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传质理论与设备5.1 传质与分离概述随堂测验1、(单选)通过传质实现混合物分离,混合物主要是指( )
a、均相混合物;
b、非均相混合物;
c、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d、以上均不正确。
2、(单选)如下哪一种单元操作可以不从外界引入新相而发生相际传质( )
a、萃取;
b、吸附;
c、吸收;
d、解吸。
3、(单选)如下哪一种单元操作通过引入新相而发生相际传质( )
a、闪蒸;
b、结晶;
c、萃取;
d、普通精馏。
4、(单选)作为一大类传质分离操作,平衡分离实现混合物分离的主要依据是( )*
a、两相接触时,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迁移速度不同;
b、原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某物化性质不同,由此造成它们在两相中的分配不同;
c、两相接触时,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有差异;
d、原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分离媒介中的迁移速度不同。
5、(单选)如下哪项活动基本上与传质无关()
a、做红烧肉;
b、榨果汁;
c、人呼吸;
d、泡茶。
5.2 相内传质随堂测验1、(单选)分子热运动是随机的,而流体内部发生了组分的定向迁移,一定是因为()
a、流体被搅动了;
b、流体内部存在该组分的浓度梯度;
c、通过引入其他相造成了相际传质;
d、通过引入外界能量造成了该组分的挥发。
2、(单选)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的二元混合物中,a组分在某处的分子扩散通量( )
a、与混合物中该组分的平均浓度梯度成正比;
b、与该处与相界面处的浓度差成正比;
c、与b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与该组分在该处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3、(单选)浓度梯度的方向与传质的方向()
a、相反;
b、相同;
c、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没有关系。
4、(单选)混合物中某组分分子扩散的阻力源于()
a、该组分分子热运动时与混合物中其他类分子的碰撞;
b、该组分分子热运动时与混合物中同类分子的碰撞;
c、该组分分子热运动时与器壁的碰撞;
d、以上三种均为分子扩散阻力的来源。
5、(单选)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数量级大约是()*
a、
b、
c、
d、
6、(单选)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数量级大约是()*
a、
b、
c、
d、
7、(单选)某组分在气相中扩散时,压力升高,则分子扩散系数()
a、增大;
b、减小;
c、增大还是减小与该组分的具体性质有关;
d、与压力无关。
8、(单选)某组分在气相中扩散时,温度升高,则分子扩散系数()
a、增大;
b、减小;
c、增大还是减小与该组分的具体性质有关;
d、与压力无关
9、(单选)如下关于某组分在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b、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c、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d、该组分分子体积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10、(单选)如下关于流体中的分子扩散和热传导相似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者都是由分子热运动而引起的传递现象
b、一般来说,气相中分子扩散系数和热导率都大于它们在液相中之值
c、在对流传质过程,分子扩散依然存在;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热传导也依然存在;
d、过程通量均与作为推动力的梯度成正比。
11、(单选)晃动容器或搅拌流体可促进组分的混合,是因为()
a、发生了涡流扩散;
b、促进液体内部与外界的传质;
c、分子热运动加剧,促进了分子扩散;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12、(单选)如下哪一组中的三个物理量具有相似性()*
a、湍流黏度、对流传热系数、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对流传热系数、湍流黏度;
c、涡流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d、分子扩散系数、动力学黏度、热导率。
13、(单选)当温度升高时,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将()
a、在两相中的扩散系数都减小;
b、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增大,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减小;
c、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减小,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增大;
d、在两相中的扩散系数都增大;
14、(单选)由a b构成的气体混合物,当总浓度增加时,a在b中的扩散系数(1)*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好说
15、(单选)由a b构成的气体混合物,假如b的摩尔质量变大,则a在b中的扩散系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好说
16、(单选)如下关于混合物中组分a扩散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组分a的性质;
b、只与体系的状态有关;
c、是体系的性质;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7、(单选)如下哪一项是分子扩散系数的正确单位()
a、1/s;
b、m/s;
c、m/s2
d、m2/s
18、(单选)如下关于流体中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与温度无关,也都不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b、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也都受流动状况的影响
c、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涡流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d、两者都与温度有关,且分子扩散系数与流动状况有关
19、(多选)如下现象中,与分子扩散有关的有()*
a、美酒飘香;
b、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c、放一包干燥剂到食品袋里;
d、感觉铁比木头凉。
20、(多选)关于ja=-d(dca/dz)表达式,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a、可用于二元混合物
b、可用于多元混合物
c、即可用于气相,也可用于液相
d、只适用于稀溶液
5.2 相内传质随堂测验1、(单选)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达到定态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某组分而言,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传质通量与分子扩散通量相等;
b、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不等于零;
c、相内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处处相等;
d、相内组分浓度在扩散方向上按线性规律分布。
2、(单选)在二元物系(a b)发生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气、液相中,组分a和组分b()
a、仅在通过相界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b、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气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c、仅在通过相界面或液相中某一截面时是等摩尔反向的;
d、通过相界面或两相中任意一个截面时都是等尔反向的。
3、(单选)二元混合物a b在相内进行(定态的)单向扩散,b为惰性组份。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对a组分而言,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传质通量大于分子扩散通量;
b、通过相内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截面的净物质量等于零;
c、相内a组分在扩散方向上的浓度梯度处处不相等;
d、相内a组分浓度在扩散方向上按对数规律分布。
4、(单选)在静止的a b两组分体系的某一相内,总浓度处处相等。若某处存在a组分在z方向的浓度梯度,则如下哪一项结论不能得出( )*
a、该处存在b组分的浓度梯度,且方向与a组分的相反 ;
b、该处a组分与b组分的分子扩散通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该处a组分传质通量等于其分子扩散通量;
