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传播的定义1、【多选题】传播的目的包括( )等多种。
a、与他人分享信息
b、没有目的
c、说服他人
d、操纵他人
2、【填空题】以下图片说明,传播应该是一种传与受之间的( )交流。
3、【填空题】共享说强调的是传播行为的( )
4、【填空题】影响说强调的是传播行为的( )
5、【填空题】交流说强调是传播行为的( )
6、【填空题】符号说强调的是传播行为的( )
7、【判断题】以下图片说明,广告主要是一种旨在宣传的传播行为。( )
8、【判断题】传播的唯一主体是传播者。( )
9、【简答题】你认为传播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
2.2传播的类型1、【多选题】大众传播媒介包括( )等。
a、报刊
b、书籍
c、照相机
d、广播电视电影
e、手机
2、【多选题】人际传播包括( )和( )等不同形式。
a、亲身(面对面)
b、非面对面
c、无介质
3、【填空题】在四分法中,传播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 )( )
4、【填空题】组织传播也叫( )传播,是指( )之间、( )之间的信息交流。
5、【填空题】人际传播中最具特色的形式是( )传播。
6、【填空题】人内传播是人类传播中( )的单位,是一种( )社会性传播。
7、【判断题】隐蔽性传播就是指一种没有目的的传播。( )
8、【判断题】垂直性传播与水平性传播划分的依据是信息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方向。( )
9、【判断题】在组织传播中,最重要是的信息上行传播。( )
10、【判断题】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极强的商业性或商业动机。( )
11、【判断题】人际传播是存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或内部的传播活动。( )
12、【判断题】人际传播至少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最多有多少人则没有限制。( )
13、【判断题】大学班级开班会是一种人际传播。( )
14、【判断题】说梦话是一种人内传播。( )
15、【判断题】广告主要是一种组织传播行为。( )
16、【简答题】你认为,在当前媒体环境中哪种传播类型的划分最有价值,为什么?
2.3传播的功能1、【多选题】施拉姆认为,传播的功能主要有:( )
a、雷达功能
b、控制功能
c、教育功能
d、娱乐功能
2、【多选题】人类传播的文化功能包括传播可以( )、( )、( )和( )文化。
a、承传
b、扩散
c、选择
d、创造
3、【多选题】传播对个人的功能是指传播对个人具有的( )化和( )化功能。
a、社会化
b、个性化
c、感化
d、教化
4、【多选题】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包括( )、( )、( )和( )等四个方面。
a、告知
b、表达
c、调查
d、解释
e、指导
5、【多选题】拉扎斯菲尔德认为,传播具有( )、( )和( )等功能。
a、授予地位
b、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
c、麻醉受众神经
d、报道环境变化
6、【填空题】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功能主要有三个:( )( )( )
7、【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传播对人可能具有( )功能。
8、【填空题】传播的社会功能包括它在( )、( )、( )和( )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9、【填空题】“二功能说”认为人类传播具有( )和( )两种基本功能。
10、【判断题】人类传播最主要的功能娱乐消遣。( )
11、【判断题】人类传播的工具功能要高于其娱乐功能。( )
12、【判断题】媒介传播在现代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13、【简答题】试从自身实践出发,说说社交媒体传播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4传播学的诞生1、【多选题】传播学的四大创始人是( )
a、拉斯韦尔
b、施拉姆
c、霍夫兰
d、卢因
e、拉扎斯菲尔德
2、【多选题】施拉姆的传播学著作主要有( )等。
a、《传播学概论》
b、《报刊的四种理论》
c、《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
d、《电视与儿童》
3、【填空题】传播学的两大学派是( )( )
4、【填空题】拉斯韦尔对传播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5、【填空题】卢因提出了著名的( )概念,被广泛地用于传播学研究。
6、【填空题】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 )理论。
7、【填空题】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是倡导和确立了()法。
8、【填空题】霍夫兰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是倡导了()法。
9、【填空题】施拉姆是传播学的( )者,并且开辟了( )等研究领域。
10、【判断题】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界定了现代传播研究的五大课题。( )
11、【判断题】《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拉斯韦尔。( )
12、【判断题】卢因的“群体动力学”有力地推动了传播研究。( )
13、【判断题】法兰克福学派属于传播学研究的传统学派。( )
14、【简答题】简述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主要区别。
3.1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填空题】传播制度主要体现为两个具体的关系问题( )( )
2、【判断题】国家对媒体最直接的制度控制是政治控制。( )
3、【判断题】广告商是现代社会对媒体控制的重要力量。( )
4、【判断题】公众对媒体不具有控制作用。( )
5、【简答题】试简述媒体的社会控制的主要因素。
6、【简答题】互联网环境中,网络媒体的社会控制力量有哪些,各有什么主要表现?
