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土生土长:国人的宗教(上)1、【单选题】道教的核心信仰是
a、鬼神
b、太上老君
c、神仙
d、道
1.1.2土生土长:国人的宗教(下)1、【单选题】三清神中地位最尊贵的至上神是
a、太上老君
b、元始天尊
c、太上大道君
1.2.1多元一体:道教的神仙信仰(上)1、【单选题】道教的至上神是
a、太上老君
b、元始天尊
c、真武大帝
d、玉皇大帝
1.2.2多元一体:道教的神仙信仰(下)1、【单选题】下面不属于南宗五祖的是
a、张伯端
b、石泰
c、薛道光
d、郝大通
1.3.1惟德是辅:道教的戒律(上)1、【单选题】“天道无亲,唯善是与”出自哪部道经?
a、《太平经》
b、抱朴子
c、《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1.3.2惟德是辅:道教的戒律(中)1、【单选题】“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出自哪部道经?
a、《抱朴子》
b、《十戒经》
c、《太上感应篇》
1.3.3惟德是辅:道教的戒律(下)1、【单选题】“仙佛之教幽而灵,儒之教张而固,皆益于人而行于世者,实天道也。明有王法,幽有道法二者表里,以扶世教。”这句话是哪位高道说的?
a、王重阳
b、丘处机
c、马丹阳
d、王常月
1.4.1众术合同:道教的方术(上)1、【单选题】道教中有一种炼气的方法,炼气能不用口鼻呼吸,就像婴儿在胞胎中,它的标准是以鸿毛放到鼻口之上,吐气时以鸿毛不动为标准,这种修炼方法叫做
a、行气
b、服气
c、胎息
d、导引
1.4.2众术合同:道教的方术(下)1、【多选题】自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内丹学在道教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属于这一时期的著名内丹家有:
a、崔希范
b、钟离权
c、吕洞宾
d、刘一明
1.5.1根深蒂固:道教的渊源与早期道教(上)1、【多选题】历史上方仙道活动的高潮包括哪几个时期?
a、春秋时期
b、齐威宣王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2根深蒂固:道教的渊源与早期道教(下)1、【填空题】太平道信奉的经典是《 》,这一经典在西汉末年就开始逐渐形成。
1.6.1变革融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上)1、【多选题】葛洪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
a、《抱朴子》
b、《神仙传》
c、《养性延命录》
d、《肘后备急方》
1.6.2变革融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下)1、【多选题】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他的主要著作有:
a、《真诰》
b、《真灵位业图》
c、《登真隐诀》
d、《养性延命录》
1.7.1政教相辅:隋唐宋时期的道教(上)1、【多选题】唐玄宗时期把崇道纳入国家考试和科举教育体系。设立崇玄馆、崇玄学,专门研习那些经典?
a、《老子》
b、《庄子》
c、《列子》
d、《文子》
1.7.2政教相辅:隋唐宋时期的道教(下)1、【单选题】宋太宗向一位高道请教治国之术,他写下了“远近轻重”四字,意思是“远者,远召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这位高道是:
a、吕洞宾
b、张伯端
c、钟离权
d、陈抟
1.8.1奔流沉浮:金元明清时期的道教(上)1、【多选题】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经典主张诵读:
a、《道德经》
b、《清静经》
c、《孝经》
d、《般若心经》
1.8.2奔流沉浮:金元明清时期的道教(下)1、【单选题】有一位清代著名道士在甘肃榆中县拜龛谷老人为师,受其丹法,成道后在甘肃榆中兴隆山结庐修行、著书传道达四十年之久,著有《道书十二种》。这位高道是:
a、王常月
b、闵一得
c、李西月
d、刘一明
2.1.1何思何虑:道家学派与思想(上)1、【多选题】道家的主要著作除了《道德经》和《庄子》,还包括:
a、《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诸篇;
b、汉初的《淮南子》;
c、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
d、董仲舒《春秋繁露》。
2.1.2何思何虑:道家学派与思想(下)1、【填空题】西汉建立后,黄老道家走上政治舞台,运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天下,获得成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 )。
2.2.1犹龙之叹:老子的高度(上)1、【填空题】孔老相会之后,孔子对自己的弟子感叹说:“吾今日见老子,其( )邪!”
