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中国古代都城研究试题及答案-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人力资源问答 正文

作者2022-12-05 20:32:08人力资源问答 78 ℃0 评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概况及研究回顾

第一章测试题

1、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面积较大
    c、较为统一
    d、发展平衡

2、《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的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尼采
    d、黑格尔

3、良渚遗址的重大发现不包括()
    a、巨型城址
    b、高等级墓葬
    c、大型宫殿
    d、大型青铜器

4、记载了“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文献是()
    a、《吕氏春秋》
    b、《战国策》
    c、《周礼》
    d、《韩非子》

5、完全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都城是()
    a、齐国临淄
    b、秦咸阳
    c、鲁国曲阜
    d、赵国邯郸

6、唐乾陵现位于()
    a、山西
    b、河南
    c、陕西
    d、河北

7、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布局包括()
    a、农业区
    b、居住区
    c、墓葬区
    d、制陶区

8、都城是早期古代国家的历史缩影,是国家最集中的物化形式

9、1950年,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提出的“梁陈方案”得到了采纳

10、唐长安城内的外来宗教只有佛教

第一章讨论题

1、为什么说帝王陵墓象征着地下的都城?

2、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都城功能布局逐渐丰富的内在动力有哪些?

3、在你看来,你认为文明的定义是什么?文明的要素有哪些?

4、你认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在哪里?

第二章 史前时期城址

第二章测试题

1、姜寨遗址可分为()个建筑组群
    a、3
    b、4
    c、5
    d、6

2、良渚古城内城面积约为()万平方米
    a、200
    b、300
    c、400
    d、500

3、石峁古城东城门门道有()间“门塾”
    a、4
    b、5
    c、6
    d、7

4、石峁古城东城门祭祀坑的头骨以()为多
    a、男性
    b、女性
    c、儿童
    d、老人

5、良渚古城内城宫殿区包括()。
    a、莫角山
    b、皇坟山
    c、反山
    d、瑶山

6、陶寺遗址墓地出土的三件“重器”是()
    a、龙纹陶盘
    b、鼍(tuó)鼓
    c、特磬
    d、后母戊鼎

7、在石峁古城墙体中发现了()
    a、玉铲
    b、玉璜
    c、玉琮
    d、石雕人头像

8、半坡遗址有专门的氏族公共墓地

9、城头山祭台的发现表明大溪文化时期,农业定居更加稳定,氏族和家族规模扩大,社会分化现象产生,出现了社团的祭祀行为

10、陶寺遗址为代表的陶寺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

第二章讨论题

1、半坡遗址与姜寨遗址的异同之处有哪些?反映了社会形态怎样的变化?

2、你如何理解良渚遗址的发现对早期文明、早期国家和早期复杂社会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和反思?

3、你认为陶寺古城、石峁古城、良渚古城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第三章 夏商时期都城

第三章测试题

1、二里头遗址晚期一号宫殿基址南门的结构是一门()道
    a、二
    b、三
    c、四
    d、五

2、妇好是商王()的配偶
    a、武丁
    b、武乙
    c、文丁
    d、帝乙

3、殷墟制骨作坊发现的骨料不包括()
    a、龟骨
    b、牛骨
    c、鹿骨
    d、鱼骨

4、洹北商城可能毁于
    a、洪水
    b、大火
    c、战争
    d、地震

5、二里头文化的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包括()
    a、铸铜作坊遗址
    b、玉石作坊遗址
    c、制骨作坊遗址
    d、漆器作坊遗址

6、郑州商城的防御体系是由()构成的
    a、城墙
    b、护城河
    c、南部湖泊
    d、东部湖泊

7、下面关于偃师商城说法正确的有()
    a、是商代早期都城
    b、宫城中南部发现了宫庙建筑遗址群
    c、是商代早期的主都
    d、发现了高等级的墓葬

8、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车辙痕迹

9、郑州商城有较为完整的给排水系统

10、妇好墓是目前已知、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第三章讨论题

1、殷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如何认识殷墟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意义?

3、你认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是怎样的关系?

第四章 周代都城

第四章测试题

1、秦公一号大墓平面呈()字形
    a、中
    b、甲
    c、目
    d、亞

2、鲁国的市很可能位于宫城的()部
    a、东
    b、南
    c、西
    d、北

3、以下都城面积最大的是()
    a、郑韩故城
    b、齐临淄城
    c、邯郸故城
    d、燕下都

4、在丰镐地区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
    a、人殉坑
    b、车马坑
    c、马坑
    d、人俑坑

5、东周洛阳王城地下仓窖的选址具有哪些优势()
    a、地势较高,易于排水
    b、靠近洛河,便于漕运
    c、远离洛河,避免水灾
    d、面积大

6、侯马盟书的书写材料是()
    a、陶片
    b、竹简
    c、玉片
    d、石片

7、丰镐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周礼·考工记》记载完全吻合

8、春秋、战国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界

9、郑韩故城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当时的天下名都

10、鲁国故城墓葬出土的随葬品带有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特征,也证明了周代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

第四章讨论题

1、你认为东周都城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曲阜鲁城与《考工记》之间的关系?

