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历史进程中的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绪论 - 单元测验1、城市形态不直接受到( )因素的影响。
a、生产力水平
b、人口数量
c、技术条件
d、价值观念
2、聚落的出现是因为群居生活的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生存竞争中,逐渐选择了(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a、农业分工
b、依水而居
c、农业定居
d、自由生长
3、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突破( ),这意味着城市替代乡村,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聚落。
a、50%
b、45%
c、30%
d、70%
4、“场所就是特殊风格的空间,场所的精神如同一种完整的人格”这句话是( )说的。
a、卡米诺·西特
b、凯文·林奇
c、勒·柯布西耶
d、诺伯特·舒尔茨
5、淡化城市界限,使城市空间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的科技革命是( )。
a、蒸汽技术革命
b、电力技术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智能技术革命
6、农业时代的主要财富是( )。
a、知识技能
b、谷物家禽
c、原料劳力
d、经验立法
7、在马斯洛:需要层次金字塔中,代表人的最高需求的是( )。
a、尊重(自尊及受人尊重等)
b、审美(现实美及艺术品欣赏)
c、自我实现(得到社会认可等)
d、交往(爱情、友谊、交流等)
8、早期的营建活动主要依靠自然力,下列可作为营建活动可依靠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农田
c、水道
d、方位
9、城市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生发,城市形态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
a、功能主义
b、集权主义
c、理性主义
d、形式主义
e、有机主义
10、( )等书中都认同空间的社会功能,强调其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a、《城市意象》
b、《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c、《建筑模式言语》
d、《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11、《雅典宪章》(1933年)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适应工业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社会和空间需求,清晰的功能分区让城市的混乱无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2、《北京宪章》(1999年)将20世纪称为大建设和大破坏时期,功能主义难咎其责,忽略了人本尺度性的建设行为是对地域文化的毁灭,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生命力的羸弱。
13、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
14、良好的人居空间首先要求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15、所谓极限意识是指人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存在以及外部认知无限性的积极肯定。
绪论 - 单元作业1、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美化运动的开展标志着现代城市设计正式拉开序幕。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意识形态的不断变革,城市面貌在不断演进的城市设计观念影响下持续发生改变。结合本单元学习的绪论内容,请你谈一谈对于现代城市设计观念发展演替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章 以人为本:城市设计的价值内涵1.5主体内容: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1、下列要素属于自然环境要素的是( )。
a、纬度、海拔
b、温度、湿度
c、地势、水体
d、用地产权归属
1.5主体内容: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1、下列要素不属于建成环境要素的是( )。
a、建筑
b、街道
c、停车场
d、河流
1.5主体内容:城市设计的构成要素随堂测验1、城镇属于人群活动要素。
第一章 - 单元测验1、下列哪一项是沙里宁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b、城市设计是关于全部生活、经过和使用该场所的人的场所设计。
c、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d、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2、下列哪一项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于城市设计的论述( )。
a、城市设计概念是广义的,强调为人创造场所。
b、城市设计和其他的设计过程一样,是理性的方法和灵感的结合。
c、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
d、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的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3、“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这句话是( )说的。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伏尔泰
4、下列哪项不是宜居性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 )。
a、安全
b、健康
c、便利
d、复合
5、下列关于宜居性城市设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强调创造环境友好的交往型公共空间
b、提倡公共交通
c、鼓励车行友好街道
d、尊重城市历史文脉
6、( )曾提出城市多样性理论,她认为城市活力的来源是以人真正的生活为主题的设计。
a、扬·盖尔
b、简·雅各布斯
c、刘易斯·芒福德
d、凯文·林奇
7、城市设计中应建立( )机制,以促进场所日常活动的持续发生和城市活力的持续生长。
a、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引导
b、自下而上的微观政策反馈
c、土地功能的动态调控
d、物质空间形态管控
8、传统的城市设计在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引导调控之下( ),从而造成空间活力缺失。
a、对土地的控制力度不够
b、对人的行为活动没有考虑
c、过于强调物质空间形态的塑造
d、对人的行为活动考虑不足
9、在城市规划领域,对“包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 )。
a、要求我们在关注经济可持续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群体。
b、将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放在关注点的首位,最大化地消解城市中的社会不公与社会排斥问题。
