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人文地理学(刘沐生)慕课答案大全-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智慧树答案 正文

作者2023-10-22 04:54:16智慧树答案 78 ℃0 评论
1. 绪论

第一单元测验

1、( )创立了地理学研究中的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a、洪堡
    b、李特尔
    c、索尔
    d、森普尔

2、下面关于实证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证主义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b、实证主义在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中盛行
    c、实证主义就是举实例
    d、实证主义不是对经验的简单归纳

3、以下概念中最能体现近代英国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是( )
    a、小区域研究
    b、第二自然
    c、或然论
    d、管治

4、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 )
    a、自然景观
    b、人地关系思想
    c、人文景观
    d、区域间关系

5、以下关于方法论的论述,错误的有( )
    a、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性原则
    c、方法论就是研究方法的集合
    d、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6、以下不属于美国对近代地理学发展贡献的是( )
    a、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b、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c、索尔的《人类地理学的目的》
    d、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

7、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8、( )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a、德国流派
    b、美国流派
    c、英国流派
    d、法国流派

9、以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学派中,( )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活动空间特点和规律。
    a、文化地理学派
    b、激进主义地理学
    c、计量地理学派
    d、人文主义地理学派

10、以下研究中属于“一横一纵”中“一横”的有:( )
    a、梯田的耕作形式与地形的关系
    b、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
    c、餐饮网点的空间分布
    d、游牧经济与游牧民族竞技体育活动的关系

11、以下关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服务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b、服务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研究
    c、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d、服务于都市景观的规划设计

12、以下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中代表性方法论的包括:( )
    a、经验主义
    b、实证主义
    c、人文主义
    d、结构主义

13、以下描述中,能体现地理学研究特色的有( )
    a、重视对地球的研究
    b、关注地球表面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c、只要涉及地点的研究就是地理学研究
    d、关注空间关系和空间过程

14、根据约翰斯顿的理论,以下属于“一横一纵”中纵向研究的有( )
    a、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b、地形对人类建筑格局的影响
    c、地方文化精神与地方建筑格局的关系
    d、文化扩散中的冲突与整合

15、以下能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特点的陈述包括( )
    a、强调我向思维
    b、注重主体性
    c、重视定量研究
    d、强调感悟性

16、以下关于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a、理论与哲学方法论更趋多元化
    b、研究内容趋于社会化
    c、研究方法更为强调定量研究
    d、研究成果更有益于服务社会发展

17、以下学者中,属于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 )
    a、赫特纳
    b、施吕特尔
    c、索尔
    d、哈特向

18、以下学者中,属于文化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 )
    a、赫特纳
    b、施吕特尔
    c、索尔
    d、哈特向

19、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地理学家的贡献主要有( )
    a、《禹贡》、《山经》
    b、《徐霞客游记》
    c、《玄奘西游记》
    d、大量地方志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向”,其特征包括:
    a、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
    b、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被全球化的生产所替代
    c、推崇高度概括性的理论
    d、强调事物或事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才会出现

21、约翰斯顿是在《地理学的性质》一书中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一横一纵”。

22、一般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传统、 区域研究的传统和空间分析的传统。

23、李特尔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4、女性主义地理学主要强调对女性的空间行为特点进行研究。

25、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直觉和逻辑。

26、人文主义地理学是在批判和反思计量-空间学派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27、人文主义地理学派主张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28、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29、人文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

30、经验主义研究的主要特点是感知经验,并基于经验归纳法则,加以证明。

2. 人地关系理论

第二单元测验

1、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 )
    a、亚里士多德
    b、拉采尔
    c、白兰士
    d、森普尔

2、“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
    a、孟德斯鸠
    b、拉采尔
    c、亚里士多德
    d、森普尔

3、或然论认为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是( )
    a、生活理念
    b、生活水平
    c、生活方式
    d、生活状态

4、以人类为事物中心的学说,主张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该观点属于( )
    a、人类中心主义
    b、环境决定论
    c、可能论
    d、适应论

5、在汤因比看来,以下哪类不是环境挑战的逆境( )
    a、困难地方的刺激
    b、打击的刺激
    c、压力的刺激
    d、生活的刺激

6、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包含着( )的人地关系思想。
    a、环境决定论
    b、可能论
    c、文化决定论
    d、和谐论

7、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疯狂索取改造,设计和建设了一些伟大工程,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 )的影响。
    a、环境决定论
    b、文化决定论
    c、和谐论
    d、年鉴学派

8、文化地理学借用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是( )
    a、环境感知论
    b、可能论
    c、适应论
    d、和谐论

9、“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该论述属于( )的人地关系思想。
    a、环境决定论
    b、文化决定论
    c、可能论
    d、和谐论

10、在马克斯·韦伯关于“思想先变化,再改变生产与环境”的人地关系论中,其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
    a、宗教伦理
    b、马克思主义
    c、文化决定论
    d、和谐论

11、下列哪些人地关系理论涉及人类心理因素的作用:( )
    a、环境决定论
    b、或然论
    c、环境感知论
    d、文化决定论

12、以下哪些方面属于和谐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
    a、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
    b、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c、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d、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3、以下对人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
    b、人地关系在不同时期差别不大
    c、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往往是通过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而产生作用
    d、人地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彼此对立统一,并在对立统一中前进和发展

14、以下哪些著作阐释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
    a、《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b、《论法的精神》
    c、《人类地理学》
    d、《历史研究》

15、以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人地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
    a、建设生态文明与和谐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相适应
    b、建设生态文明一要转变价值观念,二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c、建设生态文明重在从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两个方面重构人地关系
    d、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这也反映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6、以下不是新文化地理学的特点有( )
    a、重视对乡村景观的分析
    b、研究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c、景观分析的新视角(符号学意义、文化政治倾向等)
    d、强调文化的空间性质

17、以下哪些名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
    a、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天与人交相胜耳
    c、人定胜天
    d、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8、下列理论、学派或学说由法国学者提出的是( )
    a、或然论
    b、年鉴学派
    c、“挑战与应战”学说
    d、适应论

19、协调论认为人地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服从以下( )规律。
    a、系统内部和各因素相互作用
    b、系统对立统一
    c、系统中对立统一的双方可以独立存在
    d、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

20、关于环境感知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是客观的,人类对环境的感知是主观的
    b、各种文化集团的成员对相同环境的感知是不完全相同的。
    c、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
    d、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是任意的、随机的

21、亚里士多德最早将环境决定论系统应用到地理学中。

22、拉采尔认为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23、生态论试图借助生物学中有关生态学的观点对人地关系进行分析,而适应论并未采纳这一观点。

24、征服自然是环境决定论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

25、年鉴学派因不接受可能论的观点,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理观。

26、自然观的空间分异固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也与地方文化理念相关。

27、和谐论与文化决定论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8、白兰士和白吕纳在《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展现了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模式,其中有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生物环境、技术和社会组织。

