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抗击八国联军侵略随堂测验1、1.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3、3.19世纪末,某爱国者根据当时中国的形势绘制了《时局图》(如图)。有人曾为此图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出当时( ) ①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③民族危机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④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广泛觉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c、拆毁京津沿线炮台
d、准许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
第13课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单元测验1、19世纪60年代,广东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香港,再运回广东。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洋货质地好更受欢迎
b、为洋务企业筹措资金
c、国货较洋货税负更重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2、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3、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蹇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据此可知耆英( )
a、肯定了自由贸易理论
b、主张对英国实行贸易制裁
c、主张以贸易笼络英国
d、逐步调整了天朝上国心态
4、“在20世纪的中国,西方因其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而受到仇视,又因其掌握聚集财富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推崇,这样一来,同时攻击西方侵略行径及其近代化秘密的义和团,有时大受称赞,有时则遭到痛斥。”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 )
a、义和团的行为自相矛盾
b、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史学研究难以获取真相
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
第14课 社会各界的救亡图存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测验1、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
2、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其最核心的内容是( )
a、实现男女平等
b、探索新的社会模式
c、建立圣库制度
d、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这是太平天国史上英勇悲壮的一页。太平军在两年内横扫6省,转战5 000余里,连克数十城,直捣清朝的统治核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影响。”上述评价针对的是太平天国的( )
a、永安北上
b、定都天京
c、北伐
d、西征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表现了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但……太平天国政权本身也在逐渐封建化。”最能反映其封建化的举措是( )
a、分封土地
b、大兴土木并严格等级秩序
c、定都天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是因为它规定(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国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7、有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此“道”是指( )
a、大同社会
b、资本主义道路
c、神权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提出科学的革命理论
c、满足了农民阶级需求
d、阶级属性发生了变化
《洋务运动》——测验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 )
a、文化方面
b、政治方面
c、军事方面
d、经济方面
2、2012年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去世121周年。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其(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c、认为造船、制器并不重要
d、赞扬西方技术先进,排斥其文化
3、从洋务派实践的内容看,下列未被列为“夷”之“长技”的是( )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
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
4、《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载:“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其主张体现了(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师夷长技以求富” 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 )
a、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b、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
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
d、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
7、据史载: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这主要说明当时( )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
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8、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戊戌变法》——测验1、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康有为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他打着孔子旗号的目的是( ) ①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为变法寻找合理性依据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5、康有为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建立独家学说,却把这种学说说成是古代曾经实施,借以取得人们的信仰。孔子也不例外。他创立儒家学派,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康有为以此想宣扬( )
a、封建君主专制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d、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6、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7、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
a、提倡维新变法
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8、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
a、反对君主制度
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爆发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
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2、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3、洪秀全和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也都是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代表人物,他们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构想
c、尝试建立民主制度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双十节是台湾地区的法定假日之一,台湾每年举行庆典,“举办升旗典礼”及庆祝大会。这一节日主要是为纪念(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保路同志军起义
d、同盟会起义
5、1903年,清政府下令各省督府,“一律认真恤商,持平办理,力除留难延搁各项积弊,以顺商情以维财政”。该项规定( )
a、反映出清政府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切障碍
d、遏制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6、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从1906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议会民主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的最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b、抵制革命以维护统治
c、与民族资产阶级实现和解
d、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
7、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8、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应苏州立宪派和绅商的要求,宣布独立,在巡抚衙门前挂上一块“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江苏革命宣告完成。都督府命令全省各地的原任地方官照常办事。广西、安徽的革命也大概如此。上述现象表明( )
a、清朝众多官僚拥护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b、清朝统治是由封建官僚推翻的
c、辛亥革命在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危机
d、清朝统治者众叛亲离空前孤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独裁与军阀割据混战——测验1、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参议院
c、总理
d、国民全体
2、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下列相关的评价不确切的是(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b、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性质
c、对限制袁世凯专权发挥了关键作用
d、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4、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这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实行责任内阁制
c、缩小内阁权力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在1912年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但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
a、维新派
b、革命派
c、立宪派
d、中国共产党
6、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 )
a、1911年北京
b、1911年南京
c、1912年北京
d、1912年南京
7、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8、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0:29
- 2022-12-05 20:20
- 2022-12-05 20:14
- 2022-12-05 19:49
- 2022-12-05 19:41
- 2022-12-05 19:39
- 2022-12-05 19:19
- 2022-12-05 18:16
- 2022-12-05 18:14
- 2022-12-05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