3.2两种制度下的传播规范理论1、【填空题】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公开表明大众传播工具的( )。
2、【填空题】新闻事业具有明显的()性和()性。
3、【填空题】在中国,新闻媒体是( )和( )、( )的喉舌。
4、【判断题】新闻事业在世界各国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
5、【判断题】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认为,新闻传播根源于人类的新闻欲。( )
6、【判断题】在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 )
7、【判断题】西方新闻自由实际上是有钱人的自由。( )
8、【判断题】西方媒体都是超党派超独立的。( )
9、【判断题】互联网是一个绝对的“观点的自由市场”。( )
10、【判断题】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思想。( )
11、【判断题】社会责任理论的出现是西方学界对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摒弃。( )
12、【简答题】试从民主参与理论出发,谈谈对当前网络媒体传播的认识。
13、【论述题】试从现实案例出发,阐述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
3.3传播者的角色、权利与责任1、【多选题】媒体的社会责任除社会性责任以外,还包括( )( )( )
a、契约性责任
b、法规性责任
c、国际性责任
2、【填空题】大众传播从业者的主要特点,除了专业性、集体性以外还有( )( )( )
3、【填空题】新闻记者的最基本权利是( )( )
4、【判断题】新闻记者的专业保密权是指记者可以秘密进行采访。( )
5、【判断题】传播者的批评权是指可以合法批评社会和政府的不良行为或现象。( )
6、【判断题】为了获得新闻,某些条件下媒体可以采用非法方式进行采访。( )
7、【判断题】媒体的国际性责任是指媒体可以报道和干预他国不良的内政活动。( )
3.4客观报道理论1、【单选题】客观报道既是指一种新闻写法,也指( )的一种报道。
a、反映事实真相
b、反映事实本身
c、反映人民心声
2、【多选题】客观报道是指与以下( )、( )和( )相对而言的报道。
a、倾向性报道
b、解释性报道
c、意见性报道
3、【判断题】客观报道是一种真实的新闻报道。( )
4、【判断题】完全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 )
5、【简答题】试述客观报道如何体现传播者的意图。
3.5“把关人”理论1、【单选题】把关人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卢因
b、霍夫兰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2、【单选题】( )信息是新闻把关人的基本功能。
a、检查
b、拒绝
c、传播
d、生产
3、【填空题】把关人角色具有()()()等特征。
4、【填空题】除检查以外,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主要责任有()、()、()和()。
5、【判断题】把关人主要是承担拒绝信息进入传播的角色。( )
6、【判断题】掌握好传播产品的质量是把关人的基本责任。( )
7、【判断题】新闻媒体的重要把关之一是确立自身的编辑方针。( )
8、【简答题】试述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新闻把关人的现状与问题。
9、【简答题】简述微信中的信息把关。
4.1内容分析的内涵和作用1、【单选题】内容分析是指对媒体的内容和( )的分析。
a、质量
b、写法
c、形式
d、作品
2、【单选题】内容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新闻传播者的( )和观念。
a、多少
b、意图
c、好坏
d、写作
3、【填空题】内容分析有助于研究大众传媒内容的( )、( )及其阶段性变化。
4、【判断题】内容分析主要是一种定性的传播研究方法。( )
5、【判断题】大众媒体的内容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生产的结果。( )
6、【判断题】新闻和娱乐是现代大众媒体的两种主要内容类型。( )
