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讲 学习准备篇活动0.1 走进课程随堂测验1、1.本门课程的第一位目标是
a、 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问答
b、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c、建立学习共同体
d、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
2、2.五周的课程内容中后四周是课堂问答实际操作的四个环节,除了怎样设计好的问题、怎样提问、怎样智慧理答,还有一个是
a、设计有目的的问题
b、面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理答
c、设计提问的等待时间
d、怎样教学生提出问题
3、3.课程最终成绩由下列哪三部分组成
a、论坛发贴
b、课后作业
c、期终作业
d、前测反馈
4、4.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带有强烈的问题解决取向,因此目标应放在应用之上。
5、5.每一周课程下的活动都由热身、新知、应用、反思四板块组成。
制作pdf文档1、请按照下列步骤完成作业: 第一步,请在计算机中打开活动1中“作业为什么用pdf格式”附件的文档“作业为什么要使用pdf格式.doc”。 第二步,在word软件中将文档另存为pdf格式。 第三步,将pdf格式的文档以上传附件的方式提交。 请注意: 如果在另存为的过程中找不到pdf格式的选项,那么请更新office软件,或者重新安装wps软件: (http://www.wps.cn/product)
第一章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问答第一周单元测验1、鱼牛寓言启示我们,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上的()过程。
a、认知
b、建构
c、灌输
d、复制
2、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效教学问答应该具有的特征()。
a、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
b、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c、加快教学过程的进度
d、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3、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费舍尔提出的“口头的网球比赛”是指()。
a、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b、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d、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4、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
a、教授固定的教学内容
b、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
c、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
d、提高学生的成绩
5、提问是打破灌输的开始,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往往就意味着思考的开始。
6、在鱼牛寓言中,假若鱼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接近真相,脑海里的勾勒出的牛就会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牛。这说明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
7、小明同学和小红同学都在学习历史课本中“辛亥革命”的主题。小红同学快速地阅读了一遍书本,认为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就合上了书本。小明同学在阅读课本后,脑海里对革命党人把辛亥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袁世凯感到非常不解与困惑。他又阅读了课文的内容,还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对革命党人的选择有了了解。小明心里觉得历史真是太有趣了。 综上,接下来更可能发生情况是学得更快的小红同学对辛亥革命的知识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
8、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传递。
9、帕尔默在《教学的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课堂有三个主体,学生是第三主体。
10、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凯瑟琳老师在第二节课抛开了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评判的标准是什么?”“谁决定了这些标准?”,在这里我们看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激疑、生疑和释疑,学习真正地发生了。从这个小片段中我们看到是的织网状的课堂问答。
11、小王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在课堂教学时总喜欢围绕课文的某些章节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向老师反映思考的问题太多了,拖延课堂进度。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老师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保持问题量,加快课堂节奏,减少学生走神。
12、有的教师之所以倾向于请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是因为优秀学生的回答能够带动全班的思考,让教师产生成就感。
13、小吴老师的学生最近纷纷抱怨小吴老师在给同学们布置问题时总是留下极短的时间,同学们来不及整理答案就被要求回答问题。 小吴老师的这一情况,说明小吴老师更可能习惯于主控课堂,往往不太放心把时间交给学生。
14、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的区别归根到底是两者对教学内容看法的不同,或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的前提不同。
15、在某小学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张同学在教师主持下的全新课堂问答环节中表现出色,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称赞。回家之后,小张同学又认真复习了当天所学,并进行了整理归纳。这说明有效的课堂问答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16、水平思维是一个线性回归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要把思路理清楚。
17、在比格斯首创的solo学生认知分类水平方法中,前结构水平指对问题理解比较简单肤浅,仅靠回忆生硬地回答。答案停留在表面,或者是某一方面。
18、达克沃斯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书中也提到,“哎呀!”“怎么办呢?”“这真是太有趣了!”“怎么回事呢?”“等等……”“哦,我知道了!”,这其中包含的惊讶、困惑、斗争、期望、茅塞顿开构成了完整的思维过程。
19、教育学家克莱曼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教育就像一块发痒的疥疮,而不是一道抓痕。”这句话说明学生不仅要产生疑问,而且应该不断产生疑问。
20、以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教学内容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是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
21、根据大脑的三个相关联的功能,即思考、动机和情绪,有效的课堂问答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22、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想状态是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向对方发表见解。
23、有效的课堂问答只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不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外在动机。
第二章 怎样设计好的问题第二周单元测验1、按照导入、展开、结束进行划分的课堂问题依据的是( )的功能分类。
a、课堂的流程
b、课堂的组织
c、知识类型
d、思维的方向
2、在特级教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华老师在课堂伊始向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小明的左脚3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华老师提出的“寻宝”活动属于问题的课堂流程功能分类中( )阶段的问题
a、导入
b、展开
c、结束
d、总结
3、沃尔什和萨特斯把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归成了“回忆”、“应用”和“创造”三类形象地比作了一间房子。其中“创造”指的是这间房子中( )。
a、第一层“他人的知识”
b、第二层“自己的知识”
c、第三层“跃起的知识”
d、以上答案都不是
4、在哈佛大学的课堂结束时,很多教授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1.这节课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这节课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或者疑问?请问从问题的功能分类看,前后两个问题依次发挥了( )作用。