29、汤因比所研究的文明兴衰,实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就及其兴衰,这都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0、协调论摆脱了人地关系思想中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纠缠于谁决定谁的思想怪圈。

3. 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上)

第三单元测验(上)

1、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域内部也缺乏明确的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这样的文化区一般被称为( )
    a、宗教文化区
    b、乡土文化区
    c、功能文化区
    d、形式文化区

2、( )是主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而形成的文化区。
    a、乡土文化区
    b、宗教文化区
    c、功能文化区
    d、形式文化区

3、以下关于文化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区最初只是用地理区域来概括某些被认为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并由威斯勒最先提出。
    b、文化特质是划分文化区的主要标准。在文化区划分的时候,既可以使用一种文化特质,也可以使用多种文化特质来进行综合研究。
    c、文化区反映了文化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是文化特质差异性与相似性的统一。
    d、文化区边界的变动反映出文化动态发展和相对稳定的统一,与文化扩散联系紧密。

4、现代汉语七大方言中,影响的地域范围最广的是( )
    a、吴方言
    b、中原方言
    c、湘方言
    d、北方方言

5、以下常见的欧洲语言中,不属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是( )
    a、英语
    b、德语
    c、匈牙利语
    d、意大利语

6、以下哪种类型的文化区具有文化特征明显的核心区和文化特征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因而边界较为模糊( )
    a、形式文化区
    b、功能文化区
    c、乡土文化区
    d、语言文化区

7、以下不属于物质文化的的是( )
    a、饮食
    b、服饰
    c、经验主义
    d、交通工具

8、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在《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提出,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 )最为重要。
    a、价值观
    b、艺术
    c、风俗
    d、知识

9、以下有关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b、环境条件对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作用。
    c、环境条件是形成地域文化差异的重要基础。
    d、人类文化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

10、一般认为,以下哪种民间文化区更能代表地道的美国式文化,表现了其作为文化熔炉的特点( )
    a、中西部区
    b、南方高原区
    c、南方低地区
    d、北部区

11、当前世界的主要文化区包括( )
    a、西方文化区
    b、伊斯兰文化区
    c、东南亚文化区
    d、印度文化区

12、在以下因素中,对语言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大的是( )
    a、经济条件
    b、生产方式
    c、人口迁移
    d、地理条件

13、以下哪些概念可以被视为某种功能文化区( )
    a、国家
    b、城市
    c、苗族聚落
    d、农场

14、以下属于精神文化层面的文化特质包括( )
    a、民族性格
    b、价值观念
    c、审美趣味
    d、生产方式

15、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不同之处主要包括( )
    a、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继承是横向的
    b、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而文化的取代是原文化群体接受新文化
    c、传递与继承方式相同
    d、生物与自然的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

16、以下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解,可能正确的是( )
    a、文化是特定地域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b、文化是主体价值观的体现
    c、文化是符号体系
    d、文化是人类的所有创造物

17、一般认为,以下语言中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有( )
    a、德语
    b、英语
    c、法语
    d、瑞典语

18、雷蒙德·威廉斯(r.williams)认为,“文化”主要在以下哪些相对独特的意义上使用( )
    a、指一些知识活动,尤其是艺术活动的作品与实践
    b、指一种具有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特质
    c、指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即指对人的心智的培养
    d、指人类的一切创造物

19、以下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 )
    a、缅语
    b、朝鲜语
    c、壮语
    d、日语

20、从撒哈拉沙漠以南到南非之间的语言可分为( )
    a、尼罗-撒哈拉语系
    b、尼日尔-刚果语系
    c、科依桑语系
    d、南岛语系

21、2000年前,世界主要文化区有地中海文化区,中国文化区,印度文化区,中美洲文化区。

22、文化区也称文化地域或文化圈,所有的文化区都有文化中心和边缘区之分,具有动态的性质。

23、文化特质是指文化中的单个要素,一般是一个文化所特有的。

24、芬兰语是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

25、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将社会组织和结构区分为已改造的环境和保持本原的人类有机体。

26、文化区是动态的,不同的历史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分布状况不同,文化区的分布格局也不一致。

27、文化可以被定义为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是仅仅用列举的方法在定义文化的概念。

28、地理学对单一文化特质的研究主要在其空间分布上,较少考察其与地球表面其他圈层的关系。

29、乡土文化区的共同区域自我意识主要在感情上有所反映,一般不体现在符号标志等其他方面。

30、当前语言现象的空间分布是语言扩散的结果,对语言扩散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关系。

3. 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中)

第三单元测验(中)

1、以下哪种类型的文化扩散不属于扩展扩散?( )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等级扩散
    d、刺激扩散

2、以下哪种现象属于迁移扩散?()
    a、法语首先是在英国的上层社会开始,而后向下层社会传播
    b、受城市大小影响,美国购物中心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c、西伯利亚土著人由狩猎转向放牧
    d、随着华人移居世界各地,华人餐馆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3、某种文化现象按照某种等级顺序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扩散过程,其传播不取决于人们的接触程度,这种扩散方式为(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4、人们在接受某一外来的新事物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得不加以改变,以致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而摒弃其具体事务,该扩散方式为(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5、居住在特定土地上的人,为满足某种实际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是( )
    a、文化景观
    b、自然景观
    c、人造景观
    d、园林景观

6、文化扩散主要可分为( )
    a、文化传承、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b、等级扩散、传染扩散和扩展扩散
    c、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d、文化传承、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7、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较大城市中通用汉语,较小县城通用汉语与壮语,但在农村里通用的是壮语,这说明汉语在广西的扩散属于( )
    a、等级扩散
    b、传染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8、以下关于语言传播论述错误的是( )
    a、语言在扩散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b、语言空间扩散是与语言传承相对应的概念
    c、语言扩散是文化扩散的一种重要形式
    d、语言扩散根据其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各种语言要素的扩散

9、法语在英国的流行首先是从上层社会开始,而后向下层社会传播;虽然法国人在英国的统治于12世纪末就结束了,可在英国法院中,法语的应用一直延续到 1360年。这一现象是以下哪种类型文化扩散的体现( )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10、文化景观学派的创立者是( )
    a、拉采尔
    b、维达尔·白兰士
    c、李特尔
    d、卡尔·索尔

11、当一个文化系统实现整合,就可以( )
    a、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
    b、促进该文化系统的迅速发展
    c、极大提高系统内部凝聚力
    d、有利于增强文化系统的扩散力

12、文化整合是一种客观存在普遍现象,以下关于文化整合的叙述正确的有( )
    a、文化整合的前提是对对方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肯定
    b、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盾和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行的
    c、文化整合的结果可能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巨大动力
    d、文化整合基本不受地域条件的影响