3、你认为东周都城的特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怎样的关系?

第五章 秦汉时期都城

第五章测试题

1、东周时期,秦国历经了多次迁都,史称“九都八迁”。咸阳既是战国晚期秦国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因其地处()以之南、()以之北,故名咸阳
    a、终南山 沣水
    b、渭水 九嵕山
    c、沣水 终南山
    d、九嵕山 渭水

2、陆机曾在《拟青青陵上柏诗》中写道,“远游入长安。名都一何绮。城阙郁盘桓。飞馈缨虹带。层台冒云冠。高门罗北阙。甲第椒与兰。”其中的“北阙”、“甲第”是西汉长安城中达官显贵的居所,北阙甲第位于图中()地区
    a、a
    b、b
    c、c
    d、d

3、李白在《少年行》中吟咏“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其中的“五陵少年”源于西汉的()制度
    a、群国并行
    b、陵邑
    c、察举
    d、军功爵

4、东汉光武帝在定都洛阳之初,居于()却非殿
    a、东宫
    b、南宫
    c、西宫
    d、北宫

5、西汉长安城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面作南斗形,北面作北斗形,所以后人又称之为“斗城”,长安城平面不规则的原因是()
    a、象天设都
    b、五行终试说
    c、环境限制
    d、先修宫室后起城墙

6、长乐宫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约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内有14所座宫殿,都是坐北向南,总体布局较为松散的原因是()
    a、在秦宫基础上改建
    b、历代帝王不断重修
    c、以宫殿位置对应天上星宿
    d、长乐宫多为太后居所

7、秦国王陵区由渭北迁至渭南,也显示了都城发展重心的南移趋势

8、东汉雒阳城内太学始建于光武帝建武五年,此后规模逐渐扩大,至到顺帝阳嘉元年才全部竣工。熹平四年“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第五章讨论题

1、秦都咸阳城遗城址的考古工作已经开展了四十余年,但是至今尚未发现外郭城垣,而咸阳之前的都城如雍城、栎阳均发现了外郭城垣,咸阳是否有外郭城垣?请谈谈你的看法。

2、汉高祖刘邦谋划帝国定都之地时,曾欲建都洛阳与周室比隆。而张良则认为,“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定都长安与定都洛阳相比有什么优势?请谈谈你的看法。

3、两汉是都城礼制建筑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体系的时期,包括宗庙、社稷、明堂(辟雍)、灵台等。这一时期礼制建筑为何会迅速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都城

第六章测试题

1、邺城营建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齐桓公始建邺城,战国时期西门豹、史起作为邺令治理邺城,汉末袁绍治理邺城,建安九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对其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建设,使邺城具备了国都的规模,曹魏时期对邺城的建设主要有()
    a、修筑城墙城门
    b、营建宫室宅邸
    c、新建街里库寺
    d、凿渠筑堰

2、邺南城朱明门的形制,对南朝建康城朱雀门、隋唐洛阳城的则天门和南京、北京明清宫城的午门产生了深远影响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城内布局并未形成相对固定的功能分区

第六章讨论题

1、邺城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对后世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建设乃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古都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深远。请具体谈谈你的认识。

第七章 隋唐时期都城

第七章测试题

1、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写的是唐代官员至()上朝时的盛况
    a、太极宫
    b、大明宫
    c、兴庆宫
    d、上阳宫

2、每年的上元节,唐玄宗会在()观灯,王公贵戚百官众臣设看楼,除观灯外,还有歌舞、百戏
    a、太极宫 千秋万岁殿
    b、大明宫 花萼相辉楼
    c、兴庆宫 勤政务本楼
    d、.华清宫 长生殿

3、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其中提到了唐长安城的()制度。
    a、里坊
    b、条坊
    c、作坊
    d、回坊

4、芙蓉看花、曲江流饮、杏园探花、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发生在图中()区域
    a、a
    b、b
    c、c
    d、d

5、隋唐长安城内外设置的圜丘、()、先蚕坛、周公庙等礼制建筑形成了完整的都城祭祀系统
    a、方丘
    b、孔子庙
    c、五郊坛
    d、先农坛

6、秦王李世民平定割据洛阳的窦建德、王世充后,大肆拆毁洛阳宫室,罢东都为洛州。但贞观六年又开始重修洛阳宫室。唐高宗时期陆续重修新增洛阳城,恢复了洛阳“东都”的称呼。唐代继续经营洛阳城的原因有()
    a、关中人地矛盾激增
    b、洛阳水陆交通便利
    c、山东不稳定政治因素
    d、河南世家大族威慑