a、展望;总结
b、总结;展望
c、总结;总结
d、展望;展望
5、引发学习动机有多种方法,比如讲故事\“跨界”意识\制造认知冲突\制造悬念\设计游戏,下面这道题属于哪种方式? 在学习“日界线”这一内容时教师提了一个问题:一位孕妇在乘船从中国的上海去美国的旧金山的船上生孩子,先生下一男婴(哥哥);10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产下一男婴(弟弟)。在登记兄弟俩出生时间时。哥哥是2011年1月1日.弟弟是2010年12月31日,结果是弟弟的年龄比哥哥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a、制造认知冲突
b、制造悬念
c、设计游戏
d、“跨界”意识
6、“设计好的问题”包括了设计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层次的问题、设计与学生关联的问题。
7、课堂的总结一般有两种,偏整体和偏重点的。刘老师今天在课堂的最后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总结的提问中属于偏整体的问题。
8、一位老教师在向新教师分享经验时提及当自己还是新教师时,碰到学生吵闹的情况总是怒不可遏,大声制止,结果发现自己的声音越响,孩子们的声音也跟着越响。后来,发现需要说一句“让我们看看第几组的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就立马见效了。老教师的分享说明课堂管理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做到。
9、根据耶伦提出的四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即技能\事实\概念\原理,““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电能产生磁,下面请大家用这个原理,做一个电流检测器?” ”属于“事实”这一知识类型。
10、小王老师是一位数学教师,她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了一系列几何图形,并向同学们提问:“哪些图形是梯形?。”从耶伦的知识类型分类上看,这一问题属于事实类问题。
11、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经常会提一种问题“请找出这篇课文中最关键/最有表现力的一个词语”。这样的提问涉及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部分。
12、设计与学生关联的问题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调动情绪、激发动机;二是与学生已知相联系。语文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在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曾这样提问:“在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情景,作为邱少云的战友,你目睹了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面对首长,面对记者,你该怎么说这段话来打动他们呢?”王崧舟老师的这一提问主要体现了调动情绪。
13、刘老师在执教《武松打虎》时向同学们提问,要求以“武松你可真 ”,要求同学们在划线处加一个词,并说明理由。刘老师的提问同时涉及了垂直方向上的思维论点和思维论据。
14、水平思维包括思维角度、思维跨度、思维界限、思维顺序和思维过程。特级教师王栋生执教《祝福》一课时,向同学提问“如果柳妈和祥林嫂的位置交换,祥林嫂会不会诡异地对柳妈说‘锯成两半’”。这个提问体现了水平思维中的思维角度的变换。
15、水平思维包括思维角度、思维跨度、思维界限、思维顺序和思维过程。张老师是一位历史老师,他在执教《秦始皇》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如果秦始皇穿越回了今天,哪些建筑、工程是秦始皇可能认识的?与同时期西方其他统治者相比,秦始皇有哪些先进之处?” 张老师的这个问题体现了水平思维中的“思维顺序”
16、正向的提问永远比逆向的提问效果更好。
17、“下面请同学们简要说说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这个提问是一个典型的理解与运用的提问。
18、从与学生已知相关联的角度思考,在科学课上,学生对“为什么夏天热而冬天冷”比“为什么说太阳中心论比地球中心论更加合理”更好些。
19、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后进生提问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向优等生提问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20、不同大小的问题指的是“基本问题——单元问题——主问题——子问题”这样的问题阶梯。
21、主问题和子问题的关系很像藤,主问题是主藤,衍生出子藤,再衍生出孙藤,也就是子问题。
22、设计与学生关联的问题指的是问题要调动情绪、激发动机,并且与学生已知相联系。
第一次作业1、这周我们学习了“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包括设计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和设计与学生关联的问题三大部分。 请根据第二周的学习内容,原创设计1-3个问题,并注明你设计的问题所属的类别,鼓励尝试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鼓励尝试有创意的问题。 问题1: 所属类别: 问题2: 所属类别: 问题3: 所属类别:
第三章 怎样提问第三周单元测试1、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思维关键词的是()。
a、解释
b、区分
c、回答
d、说明
2、张老师是一位历史老师,在执教《科举制度》一课中,张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唐代和清代的科举制度。按照布鲁姆提出的认知水平分类,这是一个( )层次的问题。
a、记忆
b、理解
c、运用
d、评价
3、在地理课上,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五带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地球的五带区域将会有什么变化?”请问,从问题的句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 )。
a、独立式提问
b、前言式提问
c、后语式提问
d、前言后提问语式
4、刘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在执教《失街亭》这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如果错在诸葛亮,为什么?如果错在马谡,为什么?”请问,从问题的句法角度来看,刘老师的问题属于(a)。
a、总分式提问
b、并列式提问
c、递进式提问
d、以上都不是
5、刘老师在最近的课堂提问中加入了“比较”、“证明”、“推测”等词语,她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更加明确,也更加乐于思考了。这说明在提问的措词中,加入思维关键词很重要。
6、思维关键词还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和“若如何”这些疑问词来代替。一般来说,“理解”层次对应的是“怎样做”。
7、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请说出中小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有50%以上都处在布鲁姆分类法的回忆层面这一现象的三到四个原因。”这个问题在问什么。 但是将这个问题改成“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中有50%以上都是处在布鲁姆分类法的记忆层面,请给出产生这种情况的三到四个原因。”就比较容易理解。这说明前言在提问中发挥的背景介绍作用很重要。
8、在菲尔凯姆教授提出的问题四象限中,封闭问题一定是记忆层面的。
9、刘老师在执教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向同学们提问:“鲁迅不同意徒手请愿,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从菲尔凯姆教授提出的问题四象限角度看,这是一道开放题。
10、设计问题的措词和句法是一种长期的修炼,沃尔斯和萨特斯认为,要想让自己的问题表述更正确和清晰,一是大声朗读问题,二是将问题写下来,这两种都是“放大”的方式。
11、沃尔斯和萨特斯把学生回答问题比作跳房子游戏,包括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自己作答、大声作答四步。有时如果涉及到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还有再度思考并修正答案的步骤,即第五步。
12、沃尔斯和萨特斯把课堂教学中的“等待时间”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前;另一类是学生回答后,教师或其它学生回应前。
13、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刘老师:我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大家的生命还剩下一天,你想做什么?“你们要在3秒内作答。 生a:我想陪伴家人 师:好的,小b,请你回答下。 生b:我……,我不知道。 师:如果我给你们3分钟时间,大家还会有怎样的答案呢? 3分钟之后,先后有10多位同学站起来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这说明等待时间变长后,学生的纪律状况得以改善。
14、课堂教学中的等待时间对教师也非常重要,合适的等待时间能帮助教师精炼问题,使得教师回应更加周到,提问面更广。
15、教师在等待时间里为了了解学生的思考进度,可以请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思考的结果。比如,用拳头表示没有答案,五个手指张开表示胸有成竹,从1个指头到5个指头表示从无到有的过渡。
16、课堂中的“梅丽莎”指的是那些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对课堂提问反应积极的学生。