2.2.2犹龙之叹:老子的高度(下)1、【多选题】属于老子的为学格言有: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d、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2.3.1哲学之巅:老子的形而上学(上)1、【填空题】西方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老子为“原创性( )家”。
2.3.2哲学之巅:老子的形而上学(下)1、【填空题】关于“有”“无”问题,老子所论和西方哲学家( )有着惊人的相同和一致之处
2.4.1有体有用:道家的思想与智慧(上)1、【多选题】“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包括哪几种含义:
a、构成世界的实体;
b、创造宇宙的动力;
c、万物运动的规律;
d、人类行为的准则。
2.4.2有体有用:道家的思想与智慧(下)1、【填空题】老子智慧中主张“尚柔处下”,是因为老子的辩证法认识到事物对立对待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转化的,用《道德经》中的话说就是:( )
2.5.1不知之知:道家的反思精神(上)1、【填空题】人应该明白,语言知识这个“知”是有缺陷的,“有知”总是与“ ”相伴随,从而使语言知识先天地具有双刃剑的特征。
2.5.2不知之知:道家的反思精神(中)1、【填空题】《庄子·秋水》通过( )与北海若的对话,揭示了天地之大与人之渺小。
2.5.3不知之知:道家的反思精神(下)1、【单选题】孔子面对见识浅薄的庄稼人的问题时,所抱的态度是:
a、博学多才
b、无知
c、有所知,有所不知
d、无所不知
3.1.1智照古今:黄帝问道与道家道教(上)1、【多选题】黄帝一上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广成子态度是:
a、肯定了黄帝积极有为的做法,并传授了至道;
b、认为黄帝所问只是舍本求末;
c、认为黄帝的作为破坏了自然规律;
d、认为黄帝的作为只是私心自用。
3.1.2智照古今:黄帝问道与道家道教(下)1、【单选题】黄帝二上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的问题是:
a、如何治理国家;
b、如何统一天下;
c、如何驾驭自然,使百姓富足;
d、如何修养身心。
3.2.1神道设教:老子和《道德经》的宗教化(上)1、【多选题】汉魏时期,老子逐渐被神仙化,并形成多种形象,包括:
a、老子变为修道长生的真人;
b、老子因为得道成仙,变化出非人的神格形象;
c、老子又被神化为老君(太上老君);
d、老子还自从伏羲、神农以来,世代下降为圣王天子之师。
3.2.2神道设教:老子和《道德经》的宗教化(下)1、【多选题】《道德经》文本在宗教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情况?
a、《道德经》与《十戒经》同时授予初入道门的清信弟子;
b、《道德经》文本前抄录有《老子道德经序诀》,神化《道德经》;
c、《道德经》抄卷后面附有弟子传授盟文;
d、诵读《道德经》时,必须配合存思神灵等多项行为。
3.3.1以道相通:道家思想与道教典籍(上)1、【多选题】隋唐时期道教重玄学在哲学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所谓“重玄”来自《道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隋唐时期重玄学的代表人物有:
a、王弼
b、刘进喜
c、成玄英
d、李荣
3.3.2以道相通:道家思想与道教典籍(下)1、【单选题】清代有一位高道在甘肃兴隆山修道传道四十余年,其早年拜师龛谷老人,于道要 “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一语,费尽千辛万苦,依然不能开悟,之后历经13年寻访,得遇仙留丈人多方点化,又经苦苦追求,终于“咬开铁弹,言下分明,了然于心。”这位高道是:
a、赵九古
b、王常月
c、陆西星
d、刘一明
3.4.1儒道互补:道家道教的历史地位(上)1、【单选题】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门考察东西方数千年的教育理念,总结出,当今大学教育,始终未能超越我国古代儒家提出的“明明德” 和“亲民”范围。这一宗旨见于哪部儒家典籍?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3.4.2儒道互补:道家道教的历史地位(下)1、【多选题】道教与儒家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很多积极的作用,主要包括:
a、辅助儒家伦理教化
b、以科技文化补儒家之不足
c、接引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d、道教扎根民间而为民族文化基因
e、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融合