7、洛阳水陆交通便利,隋时在东都洛阳设立了()商市
    a、通远市
    b、丰都市
    c、利人市
    d、大同市

8、日本奈良时代的都城平城京和平安时代的都城平安京都体现了浓郁的隋唐特色,主要体现在()方面
    a、宫城位于都城北部
    b、宫城正门与外郭城城门位于全城中轴线之上
    c、内外设有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重城墙
    d、东、西二市于主干道两侧对称分布

9、隋唐长安城中自城南正门明德门至宫城正门朱雀门的朱雀大街宽达155米,是全城的中轴线,也是城内最长的大街

10、洛水自西南向东北穿隋唐洛阳城而过,将全城分为洛水南岸、洛水北岸两部分,居民区主要位于洛北地区,皇城宫城主要位于洛南地区

11、隋唐长安城西市距开远门近,周围居住有不少外商,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里面有许多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信徒设立的寺观

12、隋唐长安城拥有“八水绕长安、五渠灌都城”的完善水网系统,其中永安渠与清明渠纵贯全城

第七章讨论题

1、两汉时期,都城内宫城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到了隋唐时期,都城内宫城皇城占地比例下降,里坊等居民城市生活用地占比显著上升,从侧面显示出都城的职能由政治向多元化发展,请从都城功能分区的角度谈谈隋唐时期居民城市生活(衣食住行、文教、节庆)的丰富性。

2、河流水系对隋唐洛阳城的选址有重要影响,同时洛阳城建立后也不断对水系进行改造利用,水系发达、漕渠众多是隋唐洛阳城的一大特色。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河是洛水,洛水贯都的规划设计使得洛阳城与山川地貌相结合,实践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样的规划有何利弊?请根据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3、隋开皇二年(582年)废弃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汉长安故城,始建大兴城,隋大业元年(605年),因汉魏洛阳旧城屡经战火已为废墟,新建东都洛阳。隋唐长安城与洛阳城的主要设计人都是宇文恺,因此这两个城市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一致性,两者有何异同?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4、唐末黄巢攻入长安,长安城屡经兵燹,破坏严重。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劫唐昭宗迁都洛阳,拆除长安城宫殿房屋,将木料顺渭河而下运往洛阳,唐长安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自此失去了作为全国都城的地位。为何此后宋元明清再无一朝定都于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八章 宋元时期都城

第八章测试题

1、面对“流动人口”问题,北宋推出了人性化的()制度,不会使用武力将流动人口加以管制,也不会随意遣送回乡,因而东京城内人口混杂稠密
    a、上计
    b、浮客
    c、案比
    d、土断

2、南宋临安城是除地方割据政权以外唯一被称作为()的都城
    a、中州
    b、赤县
    c、紫微
    d、行在

3、临安城内有“南内”和“北内”两处宫城,“南内”位于图中()位置
    a、a
    b、b
    c、c
    d、d

4、关厢地带是元上都的重要组成部分,()靠近皇城,建筑遗迹较少,有的大型院落特别空旷,推测用于搭建蒙古包,作为王公贵族及往来官员的聚居地。
    a、东关厢
    b、南关厢
    c、西关厢
    d、北关厢

5、北宋东京城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在11世纪至12世纪初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东京城的特点包括()
    a、内外多城套合
    b、城门均为水门
    c、水陆复合交通网络
    d、四河贯都

6、东京城外城、内城、宫城套合,宫城皇城、()等位于城内中轴线上,城内以四条御道和东西大街为主干,将内、外城连接起来,并分别连通各个街巷
    a、仓储
    b、宫廷广场
    c、帝陵
    d、皇家园林

7、北宋东京城是当时最重要的行政中心、也是一座商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的交通和漕运中心。在诸多职能中,最重要的是()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军事

8、元大都宫城内的布局显示了蒙汉文化的交融,其中()的设置极具蒙古特色
    a、庖人之室
    b、凌阴
    c、斡尔朵
    d、羊圈鹰房

9、早在隋唐时期,由于运河的开通,沿汴河的汴州城成为江南钱帛漕运长安的中转站,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10、东京城全城遍布商业网点,内城以四条御街为主形成重要商业区,延伸至外城的大街则是外城的主要商业区

11、元大都位于华北平原西北,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东南有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击而成的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

12、元上都中皇城近方形,与宫城围绕形成呈回字形结构。皇城四角筑有高大的圆台形台墩,台墩上建有角楼,皇城四墙外均筑有马面

第八章讨论题

1、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与隋唐长安城相比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格局。隋唐长安城是预先规划的、固定的、内向收缩;而北宋东京城则是更自然的、发展的、外向扩张的。请具体谈谈两者的差异。

2、南宋是北宋的直接延续,随皇帝南迁的北宋贵族、官僚、士大夫、商贾富豪及平民甚多,对临安城的社会生活、商业、文教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临安城的布局形制。南渡人群主要以北宋东京城为模板,因地制宜地对临安城内原有框架和布局进行了改造、变通和发展。南宋临安城与北宋东京城有何异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3、隋唐时期,都城的政治、军事意味浓厚,而到了宋元时期,商业活动日益发展,对都城的布局产生了影响,请具体谈谈这种影响的体现。

