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土地经济学最新考试答案-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大学试题库 正文

作者2022-12-05 13:45:42大学试题库 78 ℃0 评论
第一周 导论

第一节 土地的基本概念随堂测验

1、土地是由影响土地利用潜力的( )所组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等。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经济发展
    d、人文环境

2、土地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包括了:自然、经济和( )。
    a、人文社会
    b、技术
    c、政治
    d、资源

3、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和特性功能。( )

4、土地是劳动对象、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

5、土地的概念是一成不变的。( )

第二节 土地的特性与功能随堂测验

1、土地面积自然总量是绝对有限的。( )

2、在土地利用中土地用途和地价变动是存在滞缓性的。( )

3、农地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均有一定的合理利用的集约度。( )

4、土地的人文社会特性包括了土地利用的社会性、( )以及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的功能包括了:承载功能、生育或生产功能、( )、仓储功能以及其他功能。

6、人口承载力既涉及空间承载也涉及( )。

第一周单元测验

1、以下哪部著作的诞生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a、《土地经济学原理》
    b、《城市土地经济学》
    c、《土地经济学通论》
    d、《国土经济研究》

2、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且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 )。
    a、自然-历史综合体
    b、自然-地理综合体
    c、自然-经济综合体
    d、自然-政治综合体

3、土地具有三个层面的特性分别是:自然特性、( )和( )。
    a、资源特性
    b、经济特性
    c、资产特性
    d、人文社会特性

4、土地的自然特性中的原始性是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替代的。( )

5、土地资源是土地物质对人类需要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

6、土地的实质是土地物质和( )的二元构成。

7、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 )。

8、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及( )的总和。

第一周单元作业

1、请解释土地的概念与内涵具体是什么?

2、请简述土地的特性与功能有哪些?

第五周 地价理论

第一节 土地价格理论随堂测验

1、地价是地租折现的总和。( )

2、土地只能通过对它的利用产生收益即地租,才产生土地价格。( )

3、土地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决定,不由土地需求决定。( )

4、真正的地租是( )。

5、土地固定资产价格是由凝结在土地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它不是虚幻的价格形式,而是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其理论价格应是生产成本加上( )。

6、我国的地价体系主要包括的价格形式有基准地价、( )、交易地价及其他价格形式。

第二节 土地价格的特征随堂测验

1、同一块土地,不会因为土地权益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价格差异。( )

2、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由于土地的( ),其供给弹性很小,对土地的需求总是持续增加,致使地价不断上涨。

4、从长远和总体上看,( )主要影响并决定了地价。

第三节 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随堂测验

1、建造同样的建筑物,由于地质条件好的土地,需要的基础建设费用低,从而地价也低。 ( )

2、当土地向外发展受地形、地势的限制时,使城市土地不能作适当比例的增加,就会使地价普遍下降。( )

3、影响地价的自然因素有:肥力、地质条件、地形地势、( )和天然周期性灾害

4、在( )价格的决定因素中,肥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五周单元测验

1、市场法估算土地价格时,依据的原理是:( )。
    a、替代原理
    b、预期原理
    c、土地的永续性
    d、生产费用价值论

2、下列不属于标定地价作用的是( )
    a、是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时确定土地出让金的依据
    b、是企业清产核资和股份制改造中确定土地资产的依据
    c、是国家核定土地增值税和税制改革的依据
    d、是政府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的依据

3、农用地基准地价是指依据农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条件评估的农用地不同级别、不同地类的( )
    a、平均价格
    b、最高价格
    c、最低价格
    d、交易价格

4、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货币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 )

5、土地只能通过对它的利用产生收益即地租,才产生土地价格。( )

6、土地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决定,不由土地需求决定。( )

7、我国的抵押价格仅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价格和承租土地使用权抵押价格两种。 ( )

8、土地价格实质上是土地权益的价格。( )

9、基准地价是指在( )的基础上,评估出的各个级别或各个区域土地的平均价格,包括 城镇用地基准价格和农用地基准价格。

10、土地价格是购买土地( )的价格。

11、我国的地价体系主要包括的价格形式有基准地价、标定地价、( )及其他。

第五周单元作业

1、简述地价的内涵、特征、体系和影响因素。

2、某宗不动产由土地和建筑物组成,假设其收益年限是无限年期,该不动产每年的净收益为50万元,建筑物价值为200万元,建筑物资本化率12%,土地资本化率10%。求该宗不动产土地部分的价值。