4.1.1历久弥新:文化瑰宝中医学(上)1、【多选题】中医学的四大经典包括: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千金方》
4.1.2历久弥新:文化瑰宝中医学(下)1、【单选题】八纲辨证是中医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八纲中,其中哪个为纲领中的纲领: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4.2.1体用兼备:中医学的文化特征(上)1、【多选题】中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有二,包括:
a、整体性
b、关联性
c、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同病异治
4.2.2体用兼备:中医学的文化特征(下)1、【单选题】中医治病,以人体阴阳的和谐为宗旨,“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说法,出自哪部经典?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4.3.1医道一家:黄老道家与医典之形成 (上)1、【多选题】中医学在西汉以前已经相当发达,医学典籍见于《汉志》 “方技略”,其中包括四项内容,属于医学的为:
a、医经
b、经方
c、房中
d、神仙
4.3.2医道一家:黄老道家与医典之形成 (下)1、【多选题】《汉书.艺文志》将医学典籍与“房中”“神仙”两家一同归为“方技略”,能说明什么问题:
a、说明中医学与“房中”“神仙”之间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关系;
b、说明中医学典籍与“房中”“神仙”两家有着共同的学术文化渊源;
c、说明这正是《汉书.艺文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结果;
d、只是简单的归类,没有更多的意义。
4.4.1天人合一:道家天人关系与中医学的基本理念(上)1、【单选题】在中医学理论中,对“阴阳”之理有一段经典凝练的表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段话见于:
a、《黄帝内经.灵枢》
b、《黄帝内经.素问》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4.4.2天人合一:道家天人关系与中医学的基本理念(下)1、【多选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中医学对脏腑生理功能的解说和西医的脏腑可以完全对应,同属于解剖学概念;
b、面对相同的人体,得到的医学认识理应完全相同;
c、中医学认为人体为一个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密切对应,偏于从天地宏观之理解说人体微观之理;
d、中医治病重视自然界的时间节律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4.5.1观象知意:从意象思维到阴阳五行学说(上)1、【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意象思维指的是:在完全不破坏事物整体性及其所呈现出的现象的前提下,对事物进行概括、说明,以此来反应事物的本来面目,探索事物的整体性的规律。
b、意象思维的直观性,具有突破语言障碍、不立文字、超越文字的意味,具有心灵与对象直接沟通、更加接近对象全体的特点。
c、意象思维源于《道德经》;
d、老子的哲学论述路径中,在运用抽象思维的同时,还更多地运用了意象思维。
4.5.2观象知意:从意象思维到阴阳五行学说(中)1、【多选题】中医学药物学理论认为,温、凉、寒、热,四气是也,皆象于天。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皆象于地。关于药物气味的阴阳,正确的说法是:
a、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
b、味之浓者,为阴中之阴;
c、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
d、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
4.5.3观象知意:从意象思维到阴阳五行学说(下)1、【多选题】在下面五脏生理功能与五化对应正确的有哪几项?
a、肝的喜调达、主疏泄、主升功能能对应与五化之生
b、心的主温煦、主血脉、温养全身的功能对应与五化的长
c、肺的主呼吸清浊、肃降而行水的功能对应于五化的化
d、脾的运化水谷精微、为生化之源的功能对应于五化的收
e、肾的主封藏、藏精、纳气、水液气化的功能对应于五化的藏
5.1.1医道同源:旨在长生的道教医学(上)1、【多选题】在汉代医学经典成熟后,纯粹的医学主要沿着《汉书·艺文志》中的“医经”“经方” 一路,结合药物学成就而发展。而道教则综合了更多的内容,对医学、养生学、神仙修炼术等进行着长期的探索,其内容包括:
a、医经
b、经方
c、房中
d、神仙
5.1.2 医道同源:旨在长生的道教医学(下)1、【多选题】以下正确的选项有哪些?