7、【判断题】要吸引大众,媒体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容的艺术性。( )
8、【判断题】社交媒体是当前互联网内容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
9、【简答题】请谈谈当前微博媒体的内容生产现状。
4.2信息的传播学含义1、【填空题】信息是不确定性的( )或消除。
2、【填空题】知识是一种经过( )的信息,比如理论知识。
3、【填空题】信息存在于消息、数据、( )、( )和( )等形式中。
4、【判断题】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运动中。( )
5、【判断题】信息的载体必须是人类。( )
6、【判断题】信息、媒介和符号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
7、【判断题】新闻媒体中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 )
8、【判断题】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因此信息具有新闻性。( )
9、【判断题】大众媒体中的信息主要是新闻和娱乐。( )
10、【简答题】新闻媒体中的信息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4.3符号的含义与功能1、【多选题】字典的存在是语言符号的( )和( )特征的证明。
a、多样性
b、形象性
c、静态性
d、有限性
2、【多选题】非语言符号除外貌衣着、表情眼神以外,还包括()、()和()等。
a、姿态动作
b、触摸行为
c、物品摆设
d、空间与距离
3、【填空题】符号是思想的象征物,是一种( )或( )。
4、【填空题】以下图片中,除服饰和表情以外,最主要的一种非语言符号是( )。
5、【填空题】符号是用来( )和( )事物及其关系的代码。
6、【填空题】符号的能指是符号构成中的( )部分。
7、【填空题】符号的所指是符号构成中的( )部分。
8、【填空题】书面语言是声音符号的( )。
9、【填空题】从符号使用角度来说,传播是符号的( )和( )行为。
10、【填空题】理想的传播必须在传播者和受传者的( )中进行。
11、【判断题】语言是一种系统化的高级符号。
12、【判断题】语言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
13、【判断题】城市中的交通标志是一种简单的符号。
14、【判断题】符号是一种抽象的物。
15、【判断题】表情是一种实体符号。
16、【判断题】信号和符号的不同在于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主要是一对一的关系。
17、【判断题】非语言符号是一种不系统的低级符号。
18、【判断题】人类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人可以创造符号。
19、【判断题】符号必须组合运用,否则没有系统的表达能力。
20、【判断题】非语言符号的意义多具有下意识性,因此不可信。
21、【判断题】符号可以用来显示个人身份。
22、【判断题】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具有强烈的表达功能。
23、【简答题】试描述一下网络文字交流环境中的非语言符号运用。
24、【简答题】请以某电视节目为例,谈谈主持人的非语言传播。
4.4传播方法的一般通则1、【填空题】信息来源的( )和( )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2、【填空题】以下图片说明,运用明星的( )来做广告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3、【填空题】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说明,( )和( )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方法。
4、【填空题】在电视广告中,结论( )有利于提高传播的效率。
5、【填空题】“( )”定律要求,一部电影的开头必须引人注目才行。
6、【判断题】名人广告是否有影响力,关键是看该名人在广告传播中的动机。( )
7、【判断题】研究表明,结论明示比结论暗示的传播效果要好。( )
8、【判断题】从全面、客观的要求来说,两面理总比一面理的传播效果要好。( )
9、【判断题】防疫论是一种“滋补法”式的传播方法。( )
10、【判断题】为了传播效果好,最重要的东西先说比后说要好。( )
