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意义第一节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意义随堂测验1、1. 今天法治面临的问题部分与传统法制有关。
2、2. 传统法制已经无法对今天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第一章单元作业1、1. 为什么还需要学习中国法律史这门课程?
2、1. 传统法制有哪些积极因素?举一例说明。
第二章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方法论之一:古代法的概念与特征第一节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方法论之一:古代法的概念与特征随堂测验1、1、 今天的法律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a、国家意志性
b、国家强制力
c、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d、共识性
2、2、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从象征性解释角度看,说明古代法具有哪些特征?
a、惩罚性
b、神判性
c、注重证据性
d、公平性
3、3、 根据本课程讲授,中国古代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a、惩罚性
b、强制性
c、禁止性
d、公平性
第二章单元作业1、1、 中国古代法与今天的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第三章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方法论之二:古代法的核心精神第一节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方法论之二:古代法的核心精神随堂测验1、1、 清朝的案例比较:父亲杀死儿子可以从宽免议,而儿子轻伤父亲却处以重刑,因为他们的关系不同。
2、2、 差序格局的标准是血缘。
3、3、 差序格局呈现了伸缩能力的特点。
4、4、 我们之所以没有突破血缘,是因为我们祖先主观上不愿意突破。
第三章单元作业1、1、 我们之所以没有突破血缘,是因为我们祖先主观上不愿意突破。
第四章 法律的起源第一节 法律的起源随堂测验1、1、 关于国家与法律产生先后的问题,学界有不同观点。
2、2、 中国法律的起源方式可以概括为“刑起于兵”。
3、3、 西方法律的起源方式具有妥协性色彩。
4、4、 法治的核心在于控制权利。
第四章单元作业1、1、 关于国家与法律产生先后的问题,学界有不同观点。
2、2、 中国法律的起源方式可以概括为“刑起于兵”。
3、3、 西方法律的起源方式具有妥协性色彩。
4、4、 法治的核心在于控制权利。
第五章 夏商法制第一节 夏商法制随堂测验1、1、 奴隶制五刑包括:
a、墨
b、劓
c、刖
d、宫
2、1、 “以刑统罪,议事以制”,说明我国早期的法律经历了秘密法的阶段。
3、1、 直至秦朝,公布成文法才成为常态。
4、1、 我国古今刑种主要是五刑。
第五章单元作业1、1、 “以刑统罪,议事以制”,说明我国早期的法律经历了秘密法的阶段。
2、2、 直至秦朝,公布成文法才成为常态。
3、3、 我国古今刑种主要是五刑。
第六章 西周法制之礼第一节 西周法制之礼随堂测验1、1、 周公总结的五礼包括:
a、吉
b、凶
c、军
d、宾
2、2、 礼面前人人平等。
3、3、 礼可以“禁恶于未然”。
4、4、 礼不下庶人,是说庶人没有礼。
第六章单元作业1、1、 礼面前人人平等。
2、2、 礼可以“禁恶于未然”。
3、3、 礼不下庶人,是说庶人没有礼。
第七章 西周法制之德第一节 西周法制之德随堂测验1、1、 周统治者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主张。
2、2、 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与偶犯,说明西周时统治者就注重明德慎罚。
3、3、 德的思想仅强调统治者的内心自省,而忽视了对皇权的制约。
4、4、 解决德的问题,关键是以制度建设来制约权力。
第七章单元作业1、1、 周统治者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主张。
2、2、 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与偶犯,说明西周时统治者就注重明德慎罚。
3、3、 德的思想仅强调统治者的内心自省,而忽视了对皇权的制约。
4、4、 解决德的问题,关键是以制度建设来制约权力。
第八章 春秋战国法制:变法第一节 春秋战国法制:变法随堂测验1、1、 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原因关键在于贵族已经不能掌控秩序。
2、2、 儒家对于变法持固步自封的态度。
3、3、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说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4、4、 商鞅一死,商鞅之法便被废除。
第八章单元作业1、1、 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原因关键在于贵族已经不能掌控秩序。
2、2、 儒家对于变法持固步自封的态度。
3、3、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说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4、4、 商鞅一死,商鞅之法便被废除。
第九章 秦朝法制:集权第一节 秦朝法制:集权随堂测验1、4、 中国古代的三权是:
a、决策
b、执行
c、考试
d、监督
2、1、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
3、2、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说明秦朝对集团犯罪重点打击。
4、3、 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是监察制度发达的重要原因。
第九章单元作业1、1、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
2、2、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说明秦朝对集团犯罪重点打击。
3、3、 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是监察制度发达的重要原因。
第十二章 隋唐法制:一准乎礼第一节 隋唐法制:一准乎礼随堂测验1、1、 “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以上属于唐律中规定的谋反行为。