a、道教医学的第一层内容几乎与中医学相同,包括汤液、本草、针灸等;
b、道教医学的第二层内容包括导引、按摩、气法、内丹、辟谷、存思、房中、饮食疗养及起居禁忌等;
c、道教医学的第三层内容包括符、药签、占卜、禁咒、祭祀、斋醮等,具有信仰疗法、心理疗法的特点;
d、在长生成仙和宗教神学的信念诱导下,道教对一些药物的性能过于夸大,甚至认为服用可以长生成仙等。
5.2.1道之所存:道教医学的创造动因(上)1、【单选题】道教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名言出自
a、《道德经》
b、《庄子》
c、《抱朴子》
d、《阴符经》
5.2.2道之所存:道教医学的创造动因(下)1、【单选题】道教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名言出自:
a、《道德经》
b、《庄子》
c、《抱朴子》
d、《阴符经》
5.3.1术以证道:道教医学的理论探索(上)1、【多选题】下面正确的说法包括:
a、道教存思修炼术认为人体各器官乃至微小的组成部分都有神灵存在,这就是身神;
b、道教身神说具有医学生理学和道教神学的双重内涵;
c、道教存思修炼术很早就十分重视人的大脑,将大脑作为修炼的一个重要部位;
d、身神名字实际上是身内生理器官的功能意象
5.3.2术以证道:道教医学的理论探索(下)1、【多选题】关于“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以下正确的说法有:
a、“脑主神明”说是中医学的一贯主张;
b、中医学主张“心主神明”说;
c、道教医学中“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二说并存;
d、在道教医学中,脑神地位高于心神。
5.4.1圣典探源:《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上)1、【单选题】医学典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
a、传世医学典籍
b、《道藏》
c、《马王堆医书》
d、敦煌遗书
5.4.2圣典探源:《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下)1、【单选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汤液经法》的医方分类依据是
a、《素问》
b、《灵枢》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5.5.1医道相通之一:东晋南朝道教医家举隅(上)1、【多选题】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具有以下特点:
a、其中提出,医生处方用药要追求“便、廉、验” 的治疗原则;
b、其中提出,选择和实施医疗措施要力求“救急、方便、实用”;
c、书中介绍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外治法,如针法、灸法、角法、推拿等;
d、书中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医疗成果,内容丰富,内容多达一百卷。
5.5.2医道相通之一:东晋南朝道教医家举隅(下)1、【多选题】以下著作中属于陶弘景的有
a、《汤液经法》
b、《本草经集注》
c、《养性延命录》
d、《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5.6.1医道相通之二:隋唐道教医家举隅(上)1、【多选题】以下正确的说法包括:
a、《诸病源候论》最大的特点是不载方药,而运用道教养生导引法治疗疾病;
b、孙思邈为搜觅整本的《伤寒论》,用力数十年之久,并对《伤寒论》进行了整理和研究,贡献极大
c、孙氏在针灸临床上提出并命名了阿是穴,就是根据病人的疼痛感受,哪里疼痛扎哪里,不问是不是穴位,效果十分灵验;
d、《千金要方》中还专列“禁经”2卷,收录了很多符咒之术,对道教医学禁忌治病法作了归纳和总结
5.6.2医道相通之二:隋唐道教医家举隅(下)1、【多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a、王冰深究医学,从其老师处得到了完整的《黄帝内经素问》秘本;
b、王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在注释中引用了很多宗教性较强的道教著作;
c、王氏重视运气学说,认为如果运气失常,必然会引起自然界的一系列变异,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
d、王冰的《素问》注释在阴阳学说、辨证论治、病机理论等方面,都有新的发挥。
5.7.1医道相通之三:宋元明清时期道教医学与中医学的融合(上)1、【单选题】宋元时期,道教内丹学的兴起对于医学经络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南宗祖师张伯端著有《八脉经》,对奇经八脉的分布与循行路径提出了新的认识,得到了医家的肯定,有位医家说:“紫阳《八脉经》所载八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这位医家是:
a、刘完素
b、李杲
c、朱丹溪
d、李时珍
5.7.2医道相通之三:宋元明清时期道教医学与中医学的融合(中)1、【多选题】道教医学是《本草纲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时,参考典籍达800多种,其中涉及道教医学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有:
a、其中涉及道教文化、道医、道方、道药等方面的书籍达140多种;
b、引用道家医药书近60种;
c、在“引用古今经史百家书目”440家中,先后引用了道家文献80多种;
d、《本草纲目》附方11000多个,引用道药道方3000多个。
5.7.3医道相通之三:宋元明清时期道教医学与中医学的融合(下)1、【多选题】当代医家张觉人(1890—1981)是难得的一位丹道医家,一生搜集研究丹道医药,成就巨大。
a、得到了全真道龙门派常用主要丹药 “玄门四大丹”,包括:乾坤一气丹、金龟下海丹、混元丹、毒龙丹。张觉人使用这些珍贵秘方,行医70年,疗效显著;