第二周 人地关系理论

第一节 人地关系的概念与内涵随堂测验

1、直接的人地关系是解决各类土地问题的关键,而间接的人地关系是各类土地问题的根源,也是各种土地制度、政策着力的最终归宿。

2、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

3、人地关系的内涵包含直接的和间接的,其中直接的人地关系是人与地的关系,间接的人地关系是 ( )的关系。

4、人地关系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基本层次、( )、综合层次。

5、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 )的关系。

第二节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及其评价随堂测验

1、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提出两个级数,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也呈几何级数增加。( )

2、人口经济理论强调的并非人口增殖对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而相反强调的是自然气候和环境条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

3、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并不完全呈现几何式增长特征,比如发达国家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

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提出两种抑制的途径,一是预防性的抑制,二是( )的抑制。

5、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是( )。

第三节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随堂测验

1、中国科学院封志明等学者对2005年中国各地区基于人梁关系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全国分为( )类地区。
    a、1
    b、2
    c、3
    d、4

2、一般情况下,若土地人口承载比——sr( )表示人口承载量合理。
    a、大于1
    b、大于0
    c、等于1
    d、小于1

3、土地生产潜力测算中的单产测算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趋势预测法。

4、土地生产潜力测算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 )能力。

第二周单元测验

1、《人口论》的作者是( )。
    a、亚当·斯密
    b、马尔萨斯
    c、李嘉图
    d、穆勒

2、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 )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生产行为
    b、选择行为
    c、消费行为
    d、协调行为

3、( )问题是人地关系问题的根源。
    a、环境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4、英国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最先阐明了人口与财富的内在关系。
    a、威廉·配第
    b、佛朗索瓦·魁奈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5、影响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因素和范围很广,可以归纳为( )。
    a、管理水平
    b、生产技术
    c、土地生产潜力
    d、人口需求水平

6、人地关系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是以下哪些选项。( )
    a、基本层次
    b、中间层次
    c、综合层次
    d、高级层次

7、直接的人地关系是解决各类土地问题的关键,而间接的人地关系是各类土地问题的根源,也是各种土地制度、政策着力的最终归宿。( )

8、人地关系的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

9、人口经济理论强调的并非人口增殖对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而相反强调的是自然气候和环境条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 )

10、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中心环节。( )

11、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人地关系理论的最新进展。( )

12、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可能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合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能够( )的人口数量。

13、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是( )。

14、( )的变动驱动着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制度的变迁。

第二周单元作业

1、简述研究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目的、意义,并谈谈在现有人口压力下如何缓解紧张的人地关系?

2、结合我国人口现状,论述我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必要性。

第三周 土地市场理论

第一节 土地供给随堂测验

1、土地自然供给是指土地中天然形成可供人类利用的那部分土地的数量,只包括已被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包括可供将来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 )

2、土地自然供给没有弹性,而土地经济供给是具有弹性。( )

3、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动态的,且这个动态是无限的。( )

4、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通过( )进行开发后形成的可供人类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有效供给。

5、土地经济供给的增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增加即土地总面积的增加和某种用途土地因利用效益提高带来的数量上的增长,另一种是间接增加即单位面积土地( )的增长。

第二节 土地需求随堂测验

1、非农业用地需求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品得到满足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派生的需求。( )

2、非农用地需求中居住用地的需求弹性较大,而工业用地需求弹性较小。( )

3、农业用地需求包括了耕地需求、园地需求、林地需求和( )。

4、非农用地需求包括了居住用地需求、工业用地需求、商业用地需求、休闲娱乐用地需求和 ( )。

第三节 土地供需平衡随堂测验

1、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短暂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

2、土地经常表现出供不应求,地价总是呈上升趋势。( )

3、土地供求关系的形式分别是供给驱动型变动、需求引致型变动和( )。

4、需求引致型变动:是指( )不变,因土地需求改变引起的土地供求关系变化。

第四节 土地市场的价格机制随堂测验

1、土地市场价格机制包括了土地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价格约束机制和价格调控机制,其中( )是其核心。
    a、价格形成机制
    b、价格运行机制
    c、价格约束机制
    d、价格调控机制