2、2、 八议制度中的八种人分别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其中,宾是宾客的含义。
3、3、 唐律规定,如果犯了不孝罪,“常赦不原,决不待时”。
4、4、 唐律规定,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以及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犯罪了,相互之间可以隐匿。
第十二章单元作业1、1、 “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盗及伪造御宝;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若造御膳,误犯食禁;御幸舟船,误不牢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以上属于唐律中规定的谋反行为。
2、2、 八议制度中的八种人分别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其中,宾是宾客的含义。
3、3、 唐律规定,如果犯了不孝罪,“常赦不原,决不待时”。
4、4、 唐律规定,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以及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犯罪了,相互之间可以隐匿。
第十三章 两宋法制:中央集权及对法制影响第一节 两宋法制:中央集权及对法制影响随堂测验1、1、 北宋初期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对藩镇割据导致的混乱局势的一种矫正。
2、2、 北宋时期敕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
3、3、 宋太祖为了强化对司法权的掌控,在宫中设立了审刑院,负责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
4、4、 重法地,最早出现在太宗年间,当时处于对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凡是在“重法地”内犯罪的,都要加重处罚。
第十三章单元作业1、1、 北宋初期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对藩镇割据导致的混乱局势的一种矫正。
2、2、 北宋时期敕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
3、3、 宋太祖为了强化对司法权的掌控,在宫中设立了审刑院,负责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
4、4、 重法地,最早出现在太宗年间,当时处于对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凡是在“重法地”内犯罪的,都要加重处罚。
第十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法制:法律儒家化(一)第一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法制:法律儒家化(一)随堂测验1、1、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589年,中国的法律人主要干了一件事,就是法律儒家化。
2、2、 法律儒家化,就是儒家的精神渗透到法律中去,让法律具有儒学的精义。
3、3、 汉初确立的黄老思想符合汉武帝时代的发展需求。
4、4、 法律走向儒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作为主导意识形态。
第十章单元作业1、1、 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589年,中国的法律人主要干了一件事,就是法律儒家化。
2、2、 法律儒家化,就是儒家的精神渗透到法律中去,让法律具有儒学的精义。
3、3、 汉初确立的黄老思想符合汉武帝时代的发展需求。
4、4、 法律走向儒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作为主导意识形态。
第十一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法制:法律儒家化(二)第一节 两汉魏晋南北朝法制:法律儒家化(二)随堂测验1、1、 法律儒家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包括:
a、春秋决狱
b、引经注律
c、纳礼入律
d、恤刑
2、3、 亲属相伤:
a、以下犯上,关系越近,处罚越重
b、以上犯下,关系越近,处罚越重
c、以下犯上,关系越近,处罚就越轻
d、以上犯下和以上犯下,关系越近,处罚都越重
3、2、 原心论罪强调人的主观动机。
4、4、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说的是存留养亲制度。
第十一章单元作业1、1、 原心论罪强调人的主观动机。
2、1、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说的是存留养亲制度。
第十四章 两宋法制:法制活跃第一节 两宋法制:法制活跃随堂测验1、2、 宋朝法制活跃的原因包括:
a、政治宽松
b、设立明法科,且其地位高于明经科,修习法律能够有更好的仕途
c、出官试的内容就是法律的条文及其适用
d、皇帝重视法律
2、1、 阿云之狱中,各行政官员和司法官员体现了很高的法律素养。
第十四章单元作业1、1、 阿云之狱中,各行政官员和司法官员体现了很高的法律素养。
第十五章 明朝法制:皇权强化第一节 明朝法制:皇权强化随堂测验1、1、 《明大诰》采取的形式是:
a、判例
b、条例
c、规章
d、规定
2、2、 《明大诰》的特点包括:
a、刑罚残酷
b、设置律外新罪名
c、律外用刑
d、重典治吏
3、3、 《唐明律合编》一书中比较唐律和明律,认为明律在风俗教化等事项上相较于唐律处罚更轻,即“轻其轻罪”,而对于贼盗等犯罪唐律处罚较重,明律更重,即“重其重罪”。
4、4、 厂卫司法有利于司法公正。
第十五章单元作业1、1、 《唐明律合编》一书中比较唐律和明律,认为明律在风俗教化等事项上相较于唐律处罚更轻,即“轻其轻罪”,而对于贼盗等犯罪唐律处罚较重,明律更重,即“重其重罪”。
2、2、 厂卫司法有利于司法公正。
第十六章 清朝法制:律例关系第一节 清朝法制:律例关系随堂测验1、1、 《大清律例》中的例是:
a、条例
b、案例
c、判例
d、制定法
2、3、 律和例的关系是:
a、二者同时对社会关系起实际的调节作用
b、律为主体,例以辅律
c、在不违背律的基本原则的情形下,例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新的规定,以弥补律的不足,即起到补充作用
d、例对律具有变通作用