d、a在b中的扩散系数等于b在a中的扩散系数。
5、(单选)如下关于等摩尔反向扩散和单向扩散之区别的表述,错误的是()*
a、单向扩散时有总体流动,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没有;
b、组分在相内的浓度分布规律,单向扩散和等摩尔反向扩散时不同;
c、单向扩散只在气相中发生,而等摩尔反向扩散在气、液两相中都发生;
d、相内浓度差相同时,单向扩散传质速率高于等摩尔反向扩散。
6、(单选)漂流因子反映了如下哪一项对传质的贡献()
a、分子扩散;
b、总体流动;
c、涡流扩散;
d、对流传质。
7、(单选)在可视为理想气体的二元气相混合物中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含量减少而其它条件不变,则另一组分的传质速率()*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两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的含量增加,则漂流因子的值()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单选)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不同截面的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单选)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以总体流动方式通过不同截面的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单选)在发生定态单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通过不同截面的传质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单选)在发生定态等摩尔反向扩散的气相中,某组分a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不同截面的通量()
a、处处相等;
b、处处不相等;
c、在靠近相界面的区域才处处相等;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单选)如下关于单向扩散中漂流因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数值小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d、数值大于1,且随溶质组分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14、(单选)如下哪种相内传质的速率na一定等于分子扩散通量ja()*
a、等摩尔反向扩散;
b、单向扩散;
c、对流传质;
d、涡流扩散。
15、(单选)某体系气相为a b二元混合物,当其中发生a组分的定态单向扩散时,对该相中垂直于传质方向的某一截面而言,()*
a、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b、a组分分子扩散通量大于b,但a组分传质通量小于b;
c、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a组分传质通量大于b;
d、两组分分子扩散通量相等,且两组分传质通量也相等。
16、(单选)盛于一个烧杯内的乙醇向静止的空气中挥发,当体系温度和总压一定时,挥发速度()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快;
c、越来越慢;
d、无法确定。
17、(单选)单向扩散不可能发生于如下哪一过程中( )*
a、雨后路面逐渐变干;
b、解吸;
c、蒸馏;
d、容器中溶剂向空气中挥发。
5.2 相内传质随堂测验1、(单选)如下关于涡流扩散和分子扩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涡流扩散引起的传质通量远大于分子扩散;
b、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可以在流体中同时存在;
c、涡流扩散起因于流体质点的脉动与混合,而分子扩散起因于分子热运动;
d、流动着的流体内部只要存在组分浓度梯度,就必然同时存在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
2、(单选)如下哪项与分子扩散无关( )*
a、对流传质;
b、涡流扩散;
c、等摩尔反向扩散;
d、单向扩散。
3、(单选)如下关于对流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传质的推动力为组分的主体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
b、对流传质是指两相流动时发生的相际传质;
c、对流传质可能包含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过程,但有时也仅有分子扩散的贡献;
d、某组分在某相中对流传质系数的大小与其在该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无关。
4、(单选)如下哪一项是液相对流传质系数kl的正确单位()
a、1/s;
b、m/s;
c、m/s2
d、m2/s
5、(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对流传质系数的影响因素()
a、流体的运动黏度;
b、体系的相平衡常数;
c、流体在传质设备内的特征流速;
d、传质设备的特征尺寸
6、(单选)下面各组中的两个物理量,没有相似性的一组是()*
a、努塞尔数与舍伍德数;
b、雷诺数与施密特数;
c、分子扩散系数与热导率;
d、对流传热系数与对流传质系数。
7、(单选)对目前已有的对流传热和传质系数数群关联式,就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来看,()
a、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与传质系数的关联式相差不大;
b、传质系数的关联式优于传热系数的关联式;
c、传热系数的关联式优于传质系数的关联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
a、与总压成正比;
b、与总压成反比;
c、与总压的0.33次方成正比;
d、与总压的0.2次方成反比。
9、(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经典的对流传质模型()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亨利模型。
10、(单选)有效膜模型与溶质渗透模型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认为膜内为定态传质过程,后者则认为该过程为非定态过程;
b、前者认为相界面处不存在传质阻力,后者则认为相界面处的传质阻力不能忽略;
c、前者假定静止膜的存在,而后者则放弃了这一假定;
d、前者适合用于分析难溶气体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后者适合用于分析易溶气体的在液相内的传质过程。
11、(单选)如下关于溶质渗透和表面更新模型的相同或不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放弃了静止膜的假定;
b、前者认为相内传质过程为定态,而后者则认为相内传质过程是非定态的;
c、前者认为液体每隔一段时间完全混合一次,后者认为液相表面在随时、连续不断地被更新;
d、由前者可得出传质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的1/2次方成正比的结论,则后者则认为该指数为1。
12、(单选)在某传质设备内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气相混合物a b中仅a组份溶于溶剂,且溶剂s不挥发。当体系总压增加而维持a组分在气相中各处的浓度不变时,利用有效膜理论分析,a组份的气相对流传质系数kg()*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单选)在某传质设备内气液两相逆流接触,气相混合物a b中仅a组份溶于溶剂s,且溶剂s不挥发。当气相中b的含量减小维持a组分在气相中各处的浓度不变时,利用有效膜模型分析,a组份的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单选)有效膜模型将运动中的流体内的传质过程看作()
a、分子扩散过程;
b、对流传质过程;
c、涡流扩散过程;
d、溶质渗透过程。
15、(多选)如下获取对流传质系数的方法中,可行、经常被采用的是()*
a、建立描述对流传质过程的理论方程,从方程的解获取对流传质系数的计算方法;
b、从文献中直接查取对流传质系数;
c、利用已有的量纲为1的数群关联式计算对流传质系数;
d、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对流传质系数。
16、(多选)如下传质模型,认为传质过程是非定态过程的有()
a、有效膜模型;
b、溶质渗透模型;
c、表面更新模型;
d、都认为传质过程是定态的。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1、(单选)第ⅰ类体系中达相平衡时,()
a、每个组分的蒸汽压都等于体系总压;
b、每个组分蒸汽压都高于体系总压;
c、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大于体系总压;
d、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等于体系总压。
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一定条件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达到溶解相平衡时的特点()
a、两相组成相同;
b、两相温度相同;
c、两相压强相同;
d、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限度。