17、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梅丽莎”的原因只是因为课程内容和课堂活动不能引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
18、小王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他最近经常在刘老师的课上走神,不参加小组活动,作业质量也相比以前出现了明显下滑。刘老师为了改善小王同学的情况,每天都在下课的时候与小王同学做一些简短的交流,了解小王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在交谈中邀请小王同学都参加课堂问答和小组合作。刘老师在接下来的几次课堂中特意提了几个小王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小王同学起来发言。经过刘老师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小王同学又重新燃起了对课堂的兴趣,回到了热闹的课堂中。 刘老师采取的活动是“种植问题”。
19、“冷不防提问”不仅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节约时间,不必再等学生举手,不必再等更多的学生举手,不必再花很多时间纠结让谁回答更好些。
20、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微电影写作”一课时,让学生分三段观看一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世界的另一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录关键词、续编动画片,俨然成了动画片小编导,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文字写下来,写作兴趣很快就被点燃。这个案例说明垂直思维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创意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21、课堂中的“t形”行动区域的学生常常被教师忽视。
22、在刘老师的课堂中,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员都有一个编号。刘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要求小组讨论。在讨论后,刘老师请同学们思考3分钟,然后抽取编号。所有持被抽中编号的学生都需要上台演示。 刘老师使用的是数字头脑法来促进同学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
23、六顶思考帽代表了我们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既要有客观的证据,也要有经验和直觉的参与;既要有想象的开放过程,也要有总结的聚拢过程;既要考虑它的好处,也要考虑它的不足之处。
24、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围绕“如何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进行研讨。刘老师拿到了“用事实陈述问题”的白帽子,王老师分到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绿帽子。刘老师在讨论中说道:“戴老师这节课提了60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等待时间最长的问题是20秒,最短的是1秒。等待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充分”。王老师说道“我觉得问题提得太多是导致等待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借鉴余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思路”。 刘老师和王老师的讨论与她们的思考帽相符。
25、六顶思考帽的关键点是分不同角色来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教师在每次提问活动时应使用全部六顶思考帽。
第二次作业1、这周我们学习了“怎样提问”,包括设计提问的措词和句法、设计提问的等待时间和设计提问的活动三大部分。 请根据第三周的学习内容,设计(或改造)1-3个问题、活动或措施,并注明所用的方法,鼓励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方法,鼓励尝试有创意的问题。 问题1: 所用方法: 预计怎么提问: 问题2: 所用方法: 预计怎样提问: 问题3: 所用方法: 预计怎样提问
第四章 怎样智慧理答第四周单元测试1、当学生回答正确或错误时,教师作出判断和引导的理答方式,包括肯定和否定两种。这样的理答我们称之为( )。
a、支架性理答
b、发展性理答
c、诊断性理答
d、其他
2、下面是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嗯!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嗯!听出来了!青年画鱼那一丝不苟的劲儿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是吗?其他同学呢? 请问,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王崧舟老师使用的肯定方式是()。
a、简单肯定
b、重复肯定
c、提升肯定
d、其他
3、下面是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话写下来,就是你献给长城的题词。 生:长城是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气魄雄伟、年代久远、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伟大奇迹!题词人:张亮。 师:超过克林顿。(笑声) 生: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题词人:鲁平凡。 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 生:长城是我的骄傲,我们的骄傲,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所言:“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题词人:李为栋。 师:由我到我们再到中华民族,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真好! 请问,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王崧舟老师使用的肯定方式是( )。
a、简单肯定
b、重复肯定
c、提升肯定
d、其他
4、一般来说,特级教师最常使用的否定理答方式是( )。
a、简单否定
b、否定纠正
c、否定探索
d、以上都不是
5、小张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位同学,他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但是总是无法讲到要点。对于这种“小唐僧”式的学生,刘老师可以考虑采取的理答有( )。
a、我怎么没听明白你的意思呢?太啰嗦了,你先坐下吧,听别人说吧!
b、小张同学,最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观点哦!
c、你很爱思考,值得表扬!同学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吧。
d、是这样吗?再认真想一想。
6、王老师是一位语文教师,班上的小李同学性格活泼,课堂上发言踊跃,但是他的发言总是答非所问,是班上有名的“小跑题”。例如有一次王老师提问:“当‘我’放小鸟飞上蓝天时会想些什么呢?”小李同学回答了“老师,每次我爸爸出差时,我总是非常舍不得他。”。 此时,王老师比较合适的理答是( )。
a、你在认真听课吗?有没有听懂问题?
b、老师的问题是当“我”放小鸟飞上蓝天时会想些什么呢?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想到了爸爸。
c、小李同学你先坐下,我们请下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d、你回答的不对,坐下吧。
7、特级教师王菘舟有一个课堂片断: 生: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题词人:鲁平凡。 师:感情真挚,表达凝练! 这里王老师用了提升肯定的理答方式,并且用了( )
a、提升肯定方法
b、提升肯定内容
c、提升肯定内容+方法
d、以上都不对
8、课堂问答的完整过程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部分。
9、理答的主要作用是不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考。
10、在诊断性理答中,特级教师更喜欢用简单肯定的方式去告诉学生他们的回答是对的。
11、千篇一律的肯定,往往脱离具体的课堂情境,缺乏针对性。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才能既鼓励回答的学生,同时也给其它学生作出示范。只有提升肯定才能做到百变。
12、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师:5 3=?你能计算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先数5,接着再数3个数,得6、7、8. 生: 5和3组成8,5加3得8. 正在这时,突然一个学生边举手边站起来大声地说:“5加3得1” 师:哦!5加3还会得1?你是怎么想的?请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生:今天是星期五,再加3天,不是星期一吗?所以5加3得1。 师:真棒!原来是这样。 师:这样的5加3得1,实际应该怎样说更好呢? 生:5加3只能是8了,因为一星期只有7天,8减去7才得1.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的理答类型是否定纠正。