13、下列属于物质文化景观的是( )
    a、音乐
    b、聚落
    c、建筑
    d、农田

14、斯宾塞认为,农业景观的形成受六要素的影响,以下属于六个因素的有( )
    a、历史
    b、土壤
    c、心理
    d、气候

15、关于文化调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调适是指由于文化间的接触所发现的不协调和矛盾的相互调整和适应,在新的环境中开始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过程
    b、文化调适就是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的过程
    c、在文化调适的过程中,文化主体必须自觉地客观地认识到多种文化的文化特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自觉地对各种有价值的特质加以有机组合,以适应新的发展。
    d、文化调适可能会消除区域文化系统中不和谐的音符

16、以下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文化扩散( )
    a、地理距离
    b、政府管制
    c、战争等社会因素
    d、山脉等自然屏障

17、以下关于中国方言之间差异产生原因论述正确的有( )
    a、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
    b、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
    c、各种方言的书写形式存在很大差别
    d、南方各方言分别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

18、按文化要素的分类可以将文化景观分为五大类,以下属于这五大类的有( )
    a、认知类
    b、规范类
    c、物质类
    d、艺术类

19、语言扩散带来的可能结果包括( )
    a、新来语言取代当地语言
    b、形成新的语言
    c、形成新的方言
    d、形成特殊的语言岛

20、文化扩散对地方文化发展可能产生以下哪些影响( )
    a、丰富地方文化资源
    b、刺激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
    c、推动先进文化的扩散
    d、引起文化冲突

21、迁移扩散是指具有某种思想、技术的个人或集团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结果把这种思想或技术带到新的地区。

22、在莎士比亚时代,说英语的人不超过500万,其影响范围比不上法语、拉丁语,甚至意大利语。

23、文化整合主要是指文化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大。

24、近代中国,“托古改制”之风盛行,这是文化不协调、甚至文化冲突的显现。

25、语言的波形扩散理论将一种语言或语言要素视为波源,认为其扩散如同波一样向四周散开,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源的波相遇后,便形成了一个新的语言现象的生长点,当其发展成熟后又可能成为新的波源。

26、斯宾塞提出了文化景观研究中“相继占用”的概念。

27、高加索山区成为语言的避难所主要体现了距离对文化扩散的影响。

28、自然景观是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

29、文化调适的核心在于不同文化特质实现了融合发展。

30、要在方言中寻找具有相对原始的吴语特征,目前应该到闽语中去找。

3. 人类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下)

第三单元测验(下)

1、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 )
    a、巴罗斯
    b、斯图尔德
    c、罗克斯比
    d、海克尔

2、在文化生态学所研究的地域文化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 )
    a、文化与环境的双向关系
    b、文化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c、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d、环境对文化的单向因果关系

3、绝大多数文化景观形成的基础或背景条件是( )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制度环境
    d、人文环境

4、原来居住于里海以北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马扎尔人,为保留游牧生活习惯,选择在欧洲草原最西端定居下来,由此在印欧语系广泛分布的地区出现了一块操乌拉尔-阿尔泰语言的领地,这块领地属于今天的( )
    a、奥地利
    b、匈牙利
    c、爱沙尼亚
    d、芬兰

5、以下学者中属于新文化地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
    a、李特尔
    b、皮特·杰克逊
    c、卡尔·索尔
    d、施吕特尔

6、以下研究领域中,传统文化地理学较少涉及的是( )
    a、文化的空间差异
    b、空间的意义建构
    c、地方文化的形成机制
    d、文化的空间扩散

7、“我们不能脱离充满文化意义的地点(如天安门广场)来孤立地理解文化”。这句话体现了新文化地理学怎样的学术思想( )
    a、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b、空间中充满了文化的隐喻
    c、文化存在空间差异
    d、重视物质文化的景观研究

8、在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中,景观不再只是客观的自在情景,而是要凭借主观“阅读”的“( )”
    a、文本
    b、书籍
    c、空间
    d、地方

9、高加索地区面积不大,但却是著名的语言破碎带,这主要因为( )
    a、人口流动频繁
    b、山地的语言避难作用
    c、气候严寒
    d、游牧民族的连年征战

10、哈尼族梯田主要位于以下哪个地段( )
    a、哀牢山南部的中半山
    b、哀牢山南部的河谷地带
    c、哀牢山南部的高山地带
    d、红河北岸的下半山

11、以下关于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有( )
    a、喜辣食俗多与种植水田和气候潮湿有关
    b、北方不少农民爱吃腌酸菜,主要是因为我国北方、特别是黄土地区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
    c、我国西南地区名酒较多,与当地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发酵的地理环境有关
    d、我国气候湿润的地方,人们都喜欢吃辣

12、以下属于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包括两方面:即( )
    a、环境的情感价值
    b、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c、空间的文化意义
    d、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

13、以下哪些族群聚落的建筑形式是干栏式的( )
    a、山区黎族
    b、沿海黎族
    c、西双版纳傣族
    d、哀牢山下花腰傣

14、以下关于云南民俗文化景观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竹筒能做水烟袋,摘下草帽当锅盖,鸡蛋用草串起来,都表明云南林草资源丰富
    b、云南的民俗文化景观反映出高原地貌的深刻影响
    c、云南高原地貌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相结合,对经济生活和民风民俗有诸多影响
    d、著名的云南十八怪中,火车没有汽车快,袖珍小马有能耐,石头长到云天外,都与地貌有关

15、与传统文化地理学相比,新文化地理学更关注以下哪些景观的研究( )
    a、乡村景观
    b、都市景观
    c、自然景观
    d、媒体景观

16、以下俗语中,可能描述的是东北民俗的有( )
    a、烟囱安在山墙边
    b、窗户纸糊窗外
    c、四块瓦片头上盖
    d、好烟见抽不见卖

17、以下可能属于地方本性的有( )
    a、不可移动的自然条件
    b、历史上积累的实体要素
    c、根植于此的社会文化、历史事件等
    d、具体的空间范围

18、以下哪些景观能较好地体现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折射物( )
    a、云南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居住形式
    b、西北游牧民族的传统放牧方式
    c、城市的摩天大楼高楼
    d、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的种植模式

19、以下关于文化景观的论述,正确的有( )
    a、文化景观不能说明人类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这样的结果
    b、文化景观并不完全是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
    c、同类文化景观几乎没有地域差异
    d、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活动对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0、以下有关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描述,正确的有( )
    a、传统文化地理学以伯克利(berkeley)学派的研究为主体,强调对文化景观的研究
    b、新文化地理学提出要注重文化的内部运作、符号生产与价值内涵,进而考察空间构成、空间秩序和空间竞争
    c、传统文化地理学的本质是文化的空间研究
    d、新文化地理学的本质是文化的空间研究

21、文化生态学就是应用生物学科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2、卡尔·索尔认为景观并非如传统人文地理学所定义的风景,而是观看风景的方式本身。