3、(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第ⅰ类体系的特点()*
a、体系中发生的互逆传质过程是汽化与冷凝;
b、气相中各组分可能冷凝转入液相,液相中的组分汽化进入气相;
c、相平衡时,液相中各组分在气相中的蒸汽压之和等于体系的总压;
d、气相温度高于其中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1、(单选)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物系,自由度为()
a、1
b、2
c、3
d、4
2、(单选)如下关于第ⅰ类体系中二元物系气液相平衡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压是液相组成的函数;
b、液相组成是体系温度和总压的函数;
c、总压一定时,温度是气相组成的函数;
d、体系总压是体系温度和液相组成的函数。
3、(单选)如下关于拉乌尔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用于第ⅰ类体系的理想溶液;
b、温度一定时,体系总压与某组分的液相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
c、按该定律,某组分在气相中的蒸汽压与其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温度无关;
d、该定律的内在成因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子的大小及彼此吸引力与同种分子相当。
4、(单选)已知一定温度下a组分的蒸汽压大于b组分的蒸汽压,则可以通俗地讲()
a、a组分比b组分容易挥发;
b、a组分比b组分难挥发;
c、两组分挥发的难易程度相同;
d、无法比较。
5、(单选)如下关于混合物中某组分安托因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体系的温度、压强和组成均有关;
b、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无关,但与体系的组成有关;
c、与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但与体系的组成无关;
d、与体系的温度、压强和组成均无关。
6、(单选)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理想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总压的值()
a、大于两个组分各自作为纯组分时的蒸汽压;
b、大于轻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小于重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c、大于重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小于轻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d、小于两个组分各自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7、(单选)某a b二元理想物系,当温度为80℃时,pa0=107.6kpa,pb0=40kpa,若液相摩尔分数xa=0.4,则汽相摩尔分数ya为()
a、0.4
b、0.6
c、0.642
d、0.722
8、(单选)对于理想体系,组成相同的饱和蒸汽与饱和液体比较()
a、两者温度相同;
b、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
c、前者的温度低于后者;
d、无法判断。
9、(单选)如下关于过冷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温度低于相同组成下液体的泡点;
b、各组分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c、一定压强下被加热时所产生的第一个汽泡其组成与原液体组成相同;
d、一定压强下被加热至多高温度才能产生第一个汽泡与原液体的组成有关。
10、(单选)属于第ⅰ类体系的理想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高,则()
a、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高;
b、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低;
c、两相中轻组分含量相等;
d、无法比较两相中轻组分的含量。
11、
a、a状态大于b状态;
b、a状态小于b状态;
c、a状态等于b状态;
d、无法比较。
12、(单选)总压一定时,属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物系达到相平衡时,液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则()*
a、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高;
b、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高;
c、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多,且体系温度越低;
d、气相中轻组分含量越少,且体系温度越低。
13、(单选)描述一定总压下第ⅰ类体系达到相平衡时体系温度与气相组成之间关系的是()
a、拉乌尔定律;
b、泡点方程;
c、露点方程;
d、相平衡方程。
14、(单选)关于第ⅰ类体系的二元理想物系相平衡,如下哪一类计算往往需要试差()
a、体系温度一定时,由总压求气、液相组成;
b、体系温度一定时,由液相组成求体系总压;
c、体系总压一定时,由体系温度求气、液相组成;
d、体系总压一定时,由气相或液相组成求体系温度。
15、(多选)总压不太高和温度不太低时,如下可被认为是理想物系的有()*
a、苯-甲苯;
b、甲醇-水;
c、乙醇-水;
d、乙苯-苯乙烯。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1、(单选)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理想物系y-x线上位置越高的点()*
a、体系温度越低;
b、体系温度越高;
c、各点物系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2、(单选)t-x-y图和y-x图描述的是( )一定时的二元物系相平衡关系
a、温度;
b、液相组成;
c、总压;
d、温度和总压。
3、(单选)如下方程与线的组合,匹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泡点方程与t~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y~x线,拉乌尔定律与p~x线;
b、泡点方程与t~y线,露点方程与t~x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c、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x~y线,相平衡方程与t~x线,拉乌尔定律与t~y线;
d、泡点方程与p~x线,露点方程与t~y线,相平衡方程与p~x线,拉乌尔定律与y~x线。
4、(单选)体系总压一定时,二元理想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a、随溶液中轻分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b、随溶液中轻分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c、与溶液组成无关;
d、无关确定。
5、(单选)体系总压一定时,二元理想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
a、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b、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
c、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d、无关确定。
6、(单选)二元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与体系总压的关系一般可以描述为()
a、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增加;
b、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减小;
c、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不变;
d、无法确定两者的影响关系。
7、(单选)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物系相平衡方程(以相对挥发度表示的)适用于如下哪一组条件()
a、气相是理想或非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或非理想溶液
c、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d、气相是理想或非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或非理想溶液
8、(单选)第ⅰ类体系之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与组成的关系是()*
a、液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b、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高,相对挥发度越大;
c、气相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低,相对挥发度越大;