13、特级教师戴银杏在执教《画角》一课时,发现有两三个学生把100度的角画成了80度,戴老师于是邀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师:在刚才这位同学画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a:他画错了,因为他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 师:他的错误对你有什么启发帮助呢? 生b:它提醒我画角是要看清刻度,可不能看反了。 生c:它提醒我画好角后,可以先大致估计一下是锐角还是钝角,这样可以减少出错。 生d:(兴奋、激动)我发现画错的角加上正确的角刚好是平角。 生e: 我发现,只要沿着已经画好的角的两边,向反方向延长就可以得到100度。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否定探索能引起有价值的思考。
14、刘老师是一位小学教师,她在班上的同学回答不出问题时经常对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解释,提供有关问题的一些线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刘老师的做法是支架性理答中的“转问”。
15、在支架性理答中,教师最常用的应该是探问,探问能让学生有机会完善自己的思路,真正起到支架的作用。
16、代答和转问是由教师或其它同学回答。引答、探问、反问和代答、转问的不同在于,它们都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供线索。
17、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珍珠鸟》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 ;“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不动声色。这是一个引答。
18、探问和引答区别就在于留给学生思考空间的大小,如果空间小就是探问,如果空间大就是引答。
19、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指出教师智慧理答要做的三件事是倾听、串联和反刍。
20、刘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了“解释通行证”这一合作学习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前需要用三句话以内的话语概括上一位学生的发言。从理答的角度看,这个活动主要培养学生串联能力的提升。
21、下文是特级教师蒋军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下面我再请你们欣赏一些神话,你们会有新的发现。 生读材料 师:当我们把三个神话放在一起,它们有没有共同点?(比较) 生:我发现每个神话开头都说这个世界一开始是一个蛋。 师:这些地方的原始人是不是能像今天的人一样,发一个电子邮件:“今天我创作了一个神话,你是怎么样的?”或者打个电话商量一下。大家都笑了,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想到一起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混沌的原始世界比作一个蛋?我相信你们有自己的解释,没有一定的答案,你们可以大胆地推测。 蒋老师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运用了“反刍”的方法,通过各种思维动词帮助学生嚼透问题。
22、反刍只能由教师完成,学生自身无法完成反刍。
23、在课堂中出现学生群体性的“冷场”,如果不是这个问题的措词和句法等有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对于全班来说都过难。此时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等待时间,或者提供线索,采用合作学习等方式来降低难度。
24、串联主要是指把大家的思路贯穿起来,像“其他同学呢?”“你们有谁也像她一样?”都是典型的串联型问句。
第三次作业1、第四周作业 这周我们学习了“怎样智慧理答”,包括理答的不同类型、智慧理答的养成和面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理答三大部分内容。 请根据第四周的学习内容,选1-3个您感兴趣的点,在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实践,并记录关键片断,注明您实践的属于这周哪部分课程内容中哪些点。 (如果您不是教师,没有实践的机会,建议可以选自己的同伴进行练习,或者在想像中进行教学。) 课堂实录: 课程相关内容点:1.……2.……3.……
第五章 怎样教会学生提问第五周单元测试1、弗兰克发现,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问“我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会促进其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个发现对应了批判性思维中的( )部分。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元认知
d、逆向思维
2、一个朋友有点神秘地告诉你“天津港的爆炸事件实际不是死了200多人,而是2000多人”,理由是“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在一份德国报纸上看到的”。请问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这一案例涉及了批判性思维的哪一方向( )。
a、横向(水平思维)
b、纵向(垂直思维)
c、向外
d、向内
3、在梅林魔法中,“可否放大”是一个经典的问题。请问,下列问题中,属于“可否放大”类的问题是( )。
a、如果没有仙女帮忙,灰姑娘怎样改变自己的处境?
b、如果把仙女换成恶女巫,灰姑娘的命运会发生改变吗?
c、当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故事会如何发展?
d、如果继母和姐姐是美丽的,灰姑娘是丑陋的,那应该怎样改编故事?
4、刘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中开展了“问题轮”活动。小张同学转动“问题轮”,转到了“思维跨度”。因此,小张同学恰当的提问应是( )。
a、安徒生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b、这个故事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c、如果皇帝发现了被欺骗的真相,他会怎样?
d、如果把《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改成诗歌会是什么样的?
5、小刘老师是一位地理教师,她在执教《非洲》一课时,先在白板上展示了几个关键词:尼罗河、东非大裂谷、好望角、乞力马扎罗山。之后她又在白板上展示了几幅图,分别是:红海、苏伊士运河、金字塔。她问学生:今天上课的答案,都在白板上了,请同学们猜想答案对应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以上活动属于提问的热身活动的( )。
a、新闻发布会
b、答案推导问题
c、梅林魔法
d、随意词游戏
6、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下面大家试试用“如果……会怎么样”来提问,可以参考“世界、白天、黑夜”这些事物。 生a:如果人不会死,世界会怎么样? 生b:如果没有白天黑夜,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以上片断属于提问热身活动的( )。
a、梅林魔法
b、随意词游戏
c、想象实验
d、类比问题
7、在精致问题阶段,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主要的三种逻辑关系进行标注,由其它同学按要求补充问题,最后可以得到一组问题的活动是( )。
a、问题雪球
b、问题换装
c、问题标签
d、问题轮
8、“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关键的是要会分析背后的“为什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系统整体地思考。
9、小明喜欢在语文学习时逐字逐句地细读文本,用彩笔在重点的词句下面划线作标记,概括要点作笔记,力求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因此,小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应的是“淘金式”学习。
10、小红同学喜欢在语文学习式一边读一边在书本的页边写批注,将自己的疑惑和意见写下来。因此,小红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应的是“海绵式”学习。
11、相比较而言,淘金式学习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更为重要,淘金式学习的外显特征就是不断地质疑和提问。
12、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把这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将它一剪为二,变成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然后重新组合成其它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看他们的面积变不变? 生齐回答不变。 师:小a,你怎么不回答,有什么困难吗? 生a:老师,我在想面积的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周长呢? 小a同学于是在课下自己探究了这个问题,弄清了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推测小a可能是个海绵式学习者,所以学习速度很快,思维很活跃。
13、在一次“新闻发布会”活动中,小明同学作为“小记者”负责提问“为何”类的问题。小明思考了一会儿,提问:“请问发言人,神舟飞船发射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 小明在上述材料中的提问是恰当的。
14、刘老师是一位地理教师,在学习了问题焦点评价的知识后,遇到了一个问题:目前自己执教的《中国环境保护》一课中可以选择“污染”和“中国的污染”两个问题焦点。 根据评价焦点的“合宜性” (问题大小合适)标准,刘老师应该选择“中国的污染”这一问题焦点。
15、在“问题台阶”活动中,王老师提出了一阶问题:“雾霾对北京居民有害?”。学生此时可以提的二阶问题是:“相比于其他地区,北京的雾霾是严重还是不严重?”