23、景观的形成反映并强化了某一社会群体的构成及其观念信仰和身份认同。

24、大多数的民俗文化景观都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25、同类文化景观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

26、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哈萨克毡房体现了地方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特点。

27、在文化景观学派的研究者看来,人类的价值观和行为是文化景观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

28、新文化地理学认为文化充满了空间的隐喻。

29、文化景观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创造力在景观的形成和发展中功不可没。

30、新文化地理学注重空间的文化研究,较少关注价值观的差别。

4. 人类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上)

第四单元测验(上)

1、20世纪60年代前后,农业起源的代表性理论主要经历了( )的转变。
    a、从发现论到人口压力说再到最佳觅食理论
    b、从发现论到天才理论再到最佳觅食理论
    c、从绿洲说到人口压力说再到发现论
    d、从天才理论到人口压力说再到宴享说

2、索尔认为( )可能是农业首先发展的地区。
    a、南亚
    b、非洲
    c、美洲
    d、东南亚

3、以下不属于现代农业类型的是( )。
    a、谷物农业
    b、种植园
    c、地中海农业
    d、乳品业

4、据已有资料显示,种子植物的驯化最早可能在( )。
    a、中国
    b、北美
    c、西南亚
    d、南非

5、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以下哪种作物是生活在旧大陆的人们所不知道的( )。
    a、水稻
    b、豌豆
    c、番茄
    d、高粱

6、一般认为,在( )驯化方面,旧大陆的成就远远超过新大陆。
    a、种子植物
    b、大型动物
    c、非种子植物
    d、小型动物

7、以下对索尔有关植物驯化起源地推论的阐释,不正确的是( )。
    a、早期的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b、早期的驯化中心必然位于动、植物种类繁多区域
    c、驯化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河谷
    d、原始驯化者应该定居以照管作物

8、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用火焚烧后,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小坑,投入种子,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土地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新的,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
    a、迁移农业
    b、传统农业
    c、现代农业
    d、种植园农业

9、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农业驯化植物主要是为了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 )。
    a、发现论
    b、天才理论
    c、人口压力说
    d、宴享说

10、一般认为,以下哪种古代文明不属于灌溉的小麦文明(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11、以下农业发展模式属于传统农业的有( )。
    a、地中海农业
    b、游牧业
    c、水稻农业
    d、谷物农业

12、当前,小麦的主要分布区包括下列哪些地方( )。
    a、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平原
    b、美国和加拿大中部地带
    c、俄罗斯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
    d、印度的亚热带和热带草原

13、以下关于农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论述正确的有( )。
    a、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食物多样化、营养更丰富
    b、推动了生产工具的创造发明,一定程度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促使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增长成为可能
    d、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影响甚微

14、与早期人类长期进行的狩猎与采集活动相比,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狩猎与采集活动要不断地迁移,而农业要定居
    b、狩猎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少
    c、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少
    d、农业活动群体大,并聚居于一处

15、以下属于农业景观的有( )。
    a、哈尼族梯田
    b、划分农田地界的围篱
    c、桑基鱼塘
    d、原始森林

16、以下描述能体现“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的有( )。
    a、中国南方地区多水田(稻田),而北方多旱地
    b、山区梯田密布,丘陵地块破碎、平原阡陌纵横
    c、在气候湿润的地区,人们往往种植植物作为农田地界,形成一道活的绿色围篱;而在植被匮乏的干旱区,则往往采用木桩架、铁丝网作为栅栏
    d、农田景观属于自然景观

17、考古发现证实,公元前七千年左右,世界上许多地方同时出现了农业和定居生活,这包括以下哪些区域?( )
    a、中南美
    b、近东
    c、中国
    d、印度

18、以下哪些学者主张农业起源一元论( )。
    a、康德尔
    b、布雷德·伍德
    c、费正清
    d、索尔

19、以下关于农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论述正确的有( )。
    a、农业活动可能会对大气构成发生影响
    b、开荒农业可能会对植被造成破坏
    c、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农业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但在小尺度空间中,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来发展农业
    d、农业对地形的改造力度较大,典型的如梯田的形成

20、下列关于传统农业论述正确的有( )。
    a、农业劳动基本依靠体力,也用些畜力与简单器械
    b、农业生产多靠经验积累,生产方式较为稳定
    c、生产水平低,粮食积累慢、剩余少
    d、产量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小

21、无论在人类社会的哪个阶段、哪种形态,农业始终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部门。

22、地中海农业只分布在地中海周边地区。

23、当前,世界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粮食安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的粮食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口的粮食需求。

24、迁移农业的耕作十分粗放,但也是对热带雨林环境的一种适应。

25、传统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

26、一般认为,农业是从驯化动物开始的,驯化植物的时间较晚。

27、索尔认为动物驯化最早可能出现在东南亚的干湿季风气候区。

28、亚洲是世界上生产粮食最多的洲,但其人均产粮水平仅仅略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9、在传统农业时期,中国较早在人口压力下走上了集约化农业发展道路,西欧则形成了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的混合农业,美国的殖民地农业则因地多人少退回到迁移农业。

30、现代农业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目前还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属于现代农业类型。

4. 人类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下)

第四单元测验(下)

1、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18世纪后半期的(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德国

2、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中的第( )次长波造就了西欧、美国和日本三足鼎力的局面。
    a、一
    b、二
    c、三
    d、四

3、以下对信息化理解错误的是( )。
    a、信息化的最大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物质资源
    b、信息化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促成应用对象或领域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c、信息化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型
    d、信息化能够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

4、以下关于工业革命论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从英国扩散到世界各处的时间和程度并无明显的地域分异
    b、机械工程行业的兴起对交通运输,特别是对运河与铁路产生很大影响
    c、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纺织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兴起
    d、为维持其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工业技术扩散的阻力也会来自英国

5、技术扩散s型传染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模型属于迁移扩散
    b、在技术扩散初期,创新技术的扩散缓慢,市场潜力大
    c、创新成果进入最适宜厂商或地区的时候,扩散速度将明显加快
    d、创新积累接近饱和时,创新扩散速度进一步加快,创新技术所形成的行业达成均衡

6、早期工业发展的集中区域不包括( )。
    a、中国
    b、西欧
    c、北美
    d、日本

7、新的国际分工体制以( )为主的生产活动。
    a、商品贸易
    b、跨国公司
    c、文化交流
    d、政治访问

8、在硅谷的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软件产业中,25—44岁职工的移民占比高达73.6%,这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的特点。
    a、国际贸易不断扩张
    b、跨国直接投资激增
    c、全球人才流动加快
    d、全球技术加速扩散

9、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 )密集型产业为主。
    a、资本
    b、劳动
    c、资源
    d、技术和知识

10、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中催生第五长波的主要力量是( )。
    a、蒸汽动力
    b、电力
    c、福特制生产
    d、信息化和后福特制