d、无法确定。
9、(单选)关于二元理想溶液,如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总压增加时,物系相对挥发度减小;
b、总压增加时,t-x-y图两相区上移;
c、总压增加时,t-x-y图两相区变宽;
d、总压增加时,y-x线向对角线靠近。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1、(单选)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非理想体系是()
a、气相为非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b、气相为非理想气体,液相为理想溶液;
c、气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d、以上均不是。
2、(单选)下面哪一项反映了溶液的非理想性()
a、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
b、轻组分的液相摩尔分数;
c、组分在溶液上方气相中的分压;
d、组分的液相逸度。
3、(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正偏差溶液的特点()
a、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高于体系总压;
b、t-x和t-y线的位置较按理想溶液考虑时低;
c、相比于理想溶液和负偏差溶液,溶液中异种分子间的“排斥”将起主导作用;
d、组分的蒸汽压高于按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4、(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负偏差溶液的特点()
a、组分的蒸汽压低于按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t-x和t-y线的位置较按理想溶液考虑时高;
c、相比于理想溶液和正偏差溶液,溶液中异种分子间的“吸引”将起主导作用;
d、相平衡时,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低于体系总压。
5、(单选)如下关于二元物系相对挥发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挥发度随组成变化不大;
b、对于理想物系,相对挥发度随组成变化不大,但对非理想物系而言变化可能很大;
c、对于理想物系,相对挥发度随组成变化可能很大,但对非理想物系而言变化不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
a、t1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7、(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非理想溶液特点的有()*
a、组分蒸汽压不同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
b、溶液中同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不同于异种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c、组分的液相活度系数不等于1;
d、相平衡时,溶液上方气相为非理想气体。
8、(多选)关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二元物系,错误的说法有()*
a、在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气相中易挥组分的摩尔分数大于该组分液相摩尔分数;
b、温度一定时,在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的压强是该物系各组成下的最高值;
c、总压一定时,在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的温度是该物系各组成下的最高值;
d、物系的y-x线在恒沸组成下跨过对角线。
9、(多选)关于具有恒沸点的二元物系,如下错误说法中错误的有( )*
a、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不完全相同;
b、恒沸组成下,相对挥发度等于1 ;
c、溶液在此组成下无法汽化;
d、对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物系,温度一定时,恒沸组成下达到相平衡时体系总压高于轻组分作为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越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b、一定温度下,总压越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c、一定温度下,液相总浓度越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d、一定温度下,溶剂在液相中的浓度越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2、(单选)关于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排序正确的是()*
a、co2>o2>nh3>so2;
b、nh3>so2 >o2>co2;
c、nh3 >co2>so2 >o2;
d、nh3>so2 >co2>o2。
3、(单选)当温度降低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亨利系数e升高,而溶解度系数h降低;
b、亨利系数e降低,而溶解度系数h升高;
c、亨利系数e升高,溶解度系数h也升高;
d、亨利系数e降低,溶解度系数h也降低。
4、(单选)当总压加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
a、亨利系数e和相平衡常数m保持不变,溶解度系数h变为原来的1/2;
b、亨利系数e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相平衡常数m变为原来的1/2;
c、相平衡常数m和溶解度系数h保持不变,亨利系数e变为原来的1/2;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单选)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亨利系数e越大,则()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亨利系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单选)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溶解度系数h越大,则()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溶解度系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单选)气相中的溶质溶于液态溶剂时,相平衡常数m越大,则()
a、溶质越易溶;
b、溶质越难溶;
c、溶质是难溶还是易溶与相平衡常数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单选)关于相同温度下列溶质溶于水的亨利系数e,如下排序正确的是()*
a、co2 b、so2 < nh3 c、nh3 d、nh3
9、(单选)氧溶于水时,溶液的总浓度近似为()
a、18 kmol/m3;
b、32 kmol/m3;
c、55.56 kmol/m3;
d、25 kmol/m3。
10、(单选)常压、25℃的密闭容器中装有低浓度的氨水溶液,若向其中通入氮气,则()*
a、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b、相平衡常数m增大,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c、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增大;
d、相平衡常数m减小,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不变。
11、(单选)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354kpa,e2=1.11kpa,e3=0.660kpa,则( )
a、t1>t3;
b、t3>t2;
c、t1> t2;
d、t3>t1。
12、(单选)对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与溶液的平衡系统,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浓度ca(g)与其在液相中摩尔浓度ca(l)相比( )*
a、ca(g)=ca(l)
b、ca(g) c、ca(g)>ca(l)
d、无法确定。
13、(单选)现有两个溶质低浓的气液平衡系统,系统a的液相总浓度大于系统b,但两相系统液相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是相等的,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也相等,则比较两个系统的溶解度系数h和亨利系数e()*
a、ha=hb,ea=eb
b、ha=hb,ea>eb
c、ha d、ha>hb,ea>eb
14、(多选)已知某密闭容器中的气液两相体系可用亨利定律描述平衡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提高体系总压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b、降低体系温度可提高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c、向气相中通入溶质组分可提高其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d、向气相中通入惰性组分,溶质组分的溶解度不变。
