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反物质是物质吗?——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性
b、规律性
c、可知性
d、客观实在性
2、【单选题】唯物主义最初的历史形态是(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2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1、【单选题】“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就是说(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2、【单选题】“意识的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就是指( )
a、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主观世界
b、意识对于世界的改变具有任意创造性
c、意识具有改变客观规律的能动作用
d、意识对于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指导作用
2.3中美关系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吗?——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单选题】“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会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冲突变得不可避免,这强调的是矛盾的斗争性。下列选项中与“修昔底德陷阱”不一样的是( )
a、合作共赢
b、零和博弈
c、冷战思维
d、你死我活
2、【单选题】两个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变为合作,这体现的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
2.4精准扶贫的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矛盾的特殊性的是( )
a、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b、因地制宜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大会漫灌式的扶贫
2、【单选题】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的关系
a、共性和个性
b、主要和次要
c、多数和少数
d、决定与被决定
2.5“滴水穿石的启示”——量变质变规律1、【单选题】质和事物具有( )的关系
a、相互对立
b、相互包含
c、直接同一
d、相互转化
2、【单选题】“滴水穿石”蕴含的哲理是(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6从“拿来主义”说起——辩证的否定观1、【单选题】下列成语中包含辩证否定原理的有( )
a、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厚今薄古,厚古非今
d、古为今用,洋为今用
2、【单选题】作为辩证否定的"扬弃"是( )
a、既保留又继承
b、完全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2.7章节练习1、【单选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2、【单选题】意识的本质就在于它( )
a、是人所特有的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主观世界
b、是人脑内部异常精微物质的特殊运动状态
c、是反映物质世界的人脑的机能
d、能够恰当地支配身体的动作,以便合理地适应外部世界的情况
3、【单选题】下列观点中表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4、【单选题】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
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体现适度原则的是( )
a、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6、【单选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单选题】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8、【多选题】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
9、【多选题】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
a、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
b、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d、意志坚强的人,一切目标都能够实现
10、【多选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没有明显的区别
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3.1“阿凡达”的虚拟与现实——认识的本质1、【单选题】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直观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单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2“一见钟情”靠谱吗?——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单选题】下列各项属于理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①感觉②概念③判断④推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
2、【多选题】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必须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
3.3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嬗变——真理及其特性1、【多选题】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判断题】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是不可靠性.
3.4引力波的预言与发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单选题】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点是看它( )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2、【单选题】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具有( )
a、社会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有用性
3.5“鲁人徙越”的价值问题——价值及其基本特性1、【单选题】哲学上的“价值”是( )
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积极意义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2、【单选题】价值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多维性
d、社会历史性
3.6“鞋子合不合脚”的哲学解读——价值评价及其实现条件1、【单选题】价值评价是( )
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
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
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
2、【多选题】评价性认识的目的是( )
a、求真
b、求善
c、求美
d、求实
3.7袁隆平与奥本海默的不同人生境遇——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1、【多选题】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
a、成功的实践既要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
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c、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判断题】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
3.8章节练习1、【单选题】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单选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3、【单选题】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是说明( )
a、社会实践的需要能极大推动人类的认识发展
b、社会具有更强的传授知识的作用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大学比社会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4、【单选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具体性与直接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6、【单选题】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
a、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c、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从书本到实验,从实验到书本
7、【单选题】真理和谬误的区别主要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8、【单选题】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9、【判断题】"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10、【判断题】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4.1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单选题】古丝绸之路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没有阶级性
c、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物质的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单选题】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2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部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单选题】中央对土地制度进行改革,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遵循的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多选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3“最多跑一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单选题】“最多跑一次”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举措,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经济基础的变化会立即导致上层建筑相应变化
2、【单选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4.4电饭煲的品质之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其意义1、【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判断题】要解决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就必须牵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经济改革的“牛鼻子”。
4.5人工智能会让你失业吗?——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1、【多选题】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有( )
a、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b、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c、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
d、改变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2、【多选题】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的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 )
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d、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
4.6“不一样”的祁同伟与陈岩石——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1、【多选题】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有( )
a、停留于历史现象表面的认识根源
b、少数人从事政治统治、垄断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历史根源
c、剥削阶级思想家出于阶级偏见的阶级根源
d、人的认识能力有限的认识根源
2、【判断题】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4.7红色中国的速度与激情——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现实意义1、【单选题】中国海外救援闪电般的速度,是对( )原理的最好诠释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判断题】人民创造历史,就是说历史上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
4.8章节练习1、【单选题】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单选题】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思想文化
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
3、【单选题】"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4、【单选题】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5、【单选题】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 )
a、生产力
b、生产工具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6、【单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7、【多选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8、【多选题】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多选题】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0、【多选题】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
a、全球性问题完全是科学技术发展造成的
b、全球性问题不完全是科学技术发展造成的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发展一定会使人"非人化"
5.1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商品的二因素1、【单选题】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 )
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
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
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
d、看重商品的价值
2、【多选题】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
5.2劳动最光荣 职业无贵贱——劳动的二重性1、【单选题】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2、【单选题】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5.3“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单选题】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2、【判断题】"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价值规律与计划方式结合起来.