2、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土地市场竞争机制类型。( )
    a、议价竞争
    b、供给方之间的竞争
    c、需求方之间的竞争
    d、协议

3、土地市场由主体、客体、管理者、( )构成。

4、城市土地使用权一级市场即城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它是指政府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通过划拨、招标、拍卖、( )的方式让渡给土地使用者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第三周单元测验

1、城市土地使用权市场分为几级?(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土地供给分为自然供给和经济供给,其中自然供给( )、经济供给( )。
    a、有弹性、无弹性
    b、有弹性、有弹性
    c、无弹性、有弹性
    d、无弹性、无弹性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影响土地需求的经济因素?( )
    a、经济规模
    b、物价水平
    c、产业结构
    d、购房政策

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城市土地三级市场的土地交易方式。( )
    a、划拨
    b、转让
    c、挂牌
    d、抵押

5、下列选项中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我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的方式改变土地自然供给,因此土地自然供给不是有限的是可再生的。
    b、总的看来,土地价格总是呈上升趋势。
    c、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包括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包、出租、互换和转让,不包括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入股等流转方式。
    d、土地供求平衡是绝对的可持续的,不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6、非农用地需求中居住用地的需求弹性较大,而工业用地需求弹性较小。( )

7、土地自然供给是指土地中天然形成可供人类利用的那部分土地的数量,只包括已被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包括可供将来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 )

8、我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的方式改变土地自然供给,因此土地自然供给不是有限的是可再生的。 ( )

9、土地需求包括农业用地需求与( )。

10、土地市场由主体、客体、管理者、( )构成。

11、社会因素中影响土地需求主要包括:家庭结构、( )、人口规模和结构。

第三周单元作业

1、结合图表,简单论述一下非农业用地供给与需求的特殊情况。

2、一产业对土地的需求曲线由q=1200-10p给出,其中q是需求总量,p是土地单价,供给曲线由q=20p给出,均衡的土地价格和交易的土地数量是多少?

第四周 地租理论

第一节 地租的概念与内涵随堂测验

1、无论何种社会形态,土地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分离的条件是产生地租的基础。( )

2、狭义地租是由使用价值和产权价值转化而来,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在利用中产生的超额利润,是由土地所有权垄断所产生的。( )

3、资本主义制度下现行的地租形式很多,一般按经济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 )和准地租。

4、经济地租指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源所得报酬扣除所费成本的余额,实际上包括平均利润和( )两部分。

第二节 级差地租的概念和形式随堂测验

1、第一个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威廉·配第
    d、亚当·斯密

2、土地级差地租产生的基础是( )。
    a、位置固定性
    b、面积有限性
    c、质量差异性
    d、功能永久性

3、级差地租ⅱ是因为( )产生的。
    a、自然力
    b、边际报酬效应
    c、人为
    d、投入增大

4、形成级差地租的实体是( )。
    a、超额利润
    b、社会基础
    c、经营权的垄断
    d、土地投资

5、级差地租是指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 )等土地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6、屠能级差地租由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来表示产品价格,其地租取决于产地距( )的远近。

7、在级差地租ⅱ中,随着劳资投入的不断增加,所产生的集约级差地租呈现出( )的趋势。

第三节 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随堂测验

1、绝对地租的来源是( )。
    a、毛收入
    b、土地肥力
    c、土地位置
    d、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2、地租是( )用自己的劳动向土地取得财富,但却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a、直接生产者
    b、间接生产者
    c、农民
    d、其他

3、绝对地租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率无关,它既发生在边际土地上,也可以发生在超边际土地上。( )

4、绝对地租发生在边际土地,相应的边际土地就拥有了绝对地租,而超边际土地自然没有了绝对地租。( )

5、马克思认为绝对地租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 )

第四周单元测验

1、形成级差地租的实体是( )。
    a、超额利润
    b、社会基础
    c、经营权的垄断
    d、土地投资

2、( )是在短时间内因是用固定资本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a、准地租
    b、垄断地租
    c、绝对地租
    d、宁适地租

3、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的。
    a、土地报酬规律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价值论
    d、土地私有制