5.3 气-液相平衡基础知识随堂测验
1、(单选)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分离槽,与槽内同温同压下苯摩尔分数为0.80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2、(单选)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95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贮槽,与槽内同温同压下苯摩尔分数为0.82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已知操作条件下物系相对挥发度为2.45,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3、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4、(单选)使含苯0.5%(摩尔分数,下同)的煤气不断通过装有洗油的容器。已知容器内压强为0.5mpa(绝压),体系温度下苯溶解于洗油的亨利系数为0.065mpa。则洗油中苯的最高摩尔分数为( )
a、0.005
b、0.0385
c、0.075
d、1.0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工业中常见板式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体上并流,每板上错流;
b、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错流;
c、总体上逆流,每板上逆流;
d、总体上并流,每板上并流。
2、(单选)以下哪一个部件不是板式塔必须的()
a、板上开孔
b、降液管
c、出口堰
d、进口堰
3、(单选)在筛板上设置入口安定区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减少漏液量;
d、降低板压降。
4、(单选)在筛板上设置出口安定区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气泡夹带量;
b、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减少漏液量;
d、降低板压降。
5、(单选)在筛板上设置边缘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气泡夹带量过大;
b、为支承塔板的边梁之用,无需开孔;
c、使板上液流分布更均匀;
d、减少漏液量。
6、(单选)设计板式塔时,一般要使降液管底隙高度不超过板出口溢流堰高,是因为()*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确保液封,防止气体窜入降液管内;
c、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d、减少气泡夹带量。
7、(单选)在塔板上液体出口处设置溢流堰,主要目的是()
a、防止板上液面梯度过大;
b、减少塔板上漏液量;
c、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d、防止板上液流将更多的气泡带入降液管。
8、(单选)塔板上出口堰主要有平顶堰和齿形堰两种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宜采用何种堰与板上液流量大小无关;
b、板上液流量较大时一般采用齿形堰,液流量很小时可以考虑采用平顶堰;
c、板上液流量较大的一般采用平顶堰,液流量很小时可以考虑采用齿形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单选)下面所给的液体在塔板上流动的各种形式中,对板面利用率最高的是()*
a、u形流;
b、单流型;
c、双溢流;
d、阶梯式双溢流。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泡沫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2、(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
a、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也是分散相;
b、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也是连续相;
c、液体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d、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3、(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传质表面主要是()
a、气泡的表面;
b、液膜的表面;
c、液滴的表面;
d、以上均不正确。
4、(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各种接触状态中,工业生产中希望出现的是()
a、喷射、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b、喷射和鼓泡接触状态;
c、泡沫和鼓泡接触状态;
d、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5、(单选)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清液层的高度()*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6、(单选)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泡沫层的高度()*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是增大还是减小与板上液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有关。
7、(单选)如下关于干板压降和液层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增大;
b、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增大;
c、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减小,液层阻力减小;
d、气体流量增大,则干板压降增大,液层阻力减小。
8、(多选)在塔板上,泡沫和喷射接触状态优于鼓泡接触状态,主要是因为前两者()*
a、相际接触面大;
b、传质表面更新效果好;
c、板压降低;
d、气液接触时间长。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哪一项是指与液体主流方向相反的运动()
a、液沫夹带;
b、漏液;
c、气泡夹带;
d、液泛。
2、(单选)如下关于液沫夹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沉降速度小于气流速度的小液滴,无论板间距多大,都将被夹带到上层塔板;
b、沉降速度大于气流速度的大液滴,也可能随气流到达上层塔板,但这不是液沫夹带的主要来源;
c、液沫夹带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有关;
d、液沫夹带是一种返混行为。
3、(单选)降液管除了作为上、下两板之间的液体通道,还具有如下哪一项作用()*
a、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b、使板上具有一定的液层厚度,保证传质效果;
c、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d、气、液分开。
4、(单选)对传质效果直接有影响的气泡夹带主要是指()*
a、板上液流携带板上液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降液管;
b、液流携带降液管泡沫层中的部分气泡进入下一层塔板;
c、气体通过板上液层时携带少量液滴进入上层塔板;
d、(a)和(b)。
5、(单选)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a、板间距;
b、液体流量;
c、塔径;
d、溢流堰高。
6、(单选)气体流量越大,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
a、越长;
b、越短;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单选)设计板式塔时,如果堰长/塔径比取得较小,则可能会导致()
a、板压降较高;
b、液沫夹带量较大;
c、气泡夹带较严重;
d、较高的板效率。
8、(单选)板上液面落差受如下哪一项的影响最弱()
a、塔径;
b、液体流量;
c、塔板结构;
d、板间距。
9、(单选)气流通过塔板时的不均匀分布主要是因为()
a、气泡夹带导致;
b、液沫夹带导致;
c、板上的溢流堰导致;
d、板上存在液面落差。
10、(单选)从塔板的液流入口至液流出口,气液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基本上不变化;
d、无法确定。
11、(单选)堰上液层高度与板上液流分布均匀程度的关系是()
a、无关;
b、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不均匀;
c、堰上液层越高,板上液流分布越均匀;
d、无法确定。
12、(单选)设计塔板时,如果计算出的堰上液层高很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齿形堰或双溢流方式;
b、采用平顶堰或双溢流方式;
c、采用平顶堰或u形溢流方式;
d、采用齿形堰或u形溢流方式。
13、(单选)如下哪一项最有可能导致板上出现大面积液体流通不畅的死区()
a、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过大;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过小;