11、【判断题】重要的内容必须注意重复性的传播效果才好。( )
12、【判断题】重复律表明传播的内容只要反复申说效果就会好。( )
13、【判断题】知名度对内容传播最大的作用是提高其注意率。( )
14、【简答题】在新闻消息中,一般采用哪些有效的传播通则。
15、【简答题】试以某传播作品为例,分析其对传播通则的运用效果。
5.1人类媒介简史1、【填空题】媒介构成的三要素是指( )、( )和( )。
2、【填空题】以下古蜀道图片表明,( )是一种不发达社会或地区的重要媒介。
3、【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电影是一种( )欣赏和需要观众( )其中的媒介。
4、【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电视是一种以( )欣赏为主并且可以( )观看的媒介。
5、【填空题】媒介是一种用来( )、( )和( )特定符号的物质形式。
6、【填空题】最早的自然媒介是人的( )。
7、【填空题】与书写媒介相比,印刷媒介在传播生产的( )能力上得到飞跃式发展。
8、【填空题】与印刷媒介相比,广播在传播的( )和( )上得到巨大的发展。
9、【填空题】影视媒介是( )和( )双通道的媒介。
10、【填空题】互动媒介融合在( )、( )、()和( )等多种符号形式。
11、【填空题】电影作为媒介是人类的( ),几乎人人能看懂。
12、【判断题】媒介不一定是一种物质形式。( )
13、【判断题】线性传播是广播和电视作为媒介的共同点。( )
14、【判断题】和电视相比,书籍作为印刷媒介具有较高的威望。( )
15、【判断题】印刷类和电子类两种媒介是人类目前最基本的媒介形式。( )
16、【判断题】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特性,相互之间不能完全替代。
17、【简答题】试谈谈互联网作为媒介的基本内涵。
18、【简答题】电影和电视作为媒介的异同。
5.2麦克卢汉媒介思想1、【单选题】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几乎无所不包,所以是一种( )观。
a、多媒介
b、技术决定论
c、泛媒介
d、自然
2、【单选题】媒介技术使人类获得种种力量,但是它也意味着“( )”。
a、失控
b、按摩
c、技术决定论
d、夜郎自大
3、【单选题】人类所有媒介都是人体各种( )的延伸。
a、能力
b、感官
c、意识
d、心理
4、【单选题】按麦克卢汉的思想,无声电影是( )媒介,而有声电影是( )媒介。
a、热;冷
b、冷;热
c、旧;新
d、新;旧
5、【填空题】麦克卢汉的媒介观是一种( )媒介观。
6、【填空题】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最后阶段是对人类( )的模拟。
7、【填空题】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传递的是媒介( ),与其具体的( )无关。
8、【判断题】书写媒介通常都具有较强的物理个性。
9、【判断题】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的内容毫无意义。
10、【简答题】如何理解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技术决定论”倾向。
11、【简答题】如何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观点“照片是没有围墙的妓院”。
12、【连线题】请为以下媒介指定其正确的“冷热”属性。
5.3英尼斯媒介偏倚论1、【填空题】英尼斯媒介理论认为,所有媒介都在( )或( )的控制上有所侧重。
2、【填空题】羊皮纸和纸张相比,前者偏倚于(),后者偏倚于()。
3、【填空题】公路是偏倚于( )的媒介,有助于帝国巩固对边疆的统治。
4、【填空题】从对媒介的控制来说,偏倚时间的媒介强调( )性,偏倚空间的媒介强调( )性。
5、【判断题】建筑是一种偏倚空间的媒介。
6、【判断题】公路系统对于帝国统治和宣传具有重要的作用。
7、【简答题】试分析一下你周围的媒介的时空偏倚性。
5.4布热津斯基媒介失控论1、【填空题】布热津斯基媒介理论的思想背景是( )理论。
2、【填空题】布热津斯基理论表明,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一种( )的趋势。
3、【填空题】布热津斯基媒介思想反映了美国社会和文化强大的( )一面。
4、【填空题】( )是万恶之源。
5、【判断题】布热津斯基媒介思想是美国文化强大而富有秩序的表现。