b、挖掘整理了流传民间的中医外科的著名方剂《外科十三方》;
c、新中国成立后,张觉人曾在成都中医学校任教,退休后著有《中国炼丹术与丹药》
d、他经常采集名贵药材,亲自炼丹造药,进行丹医、丹药的研究,一生炼制出了不少有效的丹药
6.1.1心性为本:道家道教与心性修养(上)1、【单选题】古代典籍中有一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句话,可以说切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的核心命题,它出自
a、《道德经》
b、《庄子》
c、《周易》
d、《论语》
6.1.2心性为本:道家道教与心性修养(下)1、【单选题】道教有一句修道名言说:“只要心中清静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请问这句话出自:
a、吕洞宾
b、张伯端
c、王重阳
d、丘处机
6.2.1尊道贵德:《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学(上)1、【单选题】中医学经典中有一句养生名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出自:
a、《黄帝内经·素问》
b、《黄帝内经·灵枢》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6.2.2尊道贵德:《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学(下)1、【单选题】《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四季养生法,对我们的养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其中冬季养生中指出的在作息睡眠方面应该遵从的法则是:
a、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b、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c、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d、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6.3.1理事同归:道教养生对中医养生的影响(上)1、【单选题】道教认为适当的劳动与导引养生具有同等的功效,所谓“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这句话出自:
a、左慈
b、青牛道士封君达
c、葛洪
d、孙思邈
6.3.2理事同归:道教养生对中医养生的影响(下)1、【单选题】有位道教医家继承历史上的食疗理论,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对中医的食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著有“食治”一卷,收入自己的著作中。这位医家是:
a、巢元方
b、杨上善
c、孙思邈
d、王冰
6.4.1动静有法:静功养生与动功养生(上)1、【单选题】医典中有一句重要的经典性的养生格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格言出自
a、《黄帝内经·素问》
b、《黄帝内经·灵枢》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6.4.2动静有法:静功养生与动功养生(下)1、【多选题】关于太极拳,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通过运动的方式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义理之深邃和运用之奥妙。
b、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是意识导引下的形神合一的运动,要求心静、平和,故有益于心身健康。
c、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是一种腹式呼吸,要求呼吸深、长、细、缓。有益于人体对氧气的获取,还对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还有利于消化等。
d、太极拳还是一种高层次的融养生与技击为一体的武功。
6.5.1生活有道: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上)1、【单选题】道教早就认识到:“人生之为体,易伤难养。”所以养生的关键是“养生以不伤为本。”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封君达
b、葛洪
c、陶弘景
d、巢元方
6.5.2生活有道: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下)1、【单选题】灸法有扶阳通经、温阳培元之功,能使正气充足,气血旺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此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灸法确实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作用。关于艾叶的性能,据记载:“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这句话出自哪为医家之说。
a、张仲景
b、陶弘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07
- 2023-02-27 00:45
- 2023-02-27 00:43
- 2023-02-27 00:22
- 2023-02-27 00:09
- 2023-02-27 00:02
- 2023-02-26 23:50
- 2023-02-26 23:40
- 2023-02-26 23:28
- 2023-02-26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