c、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大;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过小。
14、(单选)在设计板式塔时,采用阶梯流的主要目的是()*
a、使板上液流均匀分布;
b、减小板上液面落差,使气流通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c、防止气泡夹带量过大;
d、确保塔板压降不至于过高。
15、(单选) 液体流量越大,则气泡夹带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单选)板上液流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与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a、无关;
b、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不均匀;
c、液体流量越大,分布越均匀;
d、无法确定。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夹带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a、边缘区;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鼓泡区。
2、(单选)当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增大时,板上液体的实际流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单选)液泛气速与通过塔板的液体流量的关系是()
a、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低;
b、液体流量越大,液泛气速越高;
c、两者没有关系;
d、两者的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4、(单选)溢流液泛发自于塔板上的()
a、溢流堰处;
b、安定区;
c、降液管中;
d、开孔区。
5、(单选)如下哪一项对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与塔板的液体入口处液层高度之差没有影响()*
a、降液管底隙的局部阻力;
b、降液管的直管阻力;
c、液体横向流过塔板时的阻力;
d、板压降。
6、(单选)液体在塔板入口处的液层高度等于()*
a、溢流堰高度 堰上液层高 降液管底隙高度;
b、降液管底隙高度 堰上液层高度 板上液面落差;
c、溢流堰高度 降液管底隙高度 板上液面落差;
d、溢流堰高度 堰上液层高度 板上液面落差。
7、(单选)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减小时,板上液层()
a、增厚;
b、变薄;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当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增大时,如下哪一项会减小()*
a、板压降;
b、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
c、板上清液层平均高度;
d、降液管内的泡沫层高度。
9、(单选)如下关于液泛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体流量不变时塔压降还在持续升高,预示液泛的发生;
b、液泛发生时,塔内液相返回严重;
c、液体流量过大仅导致溢流液泛的发生,而气体流量过大仅导致夹带液泛的发生;
d、溢流液泛和夹带液泛起因不完全相同,但最终液体都将充满全塔。
10、(单选)气液传质设备中,液泛气速随液相流量的增加()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1、(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一般规定板上液面落差不超过干板阻力的1/2,是为了()*
a、避免出现过大的板压降和过量液沫夹带;
b、避免因液面落差引起的倾向性漏液和气流分布不均;
c、避免出现溢流液泛和板上液流分布不均;
d、避免出现夹带液泛。
12、(单选)以下哪一项无助于减小塔板上的倾向性漏液()
a、设置塔板入口安定区;
b、设置塔板的边缘区和出口安定区;
c、板上采用双溢流;
d、板上采用阶梯溢流。
13、(单选)以下关于随机性漏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无关;
b、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小,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c、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越大,随机性漏液量越小;
d、随机性漏液量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量关系如何与塔板的具体结构有关。
14、(单选)以下关于塔板漏液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重的漏液会使板上不存在积液;
b、塔板是否容易漏液与其结构有关,而不仅取决于通过塔板的气体流速;
c、漏液属于液体返混行为;
d、流过塔板的液体流量增大,漏液量会增大。
15、(单选)如下哪一项用于判断板式塔溢流液泛的发生()
a、降液管泡沫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b、降液管内清层高度等于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c、两板之间充满泡沫层;
d、板上清液层高度超过降液管内清液层高度。
16、(多选)板式塔内板压降过高的危害主要有()*
a、塔内易发生液泛;
b、因塔底压强过高而使精馏塔底液体泡点过高,增加能耗;
c、气流通过塔板时的分布情况不好,影响传质效果;
d、因塔底压强过高而增加向吸收塔塔底送气的能耗。
17、(多选)板式塔中,如果溢流堰过高,会引起如下哪几种现象的出现()
a、板压降过大;
b、液沫夹带量过大;
c、板上液流分布过于不均匀;
d、可能容易发生溢流液泛。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
a、
b、
c、
d、
2、
a、
b、
c、
d、
3、(单选)一般来说,一块实际板的默弗里板效率不能达到100%,如下哪一项不是其原因()
a、板上液流的不均匀分布和液体返混;
b、气体通过塔板时的不均匀分布;
c、板上液体中存在浓度分布;
d、气液两相在板上的接触时间有限。
4、(单选)对某块塔板进行气液传质实验研究,已知体系中某组分的相际传质方向是由液相至气相,在板上液层上方取气相样品测定该组分的含量,其值与溢流堰上方局部气相中该组分的含量相比,()*
a、前者低于后者;
b、前者高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
5、(单选)在一个板式塔中,各板的板默弗里板效率()
a、完全相同;
b、一般不相同;
c、相差不大;
d、无法确定。
6、(单选)构成塔板负荷性能图的线有()
a、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b、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夹带液泛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c、液相流量上(下)限线、溢流液泛线、夹带液泛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d、液相流量上(下)限线、塔板压降线、漏液线、过量液沫夹带线。
7、(单选)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下限线是考虑到()
a、液相流量过低,板上不存在积液,传质效果很差;
b、液相流量过低,气体通过塔板时分布不均匀性严重;
c、液相流量过低,板上液流分布严重不均匀;
d、液相流量过低,液体在板上停留时间过长,传质效果差。
8、(单选)设置板式塔液相流量上限线是考虑到()
a、液相流量过大,板压降过大;
b、液相流量过大,气泡夹带严重;
c、液相流量过大,发生夹带液泛;
d、液相流量达大,发生过量液沫夹带。
9、(单选)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上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10、(单选)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液相流量下限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11、(单选)筛板塔负荷性能图中的过量液沫夹带线是根据如下哪一项作出的()
a、液体在降液管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5秒;
b、液沫夹带量不超过0.1kg/kg干气;
c、堰上液层高不低于6mm;
d、降液管内泡沫层高度不超过板间距与溢流堰高之和。
12、(单选)如下关于板式塔操作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塔的操作弹性大,说明它在使用中能适应较大范围的气、液相流量变化;
b、在不同的液气比下,塔的操作上界控制因素不同;
c、塔的操作弹性取决于塔板的结构,与塔内的液气比无关;
d、塔的操作弹性可由其负荷性能图和液气比确定。
13、(单选)关于筛板塔的操作上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过量液沫夹带、溢流液泛、严重气泡夹带;
b、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溢流液泛、过量液沫夹带、严重气泡夹带;
c、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过量液沫夹带、严重气泡夹带、溢流液泛;