3、2、 所有的例都会被纳入到法典中。
4、4、 律体现了法律的稳定性,例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
第十六章单元作业1、1、 所有的例都会被纳入到法典中。
2、2、 律体现了法律的稳定性,例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
第十七章 清末法制:预备立宪第一节 清末法制:预备立宪随堂测验1、1、 预备立宪的原因不包括:
a、日俄战争的刺激
b、皇位可保永固
c、可以消弭内乱
d、修律的需要
2、2、 预备立宪开始于:
a、1906年7月
b、1906年8月
c、1906年9月
d、1905年9月
3、3、 预备立宪过程中的成果包括:
a、成立了宪政编查馆
b、进行了官制的改革
c、地方成立了谘议局,中央成立了资政院
d、颁布了两份宪法性文件
第十七章单元作业1、1、 清末预备立宪有哪些成果?
第十八章 清末法制:修律第一节 清末法制:修律随堂测验1、2、 清末修律第一人是:
a、沈家本
b、伍廷芳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 修律构成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对价和前提。
3、3、 “礼法之争”就是保守传统的礼教派和支持西方的法理派的争议。
第十八章单元作业1、1、 《大清新刑律》的主要特色包括:
2、2、 修律构成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对价和前提。
3、3、 “礼法之争”就是保守传统的礼教派和支持西方的法理派的争议。
第十九章 民国法制:宪政第一节 民国法制:宪政随堂测验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扩充。
2、2、 《中华民国约法》,史称“袁记约法”。
3、3、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被称为“贿选宪法”。
第十九章单元作业1、1、 如何评价民国宪政?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扩充。
3、3、 《中华民国约法》,史称“袁记约法”。
4、4、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被称为“贿选宪法”。
第二十章 革命根据地法制:马锡五审判方式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法制:马锡五审判方式随堂测验1、1、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包括:
a、强调客观、全面、深入地调查
b、强调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结合司法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断案
c、强调调解的作用
d、坐堂问案
2、2、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有利于化解纠纷。
第二十章单元作业1、1、 如何评价马锡五审判方式?
2、2、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有利于化解纠纷。
3、3、 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于今天没有借鉴意义。
(1--4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4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1、 传统法制有哪些积极因素?举一例说明。
(1--4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第一章至第四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1、1、 今天的法律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a、国家意志性
b、国家强制力
c、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d、共识性
2、2、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从象征性解释角度看,说明古代法具有哪些特征?
a、惩罚性
b、神判性
c、注重证据性
d、公平性
3、3、 根据本课程讲授,中国古代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a、惩罚性
b、禁止性
c、强制性
d、公平性
4、1、 传统法制已经无法对今天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5、2、 今天法治面临的问题部分与传统法制有关。
6、3、 我们之所以没有突破血缘,是因为我们祖先主观上不愿意突破。
7、4、 关于国家与法律产生先后的问题,学界有不同观点。
8、5、 中国法律的起源方式可以概括为“刑起于兵”。
9、6、 西方法律的起源方式具有妥协性色彩。
10、7、 法治的核心在于控制权利。
(5--8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第五章至第八章单元考试客观题部分1、1、 奴隶制五刑包括:
a、墨
b、劓
c、刖
d、宫
2、2、 “以刑统罪,议事以制”,说明我国早期的法律经历了秘密法的阶段。
3、3、 礼不下庶人,是说庶人没有礼。
4、4、 礼可以“禁恶于未然”。
5、5、 周统治者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主张。
6、6、 解决德的问题,关键是以制度建设来制约权力。
7、7、 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原因关键在于贵族已经不能掌控秩序。
8、8、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说明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9、9、 儒家对于变法持固步自封的态度。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客观题部分1、1、 今天的法律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a、国家意志性
b、国家强制力
c、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d、共识性
2、2、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从象征性解释角度看,说明古代法具有哪些特征?