11、以下可能会影响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因素有( )。
    a、技术进步
    b、信息化
    c、制度变迁
    d、全球化

12、以下属于技术进步的有( )。
    a、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b、新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c、管理方法的改进
    d、对传统方法的反思

13、以下关于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的能力论述正确的有( )。
    a、具有协调和控制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生产网络中过程与交易的能力
    b、具有利用生产要素分布与国家政策地理差异的能力
    c、具有在不同区位之间对资源与经营活动进行整合的能力
    d、具有弥合不同国家之间意识形态和矛盾的能力

14、以下主要属于经济全球化范畴的有( )。
    a、国际贸易扩张
    b、跨国直接投资
    c、文化交流频繁
    d、全球知识扩散

15、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不对称结构,主要体现在( )。
    a、地位不对称
    b、决策权不对称
    c、后果不对称
    d、经济总量不对称

16、以下哪些途径可以实现产品附加值提高( )。
    a、生产要素改进
    b、生产结构改变
    c、生产效率提高
    d、产品质量提高

17、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交通运输业
    b、电讯业
    c、公用事业
    d、建筑业

18、影响全球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制度变迁要素主要包括( )。
    a、国际协调组织
    b、跨国公司
    c、新国际劳动分工
    d、技术进步

19、下列关于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论述正确的有( )。
    a、提高了企业生产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程度
    b、可以实现不同区位同时办公
    c、信息化对消费活动影响甚微
    d、有效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依赖性

20、以下关于工业区位论述正确的有( )。
    a、原料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是否易于变质、制成品的重量和体积情况以及是否易于运输等因素对企业区位都产生不同的要求
    b、能源工业也是重要的工业部门,其布局与资源分布有关,并将影响其他工业的区位选择
    c、当前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室内小气候以降低气候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d、因为可以采取人工办法去“创造”合适的地形,因此地形条件对工业区位没有影响

21、地理大发现也为工业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22、技术进步包括技术进化与技术扩散。

23、制造业与技术中心之间存在地理依托,现有的技术中心多是依托原有的制造业基地形成的。

24、技术革命往往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对经济结构的变革影响不大。

25、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微观层面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驱动力。

26、在工业革命早期,英国的工业生产技术扩散方向有两个,一是向东传到欧洲大陆,二是向西越过大西洋传到北美洲。

27、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运行的“流动空间”的正在为“地域空间”所取代。

28、产业结构的升级仅仅意味着工业化的深入。

29、服务业将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更趋重要。

30、新国际劳动分工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增加和融入全球生产的机会。

5. 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上)

第五单元测验(上)

1、以下关于人口分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将逐渐变小
    b、政治变革对人口分布几乎没有影响
    c、二战以来,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这一步伐在加快,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
    d、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以下哪个学者第一次提出了“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而转变”的观点,并总结了法国人口发展过程的“三个序列”( )。
    a、布莱克(c.p.blacker)
    b、诺特斯坦(f.w.notestein)
    c、兰迪(a .landy)
    d、寇尔(a.coale)

3、人口分布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分布,其中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为( )。
    a、生产力水平及其分布
    b、人口政策
    c、国际或国内战争
    d、文化因素

4、以下关于“人口红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
    b、抚养率较低
    c、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
    d、“人口红利”就意味“人才红利”

5、邦奇等学者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以下哪一地区不属于其所划定的人类大陆( )。
    a、东亚和东南亚
    b、非洲
    c、欧洲
    d、南亚

6、为了寻找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自愿背井离乡而产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以下哪一因素影响( )。
    a、战争因素
    b、政治因素
    c、自然灾害
    d、经济因素

7、1947年印巴分治使得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前往巴基斯坦,这种人口迁移主要受( )影响。
    a、社会秩序变革和文化因素
    b、医疗卫生
    c、经济因素
    d、生态环境

8、“故土难离”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a、历史文化
    b、自然环境
    c、经济发展
    d、政治变革

9、下列关于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论述错误的是( )。
    a、世界性国际迁移高潮近尾声
    b、人口迁移具有一定的流向
    c、发展中国家出现智力外流
    d、国际难民数量减少,持续时间缩短

10、根据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c.p.blacker)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旧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高位静止的原始型,7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大规模的计划生育政策,预计2020年前后,中国总体将进入( )。
    a、早期扩张阶段
    b、后期扩张阶段
    c、低位静止阶段
    d、绝对衰减阶段

11、与西北欧和日本人口转变模式相比,中国的特点是( )。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
    c、内部差异不大
    d、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12、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 )。
    a、趋向于农村地区
    b、趋向于沿海地区
    c、趋向于暖湿地区
    d、趋向于低平地区

13、以下关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叙述正确的有( )。
    a、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没有经济起飞,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后可能陷于疲势
    b、传统的西欧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在背景和产生条件等方面都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难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使死亡率持续下降

14、以下关于布莱克人口转变理论描述正确的有( )。
    a、在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b、在减退阶段,出生率持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状态
    c、出生率在早期扩张阶段便开始迅速下降
    d、在低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处于低水平

15、适度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只要确定好适度人口的规模就能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的正确性
    b、虽然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其确定对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相关的人口现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c、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理的适度人口,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d、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

16、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前者是指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即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
    b、实力适度人口在数量上要少于经济适度人口
    c、后者指一个国家达到最大实力时的人口,不仅要考虑每人平均的最高生活水平,还要考虑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所需人口
    d、实力适度人口在数量上要高于经济适度人口

17、下列关于“胡焕庸线”说法正确的有( )。
    a、这是一条中国人口分界线
    b、该线对人口的分布研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胡焕庸线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d、这也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

18、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主要包括( )。
    a、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b、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c、我国人口具有明显的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
    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等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19、非法难民以非正常手段入境欧洲,主要可能经过以下哪几条路线( )。
    a、从非最西的摩洛哥进入西班牙
    b、从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前往意大利
    c、从土耳其渡海来到希腊
    d、从美洲横渡大西洋入境西欧

20、下列论述符合拉文斯坦(e.g.ravenstein)提出的七条迁移法则的是( )。
    a、城市居民比乡村居民更富迁移性
    b、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c、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d、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

21、各时代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往往决定了该时代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

22、人口因素的两重性包括生产性和消费性。

23、一般而言,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可以划分为美国模式、日本模式、中国模式、印度模式这四种。

24、拉文斯坦认为短距离人口迁移中男性多于女性。

25、适度人口理论于19世纪中叶后形成,旨在寻求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26、人口的疏密程度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7、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发表了第一张中国等值线人口密度图。

28、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可能改变原先的人口分布。

29、不少地方出现的内城绅士化、乡村衰落和二代移民的融入问题等也是人口迁移研究的热点。

30、智力外流出现的必然前提是存在智力环流。

5. 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中)

第五单元测验(中)