d、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严重气泡夹带、过量液沫夹带、溢流液泛。
14、(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过量液沫夹带线的位置()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溢流液泛线的位置()*
a、上移;
b、下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液相流量上限线的位置()*
a、右移;
b、左移;
c、不变;
d、无法确定。
17、(单选)在筛板塔的设计中,如果增加溢流堰长与塔径的比值,则操作弹性()*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如何变化与液气比有关。
18、(单选)改变塔的结构参数,会对塔板的负荷性能图有影响。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塔径,则溢流液泛线下移;
b、减小板间距,过量液沫夹带线上移;
c、增加降液管截面积,则过量液沫夹带线下移;
d、减小板间距,则溢流液泛线上移。
19、(多选)如下关于理论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b、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c、离开理论板的两相温度相同;
d、离开理论板的两相组成相同。
20、(多选)如下关于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负荷性能图各线的位置与塔板的结构有关,与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无关;
b、塔板结构改变时,负荷性能图各线的位置可能会改变
c、液气比变化时,负荷性能图各线的位置不变;
d、在不同的液气比下,塔的操作上界控制因素不同。
5.4 板式塔随堂测验
1、(单选)下列各种塔板按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排列的是()
a、浮阀塔板、泡罩塔板、普通筛板、舌片塔板;
b、普通筛板、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舌片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
d、泡罩塔板、普通筛板、浮阀塔板、舌片塔板。
2、(单选)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泡罩塔板几乎不会漏液;
b、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压降最大;
c、泡罩塔板与后来出现的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操作弹性最小;
d、泡罩塔板不易堵塞,对各种物料都有较好的适用性。
3、(单选)如下关于泡罩塔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其他塔板相比,泡罩塔板上液面落差较小;
b、泡罩塔板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得最早,结构也很简单;
c、泡罩塔板的压降较高,主要原因是气体通道长而曲折;
d、与后来出现筛板和浮阀塔板相比,泡罩塔板的板效率并不低。
4、(单选)与泡罩塔板相比,筛板上的液面落差()
a、较大;
b、较小;
c、基本相当;
d、无法确定。
5、(单选)各种塔板在结构上的不同主要是()
a、气体通道结构不同;
b、液相通道结构不同;
c、降液管结构不同;
d、溢流堰结构不同。
6、(单选)如下哪一种塔板实现了通过塔板的气速随气量自动调整()*
a、普通筛板;
b、泡罩塔板;
c、浮阀塔板;
d、导向筛板。
7、(单选)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压降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筛板>板浮阀塔板;
c、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8、(单选)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造价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泡罩塔板>浮阀塔板>筛板;
c、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
d、浮阀塔板>泡罩塔板>筛板。
9、(单选)泡罩塔板、筛板、浮阀塔板的生产能力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浮阀塔板>筛板>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泡罩塔>筛板;
c、泡罩塔>筛板>浮阀塔板;
d、筛板>浮阀塔板>泡罩塔板。
10、(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舌片塔板相比于泡罩塔板和筛板等做出的改善()*
a、降低了液沫夹带;
b、降低了板压降;
c、降低了液面落差;
d、减少了气泡夹带量
11、(单选)如下哪种塔板在操作弹性方面更接近于浮阀塔板()
a、泡罩塔板;
b、普通筛板;
c、浮动舌片塔板
d、林德筛板。
12、(单选)如下塔板中压降最低的是()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13、(单选)如下哪两种塔板对板上流体力学和气液接触状况改进的思想最为接近()*
a、舌片塔板和林德塔板;
b、浮阀塔板和林德塔板;
c、舌片塔板和浮阀塔板;
d、舌片塔板和垂直筛板。
14、(单选)如下塔板中最适合用于真空精馏的是()
a、泡罩塔板;
b、浮阀塔板;
c、普通筛板;
d、林德塔板。
15、(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林德塔板相比于普通筛板的明显改进()*
a、压降更低;
b、倾向性漏液更少;
c、气泡夹带量更小;
d、液面落差更小。
5.5 填料塔随堂测验
1、(单选)在填料塔内,希望液体在填料表面呈现的状态是()
a、液膜;
b、液滴;
c、液膜 液滴;
d、细小的液流。
2、(单选)填料塔正常操作时,气体主要以如下哪一种状态通过填料层()
a、气泡;
b、气流;
c、气流 气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层支承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支承板要使气体和液体同时通过;
b、支承板要同时承受填料层及其持有的液体的重量;
c、支承板开孔率要足够大,同时机械强度也要足够高;
d、一般要求支承板的自由截面积不能大于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
4、(单选)填料塔中液体分布器的作用在于()
a、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b、使靠近塔壁的液体重新获得良好的分布;
c、防止填料层压降过大;
d、减小液泛的可能性。
5、(单选)如下哪种分布器最适合用于大直径的工业填料塔中()*
a、排管式液体分布器;
b、升气管筛板式液体分布器;
c、槽式分布器;
d、环管式液体分布器。
6、(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液体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即使获得了良好的初始分布,也不能保证其在整个行程中都是均匀分布的;
b、塔体安装不垂直,会造成液体分布的不均匀;
c、直径越小的填料塔,液体的起始分布越重要;
d、填料层装填不均匀,会造成液体分布不均匀。
7、(单选)如下哪种分布器对安装的水平度要求最高()*
a、排管式液体分布器;
b、升气管筛板式液体分布器;
c、环管式液体分布器;
d、槽式分布器。
8、(单选)在填料塔内安装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9、(单选)在填料塔内安装再液体分布器是为了()
a、避免或减轻壁流;
b、避免或减轻沟流;
c、抑制液泛;
d、降低压降。
10、(单选)填料层的壁流现象越严重,则由液体再分布器隔开的每段填料层高度应该()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1、(单选)如下关于填料比表面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传质;
b、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尺寸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c、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造价越高;
d、一般来说,对同一种填料,比表面积越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时的阻力越低。
12、(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层空隙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隙率是单位体积的填料层所具有的空隙体积;
b、空隙率越大,则填料塔的生产能力越小;
c、一般来说,填料层空隙率越大,则其比表面积越小;
d、相同的气体流量下,空隙率越大则压降越低。
13、(单选)如下最适合用来关联填料塔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的是()
a、空隙率;
b、比表面积;
c、干填料因子;
d、湿填料因子。
14、(单选)如下关于拉西环填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西环填料层中相邻两环不易形成线接触;
b、拉西环是压降较高的一种填料;
c、拉西环填料的内表面不易得到充分利用;