4、( )的名作《佃农理论》集中体现了新佃农理论的主旨。
    a、克拉克
    b、马歇尔
    c、萨缪尔森
    d、张五常

5、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中认为地租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 )。
    a、土地私有制
    b、土地经营的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在肥沃度和位置上具有特殊便利

6、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 )

7、经济地租即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源所得报酬扣除所费成本的余额,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

8、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质量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 )

9、某产品的产地价格通常等于中心市场价格与产地价格至中心市场运费的和。( )

10、广义地租是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将其使用权让渡给他人利用所获取的报酬。( )

11、绝对地租是因( )的作用形成的地租。

12、土地( )的垄断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

13、沃度级差地租与( )的涨跌额直接相关。

14、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的。

15、亚当·斯密把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划分为三个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 ( )。

第四周单元作业

1、某农场主决定租进土地250英亩,固定设备的年成本12000美元(包括利息折旧等),燃料种子肥料等的年成本为3000美元,生产函数为,q为谷物年产量(吨),l为雇佣的劳动人数,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均系完全竞争,谷物价格每吨75美元,按现行工资能实现最大利润的雇佣量为12人,每年的最大纯利润为3200美元,他经营农场的机会成本为5000美元。 (1)每个农业工人的年工资为多少? (2)每英亩支付地租多少?

2、假定其他条件一样,按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异有三块不同土地a、b、c,每块土地上的投资额均为1000元、平均利润均为200元,土地产品因土地质量不同而有差异(如表)。若在优等地c追加投资产出如下,请分别计算并简要说明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和级差地租ⅰ、ⅱ,并计算每块土地的地租率。 土地等级 所耗资本(元) 平均利润(元) 产量(100kg) 个别生产价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地租ⅰ、ⅱ(元) 全部产品 每百kg 每百kg 全部产品 a 1000 200 20 b 1000 200 30 c 1000 200 40 追加投资 1000 200 35

第六周 土地资源配置

第一节 土地资源配置的三维结构框架随堂测验

1、城市土地利用由城市中心向郊区依次分布为( )
    a、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c、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
    d、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2、土地资源( ),即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资源生产力布局,通过选择最佳的区位增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
    a、期间配置
    b、产业部门配置
    c、空间配置
    d、城市内部配置

3、用途转换一般从低效益用途向高效益用途转换,而利用方式一般由集约型向粗放型转变。( )

4、土地资源的农业内部配置,亦称土地流转,是土地资本商品化经营的选择,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第二节 土地非农化代价性和过度性损失随堂测验

1、( )是指由于政府失灵,扭曲土地价格,排斥市场机制对农地的配置而导致对土地资源过度需求而引起过度的农地损失。
    a、代价性损失
    b、过度性损失ⅰ
    c、过度性损失ⅱ
    d、农业损失

2、( )是指在市场功能完整的的条件下,区域经济增长中必须的土地非农化数量。
    a、代价性损失
    b、过度性损失ⅰ
    c、过度性损失ⅱ
    d、农业损失

3、( )是现阶段减少土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的重要途径。
    a、重视农地资源生态价值
    b、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c、促进经济增长
    d、完善土地市场的配置机制

4、要达到土地资源在两部门的最优配置,关键就要使得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边际成本相等,这是最基本的判定标准。( )

5、土地非农化本质上就是土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配置的问题。( )

第三节 阿朗索地租模型随堂测验

1、土地资源由农业用途转变为建设用途的过程一定是可逆的。( )

2、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对于特定地块的用途只能取决于地块用途的竞争结果。( )

3、在地租曲线中,( )能反映某一用途土地生产效率对区位的敏感程度和地租支付能力大小。

4、在土地利用中,商业占据城市地区最佳区位,呈现出( )状的土地利用模式。

第六周单元测试

1、( )是指由于市场失灵,没能将土地利用中生态环境、食物安全等非市场价值纳入成本效益决策,低估土地价值而造成的过多的农地占用损失。
    a、代价性损失
    b、过度性损失ⅰ
    c、过度性损失ⅱ
    d、农业损失

2、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来看,为了实现土地资源非农开发利用总收益的最大化,必须使得每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边际净收益现值( )。
    a、递减
    b、相等
    c、递增
    d、为正