4、元代都城由最初漠北的哈刺和林迁到汉地的开平和燕京,这与当时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相适应。在逐渐缩短与汉地距离的过程中,都城的营建也越来越受到汉文化影响,但并未彻底汉化,依旧保留了蒙古族自身特色。汉文化影响、蒙古族特色分别体现在什么方面?请具体谈谈你的认识

第九章 明清北京城

第九章测试题

1、明正统时期部分官吏屡次建议在北京城外围增建一重外郭城,原因不包括()
    a、商业发展
    b、居民众多
    c、北方威胁
    d、政治腐朽

2、明北京城最晚修筑的部分是()
    a、a
    b、b
    c、c
    d、d

3、明北京城的()因聚居而自发形成并发展出各种市场,商业贸易繁荣
    a、内城
    b、外城
    c、满城
    d、汉城

4、清代将京师的行政区划改为满城和汉城二城制度,汉城又称为()
    a、东城
    b、西城
    c、南城
    d、北城

5、()、满清等政权均选择建都于今北京地区。
    a、姬燕
    b、赵宋
    c、完颜金
    d、蒙元

6、纵观中国古代都城,选址考虑因素包括()。如:山川屏障、河流供水等。水陆交通便利,军事上易守难攻是都城选址的理想状态。同时,历史传统、政治考量、社会心理堪舆应用等社会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历史的发展是连续的,新都的选择与政治核心的起源地也密切相关。王朝新建,统政治一局势不甚稳定的时候,都城的位置选择对镇压反叛势力、维持护统治帝国统一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都的选择与政治核心的起源地也有一定的联系。
    a、山川河流
    b、社会心理
    c、政治考量
    d、历史传统

7、先秦宗法社会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考工记》中出现了“前朝后寝”、“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规制
    a、前朝后寝
    b、左祖右社
    c、面朝后市
    d、界水而止

8、永乐十五年,为了便于就近监视管理诸藩王,在皇城东安门东南的澄清坊内修建十王府,后来被称之为王府大街

9、明北京城的礼制建筑都分布于中轴线及其两侧,基本呈对称分布

10、隋唐都城充分发挥了中轴线的布局置特点,是中国古代都城轴线应用的巅峰

第九章讨论题

1、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推翻元朝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汉族政权,因而建立政权后极力恢复并推崇汉族传统文化,明代在都城营建方面也格外遵循礼制,通过建筑的礼制秩序,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请具体谈谈礼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2、清军入山海关进据北京并定都于此,大体沿用明北京城,但也有改建和增建,清代对北京城的改建和增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早期的都城主要是军事、政治中心,以政治为重要功能。随着历史的演进,都城除政治、军事外的文化、经济等各项城市功能不断丰富。请具体谈谈功能丰富在都城中的体现。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1、在()社会,血缘关系仍然是维系社会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它已经是一种等级分化的社会。
    a、游群
    b、部落
    c、酋邦
    d、国家

2、叠压在北宋东京城遗址之上的现代城市是()。
    a、洛阳
    b、西安
    c、开封
    d、咸阳

3、摩亨佐达罗城位于()。
    a、中国
    b、巴基斯坦
    c、埃及
    d、以色列

4、以下哪个不是秦国曾经的都城?
    a、安阳
    b、咸阳
    c、平阳
    d、栎阳

5、到了(),都城的布局突出了宗教和外交功能。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城头山遗址位于()。
    a、陕西
    b、山西
    c、湖南
    d、浙江

7、()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
    a、石峁
    b、陶寺
    c、良渚
    d、半坡

8、良渚遗址发现于()年。
    a、1936
    b、1946
    c、1956
    d、1966

9、良渚古城有()座陆城门。
    a、1
    b、4
    c、6
    d、8

10、二里头遗址位于()。
    a、河北
    b、河南
    c、陕西
    d、山西

11、殷墟是商代()的都城遗址。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早中期

12、殷墟王陵区的墓葬多数有()条墓道。
    a、1
    b、2
    c、3
    d、4

13、洹北商城的年代为()。
    a、商代早期
    b、商代中后期
    c、商代晚期
    d、商代早中期

14、以下哪个不是殷墟的特点?
    a、宫殿宗庙区临河而建,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
    b、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
    c、形成完善的王陵制度
    d、有完整的城墙

15、山西侯马是春秋时期()晚期的都城。
    a、韩国
    b、赵国
    c、魏国
    d、晋国

16、鲁国故城的基本格局是()。
    a、大城套小城
    b、大小城并列
    c、单一城
    d、宫城、内城、外城

17、“新郑彝器”反映了九鼎配()簋制度。
    a、六
    b、七
    c、八
    d、九

18、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文化距今()年。
    a、6300-5300
    b、5300-4300
    c、4300-3300
    d、3300-2300