c、强调共享空间与共享经济的开发和使用,倡导公众参与,人人享有参与权。
d、为城市未来的变化预留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10、下列属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遵循的三个基本尺度的是( )。
a、任何物“种的尺度”
b、人自身的“内在尺度”
c、“美的规律”
d、“自然的尺度”
11、1960年代起,首先在英国再次提出城市设计问题。
12、城镇属于人群活动要素。
13、理想的城市环境应是各种要素的高度有机融合,互相协调。
14、孙施文强调“规划不是利用过往经验的推测,而是为变化而存在的工具,其运用方式是引导和控制”,指出城市设计具有可变性。
15、对“美”的追求是城市设计永恒的价值站点。
第二章 发现问题:现实认知的技术方法2.3地段现状:现实认知方法随堂测验1、城市设计的前期调查研究通常涉及( )层面的具体工作和相关技术方法。
a、文献调研和场地踏勘
b、场地踏勘和信息采集
c、文献调研和信息采集
d、文献调研、场地踏勘和信息采集
2.3地段现状:现实认知方法随堂测验1、城市空间的属性分析是认识场所的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确定设计对象的社会文化属性、意象认知属性、功能使用属性、空间形态属性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心智地图法
b、语义辨析法
c、sd法
d、图底关系法
2.3地段现状:现实认知方法随堂测验1、城市空间的定量分析包括量化的规模、容量、指标的研究。在当前的城市设计中,相对成熟的数字化研究分析方法不包括( )
a、gis空间信息处理及分析方法
b、大数据分析方法
c、环境模拟分析方法
d、空间模数理论研究法
2.4问题辨析:发现问题方法随堂测验1、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城市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涉及()。
a、构成问题
b、配置问题
c、品质问题
d、形态问题
2.4问题辨析:发现问题方法随堂测验1、经济系统是城市大系统的发展动力源泉。要维持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仅有优秀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以及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经济产业环境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两部分。
2.4问题辨析:发现问题方法随堂测验1、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底”与“貌”两类条件,“底”指地形地貌、水文河流、植被等风貌要素地貌,特定地域环境因地形地貌、水文河流的差异性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景观。
第二章- 单元测验1、研判定位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分析,逐步实现对项目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全过程控制。此阶段的主要步骤不包括( )。
a、潜力挖掘
b、问题研判
c、目标定位
d、策略制定
2、城市设计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设计实施是以管控的方式实现的,( )就是链接空间方案与实施管理的重要环节。
a、城市设计法律
b、城市设计法规
c、城市设计技术规范
d、城市设计导则
3、( )的基本任务是整体地保护自然山水空间架构,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整体空间意象,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4、( )的基本任务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对建设项目所在的地块,提出详细设计方案,提升地块的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艺术性。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5、实施型城市设计从实施项目的类型来看,不包括( )
a、研究型
b、开发型
c、更新型
d、社区型
6、从研究目的角度可以将城市设计调查研究分为( )。
a、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b、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
c、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社会生活研究和空间场所研究
7、城市空间的属性分析是认识场所的手段,主要用于分析确定设计对象的社会文化属性、意象认知属性、功能使用属性、空间形态属性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
a、心智地图法
b、语义辨析法
c、sd法
d、图底关系法
8、一般性的城市设计技术路线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 )
a、研判定位阶段
b、方案设计阶段
c、实施管理阶段
d、评估反馈阶段
9、我国现行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主要包含( ),他们分别应对不同层面的城市问题和发展任务。
a、总体城市设计
b、区段城市设计
c、地块城市设计
d、专项城市设计
10、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在城市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涉及( )。
a、构成问题
b、配置问题
c、品质问题
d、形态问题
11、城市设计不只是具体的空间操作和形态设计,而是以现实问题和发展目标为导向,促成城市社会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社会实践。
12、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实施应用,城市设计的实施管理主要指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不包括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形成的对城市建设发展的管控实施。
13、研究型城市设计的设计过程和所用的方法应对不同的城市特征和现实问题基本相同。
14、实施型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核心内容,完整地涵盖了城市设计从分析研究、目标策划、方案设计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无论是对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还是空间实践的操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5、经济系统是城市大系统的发展动力源泉。要维持城市健康持续的发展,仅有优秀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社会环境的自由公正,以及经济的持续繁荣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则。经济产业环境包括发展阶段和经济产业两部分。
第三章 发展策略:目标策划的技术方法第三章 - 单元测验1、城市设计包括五大目标包括( ): ①社会目标 ②经济目标 ③生态目标 ④文化目标 ⑤形象目标 ⑥近期目标 ⑦远期目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③④⑤⑥⑦