6、【判断题】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本质上是一种大美国主义。
7、【判断题】电视的混乱表现之一是引发全球精神危机。
8、【判断题】布热津斯基理论的出发点是维护和强化美国的国际地位。
9、【简答题】请以布热津斯基的媒介思想分析当前互联网环境。
5.5新媒介的发展及其问题1、【多选题】以下属于新媒介的有( )。
a、相机
b、数字电视
c、互联网
d、书籍
2、【填空题】当前新媒介主要是指以( )和( )为代表的网络化媒介。
3、【填空题】新媒介具有( )化、( )化、( )化、( )化和( )化等特点。
4、【判断题】互联网是电子时代的“乌托邦”。( )
5、【判断题】新媒介总是相对而言的,出现时间越靠后就越新。( )
6、【判断题】网络新媒介是对传统大众媒介的技术性超越。( )
7、【判断题】由于所有传统媒体都上网了,所以互联网既是新媒介也是旧媒介。( )
8、【判断题】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介支持发展“个人化”的思想。( )
9、【判断题】传统门户网站是网络时代的“老媒介”。( )
10、【判断题】网络媒介是一种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媒介。( )
11、【判断题】互联网既是媒介,也是社会。( )
12、【简答题】请从亲身实践出发,谈谈对互联网作为新媒介的认识。
6.1受众的内涵1、【多选题】从空间存在的状态看,受众具有( )等特征。
a、众多性
b、混散性
c、自由性
d、分离性
2、【多选题】从心理状态看,受众具有( )等特征。
a、自在性
b、自主性
c、自然性
d、自述性
3、【多选题】社交媒体传播表明,总的来说网民是一种兼具( )的受众。
a、兼职型
b、介质型
c、悲观型
d、乐观型
4、【填空题】受众是( )、( )和( )的统称。
5、【填空题】受众是传播符号的( )者。
6、【填空题】以下恶搞图片表明,受众在传播心理上具有( )特征。
7、【填空题】缴纳上网费表明,受众是传播活动中的( )者,因此具有自己的权利。
8、【填空题】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参与包括( )和( )两类。
9、【填空题】意见领袖型网民相当于一种( )型和( )型受众。
10、【填空题】明星偶像的流行表明,社会上广泛存在着( )型受众。
11、【判断题】受众是完全自由的主体,不因传播者的存在而存在。
12、【判断题】网民主要是一种积极受众和兼职受众。
13、【判断题】以下图片表明,《新闻联播》节目更意愿面对俯视型受众。
14、【判断题】粉丝主要是一种仰视型受众。
15、【判断题】纯粹受众是指传播需求或目的比较清晰的受众。
16、【判断题】搜索型网民主要是一种纯粹型受众。
17、【判断题】意见领袖是一种特殊的介质受众。
18、【判断题】cctv著名的节目《实话实说》说明平视受众观对增进传播效果最为理想。
19、【判断题】任何个体,既可能是积极受众,也可能是消极受众。
20、【判断题】bbs和社交媒体流行表明,社会上的兼职受众广泛存在。
21、【简答题】请以微博实践为例,谈谈网民作为受众的主要类型特征。
6.2受众的权利1、【多选题】手机经常收到广告或垃圾信息说明,用户的( )可能受到侵害。
a、消费权
b、隐私权
c、监督权
d、身份信息
2、【多选题】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除财产、私人信息以外,还有( )等。
a、个人姓名
b、身体信息
c、个人信仰
d、家庭矛盾
3、【填空题】受众拥有( )、( )、( )和( )和隐私权等权利。
4、【填空题】隐私权又叫( )权,即不让他人获知或损害的权利。
5、【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网友盘点活动是受众( )权的表现。
6、【填空题】根据监督权,受众有权察看并督促( )的运作和传播者的( )行为。
7、【填空题】表达权又叫( )权,即公民有权以合法形式发表自己的见闻和心声。
8、【填空题】新闻媒介的报道首先是满足公民的( )权。
9、【判断题】受众有权知道一切自己关心的信息。
10、【判断题】受众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体和内容。
11、【判断题】以恐吓或惩罚迫使他人保持缄默的行为违反了受众的监督权。
12、【判断题】网民自己组织评选“十大假新闻”的活动是受众监督权的反映。
13、【判断题】“十大恶俗广告”评选活动主要是网民选择权的反映。
14、【简答题】受众满足其他传播权利的基本权利是什么,为什么?