1、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的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这一建筑景观主要体现了聚落的哪种功能( )
    a、居住功能
    b、经济功能
    c、社会功能
    d、防御功能

2、以下关于聚落论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主要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一般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b、在农区和林区,村落通常都是固定的;而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
    c、一般而言,城市聚落具有较多的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d、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3、以下哪个因素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
    a、人口与城市政策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工业化
    d、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4、人口规模居第2位的城市为居第一位的城市人口的1/2,第3位城市人口为第1位城市人口的1/3,依次类推,这种人口规模分布规律被称为( )
    a、首位城市法则
    b、奥尔巴哈——济普法则
    c、配第——克拉克定律
    d、布莱克人口转变模式

5、典型的过度城市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哪个区域( )
    a、北美
    b、日本
    c、拉丁美洲
    d、欧洲

6、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a、区位
    b、淡水资源
    c、人口
    d、社会生产方式

7、特色小镇的“内核”主要是指( )
    a、文化
    b、服务
    c、产业
    d、技术

8、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攀升,城镇数量、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指( )
    a、农村城镇化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9、津京冀地区的城市体系主要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
    a、带状型
    b、多核型
    c、网络型
    d、金字塔型

10、城市发展会遇到自然条件、技术设施条件等门槛,一般而言,我们将阻碍产业、家庭产生集聚或扩散运动的力量称为( )
    a、集聚力
    b、摩擦力
    c、扩散力
    d、向心力

11、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的特征主要有( )
    a、有计划逐步发展,城市化的省际差异较小
    b、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c、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形成
    d、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2、以下关于农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有( )
    a、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不大
    b、降水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
    c、在水源供给充足、水网稠密的地区,聚落一般比较集中,且规模较大
    d、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往往以寺院为中心

13、假城市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哪些区域( )
    a、南亚
    b、非洲
    c、拉丁美洲
    d、北美

14、郊区化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种外迁形式( )
    a、人口外迁
    b、工业外迁
    c、零售业外迁
    d、政府机关外迁

15、正统的城市化特征主要包括( )
    a、农业人口转换为非农业人口
    b、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
    c、城市文化或功能的地域扩散
    d、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换

16、以下关于聚落分布论述正确的有( )
    a、山区聚落多分布于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呈明显的条带分布
    b、沙漠地区由于严重缺水,所以没有聚落分布
    c、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且规模较大,多形成沿河或沿海聚落带
    d、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17、以下关于郊区化和逆城市化说法正确的有( )
    a、二者分处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
    b、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刚刚起步阶段时候的产物,而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时候
    c、逆城市化中高收入人群向郊区迁移,一般说来,这里的“郊区”可能比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离城市的距离更远
    d、郊区城市化主要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而逆城市化则是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

18、中国乡村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 )
    a、加快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综合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
    b、大力发展小城镇,使其成为城乡两级转换的交汇点
    c、强调乡村的功能性转变,从劳动结构和经济形态上解决农工一体化问题
    d、积极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改变其生活和工作方式

19、假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包括( )
    a、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
    b、贫民窟的出现
    c、城市文化地域扩散显著
    d、基于殖民经济发展起来

20、以下属于非正统城市化的有( )
    a、假城市化
    b、乡村城镇化
    c、郊区化
    d、逆城市化

21、城市化阶段一般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22、服务功能仅限于城市聚落,乡村一般无此功能。

23、聚落景观是一种重要的人文景观。

24、郊区化因人口、工业以及零售业的外迁导致城市的衰落。

25、聚落的外部形态无不深深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26、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27、过度城市化中的“过度”主要是指城市人口的过度集聚,超过了城市的适宜承载量。

28、郊区化或逆城市化现象一般在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普遍。

29、农村城镇化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发展的必然结果

30、城市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体系,因此其形态、规模和结构都相对稳定。

5. 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下)

第五单元测验(下)

1、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认为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这里的陆缘即麦金德所指的( )
    a、内新月形地带
    b、外新月形地带
    c、枢纽地区
    d、美洲地区

2、世界各国的领土形状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以下哪种领土形状便于管理和控制( )
    a、狭长型国家
    b、紧实型国家
    c、穿孔型国家
    d、飞地型国家

3、以下构成国家权力的诸要素中,最不稳定的是( )
    a、经济权力
    b、军事力量
    c、政府的质量
    d、国民士气

4、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属于以下哪种政治地理过程( )
    a、政治整合
    b、政治封锁
    c、政治扩散
    d、政治分离

5、在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中,欧亚大陆世界全球战略区包括两个地缘政治区:陆心与东欧区和( )
    a、东亚区
    b、东南亚区
    c、西欧与北非区
    d、北美加勒比海区

6、澳大利亚是一个具有英国政治传统的国家,典型的如,澳大利亚国旗靠旗杆侧上角有英国米字旗。这一政治扩散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方式造成的( )
    a、等级扩散
    b、刺激扩散
    c、传染扩散
    d、迁移扩散

7、以下关于有效的空间政治结构特征,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首都为了发挥有效的辐射作用,一般都位于国土中心
    b、交通网络连通性好、国界明确
    c、领土形状紧凑便于管控
    d、邻国关系安全开放有利于政治稳定

8、以下哪个因素是全球政治格局形成和演化的根本动因( )
    a、经济水平
    b、科技力量
    c、国家利益
    d、文化背景

9、在马汉海权战略思想中,以下哪个因素对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 )
    a、海上力量
    b、陆军实力
    c、空军实力
    d、科技力量

10、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最早提出于以下哪一著作( )
    a、《历史的地理枢纽》
    b、《地理的历史枢纽》
    c、《和平地理学》
    d、《分裂世界中的地理与政治》

11、根据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内新月形地带( )
    a、印度
    b、中国
    c、英国
    d、德国

12、以下关于地缘政治学说论述正确的有( )
    a、柯恩曾根据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多次对其模型进行修改
    b、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形势
    c、有人认为麦金德的理论为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提供了依据
    d、马汉的理论忽略了旧大陆地理和陆权的重要性

13、政治地理要素主要包括( )
    a、点要素:政治中心等
    b、线要素:边界、交通网络等
    c、面要素:政治区、行政区等
    d、无形要素:权力、经济水平等

14、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要素,包括( )
    a、国际贡献能力
    b、强制能力
    c、生存能力
    d、文化实力

15、以下政治地理过程属于政治分离的有( )
    a、帝国的崩塌
    b、殖民体系的瓦解
    c、国家分裂
    d、五四运动

16、地理位置对国家权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a、由海、陆、山、河分布决定的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
    b、与自然地理位置一样,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
    c、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d、国家所在的纬度影响了国家的权力

17、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地理单元,其基本特征包括( )
    a、拥有确定的领土
    b、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c、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d、拥有主权