3、( )是指城市国有土地内部结构的调整,也就是从一种利用方式转为另一种利用方式。
    a、土地资源城市内部配置
    b、土地资源产业部门配置
    c、土地资源非农化配置
    d、土地资源期间配置

4、( )是现阶段减少土地非农化过度性损失的重要途径。
    a、重视农地资源生态价值
    b、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c、促进经济增长
    d、完善土地市场的配置机制

5、阿朗索地租模型的前提有哪些?( )
    a、均质地表
    b、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c、不同地点的土地质量相同
    d、土地不可以自由买卖

6、影响土地资源产业间配置的因素包括土地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以及区位发展战略。( )

7、在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中,按照最低成本配合资源是最有利的。( )

8、如果仅从土地非农化单要素投入的角度看,实现空间配置效率的唯一原则就是保证存在地域间土地空间配置的可能性。( )

9、土地资源的期间配置是一种动态的资源配置,它必定包含多个年度成为期间或代际配置。( )

10、土地只有在不断流动中才能增值,土地一旦形成了合理流动,便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高效化。 ( )

11、土地资源从农村向城市流转的行为称为( )。

12、( )、不同时期间配置、不同地区间配置称为资源配置的“三维结构框架”。

13、新古典经济学研究资源期间配置效率问题常用的标准是( )。

14、在地租曲线中,( )能反映某一用途土地生产效率对区位的敏感程度和地租支付能力大小。

第六周单元作业

1、面对我国土地非农化的现状,如何把握好土地非农化的度?请结合图和案例解释分析。

2、一产业对土地的需求曲线q=1200-10p给出,其中q是需求总量,p是土地单价;供给曲线q=20p给出。 (1)均衡的土地价格和交易的土地数量是多少? (2)现在假定可供给的土地由政府进行垄断控制,它希望土地的租金收益最大化。此时土地交易的均衡数量和单价将是多少? (3)请讨论(1)和(2)之间的差异。

第八周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一节 土地规模经济随堂测验

1、( )是指随着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位土地面积收益的增加,或是指在此情况下,单位土地产品收益增加或单位土地产品成本降低。
    a、土地规模
    b、土地规模经济
    c、土地规模报酬
    d、规模经济

2、土地规模报酬阶段变化的规律表明企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处于土地规模报酬( )阶段才是最经济的,是企业的最佳经营规模。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递增或不变

3、( )通常是指某一经营主体占有并实际使用的土地数量,或投入某一项目使用的土地规模。
    a、土地规模报酬
    b、土地规模经济
    c、土地规模效益
    d、土地规模

4、规模报酬一般分为递增规模报酬、( )、递减规模报酬三种不同的情况。

5、企业的最佳经营规模是企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处于( )的阶段,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是最经济的。

第三节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评价(2)随堂测验

1、农业适度经营规模的产出评价指标包括( )。
    a、产量
    b、销售额
    c、单位面积产值
    d、资金利润率

2、( )主要是根据评估人员的长期实践经验积累,通过对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采用现实的评价原则,根据土地经营的效益,对适度规模经营作出判断的方法。
    a、分组比较法
    b、综合评价法
    c、直观评估法
    d、生产函数分析法

3、( )是分析不同土地规模经营组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根据评价偏好选择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值。
    a、直观评估法
    b、分组比较法
    c、综合评价法
    d、生产函数法

4、在一定时期,只要土地资源达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土地的抛荒、闲置浪费,并且土地的报酬处于( )阶段,就认为是达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5、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标志是取得( )、提高收入和生产水平。

第八周单元测验

1、中国农地流转最初是民间自发的,最早出现于( )中后期。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由于土地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购入土地后,基本都是采取滚动开发的方式开发经营。
    a、稀缺特性
    b、资源特性
    c、资产特性
    d、增值特性

3、根据王小鲁等人的研究,城市规模超过( )万人口之后,规模净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递减。
    a、100
    b、200
    c、300
    d、400

4、属于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点的是:( )。
    a、地区性
    b、唯一性
    c、层次性
    d、适应性

5、内在经济的来源包括( )。
    a、分摊固定成本
    b、区域配套服务完善
    c、在运输等方面获得便利条件
    d、综合利用副产品,增加企业收入

6、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方法包括:( )。
    a、直观评估法
    b、分组比较法
    c、综合评价法
    d、生产函数分析法

7、土地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位土地面积收益的增加。( )

8、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

9、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规模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最大纯收益时的规模(生产经营者的视角)。 ( )

10、随着土地规模的变化,土地规模报酬呈现递增、( )、递减的阶段变化规律。

11、能否提高收入和生产水平,即达到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三个目标。

12、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包括产出指标、商品指标、( )、土地生产率指标、资金产出率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第八周单元作业

1、结合我国现状分析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

2、房地产开发中为什么存在土地规模经营?