15、【简答题】试述当前网民实践公民传播权利的现状与问题。
6.3受众心理1:需要1、【单选题】观众故意从反面理解媒体宣传的内容,通常是( )心理的反映。
a、反对
b、逆向
c、批判
d、作对
2、【单选题】读小说时的感动是读者具有( )心理的反映。
a、同情
b、移情
c、人情
3、【单选题】一部小说读了开头就不想往下读是( )效应表现。
a、第一
b、开头
c、首因
d、近因
4、【单选题】人们有可能随着时间改变对一个人的印象可能是( )效应的表现。
a、首因
b、近因
c、时间
d、接近
5、【单选题】从众效应存在的原因是人们害怕( )。
a、独处
b、伤害
c、社会孤立
d、出风头
6、【单选题】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语“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成为名句,说明传播中( )心理的重要性。
a、移情
b、第一印象
c、开头
d、审美
7、【多选题】郑贞铭的目的论认为,人们参与传播的目的包括( )。
a、消除寂寞
b、好奇心
c、他人目的
d、自我目的
8、【多选题】以下是受众深层动机的反应有( )。
a、逃避现实
b、幸灾乐祸
c、获得“特殊体验”
d、了解时事政治
e、搜寻闲话资料
9、【多选题】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经常运用的心理效应有( )
a、威信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名片效应
d、近因效应
10、【填空题】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 )和( )等五种。
11、【填空题】传播的动机包涵( )和( )两种。
12、【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人们在传播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 )动机。
13、【填空题】张国良认为,人们参与传播主要在于满足人际关系、( )、( )和( )等目的。
14、【填空题】自己人效应是指将传播者定位为( )时,将提高传播活动的效果。
15、【填空题】受众的顺向心理具体表现为认同、共鸣、( )和( )等心理。
16、【判断题】人们参与传播无外乎就是为了好玩。( )
17、【判断题】爱屋及乌的现象是投射效应的表现。( )
18、【判断题】投射效应最容易发生在受众处于信息开放的状态。( )
19、【判断题】办事“找老乡”是一种名片效应的运用。( )
20、【判断题】名人广告运用了威信效应。( )
21、【判断题】深层动机是比表层动机更加重要的传播动机。
22、【判断题】监视环境变化是人们使用新闻媒体的基本需求。( )
23、【简答题】试以微博传播环境为例,谈谈受众心理效应的表现。
6.4受众心理2:效应1、【单选题】观众故意从反面理解媒体宣传的内容,通常是( )心理的反映。
a、反对
b、逆向
c、批判
d、作对
2、【单选题】读小说时的感动是读者具有( )心理的反映。
a、同情
b、移情
c、人情
3、【单选题】一部小说读了开头就不想往下读是( )效应表现。
a、第一
b、开头
c、首因
d、近因
4、【单选题】人们有可能随着时间改变对一个人的印象可能是( )效应的表现。
a、首因
b、近因
c、时间
d、接近
5、【单选题】从众效应存在的原因是人们害怕( )。
a、独处
b、伤害
c、社会孤立
d、出风头
6、【单选题】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语“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成为名句,说明传播中( )心理的重要性。
a、移情
b、第一印象
c、开头
d、审美
7、【多选题】郑贞铭的目的论认为,人们参与传播的目的包括( )。
a、消除寂寞
b、好奇心
c、他人目的
d、自我目的
8、【多选题】以下是受众深层动机的反应有( )。
a、逃避现实
b、幸灾乐祸
c、获得“特殊体验”
d、了解时事政治
e、搜寻闲话资料
9、【多选题】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经常运用的心理效应有( )
a、威信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名片效应
d、近因效应
10、【填空题】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 )和( )等五种。
11、【填空题】传播的动机包涵( )和( )两种。
12、【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人们在传播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 )动机。
13、【填空题】张国良认为,人们参与传播主要在于满足人际关系、( )、( )和( )等目的。
14、【填空题】自己人效应是指将传播者定位为( )时,将提高传播活动的效果。
15、【填空题】受众的顺向心理具体表现为认同、共鸣、( )和( )等心理。
16、【判断题】人们参与传播无外乎就是为了好玩。( )
17、【判断题】爱屋及乌的现象是投射效应的表现。( )
18、【判断题】投射效应最容易发生在受众处于信息开放的状态。( )
19、【判断题】办事“找老乡”是一种名片效应的运用。( )
20、【判断题】名人广告运用了威信效应。( )
21、【判断题】深层动机是比表层动机更加重要的传播动机。