2、( )目标对于整个过程导向良好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设计者评价、调整和完善近期及阶段目标,实现更好结果的依据。
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总体目标
d、以上都是
3、swot分析法中,s-w-o-t四个字母的含义依次为( )
a、优势-劣势-机遇-挑战
b、劣势-优势-挑战-机遇
c、机遇-挑战-优势-劣势
d、挑战-机遇-劣势-优势
4、swot分析按照要素的来源将( )归纳为“内部资源”来予以归纳和梳理。
a、s、w
b、o、t
c、s、o
d、w、t
5、城市设计的目标定位往往用于解决地段( )的问题,其描述方法主要依赖抽象性的或语言文字。
a、是什么
b、有多好
c、有什么
d、有多少
6、( )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发展需求,塑造新的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办公型
7、( )城市设计更多地强调地段物质环境建设所涵盖的文化内涵和空间品质,以及适应当代城市生活的活力问题。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办公型
8、城市的文化目标以反映独特的地方文化和风貌特色为指引,并通过活动组织与策划等社会策略和特色风貌与景观环境营造等空间策略,使之融入日常生活和空间设计中,具体内容包括( )
a、营建智慧挖掘
b、文化遗产保护
c、人文风土传承
d、地方特色发扬
9、现实城市设计和建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设计对象形成不同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
a、开发型
b、更新型
c、社区型
d、办公型
10、在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解决路径下,设计策略可以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及不同的呈现方式。主要包括( )
a、策划类
b、空间操作类
c、制度建设类
d、理论研究类
11、城市土地是空间的本底,也是产生经济价值的根本来源。
12、城市开发建设必须严格保护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人工系统不能影响自然系统永续发展。
13、远期目标回应以发展为导向的未来愿景,即城市设计的“结果”目标,追求过程与追求结果的目标在城市设计来说并不是兼备的。
14、信息收集是地段定位的准备阶段。
15、社区型城市设计策略的目标是营造一个社区生活的共同体。
第四章 用地布局:城市空间的组织方法第四章 - 单元测验1、依据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城乡建设用地可分为()个大类。
a、6
b、8
c、10
d、12
2、依据2018版新居住区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下哪种关于生活圈的提法不恰当。()
a、十五分钟生活圈
b、十分钟生活圈
c、六分钟生活圈
d、五分钟生活圈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占比为()。
a、4%-6%
b、5%-8%
c、8%-10%
d、10%-12%
4、居住用地类别代码为()。
a、r
b、b
c、j
d、z
5、以下哪项不属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土地的调控措施。()
a、开发强度控制
b、开发奖励措施
c、规划量裁审定
d、规划方案修订
6、以下哪种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比最大。()
a、居住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绿化景观用地
d、工业用地
7、城市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
a、30-50km/h
b、40-60km/h
c、50-70km/h
d、60-80km/h
8、以下代码中属于城市绿地的是()。
a、g1
b、g3
c、xg
d、eg
9、静态交通设施包括()。
a、停车场
b、汽车站
c、车辆保养场
d、修理厂
10、城市土地具有()特征。
a、富余性
b、稀缺性
c、不可再生
d、可再生
11、“结构”指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及部分和整体之间关系的组合方式。
12、城市道路交通只需要考虑机动车出行的要求。
13、地租指土地所有者让土地使用者让渡其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收入。
14、以经营功能为主导的城市中心区通道称之为“道”。
15、仓储用地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
第五章 建筑营建:实体空间的设计方法第五章 - 单元测验1、在对群体建筑设计进行评价时,()是评价的首要标准。
a、多样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独特性
2、以下哪种类型不属于单体建筑的平面形态。()
a、点状
b、线状
c、面状
d、自由状
3、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除住宅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
a、22米
b、23米
c、24米
d、25米
4、围合式的群体建筑具有明显的()特征。
a、内聚性
b、层次性
c、连续性
d、灵活性
5、()模式是商业街群体建筑组合的基本模式。
a、行列式
b、围合式
c、复合式
d、线性
6、()是工业类群体建筑最常采用的组合方式,一方面可保证交通运输的便捷和连通,另一方面也可使生产车间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a、行列式
b、线性
c、围合式
d、复合式
7、以下哪个方面不属于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a、结构安全性
b、建造规范性
c、改造经济性
d、空间差异性
8、群体建筑设计组合时,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对比与协调
b、统一与变化
c、主从与重点
d、节奏与韵律
9、住宅建筑在进行组合时,应重点考虑()。
a、日照间距
b、自然通风
c、住宅朝向
d、噪音防治
10、以下哪些更新理念是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时期后所提倡的。()
a、大拆大建
b、仿古改造
c、活态更新
d、文脉延续
11、群体建筑中的单体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应在体量、尺度、材料、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相互呼应与彼此和谐。
12、在建筑群体中,为了达成整体的统一性,各组成要素应平分秋色,彼此并置存在。
13、建筑外部空间具有单体——群体——城市三个层面的空间意义。
14、“保留”、“修复”不属于既有建筑的更新范畴,“改造”、“重建”是建筑更新的核心手段。
15、内部并置的设计手法适用于内部空间较大的既有建筑更新,例如谷仓、教堂、火车站及工业建筑等。
猜你喜欢
- 2022-12-05 21:42
- 2022-12-05 20:55
- 2022-12-05 20:40
- 2022-12-05 20:16
- 2022-12-05 20:15
- 2022-12-05 20:11
- 2022-12-05 19:50
- 2022-12-05 19:43
- 2022-12-05 19:18
- 2022-12-05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