16、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故事主人公可能产生的问题,可能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在围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知识点中,比较恰当的提问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包含了几部分内容?
17、在“教材问题分析”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淘金式学习对教材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或评估,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
18、在“问题换装”活动中,刘老师要求学生将封闭题改成开放题。小张同学拿到的问题是“实行大类招生对学校和学生有好处吗?”。小张同学恰当的做法应是将该问题改成“实行大类招生对学校和学生能带来哪些好处?”。
19、在“学生课前准备问题,课前提问”的课堂形态中,学生课前应先预习,提出问题,上交预习单,教师应收集整理学生问题,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20、特级教师张晋红在自己的课上特别设置了一个难题时间,即一个教学内容学完后,请学生收集相关的难题,来难难教师和同学。 这个案例中的课堂形态属于“课堂生成问题,课堂提问”。
21、“学生课前准备问题,课堂提问”的课堂形态中,学生应该在合作学习中解答基本问题,重组疑惑问题,整合提升共享问题。
22、目前中国许多高校都设立了office time(办公室时间)制度,教授们会在固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从课堂形态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学生课后产生问题,课后提问”的方式。
23、提问的三阶段指的是设计问题、精致问题和评价改进问题。
24、在提问的评价改进阶段,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对提问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其中有热反馈和冷反馈活动,热反馈是指出问题设计的缺点,冷反馈是指出问题设计的优点。
25、下面是特级教师王菘舟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a:为什么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地球这么坚实,怎么会“碎”呢? 师:答案百分百在书上。 生b:人类无穷无尽地破坏,地球还能活多久? 师:这是一个大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生c:是什么地质变化使地球矿产资源形成? 师:一个相当不错的问题,书上没答案,在课上干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来。到课外找课外书。 生d:地球离我们多遥远? 生e:为什么就像一叶扁舟? 师:这个问题上节课我们还形容着呢,可能这位同学认为研究得不够深入。 生f:为什么40万亿公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生g:凭什么破坏地球,地球是我们大家的。 师:好一个义正辞严的“凭什么”,充满愤慨的“凭什么”。 生h:可以建设海上城市,范围不就扩大了吗? 师:你对“很小很小”产生了质疑,大胆地质疑。 生i:月球上有多少人可以去居住呢? 生j:今天,我们在保护地球,那些不法分子在破坏我们的精心保护,是不是一种浪费? 在这段实录中,王老师课堂的形态是学生课堂生成问题,课堂提问。
课程期末考试课程期末测试1、小张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位同学,他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但是总是无法讲到要点。对于这种“小唐僧”式的学生,刘老师可以考虑采取的理答有( )。
a、我怎么没听明白你的意思呢?太啰嗦了,你先坐下吧,听别人说吧!
b、小张同学,最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观点哦!
c、你很爱思考,值得表扬!同学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吧。
d、小张同学,这个问题下课你再找老师交流吧。
2、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效教学问答应该具有的特征( )。
a、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
b、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c、加快教学过程的进度
d、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3、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费舍尔把课堂问答比作“口头的网球比赛”,意思是指( )。
a、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b、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d、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4、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 )。
a、教授固定的教学内容
b、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
c、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
d、进行合理的学生评价
5、在一节以“如何接待顾客”为主题的销售课程中,教师向同学们提问:“各位同学,刚才我们学习了接待顾客的三步曲,即热情问候、开放提问、真诚回应。大家能以两人为一组,角色扮演练习一下吗?” 在这个案例中,按照问题的功能分类,教师的问题属于( )类。
a、技能
b、事实
c、类属
d、原理
6、在特级教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华老师在课堂伊始向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小明的左脚3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华老师提出的“寻宝”活动属于问题的课堂流程功能分类中( )阶段的问题。
a、导入
b、展开
c、结束
d、反思
7、沃尔什和萨特斯把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归成了“回忆”、“应用”和“创造”三类形象地比作了一间房子。其中“创造”指的是这间房子中( )。
a、第一层“他人的知识”
b、第二层“自己的知识”
c、第三层“跃起的知识”
d、第四层“反思的知识”
8、在哈佛大学的课堂结束时,很多教授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1.这节课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这节课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或者疑问?请问从问题的功能分类看,前后两个问题依次发挥了( )作用。
a、展望;总结
b、总结;展望
c、总结;总结
d、展望;展望
9、小王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位同学,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在上《武松打虎》一课时,小王同学插嘴:“老虎可是保护动物啊,打死老虎武松应该被抓去坐牢啊!” 作为教师,此时较为合理的理答是( )。
a、小王,你不要乱说,赶紧把嘴闭上。
b、小王同学说的偏题了,和课文内容无关,我们下面进入下一个章节。
c、小王你的观点很新颖。但是你能告诉老师这一课主要想描绘的是武松怎样的性格呢?你说的观点能够补充武松的性格特征吗?
d、大家觉得小王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10、张老师是一位历史老师,在执教《科举制度》一课中,张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唐代和清代的科举制度。按照布鲁姆提出的认知水平分类,这是一个( )层次的问题。
a、记忆
b、理解
c、分析
d、运用
11、在地理课上,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五带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地球的五带区域将会有什么变化?”请问,从问题的句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 )。
a、独立式提问
b、前言式提问
c、后语式提问
d、前言后语式提问
12、刘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在执教《失街亭》这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如果错在诸葛亮,为什么?如果错在马谡,为什么?”请问,从问题的句法角度来看,刘老师的问题属于( )。
a、总分式提问
b、并列式提问
c、递进式提问
d、分散式提问
13、当学生回答正确或错误时,教师作出判断和引导的理答方式,包括肯定和否定两种。这样的理答我们称之为( )。
a、支架性理答
b、发展性理答
c、诊断性理答
d、激励性理答
14、下面是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嗯!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嗯!听出来了!青年画鱼那一丝不苟的劲儿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是吗?其他同学呢? 请问,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王崧舟老师使用的肯定方式是( )。
a、简单肯定
b、重复肯定
c、提升肯定
d、否定探索
15、弗兰克发现,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问“我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会促进其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个发现对应了批判性思维中的( )部分。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元认知
d、逆向思维
16、一个朋友有点神秘地告诉你“天津港的爆炸事件实际不是死了200多人,而是2000多人”,理由是“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在一份德国报纸上看到的”。请问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这一案例涉及了批判性思维的哪一方向( )。
a、横向(水平思维)
b、纵向(垂直思维)
c、向内
d、向外
17、在梅林魔法中,“可否放大”是一个经典的问题。请问,下列问题中,属于“可否放大”类的问题是( )。
a、如果没有仙女帮忙,灰姑娘怎样改变自己的处境?
b、如果把仙女换成恶女巫,灰姑娘的命运会发生改变吗?
c、当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故事会如何发展?
d、如果继母和姐姐是美丽的,灰姑娘是丑陋的,那应该怎样改编故事?