22、【判断题】监视环境变化是人们使用新闻媒体的基本需求。( )
23、【简答题】试以微博传播环境为例,谈谈受众心理效应的表现。
6.5受众心理3:倾向1、【单选题】观众故意从反面理解媒体宣传的内容,通常是( )心理的反映。
a、反对
b、逆向
c、批判
d、作对
2、【单选题】读小说时的感动是读者具有( )心理的反映。
a、同情
b、移情
c、人情
3、【单选题】一部小说读了开头就不想往下读是( )效应表现。
a、第一
b、开头
c、首因
d、近因
4、【单选题】人们有可能随着时间改变对一个人的印象可能是( )效应的表现。
a、首因
b、近因
c、时间
d、接近
5、【单选题】从众效应存在的原因是人们害怕( )。
a、独处
b、伤害
c、社会孤立
d、出风头
6、【单选题】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语“幸福的人生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同”成为名句,说明传播中( )心理的重要性。
a、移情
b、第一印象
c、开头
d、审美
7、【多选题】郑贞铭的目的论认为,人们参与传播的目的包括( )。
a、消除寂寞
b、好奇心
c、他人目的
d、自我目的
8、【多选题】以下是受众深层动机的反应有( )。
a、逃避现实
b、幸灾乐祸
c、获得“特殊体验”
d、了解时事政治
e、搜寻闲话资料
9、【多选题】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经常运用的心理效应有( )
a、威信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名片效应
d、近因效应
10、【填空题】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 )和( )等五种。
11、【填空题】传播的动机包涵( )和( )两种。
12、【填空题】以下图片表明,人们在传播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 )动机。
13、【填空题】张国良认为,人们参与传播主要在于满足人际关系、( )、( )和( )等目的。
14、【填空题】自己人效应是指将传播者定位为( )时,将提高传播活动的效果。
15、【填空题】受众的顺向心理具体表现为认同、共鸣、( )和( )等心理。
16、【判断题】人们参与传播无外乎就是为了好玩。( )
17、【判断题】爱屋及乌的现象是投射效应的表现。( )
18、【判断题】投射效应最容易发生在受众处于信息开放的状态。( )
19、【判断题】办事“找老乡”是一种名片效应的运用。( )
20、【判断题】名人广告运用了威信效应。( )
21、【判断题】深层动机是比表层动机更加重要的传播动机。
22、【判断题】监视环境变化是人们使用新闻媒体的基本需求。( )
23、【简答题】试以微博传播环境为例,谈谈受众心理效应的表现。
6.6受众的选择行为1、【单选题】对以下新闻图片,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第一家庭恩爱,有人认为这是在做秀。这是受众( )表现。
a、歪曲性理解
b、选择性理解
c、创造性理解
d、卷入性理解
2、【单选题】以下图片,最易引起人们的( )理解。
a、消极性
b、创造性
c、歪曲性
d、恶意性
3、【单选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受众( )的反映。
a、移情心理
b、选择性理解
c、创造性理解
d、歪曲性理解
4、【填空题】影响受众选择性注意的心理因素包括接受需要、()、()和()。
5、【填空题】受众的选择性理解包括( )、( )和( )三种表现。
6、【填空题】“蛙声十里出山泉”便于理解和记忆,这表明( )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7、【填空题】后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表明( )因素必然影响传播效果。
8、【填空题】影响受众选择性记忆的因素有( )、( )和( )三种。
9、【填空题】卷入性理解是指受众对传播内容做出( )、天真或现实的卷入性反应和理解。
10、【判断题】“文字狱”是一种典型的卷入性理解。( )
11、【判断题】认为“非洲到处炎热”可能是人们对媒体内容卷入性理解的结果。( )
12、【判断题】“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好的”表明,人的记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
13、【判断题】长期高度依赖媒体了解外界的人最易发生卷入性理解。( )
14、【判断题】通常产品说明书不如现场讲解容易理解和记忆,这表明媒介因素影响传播效果。( )
15、【简答题】试以社交媒体环境为例,谈谈网民理解传播内容时的常见问题。
16、【论述题】试以电视新闻为例,谈谈媒介现实、客观现实和个人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
6.7反馈1、【多选题】观众对媒体反馈的具体方式包括( )。
a、写信
b、打电话
c、参加征文等活动
d、向管理者投诉
2、【填空题】人际传播面对面时,反馈具有( )、( )、( )和( )等特征。
3、【填空题】大众传播的反馈具有( )、( )、( )和( )等特征。
4、【填空题】反馈的基本作用是( )和( )传播效果。
5、【填空题】研究机构一般通过( )、( )、( )和( )等方法收集反馈信息。
6、【简答题】试述大众媒体如何增强反馈?