第七周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

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随堂测验

1、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的适应范围,应该留在土地报酬规律三个阶段中的第几阶段。 (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二、三阶段

2、关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规律的本质应是“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b、“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针对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而言的
    c、“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并不能解释社会内部的贫穷问题
    d、“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人们找出资源的最佳组合和投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反映土地作为不变要素时,土地报酬与( )之间的关系。

4、生产弹性表示边际产量与( )的比值。

第二节 土地集约利用与评价随堂测验

1、集约经营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 )。
    a、资金
    b、劳动
    c、变量投入
    d、管理

2、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本质是经营者为提高产出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来替代( )。
    a、资金
    b、劳动力
    c、土地
    d、技术

3、集约度的最高限度称为利用的( )。

4、集约度的最低限度称为利用的( )。

5、土地的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受容力与( )。

第三节 中国土地集约利用随堂测验

1、产业用地“门槛”设计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
    a、投资强度门槛
    b、容积率门槛
    c、产业类型门槛
    d、面积门槛

2、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手段不包括( )。
    a、经济手段
    b、文化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3、价格、财政、( )和( )等经济手段在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三集中”的具体内容包括( )、( )和( )。

第七周单元测验

1、( )是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所能增加总产量的数量。
    a、总产量
    b、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
    d、单位产量

2、( )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源达到最佳组合比例时所能受容的其他可变资源的数量。
    a、土地受容力
    b、土地的生产效率
    c、集约度
    d、土地生产力

3、集约经营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 )。
    a、资金
    b、劳动 
    c、变量投入
    d、管理

4、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物品与劳务包括:( )。
    a、土地
    b、劳动
    c、资本
    d、管理

5、根据评价目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可划分为( )。
    a、现状评价
    b、潜力评价
    c、经济评价
    d、适宜性评价

6、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手段包括( )。
    a、经济手段
    b、文化手段
    c、法律手段
    d、行政手段

7、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资金、物质、劳动和技术,其本质是经营者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来替代土地以提高产出的过程。( )

8、土地报酬第二阶段时,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递减,仍可以继续增加投资不会造成损失。 ( )

9、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仅适用于某一个生产单位、在一定不变要素的条件下,同时也适用于人类生产的历史过程。( )

10、可变资源与( )在配合比例上的协调程度,决定了土地报酬收益和生产力。

1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本质是( )的报酬变化规律,它反映土地作为不变要素时,土地报酬与可变要素(如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12、土地生产力决定于土地自身的( )与生产效率。

1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属于( )。

第七周单元作业

1、如何处理农业增产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农业土地集约经营的现状?

2、1.下表为全年劳动用工与全年总产量的关系,求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与生产弹性(将答案填入表中) 全年劳动用工 全年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生产弹性 0 0 1 7 2 20 3 31 4 37 5 40 6 39 7 35

第十周 土地制度概论

第一节 土地制度的概念和内涵随堂测验

1、我国作为公有制国家,国家垄断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作为独立的经济权利,可以自由流转。 ( )

2、土地制度的基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 )

3、围绕土地问题的一切制度都是土地制度,它不仅包含土地所有、使用、管理制度,还涉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方面的制度,总的来说涵盖了生产力和( )两方面的制度内容。

4、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具体指的是: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一种( )的专有权利,它涉及到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等。

5、土地国家管理的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即( )和土地利用管理。

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功能随堂测验

1、清晰的、合理的( )安排,才能有效避免土地关系纷争,这是土地制度的激励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前提和基础。
    a、土地产权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所有制度
    d、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2、( )指能以按价格信号或效益原则将资源由低效率向有效率方向配置的作用机制。
    a、保障功能
    b、激励功能
    c、约束功能
    d、资源配置功能

