    d、怜悯

3、【判断题】朱熹认为“两端”是指矛盾的双方,而矛盾意味着存在边界。

3.2中庸的坚守

1、【单选题】“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中“辟”释义为( )。
    a、开辟
    b、躲避
    c、排除
    d、透彻

2、【判断题】“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意思是人人都说自己聪明,但当他们面临外在的情与欲的诱惑与干扰时,就仿佛被驱赶着背离自己的本性,被驱赶到陷阱之中,却不知道如何躲避。

3、【判断题】从修养的角度老看,《中庸》讲述了“择善而固之”的道理。

3.3中庸之难——颜回

1、【单选题】朱熹认为“均”的意思为( )。
    a、平均
    b、平等
    c、平治
    d、均匀

2、【多选题】孔子在“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描述了( )品质。
    a、智慧与能力
    b、清高与廉洁
    c、高远与豁达
    d、无畏与勇猛

3、【判断题】颜回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3.4中庸之难——子路

1、【单选题】“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中“塞”的意思为( )。
    a、阻塞
    b、堵
    c、边界
    d、充实

2、【判断题】“南方之强”“北方之强”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形态的对比。

3、【判断题】仲由属于“孔门十哲”之一。

3.5中庸与固执

1、【单选题】张揖将“傃”解释为( )。
    a、朝向
    b、经常
    c、循着
    d、情意

2、【单选题】朱熹将“素隐行径”的“隐”释义为( )。
    a、隐居
    b、隐藏
    c、隐僻
    d、遮蔽

3、【判断题】儒家的“半途而废”是指在无尽的道路上坚持走到生命的尽头还没走完。。

4.1君子之道费而隐(一)

1、【单选题】朱熹将“费而隐”中的“费”解释为( )。
    a、用得多
    b、佹乱
    c、自省
    d、广大

2、【多选题】根据朱熹的解释,以下关于“君子之道费而隐”这句话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很强的思想表达张力
    b、展现出中庸的现实作用的广大
    c、说明了中庸之道的根本性依据又是精微难测的状态
    d、“隐”释义为体之微也

3、【判断题】朱熹认为“所以然”是一件事物,一个现象得以存在的根本依据,它意味着形而上的诉求。

4.2君子之道费而隐(二)

1、【单选题】“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中“与”的意思是( )。
    a、一起
    b、或者
    c、了解
    d、相关

2、【单选题】“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破”释义为( )。
    a、破坏
    b、破绽
    c、突破
    d、分破

3、【判断题】“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句话讲的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道理。

4.3君子之道费而隐(三)

1、【单选题】“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中“戾”意思为( )。
    a、罪过
    b、戾气
    c、到达
    d、乖张

2、【填空题】理解“夫妇之道”的两个角度是指( )以及人伦和宗法的基础。

3、【判断题】朱熹讲“格物致知”,就是要在万物的存在之中去把握这个鲜活的“理”。这既是一种智慧的观察,同时也是一种修养的灵动。

4.4忠恕之道

1、【单选题】“道不远人”的不同层次不包括( )。
    a、立足于心性
    b、立足于人伦
    c、立足于在更广阔的关系世界中,人是一切关系的起点
    d、立足于他者

2、【单选题】“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柯”意思为( )。
    a、草木的枝茎
    b、木盒
    c、斧柄
    d、标准

3、【判断题】以人为本,以人作为道的枢纽的态度是儒家一贯的传统。

4.5君子言行

1、【单选题】王引之的著作( )是一部从经学、小学和校勘学角度研究《周易》《尚书》《诗经》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著作。
    a、《说文解字》
    b、《经义述闻》
    c、《字典考证》
    d、《王文简公文集》

2、【单选题】朱熹将“君子胡不慥慥尔”中“慥慥”解释为( )。
    a、愚忠厚道
    b、粗糙大条
    c、守实言行相应之貌
    d、笃实之貌

3、【判断题】“慥慥者,虽勉不敢缓之意,犹言汲汲耳”中“慥慥”的含义仅指言行一致、笃实诚恳的状态。

4.6性命之道

1、【单选题】“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位”的意思为( )。
    a、当下的心情
    b、对未来的憧憬
    c、与他者的关系
    d、当下的境遇