5.4特殊的“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单选题】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
2、【多选题】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 )
a、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
b、劳动者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一无所有
5.5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奥秘——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1、【单选题】有一个商品生产者准备靠多年积蓄的货币脱离劳动当资本家。他打算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于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一半用于个人消费,过上比工人好一倍的生活。已知当时一个工人每天工作日长度为12小时,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元,需要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2元,每个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为8元。该商品生产者最少要有多少货币和最少雇佣几个工人才能成为资本家?( )
a、320元/16个
b、160元/8个
c、400元/12个
d、200元/10个
2、【单选题】机器人的出现说明了( )
a、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b、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c、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
d、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5.6“我们是99%”——资本积累及其后果1、【单选题】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a、c∶v
b、m∶c
c、c∶m
d、m∶v
2、【多选题】下列关于资本积累的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d、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5.7两次世界性大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1、【单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生产相对短缺
d、生产绝对短缺
5.8“自由女神”的困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1、【单选题】人权原则是资本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这种原则强调的其实只是( )
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生存权利
d、发展权利
2、【多选题】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财富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5.9章节练习1、【单选题】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2、【单选题】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 )
a、120%
b、150%
c、1.8
d、2
3、【单选题】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时间为每日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
a、从100%下降至50%
b、从100%上升至200%
c、 从100%上升至300%
d、 从100%上升至400%
4、【单选题】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 降低劳动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5、【单选题】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 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 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6、【单选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单选题】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形式不同
b、生产目的不同
c、生产条件不同
d、生产过程不同
8、【单选题】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9、【多选题】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10、【多选题】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11、【多选题】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2、【多选题】反映全社会的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形式有(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农业利润
13、【多选题】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a、有社会财富的积累
b、社会分工的出现
c、生产资料的增长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4、【判断题】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10万元( )
15、【判断题】马克思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为了说明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价值周转方式对资本周转快慢的影响。划分依据是生产资本不同组成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而资本按其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样理解是( )
16、【判断题】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6.1“标准石油”的成长之路——垄断的形成1、【单选题】垄断价格实现的基础是( )
a、垄断地位
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2、【多选题】下面关于垄断说法正确的有( )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垄断消灭了竞争
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的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d、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2谁掌管美国?——金融寡头与金融垄断资本1、【单选题】金融资本是由( )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a、货币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2、【多选题】关于金融寡头的正确说法有( )
a、金融寡头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
b、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c、金融寡头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d、金融寡头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
6.3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单选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多选题】下列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形式的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6.4经济全球化会被逆转吗?——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1、【多选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包括( )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多选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它形成的现实基础有( )
a、生产不断发展
b、科技加速进步
c、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d、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6.5章节练习1、【单选题】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是通过( )这一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a、市场经济
b、跨国公司
c、资本主义国家
d、垄断资产阶级
2、【单选题】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 )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金融资本主义
3、【单选题】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发展,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实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其中的垄断价格表现为( )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d、市场调控的价格
4、【单选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
a、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部分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c、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d、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多选题】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这是因为:( )
a、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b、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c、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
d、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6、【多选题】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关于金融寡头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a、他们支配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b、他们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
c、金融寡头就是银行企业家
d、他们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
7、【多选题】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垄断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时期
8、【多选题】下面有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法正确的有(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9、【多选题】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
a、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出现不平等、不平衡
c、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10、【多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化
b、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c、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d、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7.1“乌托邦”的困境与希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单选题】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到现在,社会主义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 )
a、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b、社会主义从一国多多国的实践
c、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
d、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2、【多选题】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是( )
a、唯物史观的发现
b、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
c、剩余价值的发现
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创立
7.2“阿芙乐尔号”的炮声——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1、【单选题】无产阶级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组织临时政府
b、成立共和国
c、成立巴黎公社
d、成立合作社
2、【判断题】列宁根据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即著名的“一国胜利论”。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7.3红旗漫卷西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1、【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波兰人民共和国
b、朝鲜
c、苏维埃俄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2、【判断题】苏联模式虽然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但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7.4“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1、【多选题】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 )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2、【多选题】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实践告诉我们( )
a、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要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但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
c、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d、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7.5章节练习1、【单选题】标志科学社会主义正式面世的著作是( )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革命》
2、【单选题】"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封建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3、【单选题】当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有( )
a、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
b、中国、朝鲜、古巴、越南、波兰
c、中国、朝鲜、古巴、老挝、捷克斯洛伐克
d、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南斯拉夫
4、【单选题】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这里的"同时"是指( )
a、同一天发生
b、同一时刻发生
c、同一年发生
d、同一历史时期发生
5、【单选题】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c、发展生产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6、【单选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7、【多选题】"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是指(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b、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c、共产主义必然会实现
d、阶级必然会消亡
8、【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有(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实行按劳分配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9、【多选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d、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10、【判断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8.1“理想主义的日子”——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单选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b、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c、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
d、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2、【单选题】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存在着阶级斗争
8.2坚定理想信念 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多选题】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
a、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极其渺茫的
b、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c、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2、【判断题】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应该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8.3章节练习1、【单选题】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 )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单选题】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
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4、【单选题】"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
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
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5、【单选题】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6、【单选题】"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远大理想"是指(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7、【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8、【多选题】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也还存在着阶级斗争
9、【多选题】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 )
a、是人们单纯的谋生的手段
b、是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
c、是休闲的手段
d、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有强迫性的活动
10、【多选题】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这对关系所具有的丰富理论内涵在于( )
a、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
b、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
c、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也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2:06
- 2022-12-05 21:59
- 2022-12-05 21:57
- 2022-12-05 21:53
- 2022-12-05 21:45
- 2022-12-05 20:54
- 2022-12-05 20:38
- 2022-12-05 20:37
- 2022-12-05 20:24
- 2022-12-05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