18、刘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中开展了“问题轮”活动。小张同学转动“问题轮”,转到了“思维跨度”。因此,小张同学恰当的提问应是( )。
a、安徒生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b、这个故事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c、如果皇帝发现了被欺骗的真相,他会怎样?
d、如果把《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改成诗歌会是什么样的?
19、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下面大家试试用“如果……会怎么样”来提问,可以参考“世界、白天、黑夜”这些事物。 生a:如果人不会死,世界会怎么样? 生b:如果没有白天黑夜,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以上片断属于提问热身活动的( )。
a、梅林魔法
b、随意词游戏
c、想象实验
d、类比问题
20、在精致问题阶段,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主要的三种逻辑关系进行标注,由其它同学按要求补充问题,最后可以得到一组问题的活动是( )。
a、问题雪球
b、问题换装
c、问题标签
d、问题轮
21、课堂问答是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这种认知结构是从横纵两个方向上建构的,即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下列这些问题中,属于思维垂直方向的问题有( )。
a、关于“杭州房价上涨”这件事,我作为即将走向职场的学生思考的立场是什么?
b、关于“杭州房价上涨”这件事,房产商、本地居民、政府思考的立场是什么?
c、从最近一个月杭州房价的变动情况中,我能得出哪些结论?
d、在同一时期内,其他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房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提问的三阶段包括设计问题、精致问题、评估和改进问题。 下列活动适合在设计问题阶段开展的有( )。
a、问题轮
b、问题台阶
c、问题架
d、问题雪球
23、一般来说,问题句法结构可以分为单式提问和复式提问两大类,单式提问是指只有一个疑问句,而复式提问一般由几个疑问句组成。 下列几个问题中,属于复式提问的有( )。
a、刘老师在一堂名著欣赏课上向同学们提问:“我们总是批评猪八戒贪恋美色,好吃懒做,难道猪八戒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b、王老师在一堂诗歌鉴赏课上向同学们提问:“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杯陈年老酒,那么席慕容的乡愁就是一杯温热的咖啡。你能品出这其中的不同吗?同学们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或者从诗歌的意向的运用上,仔细比较和品鉴。”
c、张老师在执教《失街亭》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如果错在诸葛亮,为什么?如果错在马谡,为什么?”
d、李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蔺相如是真拼还是假拼?将相是真和还是假和?”
24、我们一般将理答分成诊断性理答(简单肯定、重复肯定、提升肯定;简单否定、否定纠正、否定探索)、支架性理答(代答、转问、引答、反问、探问)、发展性理答(追问)三种主要的理答类型。在下列教师的理答中,属于支架性理答的有( )。
a、王老师:“小张同学你说的很对,诸葛亮的谋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 ;“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c、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学生认为课文结尾用了两次“爱如茉莉”是因为一次是爸爸的茉莉,一次是妈妈的茉莉,薛老师提问:“是双方的所以他用两次?如果我爱爸爸妈妈还有第三次,那就应该写“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对吗?”
d、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百分数》一课时提问:“你能通过百分数联想到千分数,很对!那么千分号又长得什么模样呢?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设计一个千分号,好不好?”
25、提问的三阶段包括设计问题、精致问题、评估和改进问题。 下列活动适合在精致问题阶段开展的有( )。
a、问题轮
b、问题雪球
c、问题换装
d、热反馈和冷反馈
26、小明同学和小红同学都在学习历史课本中“辛亥革命”的主题。小红同学快速地阅读了一遍书本,认为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就合上了书本。小明同学在阅读课本后,脑海里对革命党人把辛亥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袁世凯感到非常不解与困惑。他又阅读了课文的内容,还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对革命党人的选择有了了解。小明心里觉得历史真是太有趣了。 综上,接下来更可能发生情况是学得更快的小红同学对辛亥革命的知识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
27、以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教学内容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是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
28、有效的课堂问答只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不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外在动机。
29、刘老师今天在课堂的最后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总结的提问中属于偏整体的问题。
30、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后进生提问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向优等生提问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31、特级教师王栋生执教《祝福》一课时,向同学提问“如果柳妈和祥林嫂的位置交换,祥林嫂会不会诡异地对柳妈说‘锯成两半’”。这个提问体现了水平思维。
32、小王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他最近经常在刘老师的课上走神,不参加小组活动,作业质量也相比以前出现了明显下滑。刘老师为了改善小王同学的情况,每天都在下课的时候与小王同学做一些简短的交流,了解小王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在交谈中邀请小王同学都参加课堂问答和小组合作。刘老师在接下来的几次课堂中特意提了几个小王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小王同学起来发言。经过刘老师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小王同学又重新燃起了对课堂的兴趣,回到了热闹的课堂中。 刘老师采取的活动是“种植问题”。
33、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微电影写作”一课时,让学生分三段观看一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世界的另一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录关键词、续编动画片,俨然成了动画片小编导,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文字写下来,写作兴趣很快就被点燃。这个案例说明垂直思维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创意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34、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围绕“如何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进行研讨。刘老师拿到了“用事实陈述问题”的白帽子,王老师分到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绿帽子。刘老师在讨论中说道:“戴老师这节课提了60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等待时间最长的问题是20秒,最短的是1秒。等待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充分”。王老师说道“我觉得问题提得太多是导致等待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借鉴余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思路”。 刘老师和王老师的讨论与她们的思考帽相符。
35、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珍珠鸟》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 ;“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不动声色。 上述案例是通过探问的方式使设计的问题在开放和封闭维度上挪动,运用填空的方法降低问题的难度。
36、下表是一项对比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特级教师课堂中出现次数比较高的理答方式都是指向思维过程的,而不是简单的思维结论。
37、反刍只能由教师完成,学生自身无法完成反刍。
38、小明喜欢在语文学习时逐字逐句地细读文本,用彩笔在重点的词句下面划线作标记,概括要点作笔记,力求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因此,小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应的是“淘金式”学习。
39、在一次“新闻发布会”活动中,小明同学作为“小记者”负责提问“为何”类的问题。小明思考了一会儿,提问:“请问发言人,神舟飞船发射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 小明在上述材料中的提问是恰当的。
40、特级教师张晋红在自己的课上特别设置了一个难题时间,即一个教学内容学完后,请学生收集相关的难题,来难难教师和同学。 这个案例中的课堂形态属于“课堂生成问题,课堂提问”。
课程期末考试课程期末测试1、小张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位同学,他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发言比较积极,但是总是无法讲到要点。对于这种“小唐僧”式的学生,刘老师可以考虑采取的理答有( )。
a、我怎么没听明白你的意思呢?太啰嗦了,你先坐下吧,听别人说吧!