6.8意见领袖1、【填空题】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为意见领袖的因素主要有( )、( )、( )、( )、( )和( )。
2、【填空题】意见领袖的首要功能是( )和( )来自外界的信息。
3、【填空题】微博中,意见领袖主要来自于( )和少数( )网民。
4、【判断题】意见领袖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缓冲体”。
5、【判断题】意见领袖是提供正确意见的一种特殊受众。
6、【判断题】信息公开传播是降低意见领袖不良影响的方式。
7、【判断题】意见领袖在各个领域都可以为其追随者提供有用的解释。
8、【判断题】微博意见领袖主要来自于民间。
9、【判断题】韩寒作为著名的网络意见领袖在各个议题中都发挥着影响力。
10、【判断题】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既是“桥头堡”,又是“二传手”。
11、【判断题】意见领袖加工和扩散信息的目标通常是支配或引导其追随者。
12、【判断题】意见领袖最重要的特质是必须拥有知名度。
13、【判断题】政府应该正确运用和引导意见领袖的影响力。
14、【简答题】请谈谈你对网络意见领袖的认识。
6.9经典受众理论1、【单选题】社会分类论强调受众所处的( )特性对受众传播行为的影响。
a、社会身份
b、社会群体
c、社会关系
d、社会结构
2、【单选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是( )的反映。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关系论
c、社会分类论
d、使用与满足论
3、【单选题】传播中的从众现象是( )的现实表现。
a、社会分类论
b、社会关系论
c、社会参与论
4、【多选题】使用与满足理论持有以下观点()
a、使用媒介必须导致需求满足
b、受众是主动的积极的
c、受众使用传媒相当于“自助餐厅”消费
d、使用媒介不满足后导致再次使用
5、【多选题】社会参与理论认为,受众参与传播也是其( )和( )的表现。
a、知晓权
b、表达权
c、反论权
d、监督权
6、【填空题】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将受众理论归纳为四种,即( )、( )、( )和( )。
7、【填空题】个人差异论以心理学的( )模式为基础,从( )主义角度阐述受众。
8、【填空题】社会分类论划分受众的标准有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以及( )、( )、( )和( )等。
9、【填空题】社会关系论认为,受众所属的( )关系影响和制约其传播行为。
10、【填空题】文化规范论关注受众所处的( )环境,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或长期的( )理论。
11、【填空题】使用与满足理论被认为是唯一从( )角度探讨受众的理论。
12、【填空题】社会参与理论是一种( )理论,认为公民有权( )和( )传媒。
13、【简答题】请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分析一下社交媒体中的网民活动。
7.1效果研究的轨迹1、【多选题】即使在今天,大众传播效果也往往不是及时的、普遍的、因果的,而是( )、( )和( )。
a、有限的
b、强大的
c、间接的
d、有选择的
2、【多选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效果研究转向对媒介的( )、( )和( )效果。
a、直接的
b、潜在的
c、间接的
d、长期的
3、【填空题】西方传播学效果研究的历史经历了( )、( )和( )三大时期。
4、【填空题】分层效果论认为,传播效果可以表现在对( )、( )和( )、( ),乃至整个社会等不同层面。
5、【填空题】有限效果论时期效果研究的问题之一是将“效果”仅仅界定在( )。
6、【填空题】效果研究表明,大众传媒产生效果必须建立在诸多( )因素之上。
7、【简答题】传播研究从弱效果论回归到强效果论,研究者的效果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7.2效果的特征与构成7.3议程设置理论7.4沉默的螺旋理论7.5其他效果理论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14
- 2023-02-27 01:13
- 2023-02-27 00:58
- 2023-02-27 00:53
- 2023-02-27 00:27
- 2023-02-27 00:06
- 2023-02-26 23:43
- 2023-02-26 23:41
- 2023-02-26 23:11
- 2023-02-26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