a、惩罚性
b、神判性
c、注重证据性
d、公平性
3、3、 根据本课程讲授,中国古代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a、惩罚性
b、强制性
c、禁止性
d、公平性
4、4、 奴隶制五刑包括:
a、墨
b、劓
c、刖
d、宫
5、5、 周公总结的五礼包括:
a、吉
b、凶
c、军
d、宾
6、6、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
7、7、 “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说的是存留养亲制度。
8、8、 重法地,最早出现在太宗年间,当时处于对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凡是在“重法地”内犯罪的,都要加重处罚。
9、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总统的权力进行了扩充。
10、10、 《中华民国约法》,史称“袁记约法”。
11、11、 中华法系的代表作是长孙无忌所著的()
12、12、 明朝时期体现重典治国的法律是()
13、13、 宋朝的基本法典是()
14、14、 大清律例的例是()
15、15、 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礼法之争,双方分别是礼教派和()
期末考试主观题部分1、1、 如何评价马锡五审判方式?
2、2、 《大清新刑律》的主要特色包括:
3、3、 如何评价民国宪政?
4、4、 中国古代法与今天的法有哪些相通和不同的地方?
5、5、 传统法制有哪些积极因素?举一例说明。
(9--12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9--12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1、 法律走向儒家化的原因。
(9--12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9--12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1、1、 法律儒家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包括:
a、春秋决狱
b、引经注律
c、纳礼入律
d、恤刑
2、2、 亲属相伤:
a、以下犯上,关系越近,处罚越重
b、以上犯下,关系越近,处罚越重
c、以下犯上,关系越近,处罚就越轻
d、以上犯下和以上犯下,关系越近,处罚都越重
3、3、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说明秦朝对集团犯罪重点打击。
4、4、 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是监察制度发达的重要原因。
5、5、 法律儒家化,就是儒家的精神渗透到法律中去,让法律具有儒学的精义。
6、6、 法律走向儒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确立儒家思想作为主导意识形态。
7、7、 八议制度中的八种人分别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其中,宾是宾客的含义。
8、8、 唐律规定,如果犯了不孝罪,“常赦不原,决不待时”。
(17--18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17--18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1、1、 预备立宪的原因不包括:
a、日俄战争的刺激
b、皇位可保永固
c、可以消弭内乱
d、修律的需要
2、2、 清末修律第一人是:
a、沈家本
b、伍廷芳
c、张之洞
d、袁世凯
3、3、 预备立宪过程中的成果包括:
a、成立了宪政编查馆
b、进行了官制的改革
c、地方成立了谘议局,中央成立了资政院
d、颁布了两份宪法性文件
4、4、 律和例的关系是:
a、二者同时对社会关系起实际的调节作用
b、律为主体,例以辅律
c、在不违背律的基本原则的情形下,例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新的规定,以弥补律的不足,即起到补充作用
d、例对律具有变通作用
5、5、 《大清律例》中的例是:
a、条例
b、案例
c、判例
d、制定法
6、6、 律体现了法律的稳定性,例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
7、7、 “礼法之争”就是保守传统的礼教派和支持西方的法理派的争议。
(5--8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5--8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1、 简述礼与刑的关系。
(13--16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13--16章)章节考试客观题部分1、1、 宋朝法制活跃的原因包括:
a、政治宽松
b、设立明法科,且其地位高于明经科,修习法律能够有更好的仕途
c、出官试的内容就是法律的条文及其适用
d、皇帝重视法律
2、2、 《明大诰》的特点包括:
a、刑罚残酷
b、设置律外新罪名
c、律外用刑
d、重典治吏
3、3、 北宋初期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是对藩镇割据导致的混乱局势的一种矫正。
4、4、 宋太祖为了强化对司法权的掌控,在宫中设立了审刑院,负责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
5、5、 北宋时期敕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
6、6、 阿云之狱中,各行政官员和司法官员体现了很高的法律素养。
7、7、 《唐明律合编》一书中比较唐律和明律,认为明律在风俗教化等事项上相较于唐律处罚更轻,即“轻其轻罪”,而对于贼盗等犯罪唐律处罚较重,明律更重,即“重其重罪”。
8、8、 厂卫司法有利于司法公正。
(13--16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3--16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1、 宋朝法制活跃的原因。
(17--18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7--18章)章节考试主观题部分1、1、 清末预备立宪有哪些成果?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0:43
- 2022-12-05 20:26
- 2022-12-05 20:16
- 2022-12-05 20:08
- 2022-12-05 19:58
- 2022-12-05 19:20
- 2022-12-05 19:11
- 2022-12-05 19:07
- 2022-12-05 19:03
- 2022-12-05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