19、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位于古城的()。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20、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具有突出的()文明。
    a、石器
    b、陶器
    c、玉器
    d、青铜器

21、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门三道的门址,()门道更具礼仪功能。
    a、左
    b、中
    c、右
    d、左右

22、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时期,为了更加突出正门的礼仪功能,又出现了一门五道形制。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3、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以下哪个不是都城选址的特点?
    a、依河而居
    b、按需而设
    c、因地制宜
    d、居高临下

24、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以下哪个不是东周时期的都城特点?
    a、都城面积较小
    b、城郭不必中规矩
    c、城内工商业比较发达
    d、都城屡迁

25、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较为符合《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都城是()。
    a、东周洛阳王城
    b、郑韩故城
    c、曲阜鲁国故城
    d、赵都邯郸故城

26、清紫禁城太和殿为重檐庑殿顶()开间。
    a、7
    b、9
    c、11
    d、13

27、南宋御街南段是()。
    a、衙署区
    b、商业区
    c、文教区
    d、祭祀区

28、由于临安城西邻西湖、东南临近钱塘江、北接大运河、南部多山,所以南宋临安皇城选址在城市()。
    a、东部
    b、南部
    c、北部
    d、西部

29、受()的影响,隋唐洛阳城的宫城位于西北角,中轴线南对伊阙。
    a、象天设都
    b、洛水贯都
    c、五行终试说
    d、五音姓利

30、纵横街道将隋唐洛阳城的洛北分为30坊,洛南分为()坊,形成了与长安城相似的方格状棋盘式布局。
    a、70
    b、71
    c、72
    d、73

31、隋炀帝大业元年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当时并未选择汉魏洛阳城的旧址,而是选择在汉魏故城以西18里的地方新建东都,原因不包括()。
    a、汉魏故城城郭崩毁宫室倾覆
    b、汉魏故城水源缺乏
    c、洛水贯都时常泛滥
    d、新址可利用的水系丰富

32、隋唐长安城拥有“八水绕长安、五渠灌都城”的完善水网系统。“八水” 中()是干流,其他“七水”从长安城东侧、西侧流经多处后最终汇于干流。
    a、泾水
    b、渭水
    c、沣水
    d、潏水

33、隋唐时期皇帝于冬至在圜丘举行祭天大典,圜丘外侧环绕有十二陛阶,按十二时辰位置分布,其中()为皇帝亲临祭祀时升登的阶道。
    a、子陛
    b、卯陛
    c、午陛
    d、酉陛

34、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国国家起源“三部曲”包括()()()。
    a、古国
    b、方国
    c、帝国
    d、王国

35、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和()两种。
    a、穴居
    b、半穴居
    c、地面上木架建筑
    d、干栏式建筑

36、严文明先生曾提出,()、()和()都是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
    a、龙山文化
    b、良渚文化
    c、齐家文化
    d、仰韶文化

37、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包括()。
    a、反山
    b、文家山
    c、瑶山
    d、汇观山

38、1931年梁思永发现了安阳后冈遗址“三叠层”,第一次在地层学上划分了()、()与()的相对年代关系。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商文化
    d、夏文化

39、殷墟的一般族邑都是()、()、()的综合体。
    a、废弃区
    b、居住区
    c、生产区
    d、墓地

40、鲁国故城的特点包括()。
    a、中轴线布局
    b、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c、宫殿建筑基本是高台建筑
    d、手工业作坊多为民间服务

41、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以下哪些是良渚的典型玉器?
    a、玉璧
    b、玉钺
    c、玉琮
    d、玉猪龙

42、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号宫殿建筑由()、()和()组成。
    a、主殿
    b、周围的廊庑
    c、南部的大门
    d、北部的大门

43、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城门的功能有()。
    a、通行
    b、防御
    c、管理
    d、政治礼仪

44、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都城制度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a、生产衰弱
    b、生产力大发展
    c、战争频繁
    d、礼乐制度受到冲击

45、以下重大历史事件中发生在秦都咸阳城的有()。
    a、图穷匕见
    b、完璧归赵
    c、指鹿为马
    d、渑池之会

46、秦咸阳宫壁画以蜃灰打底,再进行线描,然后平涂上设色,局部地区重点渲染并以墨线勾勒轮廓,壁画内容包括()。
    a、几何纹饰
    b、车马出行
    c、动物花卉
    d、神灵鬼怪

47、建章宫前殿西北处,引昆明池水兴建了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太液池,它的作用有()。
    a、蓄水
    b、游览
    c、训练水军
    d、以象蓬莱

48、西汉长安城以明渠引泬水自章城门入城,而后东至未央宫沧池,从沧池北出,一路向北经前殿、椒房殿、天禄阁出未央宫,折向东,经北宫、长乐宫而后从清明门流出长安城。明渠的作用包括()。
    a、提供生活用水
    b、城市防御
    c、城市排水
    d、提高地下水水位