3、对土地关系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激励,采用物质或非物质的手段调动其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的积极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得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土地制度的约束功能,具体说来包括了( )、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三个方面。

第十周单元测验

1、土地制度的构成中不包括( )。
    a、土地所有权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改革制度
    d、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2、土地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 )。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d、土地抵押制度

3、( )指能以按价格信号或效益原则将资源由低效率向有效率方向配置的作用机制。
    a、保障功能
    b、激励功能
    c、约束功能
    d、资源配置功能

4、( )是在所有权、使用权,两权分离情况下,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一种重要的经济关系。
    a、土地所有制度
    b、土地使用制度
    c、土地国家管理制度
    d、土地抵押制度

5、实施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手段为( )。
    a、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
    c、行政手段
    d、技术手段

6、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土地进行( )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
    a、占有
    b、使用
    c、全部土地收益
    d、部分土地收益

7、土地制度的约束功能,具体说来包括了( )三个方面。
    a、经济利益约束
    b、法律约束
    c、道德约束
    d、政治约束

8、完整的土地制度由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三大部分构成。( )

9、制度的内涵可概括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习惯和规则。( )

10、我国作为公有制国家,国家垄断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不可以自由流转。( )

11、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和( )两类。

12、制度变迁的方式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 )。

13、土地制度配置主要表现在:土地在不同主体、不同区域以及在( )间的配置。

第十周单元作业

1、论述中国土地制度的产生、变迁以及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

2、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运用制度变迁的原理指导我国农地向市地转换的实践?

第九周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随堂测验

1、从( )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强调社会公平。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科技属性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提升( )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a、资源环境
    b、经济发展
    c、社会协调
    d、科技发展

3、当前只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就好,不需要考虑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缺陷考虑到了资源的价值及其损失。( )

5、nnp(国民生产净值)考虑了人造资本折旧,但没有考虑自然资本的折旧(如石油、森林资源的减少)。

第二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随堂测验

1、( )年印度农业研究会、美国农业部、rodale研究所在新德里的土地利用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
    a、1980
    b、1990
    c、1995
    d、2001

2、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的核心是( )。
    a、土地资源利用中数量与质量的永恒性
    b、土地利用的协同与公平
    c、社会可接受性
    d、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3、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组织管理,协调( )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期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4、土地资源的利用应考虑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 )三者间协同。

第三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实现随堂测验

1、建立约束和调控机制,规范政府行为需要从直接的经营土地转为土地管理与政策支持。

2、土地利用与管理的两个转变:土地供给以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由集约经营向粗放经营转变。

3、以保护耕地数量和( )为核心,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农业、建设、生态用地保障)。

4、土地利用与管理的两个转变:土地供给以计划配置为主向( )为主转变;

第九周单元作业

1、限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因素。

2、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途径是什么?

第十一周 土地产权制度

第一节 产权的概念及内涵随堂测验

1、( )是指财产的权利界定给所有人行使,即任何人在行使对公共资源的某项选择权利时,并不排斥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样的权利。
    a、私有产权
    b、公有产权
    c、共有产权
    d、国有产权

2、( )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a、土地产权
    b、土地所有权
    c、土地使用权
    d、地役权

3、( )是土地这种稀缺资源能够有效利用、合理分配、高效管理的重要基础。

4、迄今为止的产权可以分为私有产权、共有产权、( )三种基本类型。

第二节 土地产权体系的构成随堂测验

1、( )法律关系是所有土地法律关系的基础。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租赁权
    d、土地抵押权

2、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因土地用途不同分别为( )三种。
    a、30年、40年、50年
    b、30年、40年、60年
    c、40年、50年、60年
    d、40年、50年、70年

3、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 )

4、土地所有权是依法对一定土地加以利用并获取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 )

第三节 中国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随堂测验

1、( )是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
    a、两田制
    b、股份合作制
    c、“四荒”使用权拍卖
    d、规模经营

2、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主要有三类,以下哪一种不是( )。
    a、村民小组所有
    b、村农民集体所有
    c、乡镇农民所有
    d、县农民所有

3、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所有权存在主体虚位、限制性所有权、( )。

4、改革开放之后,对农用土地建立以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经营的( )。

第十一周单元作业

1、谈谈如何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来对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完善?

2、简述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地区构建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特征、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