18、以下关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论述正确的有( )
    a、半个世纪的两级“冷战”对抗格局使“战争和军事”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行为
    b、全球政治格局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国际政治地理行为
    c、二战以前,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主要以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
    d、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历史表明,国家间的政治地理关系实际上是空间利益关系,即地缘政治关系

19、1982年,科恩对其“多极世界”模型作了修改,包括( )
    a、强调了美、苏、西欧、日本、中国的多极性,成为世界上重要地缘政治区
    b、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成为第三个破碎带
    c、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已成为区域性大国,对其周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d、把东欧分出,作为陆心与欧共体之间的通道地区,对破碎带只留下中东一个

20、以下对政治地理现象论述正确的有( )
    a、小到诸如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属于政治地理现象
    b、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权力空间现象
    c、因为地理环境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政治地理现象也相对稳定
    d、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民族区域可以自治、势力范围得到尊重也属于政治地理现象

21、一般说来,政治地理现象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的。

22、政治扩散属于文化扩散的一种

23、国家是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

24、1973年,科恩提出的“多极世界”指出,破碎地带只有中东一个。

25、拉采尔的“生存空间理论”认为国家作为有机体,其边界是静止不变的。

26、在柯恩最初提出的“多极世界”模型中,南亚是一个独立的地缘政治区。

27、一个缺少自然资源的国家,即使工业很发达,其综合国力也必将受到影响。

28、麦金德三句战略名言中的世界岛是指新大陆。

29、选举地理也是政治地理学所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30、斯皮克曼最早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把“心脏地带”的外围分为内新月地带和外新月地带。

6. 行为地理学

第六单元测验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的理论流派的是( )
    a、结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实证主义

2、下列选项中,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人文地理学界发展趋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化、全球化
    b、人文化、社会化
    c、人文化、经济化
    d、区域化、社会化

3、下列选项中,关于居民对城市空间的认知描述错误的是( )
    a、居民的城市空间认知,对应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b、居住地、工作地构成了新居民认知城市的第一等级节点
    c、随着居住时间的延长,居民对城市认知的节点和联系路径增多
    d、居民对城市的认知表现出水平等级关系

4、下列要素中,属于城市中节点的要素是( )
    a、河流
    b、围墙
    c、广场
    d、道路

5、提出时间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论成果的著作是( )
    a、what about people in regional science
    b、what about time in regional science
    c、what about people in geographical science
    d、what about time in geographical science

6、在时间地理学中,个人路径随时间发生移动时,在时空间轴上可以表示为( )
    a、平行线
    b、垂直线
    c、斜线
    d、以上选项都正确

7、下列选项中,关于“领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领地是一个时空间复合体
    b、领地可以限制人的进入
    c、领地具有多样性与等级性,次级领地可决定高等级领地的时空间范围
    d、领地经过邀请、付费或办理一定的手续可进入

8、下列选项中,关于居住空间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居住空间属于相对动态化的空间
    b、住房反应了居住的供给侧面
    c、居住空间对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
    d、迁居是居住空间的重要内容

9、由郊区向中心城区的通勤属于( )
    a、内部通勤
    b、内向通勤
    c、逆通勤
    d、侧面通勤

10、下列选项中,关于职住均衡理念描述错误的是( )
    a、某个地理单元上的劳动者数量与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一致
    b、在合理通勤范围内,居民能获取就业岗位,大多数就业者的住房需求能得到满足
    c、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都相对较短
    d、对于职住均衡程度的衡量具有统一标准

11、以下关于行为地理学的特点论述正确的有( )
    a、关注空间行为
    b、假设空间是平坦、均质的
    c、强调微观个体
    d、假设个体都属于经济行为合理的人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意象研究方法的是( )
    a、绘制地图草图
    b、言语描述
    c、图片再认
    d、汇总分析

13、下列哪些学者为时间地理学的兴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
    a、克里斯泰勒
    b、卡尔斯泰因
    c、普雷德
    d、思里夫特

14、典型的时空路径类型包括( )
    a、日路径
    b、周路径
    c、gps路径
    d、生命路径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力制约的有( )
    a、睡眠产生的生理性制约
    b、移动所受到的物理性限制
    c、城市运行所产生的制约
    d、社会交往所产生的制约

16、下列选项中,关于时间地理学与行为地理学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关注空间行为
    b、二者都强调主观决策
    c、二者都关注微观个体
    d、二者都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持批判态度

17、以下关于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论述正确的有( )
    a、朋友、同事、邻里和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是闲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活动行为空间也有其规律性
    b、总体上看,邻里、同事、友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不会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c、亲属之间的交际活动较少受到距离的限制
    d、人们利用每日的闲暇时间就近进行邻里或同事间的交际,交际行为空间范围较小;周末、节假日的闲暇时间较多,交际行为空间的范围也会明显扩大

18、职住不均衡可能导致的城市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环境污染
    c、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d、社会不平等

1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购物行为空间( )
    a、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b、商业环境
    c、居住地环境
    d、社会环境

20、影响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包括( )
    a、物理距离
    b、时间距离
    c、价格距离
    d、心理距离

21、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地理学界的两大趋势是社会化和空间化。

22、马歇尔消费型消费者受团体的影响较大,这类消费者采取的购物行为大多是为了追求名望,受“好胜”心理左右。

23、在空间认知中,周边地域认知的中心地点或者参照地点被称为锚点。

24、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是路径、边界、标志、节点和纪念碑。

25、时间地理学由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提出。

26、赖利的消费行为空间引力模型认为,商业中心(商店)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其本身的规模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也成正比。

27、法律、习惯、社会规范等把人或物从特定时间或特定空间中排除的制约被称为路径制约。

28、为了维持日常生活而发生的诸多活动所构成的空间范围被称为生活空间。

29、居民在居住地和就业地之间的空间移动现象被称为通勤。

30、休闲活动可被分为消遣型和发展型两种类型。

2019年人文地理学mooc 期末考试

2019年人文地理学mooc 期末考试

1、文化地理学派认为,人文地理学应当主要研究( )
    a、自然景观
    b、人地关系思想
    c、人文景观
    d、区域间关系

2、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包含着( )的人地关系思想
    a、文化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可能论
    d、和谐论

3、“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该论述属于( )的人地关系思想
    a、环境决定论
    b、文化决定论
    c、可能论
    d、和谐论

4、以下有关文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b、环境条件对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作用。
    c、环境条件是形成地域文化差异的重要基础。
    d、人类文化改变了自然环境面貌。

5、在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较大城市中通用汉语,较小县城通用汉语与壮语,但在农村里通用的是壮语。这一现象体现了汉语的( )
    a、等级扩散
    b、传染扩散
    c、迁移扩散
    d、刺激扩散

6、下面哪属于“一横一纵”研究中的“一横”的是( )
    a、梯田的耕作形式与地形的关系
    b、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
    c、餐饮网点的空间分布
    d、游牧经济与游牧民族竞技体育活动的关系