49、东汉雒阳城位于洛阳盆地中部的邙山脚下,周围有伊、洛、瀍、涧等水系。自东汉初年,便开始人工凿渠对涧谷水和瀍水进行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都城()问题。
    a、防洪
    b、漕运
    c、用水
    d、排水

50、邺南城布置的军事防御设施有()。
    a、朱雀航
    b、马面
    c、护城河
    d、城墙

51、北魏洛阳城对隋唐都城的规划设计在()方面有深远影响。
    a、宫城皇城位于全城几何中心
    b、中央衙署及庙社建筑在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
    c、里坊制度
    d、街巷制度

52、唐代长安城的三大内指()。
    a、大兴宫
    b、太极宫
    c、大明宫
    d、兴庆宫

53、白居易《长恨歌》中“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一句提及的唐长安城内的宫室是()。
    a、大兴宫
    b、太极宫
    c、兴庆宫
    d、大明宫

54、隋唐长安城中的寺观众多,包括()。
    a、波斯寺
    b、女冠观
    c、祆祠
    d、道观

55、隋唐长安城内开凿了五条水渠,其中流经宫城的是()。
    a、龙首渠
    b、漕渠
    c、黄渠
    d、清明渠

56、隋开皇年间关中地区发生多次持续数年的旱灾,隋文帝亲率朝臣就食于洛阳,说明()。
    a、关中地区人地矛盾严重
    b、洛阳经济发达
    c、隋政权从建立之初就十分不稳定
    d、关中与中原交通不便

57、北宋东京城不像唐长安城那样布局严谨、分区明确是因为()。
    a、旧城改造因地制宜
    b、商业发展
    c、户籍管理宽松
    d、政权不稳

58、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的原因是()。
    a、政治斗争
    b、个人喜好
    c、防御北方
    d、生产资源丰富

59、“皇城之东,尽东郭,东西三坊,皇城之西,尽西郭,东西三坊,南北皆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每坊皆开四门,有十字街,四出趣门。皇坊之南,东西四坊,以象四时,南北九坊,取则周礼王城九逵之制。每坊但开东西二门,中有横街而已,葢以在宫城直南,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 ——《长安志》卷七<唐京城> “次南崇仁坊,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接,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因是工贾辐凑,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与之比。” ——《长安志》卷八<唐京城二> “自此桥(通济桥)之东,皆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塞塞途途,若西京之崇仁坊。” ——《河南元志》卷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两宋时期与隋唐相比,坊市发生的变化有()。
    a、取消了“市籍”制度
    b、开放街巷代替了封闭的坊制
    c、出现夜市、庙市
    d、商业点遍布全城

60、北宋市制改革,打破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制约,将中唐以前城市中集中的市场系统分散为庞大的商业网络体系。唐长安是典型的封闭与集中式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的市场区集中在两个市坊:西市和东市,其他地方严禁设市。每一市场区占据约两个坊的面积,东市主要供应奢侈商品,西市则是普通大众购物的场所。市坊定点日启夜闭,制度严格。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封闭的市制有所松动,商业空间有进一步拓展的趋势。中唐时的商业大城市扬州等已逐渐突破了市、坊的严格限制,不少商人已在居民坊内开设店铺。北宋初年,由于刚刚经历了晚唐和五代的社会动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客观条件所限,东京城的规划仍然承袭传统之制,实行坊市制。但到了仁宗年间(公元1010—1063年),城市经济已飞跃发展,商业空间拓展需求日益迫切,于是旧制废止,商业空间逐渐深入坊巷、遍布全城。伴随着市制改革的成功,城市中出现了商业街道、业区、旅店区和仓储区等。 ——朱金,潘嘉虹,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北宋初年,实行了一段时间坊市制是因为()。
    a、经济凋敝
    b、唐末战乱频繁
    c、托古改制
    d、政局未稳

61、北宋市制改革,打破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制约,将中唐以前城市中集中的市场系统分散为庞大的商业网络体系。唐长安是典型的封闭与集中式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的市场区集中在两个市坊:西市和东市,其他地方严禁设市。每一市场区占据约两个坊的面积,东市主要供应奢侈商品,西市则是普通大众购物的场所。市坊定点日启夜闭,制度严格。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封闭的市制有所松动,商业空间有进一步拓展的趋势。中唐时的商业大城市扬州等已逐渐突破了市、坊的严格限制,不少商人已在居民坊内开设店铺。北宋初年,由于刚刚经历了晚唐和五代的社会动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客观条件所限,东京城的规划仍然承袭传统之制,实行坊市制。但到了仁宗年间(公元1010—1063年),城市经济已飞跃发展,商业空间拓展需求日益迫切,于是旧制废止,商业空间逐渐深入坊巷、遍布全城。伴随着市制改革的成功,城市中出现了商业街道、业区、旅店区和仓储区等。 ——朱金,潘嘉虹,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北宋东京城内商业网点的布局与其性质及规模相关。大型、特殊的网点一般布置在()之处,小型、一般的网点则散布在各坊巷内。
    a、道路交叉口
    b、水运码头
    c、城市中心
    d、桥梁附近