b、小张同学,最好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观点哦!
c、你很爱思考,值得表扬!同学们一起来帮他解决吧。
d、小张同学,这个问题下课你再找老师交流吧。
2、下列哪一项不是有效教学问答应该具有的特征( )。
a、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
b、促进学习者的思考
c、加快教学过程的进度
d、激发学习者的动机
3、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授费舍尔把课堂问答比作“口头的网球比赛”,意思是指( )。
a、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b、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
d、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4、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问答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 )。
a、教授固定的教学内容
b、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
c、激发学生心中的疑问
d、进行合理的学生评价
5、在一节以“如何接待顾客”为主题的销售课程中,教师向同学们提问:“各位同学,刚才我们学习了接待顾客的三步曲,即热情问候、开放提问、真诚回应。大家能以两人为一组,角色扮演练习一下吗?” 在这个案例中,按照问题的功能分类,教师的问题属于( )类。
a、技能
b、事实
c、类属
d、原理
6、在特级教师华应龙《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华老师在课堂伊始向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寻宝图上这样写着宝物距小明的左脚3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直尺,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华老师提出的“寻宝”活动属于问题的课堂流程功能分类中( )阶段的问题。
a、导入
b、展开
c、结束
d、反思
7、沃尔什和萨特斯把布鲁姆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归成了“回忆”、“应用”和“创造”三类形象地比作了一间房子。其中“创造”指的是这间房子中( )。
a、第一层“他人的知识”
b、第二层“自己的知识”
c、第三层“跃起的知识”
d、第四层“反思的知识”
8、在哈佛大学的课堂结束时,很多教授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1.这节课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这节课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或者疑问?请问从问题的功能分类看,前后两个问题依次发挥了( )作用。
a、展望;总结
b、总结;展望
c、总结;总结
d、展望;展望
9、小王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位同学,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在上《武松打虎》一课时,小王同学插嘴:“老虎可是保护动物啊,打死老虎武松应该被抓去坐牢啊!” 作为教师,此时较为合理的理答是( )。
a、小王,你不要乱说,赶紧把嘴闭上。
b、小王同学说的偏题了,和课文内容无关,我们下面进入下一个章节。
c、小王你的观点很新颖。但是你能告诉老师这一课主要想描绘的是武松怎样的性格呢?你说的观点能够补充武松的性格特征吗?
d、大家觉得小王同学说的有道理吗?
10、张老师是一位历史老师,在执教《科举制度》一课中,张老师向同学们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唐代和清代的科举制度。按照布鲁姆提出的认知水平分类,这是一个( )层次的问题。
a、记忆
b、理解
c、分析
d、运用
11、在地理课上,金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五带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地球的五带区域将会有什么变化?”请问,从问题的句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 )。
a、独立式提问
b、前言式提问
c、后语式提问
d、前言后语式提问
12、刘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在执教《失街亭》这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如果错在诸葛亮,为什么?如果错在马谡,为什么?”请问,从问题的句法角度来看,刘老师的问题属于( )。
a、总分式提问
b、并列式提问
c、递进式提问
d、分散式提问
13、当学生回答正确或错误时,教师作出判断和引导的理答方式,包括肯定和否定两种。这样的理答我们称之为( )。
a、支架性理答
b、发展性理答
c、诊断性理答
d、激励性理答
14、下面是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嗯!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嗯!听出来了!青年画鱼那一丝不苟的劲儿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是吗?其他同学呢? 请问,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王崧舟老师使用的肯定方式是( )。
a、简单肯定
b、重复肯定
c、提升肯定
d、否定探索
15、弗兰克发现,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问“我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会促进其理解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个发现对应了批判性思维中的( )部分。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元认知
d、逆向思维
16、一个朋友有点神秘地告诉你“天津港的爆炸事件实际不是死了200多人,而是2000多人”,理由是“一个在美国的朋友在一份德国报纸上看到的”。请问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这一案例涉及了批判性思维的哪一方向( )。
a、横向(水平思维)
b、纵向(垂直思维)
c、向内
d、向外
17、在梅林魔法中,“可否放大”是一个经典的问题。请问,下列问题中,属于“可否放大”类的问题是( )。
a、如果没有仙女帮忙,灰姑娘怎样改变自己的处境?
b、如果把仙女换成恶女巫,灰姑娘的命运会发生改变吗?
c、当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故事会如何发展?
d、如果继母和姐姐是美丽的,灰姑娘是丑陋的,那应该怎样改编故事?
18、刘老师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中开展了“问题轮”活动。小张同学转动“问题轮”,转到了“思维跨度”。因此,小张同学恰当的提问应是( )。
a、安徒生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b、这个故事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c、如果皇帝发现了被欺骗的真相,他会怎样?
d、如果把《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改成诗歌会是什么样的?