2、【判断题】“君子素其位而行”中“素”是指一种本质的状态。

3、【判断题】儒家思想中认为“天命”是赋予人本质的自然,“命”是影响着、限定着人现实与未来的必然。

5.1射礼之义

1、【单选题】郑玄把“费而隐”的“费”解释为( )。
    a、浪费
    b、费事
    c、混乱
    d、对立

2、【单选题】( )是伦常秩序的起点。
    a、忠
    b、以
    c、仁
    d、礼

3、【判断题】朱熹把“费而隐”解释为对立的张力关系,“费”和“隐”意指中庸的两端。

5.2何谓鬼神

1、【单选题】朱子用( )来讲解鬼神,它是推动世界运转的伟大力量。
    a、传统祭祀
    b、五行
    c、周易
    d、二气

2、【单选题】郑玄将“体物而不可遗”中“体”释义为( )。
    a、身体
    b、体会
    c、生
    d、展现

3、【填空题】“身”与“体”的含义不是完全相同的,( )更强调身体的主干。

4、【判断题】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申”字由两边的曲折线条和中间的线条组成。

5.3何谓体物

1、【单选题】朱熹将“洋洋乎如在其上”中的“洋洋”解释为( )。
    a、得意
    b、流行
    c、流动,充满
    d、众多,盛大

2、【单选题】“神之格思”中“格”的意思为( )。
    a、阻碍
    b、分化
    c、格式
    d、来

3、【判断题】《中庸》最终将鬼神落实到生命的本质。

5.4大德必受命

1、【单选题】郑玄将“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的“材”解释为( )。
    a、材质
    b、质性
    c、原料
    d、资质

2、【多选题】人通过( ) 使自己的本质得以充分实现。
    a、授命
    b、自觉
    c、天道辅助
    d、权力

3、【判断题】“致中和”与“生生之义”是中庸对“天命”的理解。

5.5天命与周礼

1、【单选题】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是( )。
    a、姬昌
    b、商纣
    c、姬发
    d、季历

2、【单选题】中庸认为王朝法统的根基是以( )为核心的。
    a、仁
    b、礼
    c、义
    d、道

3、【判断题】礼的秩序与文明的建立是周代先王与此前所有先王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建立的一套普遍的延续性礼仪。

6.1天命与命

1、【单选题】《中庸》中,天命具有普遍性,与每个人都有一种关系,即( )。
    a、命
    b、权
    c、道
    d、性

2、【多选题】圣王之所以能够承接天命主要是因为( )。
    a、能够尽其性
    b、天命的普遍性
    c、其有大德
    d、来自于位

3、【判断题】传统中天命是一种特殊的天人关系,即受命为君,使之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族群的统治者。

4、【简答题】简述《中庸》基本脉络的内容。

6.2以礼为孝

1、【单选题】《说文解字》将“粪”解释为( )。
    a、粪便
    b、施肥
    c、肥料
    d、弃除

2、【单选题】朱熹将“旅酬”中的“酬”解释为( )。
    a、酬劳
    b、众多
    c、导饮
    d、报答

3、【判断题】“达孝”是儒家所需求的,“达”意味着对普遍价值的追寻,“达孝”是带有普遍法则内涵的孝。

4、【简答题】简要描述对《中庸》“以礼为孝”的理解。

6.3天地人之礼

1、【单选题】郑玄把“践”解释为( )。
    a、践踏
    b、下作
    c、瞧不起
    d、升

2、【单选题】郊社之礼中“郊”是指祭( )之礼。
    a、地
    b、天
    c、鬼
    d、祖先

3、【判断题】祭祀之礼仅限于对先祖的祭祀。

6.4修身为本

1、【单选题】“地道敏树”中“树”的意思是( )。
    a、树木
    b、建设
    c、树立
    d、草木生长

2、【多选题】以下对修身为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是人赋予了道以鲜活的生命
    b、道塑造着人,人也弘扬着道
    c、在当下事情的内在本质是显而易见的
    d、无论历史还是当下,时代的面貌是有没有人去承担