7、索尔认为农耕起源地可能在( )
    a、东南亚
    b、西欧
    c、非洲
    d、美洲

8、新的国际分工体制以( )为主的生产活动
    a、商品贸易
    b、跨国公司
    c、文化交流
    d、政治访问

9、下面关于实证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证主义是举实例
    b、实证主义是在经验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实证主义在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中盛行
    d、实证主义不是对经验的简单归纳

10、以下哪个因素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 )
    a、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人口与城市政策
    c、工业化
    d、第三产业的发展

11、典型的过度城市化发生在以下哪个区域( )
    a、拉丁美洲
    b、北美
    c、东亚
    d、欧洲

12、世界各国的领土形状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以下哪种领土形状便于管理和控制( )
    a、紧实型国家
    b、狭长型国家
    c、穿孔型国家
    d、飞地型国家

13、提出“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战略名言的是( )
    a、斯皮克曼
    b、麦金德
    c、柯恩
    d、马汉

14、下列选项中,关于行为地理学研究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侧重人类行为与环境的结构性解释
    b、关注人的决策与行为发生的场所
    c、更多利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资料开展研究
    d、注重揭示微观特征与机制

15、下列要素中,属于城市中节点的要素是( )
    a、广场
    b、河流
    c、围墙
    d、道路

16、人们在接受某一外来的新事物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得不加以改变,以致于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而摒弃其具体事务,该扩散方式为( )
    a、刺激扩散
    b、传染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

17、哈尼族梯田主要位于以下哪个地段( )
    a、哀牢山南部的中半山
    b、哀牢山南部的河谷地带
    c、哀牢山南部的高山地带
    d、红河北岸的下半山

18、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边界,区域内部也缺乏明确的文化特质上的一致性,这样的文化区一般被称为( )
    a、乡土文化区
    b、形式文化区
    c、功能文化区
    d、宗教文化区

19、以下常见的欧洲语言中,不属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是( )
    a、英语
    b、德语
    c、匈牙利语
    d、意大利语

20、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 )
    a、趋向农村地区
    b、趋向沿海地区
    c、趋向低平地区
    d、趋向暖湿地区

21、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转向”,其特征包括( )
    a、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的新的组织原则
    b、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渐被全球化的生产所替代
    c、推崇高度概括性的理论
    d、强调事物或事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才会出现

22、以下哪些观点体现了或然论的自然观( )
    a、世界并无必然,到处都是或然
    b、人是积极的力量,具有选择能力
    c、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多重可能性
    d、环境决定人类文化

23、以下对人地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
    b、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往往是通过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而产生作用
    c、人地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彼此对立统一,并在对立统一中前进和发展
    d、人地关系在不同时期差别不大

24、以下有关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描述,正确的有( )
    a、传统文化地理学以伯克利(berkeley)学派的研究为主体,强调对文化景观的研究
    b、新文化地理学提出要注重文化的内部运作、符号生产与价值内涵,进而考察空间构成、空间秩序和空间竞争
    c、传统文化地理学的本质是文化的空间研究
    d、新文化地理学的本质是文化的空间研究

25、以下属于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包括两方面:即( )
    a、环境的情感价值
    b、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c、空间的文化意义
    d、文化对环境的反作用

26、以下关于拉文斯坦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人口迁移趋势提出的七条迁移法则,论述正确的有( )
    a、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更富迁移性
    b、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c、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d、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27、以下对政治地理现象论述正确的有( )
    a、小到诸如参与投票选举、大到国家领土、国家间关系等都属于政治地理现象
    b、政治地理现象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权力空间现象
    c、因为地理环境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政治地理现象也相对稳定
    d、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民族区域可以自治、势力范围得到尊重也属于政治地理现象

28、以下关于工业区位论述正确的有( )
    a、原料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是否易于变质、制成品的重量和体积情况以及是否易于运输等因素对企业区位都产生不同的要求
    b、能源工业也是重要的工业部门,其布局与资源分布有关,并将影响其他工业的区位选择
    c、当前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室内小气候以降低气候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d、因为可以采取人工办法去“创造”合适的地形,因此地形条件对工业区位没有影响

29、与西北欧和日本人口转变模式相比,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是( )
    a、转变速度快
    b、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
    c、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d、内部差异较小

30、关于胡焕庸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这是一条中国人口分界线
    b、这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c、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
    d、该线对人口的分布研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1、以下关于农村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有( )
    a、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不大
    b、降水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的形态
    c、在水源供给充足、水网稠密的地区,聚落一般比较集中,且规模较大
    d、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往往以寺院为中心

32、根据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以下哪些国家属于外新月形地带( )
    a、英国
    b、澳大利亚
    c、日本
    d、德国

33、影响地理物象的三种距离包括( )
    a、物理距离
    b、时间距离
    c、价格距离
    d、心理距离

34、以下哪些族群聚落的建筑形式是干栏式的( )
    a、山区黎族
    b、沿海黎族
    c、西双版纳傣族
    d、哀牢山下花腰傣

35、与传统文化地理学相比,新文化地理学更关注以下哪些景观的研究( )
    a、乡村景观
    b、都市景观
    c、自然景观
    d、媒体景观

36、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人地关系传统 、 区域研究的传统和空间分析的传统。

37、征服自然论是环境决定论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

38、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哈萨克毡房体现了地方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39、制造业与技术中心之间存在地理依托,现有的技术中心多是依托原有的制造业基地形成的。

40、一般认为,农业是从驯化动物开始的,驯化植物的时间较晚。

41、人口的疏密程度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42、不少地方出现的内城绅士化、乡村衰落和二代移民的融入问题等也是人口迁移研究的热点。

43、按照斯托福提出的“干预机会”理论,迁移一定距离的移民数,与沿途的“干预机会”成正比。

44、城市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体系,因此其形态、规模和结构都相对稳定。

45、斯皮克曼最早把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把“心脏地带”的外围分为内新月地带和外新月地带。

46、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是路径、边界、标志、节点和纪念碑。

47、语言在长期扩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地方方言,我国地方方言主要有北方方言、吴语、湘语、粤语、闽语、赣语与客家语。

48、在工业革命早期,英国的工业生产技术扩散方向有两个,一是向东传到欧洲大陆,二是向西越过大西洋传到北美洲。

49、新文化地理学注重空间的文化研究,较少关注价值观的差别。

50、卡尔·索尔认为景观并非如传统人文地理学所定义的风景,而是观看风景的方式本身。

猜你喜欢

  • 2023-10-22 23:33
  • 2023-10-22 23:21
  • 2023-10-22 23:01
  • 2023-10-22 22:47
  • 2023-10-22 22:46
  • 2023-10-22 22:25
  • 2023-10-22 22:12
  • 2023-10-22 21:46
  • 2023-10-22 21:27
  • 2023-10-22 21:08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