62、北宋市制改革,打破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制约,将中唐以前城市中集中的市场系统分散为庞大的商业网络体系。唐长安是典型的封闭与集中式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的市场区集中在两个市坊:西市和东市,其他地方严禁设市。每一市场区占据约两个坊的面积,东市主要供应奢侈商品,西市则是普通大众购物的场所。市坊定点日启夜闭,制度严格。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封闭的市制有所松动,商业空间有进一步拓展的趋势。中唐时的商业大城市扬州等已逐渐突破了市、坊的严格限制,不少商人已在居民坊内开设店铺。北宋初年,由于刚刚经历了晚唐和五代的社会动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客观条件所限,东京城的规划仍然承袭传统之制,实行坊市制。但到了仁宗年间(公元1010—1063年),城市经济已飞跃发展,商业空间拓展需求日益迫切,于是旧制废止,商业空间逐渐深入坊巷、遍布全城。伴随着市制改革的成功,城市中出现了商业街道、业区、旅店区和仓储区等。 ——朱金,潘嘉虹,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北宋市制改革的原因有()。
    a、商业发展
    b、人口增长
    c、不抑兼并
    d、市民阶层地位提高

63、都城指的是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地,作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尤其突出其政治功能。

64、塞维斯提出人类社会的政治组织经历了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即游群、部落、酋邦、国家。

65、东亚“城”的出现,完全是社会的农业与手工业、商业经济分工的产物。

66、在“择中”思想的影响下,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都城的一大特色。

67、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跨度来看,都城选址经历了从“南北移动”到“东西移动”的转变。

68、宋代夜市、晓市十分兴盛,还有定期的庙会集市。

69、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均发现了壕沟。

70、半坡遗址的成人墓大多埋葬在大沟外北部的氏族公共墓地。

71、城头山的古稻田是目前发掘所见年代最早的稻田遗址之一。

72、姜寨遗址发现的最大的房屋建筑可能是氏族集团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氏族酋长的住房。

73、姜寨遗址的五组建筑群应该属于同一个氏族。

74、陶寺遗址没有发现观象祭祀台。

75、石峁古城发现的石雕人面像呈现出典型的北方民族的特征。

76、良渚古城宫殿区南部的池中寺遗址,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堆积。

77、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西北,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山前长堤与自然丘陵围合而成。

78、良渚古城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设施。

79、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80、二里头遗址至今未发现高等级的“王陵”,大型墓地也未发现。

81、郑州商城城墙走向是围绕内城、依照地势而设计的,防御性质十分明显。

82、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基本同时期。

83、商代早期可能实行的是主都和陪都两都并存制度。

84、殷墟和洹北商城存在此废彼兴的关系,二者的文化特征前后相连,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85、洹北商城可能是盘庚首迁殷墟之地,虽然苦心经营,但是最终毁于一场大火,因而在洹河以南重新选址,重建都城。

86、西周天子陵区已在丰、镐都邑附近发现。

87、丰镐的布局完全符合《周礼·考工记》的记载。

88、丰镐的布局和丰镐作为王都的身份很不协调。

89、丰镐遗址考古中没有发现大型的铸铜作坊、大型的祭祀场所以及城墙,丰镐周围也没有发现西周的高等级墓葬。

90、侯马晋国故城包括牛村、平望、台神、白店、马庄、北坞、呈王等7座古城。

91、秦雍城遗址出土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动物纹瓦当。

92、秦雍城发现了市场遗址。

93、秦公陵园发现了13座陵园,每座陵园由不同数目的大墓组成,共33座大墓。

94、“畤”是古代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固定场所,雍城血池遗址是关于“畤”遗存完整功能结构的首次发现。

95、在鲁国故城内,发现了冶铜、冶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10余处,排列十分密集。

96、郑韩故城有非常高大的城墙。

97、从东周开始,都城慢慢由政治中心向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性城市转变。

98、东周不少都城城址呈不规则形状,这反映出了都城规划的务实精神。

99、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中原文明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唯一代表。

100、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古城遗址是整个良渚文化的核心。

101、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文明与以二里头为代表的夏文明的文明模式有很大不同。

102、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对良渚文明的探索有助于丰富对世界早期文明形成的认识。

103、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二里头遗址一号建筑的南大门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门多道形制。

104、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号建筑是二里头文化早期的一座宫殿建筑。

105、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西汉长安城每面3座城门,每座都是一门三道形制。

106、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门多道城门形制为古代都城中轴线布局创造了条件。

107、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对于城门而言,除了门道之外,门阙和墩台也能显示其地位。

108、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历代对于都城的选址都极为重视,需要经过再三的权衡和周密的规划。

109、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战乱频繁的局面使得各诸侯国不得不为了自身的安全来进行城址的设计建设和布局。