3、【判断题】鲁定公是春秋时期鲁国君主之一,在位27年,是鲁哀公的儿子。

4、【判断题】人道敏政是指人的建构是顺着其本性来辅成他。

6.5礼统仁义

1、【单选题】“五伦”中非血统关系的不平等关系是指( )。
    a、朋友
    b、兄弟
    c、君臣
    d、夫妻

2、【多选题】“五伦”中血统关系的“三至亲”包括( )。
    a、母子
    b、夫妻
    c、父子
    d、兄弟

3、【判断题】礼统仁义中的“义”强调后天的秩序。

7.1修齐治平

1、【单选题】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首是( )。
    a、子路
    b、曾子
    c、颜回
    d、子贡

2、【多选题】《论语》中探讨的重要的伦理框架包括了( )。
    a、仁
    b、智
    c、勇
    d、美

3、【填空题】在儒家看来,“好学”的两个层次是不断自我反思的精神自觉和保持着热切、天真的( )意愿。

7.2九经常道

1、【单选题】“子庶民也”中“子”意思为( )。
    a、孩子
    b、子弟
    c、爱
    d、幼小

2、【多选题】春秋鲁国卿大夫“三桓”包括( )。
    a、季孙氏
    b、曾孙氏
    c、叔孙氏
    d、孟孙氏

3、【判断题】九经即九种不同的人伦政教的层次,如何把握其关系。

7.3九经之利

1、【单选题】孟子见梁惠王时,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中的“叟”意思是( )。
    a、老头
    b、老先生
    c、下臣
    d、老夫

2、【多选题】《中庸》对九经的阐释特点有( )。
    a、九经是不断自我反思的精神自觉
    b、九经是基于不同的人伦关系来阐释
    c、九经赋予了道以鲜活的生命
    d、九经之利—为什么要把握好九经

3、【判断题】孟子在游说诸侯时的基本立场是站在苦难大众上。

7.4九经之法(一)

1、【单选题】“齐明盛服,非礼不动”中“齐”意思为( )。
    a、整齐
    b、完全
    c、达到
    d、斋戒

2、【单选题】“克己复礼为仁”中“克”的意思为( )。
    a、克服
    b、战胜
    c、承担
    d、消化

3、【判断题】克己复礼是让礼得到一种应有的回归,回归到人心的敬和节。敬是诚意,节是约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5九经之法(二)

1、【单选题】郑玄把“均其稍食”中的“稍食”解释为( )。
    a、稍微
    b、配给
    c、按月发放的俸禄
    d、逐渐

2、【单选题】“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中“矜”的意思为( )。
    a、矜持
    b、怜悯
    c、自夸
    d、慎重

3、【判断题】《中庸》中“朝聘以时”的“朝”意思为诸侯使大夫来献。

7.6豫则立

1、【单选题】郑玄将“所以行之者一也”的“一”解释为( )。
    a、数字
    b、准备
    c、开始
    d、首位

2、【单选题】刘歆是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其父亲刘向共同编订了( )。
    a、《说文解字》
    b、《诗经》
    c、《山海经》
    d、《经义述闻》

3、【多选题】以下属于“九经”内涵的是( )。
    a、修身尊贤
    b、敬大臣
    c、子庶民
    d、柔远人
    e、怀诸侯

4、【判断题】“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的“豫”本意为大象。

8.1反身归诚

1、【单选题】“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中“获”意为()。
    a、擒住
    b、收割
    c、取得
    d、俸禄

2、【单选题】“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中“顺”释义为()。
    a、顺利进行
    b、处理好关系、秩序
    c、顺从、取悦
    d、沿着道路前进