19、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下面大家试试用“如果……会怎么样”来提问,可以参考“世界、白天、黑夜”这些事物。 生a:如果人不会死,世界会怎么样? 生b:如果没有白天黑夜,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以上片断属于提问热身活动的( )。
a、梅林魔法
b、随意词游戏
c、想象实验
d、类比问题
20、在精致问题阶段,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主要的三种逻辑关系进行标注,由其它同学按要求补充问题,最后可以得到一组问题的活动是( )。
a、问题雪球
b、问题换装
c、问题标签
d、问题轮
21、课堂问答是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这种认知结构是从横纵两个方向上建构的,即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下列这些问题中,属于思维垂直方向的问题有( )。
a、关于“杭州房价上涨”这件事,我作为即将走向职场的学生思考的立场是什么?
b、关于“杭州房价上涨”这件事,房产商、本地居民、政府思考的立场是什么?
c、从最近一个月杭州房价的变动情况中,我能得出哪些结论?
d、在同一时期内,其他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房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提问的三阶段包括设计问题、精致问题、评估和改进问题。 下列活动适合在设计问题阶段开展的有( )。
a、问题轮
b、问题台阶
c、问题架
d、问题雪球
23、一般来说,问题句法结构可以分为单式提问和复式提问两大类,单式提问是指只有一个疑问句,而复式提问一般由几个疑问句组成。 下列几个问题中,属于复式提问的有( )。
a、刘老师在一堂名著欣赏课上向同学们提问:“我们总是批评猪八戒贪恋美色,好吃懒做,难道猪八戒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b、王老师在一堂诗歌鉴赏课上向同学们提问:“如果说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杯陈年老酒,那么席慕容的乡愁就是一杯温热的咖啡。你能品出这其中的不同吗?同学们可以从诗歌的表达方式,或者从诗歌的意向的运用上,仔细比较和品鉴。”
c、张老师在执教《失街亭》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如果错在诸葛亮,为什么?如果错在马谡,为什么?”
d、李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蔺相如是真拼还是假拼?将相是真和还是假和?”
24、我们一般将理答分成诊断性理答(简单肯定、重复肯定、提升肯定;简单否定、否定纠正、否定探索)、支架性理答(代答、转问、引答、反问、探问)、发展性理答(追问)三种主要的理答类型。在下列教师的理答中,属于支架性理答的有( )。
a、王老师:“小张同学你说的很对,诸葛亮的谋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 ;“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c、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爱如茉莉》一课时,学生认为课文结尾用了两次“爱如茉莉”是因为一次是爸爸的茉莉,一次是妈妈的茉莉,薛老师提问:“是双方的所以他用两次?如果我爱爸爸妈妈还有第三次,那就应该写“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对吗?”
d、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执教《百分数》一课时提问:“你能通过百分数联想到千分数,很对!那么千分号又长得什么模样呢?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设计一个千分号,好不好?”
25、提问的三阶段包括设计问题、精致问题、评估和改进问题。 下列活动适合在精致问题阶段开展的有( )。
a、问题轮
b、问题雪球
c、问题换装
d、热反馈和冷反馈
26、小明同学和小红同学都在学习历史课本中“辛亥革命”的主题。小红同学快速地阅读了一遍书本,认为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就合上了书本。小明同学在阅读课本后,脑海里对革命党人把辛亥革命的果实拱手让给袁世凯感到非常不解与困惑。他又阅读了课文的内容,还查阅了当时的一些史实,对革命党人的选择有了了解。小明心里觉得历史真是太有趣了。 综上,接下来更可能发生情况是学得更快的小红同学对辛亥革命的知识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
27、以教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教学内容是不确定的,教学内容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是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
28、有效的课堂问答只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不需要激发学习者的外在动机。
29、刘老师今天在课堂的最后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总结的提问中属于偏整体的问题。
30、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后进生提问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向优等生提问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31、特级教师王栋生执教《祝福》一课时,向同学提问“如果柳妈和祥林嫂的位置交换,祥林嫂会不会诡异地对柳妈说‘锯成两半’”。这个提问体现了水平思维。
32、小王同学是刘老师班上的一名学生,他最近经常在刘老师的课上走神,不参加小组活动,作业质量也相比以前出现了明显下滑。刘老师为了改善小王同学的情况,每天都在下课的时候与小王同学做一些简短的交流,了解小王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在交谈中邀请小王同学都参加课堂问答和小组合作。刘老师在接下来的几次课堂中特意提了几个小王同学感兴趣的问题,吸引小王同学起来发言。经过刘老师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小王同学又重新燃起了对课堂的兴趣,回到了热闹的课堂中。 刘老师采取的活动是“种植问题”。
33、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微电影写作”一课时,让学生分三段观看一部奥斯卡获奖动画短片《世界的另一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记录关键词、续编动画片,俨然成了动画片小编导,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文字写下来,写作兴趣很快就被点燃。这个案例说明垂直思维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创意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34、在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采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围绕“如何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进行研讨。刘老师拿到了“用事实陈述问题”的白帽子,王老师分到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绿帽子。刘老师在讨论中说道:“戴老师这节课提了60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等待时间最长的问题是20秒,最短的是1秒。等待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的思维不充分”。王老师说道“我觉得问题提得太多是导致等待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借鉴余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思路”。 刘老师和王老师的讨论与她们的思考帽相符。
35、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珍珠鸟》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刚才你们谈到“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 ;“我不动声色地写......”这一个个“不”,可以用这里的一个成语概括—— 生:不动声色。 上述案例是通过探问的方式使设计的问题在开放和封闭维度上挪动,运用填空的方法降低问题的难度。
36、下表是一项对比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特级教师课堂中出现次数比较高的理答方式都是指向思维过程的,而不是简单的思维结论。
37、反刍只能由教师完成,学生自身无法完成反刍。
38、小明喜欢在语文学习时逐字逐句地细读文本,用彩笔在重点的词句下面划线作标记,概括要点作笔记,力求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并充分加以理解。因此,小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应的是“淘金式”学习。
39、在一次“新闻发布会”活动中,小明同学作为“小记者”负责提问“为何”类的问题。小明思考了一会儿,提问:“请问发言人,神舟飞船发射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 小明在上述材料中的提问是恰当的。
40、特级教师张晋红在自己的课上特别设置了一个难题时间,即一个教学内容学完后,请学生收集相关的难题,来难难教师和同学。 这个案例中的课堂形态属于“课堂生成问题,课堂提问”。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2:00
- 2022-12-05 21:53
- 2022-12-05 21:28
- 2022-12-05 21:28
- 2022-12-05 20:48
- 2022-12-05 20:45
- 2022-12-05 20:39
- 2022-12-05 20:26
- 2022-12-05 20:21
- 2022-12-05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