110、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周各国都城内里坊制度开始萌芽。

111、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东周宫殿盛行高台建筑形式。

112、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较为符合《考工记·匠人营国》记载的都城是()。 秦灭六国后,将六国的宫殿建筑在国都咸阳北原上进行仿造,总称为六国宫室。

113、明北京城是此前历代都城规划经验的集大成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需求对元大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

114、景炎元年,元兵攻陷临安,城墙被夷平,改置杭州路。

115、北宋东京城内各种用地混杂相间,各功能分区之间无明确的用地界定,官府手工业作坊和私营手工业都散布于城内。

116、夏鼐先生提出的“文明三要素”是()()()。 用顿号隔开答案,

117、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

118、1950年,()和()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 答案用顿号隔开

119、()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120、()是以陶瓮作为葬具,来掩埋幼儿尸骨的一种葬俗。

121、中国早期文明的格局是()。

122、()王陵是良渚文化等级规格最高的一处墓地。

123、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型龙形器材质为()。

124、郑州商城可分为()和()两大部分。 答案用顿号隔开

125、郑州商城遗址又称()遗址。

126、首位认识到殷墟甲骨可能是“殷人刀笔文字”的金石学家是()。

127、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标志是()的发掘。

128、殷墟王陵东区出土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129、()是迄今为止丰镐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高级贵族的家族墓。

130、“天子驾六”陪葬车马坑出土于()遗址。

131、侯马晋国故城祭祀遗址发现了一大批春秋战国时代的订盟誓约,被称为()。

132、秦雍城遗址中最为著名的是秦公陵园和()。

133、宫城、南东门和南郊的舞雩台,三者处于一条南北向的直线上,构成了鲁国故城的()。

134、鲁国故城内规模最大的墓葬区是()墓葬区。

135、“新郑彝器”出土于()遗址。

136、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文化之前环太湖流域的古文化有()和()。 答案用顿号隔开

137、良渚文明的核心分布区——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与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等文明的发源地均大致处于北纬30°附近。环太湖流域经过距今7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6000年的崧泽文化发展的积淀,到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太湖流域迎来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良渚文明存在的时期,也是古埃及、苏美尔、哈拉帕文明开始出现的年代,以良渚文明为代表的距今5300-4300年,可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良渚文明是中国距今五千年最为耀眼和突出的区域文明。它是土筑文明,又是水利文明,更重要的是高度发达的玉器系统在同时期的世界可谓独树一帜,水稻作为唯一主食又揭示出良渚文明的稻作文明属性。良渚文明的确立丰富了世界早期文明的内容,将为世界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摘自刘斌,王宁远,陈明辉,etal.良渚:神王之国[j].中国文化遗产,2017(03):6-2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良渚先民的主要食物是()。

138、夏、商、西周一般统称为三代时期。根据文献记载夏王朝都城地望与时代,结合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实际上二里头遗址并不是中国古代第一座都城遗址,在此之前的所谓史前城址中,应有更早的夏王朝都城遗址,不过目前田野考古还未发现或尚未取得共识。史前城址已发现70余座,所见城门均为一门一道形制。至三代时期,郭城及宫城城门仍为一门一道形制,院门上开始出现一门多道的形制,如二里头一号宫殿、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建筑的院落南门分别发现了一门三道、一门二道的形制。一门多道城门形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形成定制。中国古代城门门道形制,以西汉都城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以一门一道为主,后段则一门多道占绝对优势,且以一门三道为主要形制。 ——摘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下)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时期都城城门开始出现一门多道。

139、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卷一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闾门不可毋阖…… ——《管子》卷五 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 ——《管子》卷八 注:《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战国齐国稷下学派言行、言论和事迹的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由于战争频繁,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与宫城的布局模式。

140、东汉雒阳城内达官显贵多居于上东门内,如步广里、永和里;一般平民则多居于()。

141、唐长安城南部,延兴门至延平门大街以南,因地区居民稀少被称为(),多为耕地和私人祠庙。

142、李商隐的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述的是诗人在长安城()所见的景色。

143、隋唐洛阳城位于汉魏洛阳城以西,北倚(),南面伊水,东临瀍水,西近涧水。

144、隋东都宫城的主宫部分呈正方形,为朝寝所在。主宫南北主轴线上,以()为大朝(外朝),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145、从后周到北宋,东京城商业发展的特点是以各种行市为主,形成了许多不同的()。

146、()形如腰鼓,后人称之为“腰鼓城”。

147、清北京城三山五园改变了前代都城外苑囿的性质,还具有()职能。

148、明北京城中民居的主要房屋样式为()。

149、蒙元时期先后建有四个都城,分别是()、上都、大都、中都。

150、长安城()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17
  • 2022-12-05 21:01
  • 2022-12-05 20:58
  • 2022-12-05 20:40
  • 2022-12-05 20:36
  • 2022-12-05 20:16
  • 2022-12-05 19:58
  • 2022-12-05 19:31
  • 2022-12-05 18:53
  • 2022-12-05 18:37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