3、【判断题】儒家传统思想认为个人修养是一个由外向内、由人及己的基本过程。

8.2“诚”的阐释

1、【单选题】《说文解字》中将“丁”解释为()。
    a、成就
    b、和解
    c、成全
    d、要素聚合

2、【单选题】《说文解字》中将“成”解释为()。
    a、单一
    b、健壮
    c、充实
    d、细小

3、【判断题】中国人认为自然生长的归宿是“成”,由“生”到“成”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作规律。

8.3“诚”的来源

1、【单选题】古文献中将“诚”字的来源“壹”释义为()。
    a、简单
    b、账目
    c、忠心
    d、专注

2、【多选题】古文中“诚”字来源于()。
    a、承
    b、忠
    c、敬
    d、壹

3、【判断题】在战国时期儒家作品中,通常用“诚”而不是“壹”来表示专注而不离散的精神状态。

8.4《大学》“诚意”

1、【单选题】()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
    a、错简
    b、漏简
    c、重简
    d、误简

2、【多选题】“君子必诚其意”中“诚意”的特点是()。
    a、强调“真诚而无伪”的状态
    b、强调慎独与自我约束
    c、对自己本性、自己内在的真实的自然舒展的状态
    d、对自我不断反思的精神自觉

3、【多选题】《大学》中将“诚意”分为()层次。
    a、至诚无伪
    b、至诚不息
    c、至诚尽分
    d、至诚感通

4、【填空题】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简前后次序错乱被称为(),后用以指古书中文字次序错乱。

8.5以诚为本

1、【单选题】“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中“得”释义为()。
    a、得到
    b、等待
    c、道德
    d、必须

2、【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庸讲“诚”最大的突破在于格局
    b、大学讲“诚”主要体现在修养上
    c、曾子没有把“诚”的高度说透
    d、中庸把“诚”不仅局限在修养上,更是上升到性与天命的高度上

3、【判断题】“中庸”既体现为人的中和的本性,也体现在修养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和坚持之间的中和。

4、【简答题】简述《中庸》对“诚”的格局的阐释。

8.6诚之之法(一)

1、【单选题】《说文解字》将“宷”解释为()。
    a、采集
    b、辨别
    c、分析
    d、详尽了解

2、【单选题】《说文解字》将“悉”解释为()。
    a、熟悉
    b、解释
    c、详尽
    d、兽足

3、【判断题】“诚之”包括了明辨和笃行、择善与固执,这也体现了人的两种本质。

8.7诚之之法(二)

1、【单选题】“博学之,审问之”中“审”意思为()。
    a、审问
    b、审查
    c、明辨
    d、详细

2、【单选题】“明辨之,笃行之”中“笃”意思为()。
    a、专注
    b、忠实
    c、笃信
    d、厚重

3、【单选题】“行之弗笃,弗措也”中“措”释义为()。
    a、举措
    b、安置
    c、计划办理
    d、处理

4、【判断题】“人道”在于我们的自主与能动,充分把握自己的本性并不断地实现本性。

5、【判断题】《中庸》以“诚”来贯穿天人之际,用它来明确天道与人道的根本规律。

8.8诚明之辩

1、【单选题】()将“诚明之辨”解释为“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a、郑玄
    b、朱熹
    c、曾子
    d、孟子

2、【多选题】以下对《中庸》与《大学》的论述,说法正确的有()。
    a、《中庸》从天道与人道的本质论述出发
    b、《大学》立足于后天,后天实践的次第
    c、《中庸》自本体以成工夫
    d、《大学》自工夫以见本体

3、【判断题】“诚明”中“诚”强调后天自觉,而“明”则强调天道自然。

8.9参赞天地

1、【单选题】“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和”意思为()。
    a、平和、宁静
    b、共同、一起
    c、和谐、和睦
    d、不同要素的互补

2、【判断题】“尽性”就是“至诚”,即让自己的本质得到充分地不加掩盖地彻底实现。

3、【判断题】理解“尽人性”“尽物性”的前提在于,人性是“生生之合”,人能通万物。

8.10改造世界

1、【单选题】“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中“曲”可解释为()。
    a、曲解
    b、弯曲
    c、细节
    d、无理

2、【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认为致曲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b、做学问能训练人梳理文献系统条理思维的能力
    c、做学问能训练人清晰准确表达文献内容的能力
    d、做学问能训练人大量阅读文献的能力

3、【判断题】“致曲”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具体的德行标准和礼仪,让中和的本质充分实现。

8.11至诚感通

1、【单选题】以下不符合郑玄对“四体”解释的是()。
    a、龟之四足
    b、春占后左
    c、夏占前右
    d、冬占后右

2、【单选题】朱熹将“动乎四体”中的“四体”解释为()。
    a、龟之四足
    b、动作威仪之间
    c、人的四肢
    d、汉字的四体

3、【判断题】《中庸》通过“至诚如神”这种绝对性的叙事来讲人对于世界的作用。

8.12不诚无物(一)

1、【单选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的“孚”在《说文解字》中本意为()。
    a、照拂
    b、信服
    c、孵蛋
    d、沉浮

2、【单选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至诚如神是指诚能达到神的境界
    b、至诚如神是指有一个神决定着我们的诚与道
    c、儒家讲神是指它充分拓展的境界,而不是指外在的主宰
    d、儒家讲天是指自然之理,而不是强调有高高在上的神明

3、【单选题】“诚者物之终始”中“物”是指()。
    a、物体
    b、实质
    c、细节
    d、万物

4、【判断题】“诚”来自于外在的规定,而不是内在的本质。

8.13不诚无物(二)

1、【单选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人是可以把握“中和”的
    b、义理是人的根本性品质
    c、《中庸》论述了儒家思想的人性修养和哲学思想
    d、仁道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2、【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君子终日乾乾”表达健旺的生命态度
    b、天地的根本规律在于生生不已
    c、“诚”是一种充实饱满的意象
    d、人可以主动去实现自己的本质与“性”

3、【填空题】“吾不忍其觳觫”中“觳觫”意思为()。

4、【判断题】人和万物的关系是从自身来理解宇宙的整体规律、安放万物,推动人文和自然的和谐。

8.14天地三境界

1、【单选题】郑玄将“则其生物不测”中“不测”解释为()。
    a、不可预料
    b、无数
    c、不可测量
    d、祸事

2、【填空题】“故至诚无息,无息则久”的“无息”可以理解为()的延续。

8.15至诚广大

1、【单选题】郑玄将“斯昭昭之多”中的“昭昭”解释为()。
    a、清楚明白
    b、显现出来
    c、一点光亮
    d、简单明了

2、【单选题】“振河海而不泄”中“振”的意思为()。
    a、振奋
    b、抖动
    c、抚恤
    d、收

8.16至诚不息

1、【单选题】“惟天之命,於穆不已”中“穆”意思为()。
    a、恭敬
    b、肃穆
    c、温和
    d、幽微

2、【单选题】“於乎不显”中“不”意思为()。
    a、无
    b、大
    c、异
    d、步

8.17圣人法天

1、【单选题】“海”与“晦”同源,强调的是()。
    a、广阔
    b、深刻
    c、晦暗
    d、容量

2、【判断题】朱熹讲“曲礼”是各种各样行为的细节规范。

8.18中庸之要

1、【单选题】儒家政治哲学的关键是让人的本质和()统一起来。
    a、经济进步
    b、政治文明
    c、个人技艺
    d、器物制造

2、【多选题】中庸之要的内涵包括了()。
    a、本性和自觉的统一
    b、自诚明和自明诚的统一
    c、自然和人为的统一
    d、先天和后天的统一

3、【判断题】对“人”的批判与揭露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根本性方向。

8.19出处去就

1、【单选题】“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中“倍”的意思为()。
    a、躲避
    b、负担
    c、背离
    d、加倍

2、【填空题】“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成语()的出处。

8.20尊古重礼

1、【单选题】郑玄将“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中“反”解释为()。
    a、背离
    b、返还
    c、相反
    d、反抗

2、【单选题】“书同文,行同伦”中“伦”的意思为()。
    a、方向
    b、特征
    c、等级
    d、礼法

3、【判断题】在儒家传统思想中,“有德无位”与“有位无德”的人都不宜去颠覆以往的文明传统。

9.1从周之道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宋人的“王道三重”的是()。
    a、议礼
    b、制度
    c、重道
    d、考文

2、【单选题】朱熹将“上下焉者”中的“上下”解释为()。
    a、君王和臣子
    b、先王与圣人
    c、上天与地府
    d、权王与庶民

3、【多选题】《中庸》认为文明的形态应该具备()条件。
    a、有义
    b、有才
    c、有德
    d、有位

4、【判断题】宋襄公是战国末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也是“战国七雄”之一。

9.2依乎天人

1、【单选题】质诸鬼神而无疑”中“质”的意思为()。
    a、根本特性
    b、质料
    c、相对而验
    d、质朴

2、【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程子认为“鬼神”是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迹
    b、张载认为“鬼神”是天地阴阳之气的作用
    c、大自然“生生”的力量是难测的
    d、大自然“生生”的力量是无限的

9.3君子之名

1、【单选题】“在彼无恶,在此无射”中“射”意思为()。
    a、射箭
    b、厌恶
    c、击打
    d、嫌弃

2、【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能够把握天地人性的本质,从而契合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建立起君子之名
    b、在先秦时期,儒家是从正面来理解君子之名
    c、儒家认为“名”与“实”是相配的
    d、君子的“名”是“实”所产生的影响与认可

9.4仲尼之道

1、【单选题】“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中“临”意思为()。
    a、审时度势
    b、自上观下
    c、到达
    d、模仿

2、【单选题】以下对“文理密察”解释错误的是()。
    a、文,文章也
    b、理,条理也
    c、密,详细也
    d、察,观察也

3、【单选题】郑玄认为“大德敦化”是用来比喻()。
    a、诸侯
    b、生生不息
    c、天子
    d、盛大无穷

4、【简答题】简述《中庸》中阐述的孔子的五种道德境界。()

9.5圣人配天

1、【单选题】“溥博如天”中“溥”意思为()。
    a、普遍
    b、周围
    c、广泛
    d、溥爱

2、【单选题】“溥博渊泉”中“渊”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a、深渊
    b、回水
    c、漩涡
    d、深厚

9.6至诚化育

1、【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至诚就是至中和
    b、“立天下之大本”指建立人本质的中和
    c、虚无推动了一种秩序的坍塌
    d、中庸是基于一个生命得不到依靠的乱世氛围背景

2、【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成为主宰”的隐形呼唤。

9.7入德之道

1、【单选题】“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的”意思为()。
    a、实在
    b、中心
    c、清楚明白
    d、修饰虚词

2、【多选题】庞朴在《中庸评议》一文中提出了《中庸》句式语法的几种形态有(),揭开了一分为三研究的序幕。
    a、a而b
    b、a而不a
    c、亦a亦b
    d、不a不b

3、【判断题】“致广大而尽精微”与“费而隐”相呼应。

9.8至诚感通

1、【单选题】“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笃”的意思为()。
    a、重
    b、甚
    c、诚
    d、厚

2、【单选题】“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中“恭”的意思为()。
    a、祝福
    b、恭敬
    c、如厕
    d、沉默

3、【判断题】《中庸》将天道、人性、文明、秩序、人的自觉与历史定位明确地区别开来,避免互相参与。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0:59
  • 2023-02-27 00:30
  • 2023-02-27 00:30
  • 2023-02-27 00:28
  • 2023-02-27 00:22
  • 2023-02-27 00:12
  • 2023-02-26 23:16
  • 2023-02-26 22:59
  • 2023-02-26 22:58
  • 2023-02-26 22:40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