d、相比于现有的其他填料,拉西环填料层易发生液泛。
15、(单选)如下关于拉西环填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西环的优点之一是结构简单;
b、拉西环在工业生产中用得越来越少;
c、拉西环结构简单,因此其堆积填料层压降较低;
d、拉西环是最早出现的工业用人造填料。
16、(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鲍尔环相比于拉西环的改进()*
a、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空间;
b、较充分地利用了环内表面积;
c、结构更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d、更不易形成线接触。
17、(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鲍尔环在结构方面与拉西环的不同()
a、环内不再全空;
b、不再上下等径;
c、侧壁上开出了小窗口;
d、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18、(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阶梯环与鲍尔环在结构方面的不同()*
a、高径比不同;
b、一个上下粗细相同,一个下上粗细不同;
c、一个在一端有圆台形的翻边,另一个没有翻边;
d、一个环壁是完整的圆筒面,另一个环壁不再是完整的圆筒面。
19、(单选)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三者相比,在减轻或避免线接触方面做得最好的是()*
a、拉西环;
b、鲍尔环;
c、阶梯环;
d、在这方面三者相差不大。
20、(单选)一般来说,填料层的压降与其生产能力的关系是()
a、压降越小,生产能力越大;
b、压降越大,生产能力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应视填料的具体结构而定。
21、(单选)散装填料层中,填料之间的线接触与传质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应视填料的具体结构而定;
c、线接触越严重,传质效果越好;
d、线接触越严重,传质效果越差。
22、(单选)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最明显的变化是()*
a、结构更加简单,因而造价更低;
b、使填料内表面的利用更加充分;
c、填料的机械强度更好;
d、使填料之间的接触以点接触为主。
23、(单选)鞍形填料与环形填料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a、压降明显降低;
b、填料表面利用更充分;
c、结构更简单;
d、装填时不易发生重叠。
24、(单选)如下哪种填料集环形填料和鞍形填料的优点于一身()*
a、球形填料;
b、intalox填料;
c、阶梯环填料;
d、矩鞍填料。
25、(单选)如下哪种填料一般不是整装使用的()
a、多孔板波纹;
b、丝网波纹;
c、q网环;
d、木格栅。
26、(单选)与实体材料做成的填料相比,如下哪一项不是网体填料的优点()
a、比表面积大;
b、空隙率高;
c、造价低;
d、液体分布效果好。
27、(单选)对填料塔要保持足够的喷淋量,是为了()
a、避免出现壁流;
b、避免出现沟流;
c、使填料层的压降不至于过高;
d、保证填料表面被充分润湿。
28、(单选)在选择填料时,液体的如下哪种性质相对来说最不值得顾及()*
a、腐蚀性;
b、是否易堵塞填料;
c、在填料表面的铺展性;
d、是否易起泡。
5.5 填料塔随堂测验
1、(单选)气体在干填料层内流动时,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
a、气体在管内的层流流动;
b、气体在由细小颗粒堆成的固定床层内的流动;
c、气体在管内的湍流流动;
d、气体穿过塔板时的流动。
2、(单选)相同空塔气速下,气体通过具有一定喷淋量的填料层时的压降()
a、比干填料层时低;
b、比干填料层时高;
c、与干填料时相同;
d、无法确定。
3、(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层持液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的持液量有利于填料塔的稳定操作和传质效果;
b、持液量越大,则填料层的压降越高;
c、持液量越大,则塔的生产能力越大;
d、持液量的大小与喷淋密度密切相关。
4、(单选)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与填料层喷淋密度的关系是()*
a、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小;
b、喷淋密度越大,液膜厚度越大;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填料的种类有关。
5、(单选)液体喷淋密度越小,压降~空塔气速线的位置(双对数坐标系)()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单选)某填料塔在载点气速以下操作时,不同喷淋密度下的压降-空塔气速线(双对数坐标系)()*
a、均为逐渐变陡曲线;
b、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d、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7、(单选)一定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塔的空塔气速低于载点气速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填料层内的液膜厚度与空塔气速无关;
b、气、液两相交互作用很弱;
c、填料层的持液量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而变化;
d、压降-空塔气速的关系为一条直线(双对数坐标系),且其斜率高于干填料时的压降线。
8、(单选)如下哪一项是填料塔处在载液区和恒持液量区的相同点()*
a、塔内液相为分散相,气相为连续相;
b、随空塔气速增加,填料表面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c、双对数坐标系内,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规律为斜率不变的直线;
d、塔料层内持液量与空塔气速有关。
9、(单选)如下关于通过填料塔的空塔气速和实际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气速小于空塔气速;
b、空塔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实际气速与空塔气速无关;
d、实际气速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10、(单选)填料塔在低于载点气速操作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b、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增加,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c、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变化不大;
d、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实际气速不变,但填料表面的液膜厚度明显增加。
11、(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填料塔液泛时的行为()
a、气相逐渐变为分散相,而液相逐渐变为连续相;
b、液相返混和气体的液沫夹带极为严重;
c、空塔气速不变而压降持续上升;
d、填料层被液体完全充满,气体无法进入。
12、(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塔操作气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好使实际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b、最好使空塔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c、最好使空塔气速处于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
d、最好使实际气速低于泛点气速。
13、(单选)如下关于填料塔内气液两相交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喷淋密度下,随空塔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b、一定喷淋密度下,随实际气速的增加,气液两相交互作用明显增加;
c、一定喷淋密度下,气液两相交互作用与空塔气速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单选)一般来说,填料层的空隙率越高,则其泛点气速()
a、不变;
b、越高;
c、越低;
d、无法确定。
15、(单选)为分离一易起泡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6、(单选)为分离一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7、(单选)为分离含有固体颗粒或易发生聚合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8、(单选)为分离具有热敏性混合物选择塔型时,()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9、(单选)将板式塔和填料塔进行比较,在适应液体流量变动方面,一般来说()
a、两种塔型差别不大;
b、填料塔优于板式塔;
c、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0、(单选)在塔的操作中,为将塔中间的液体抽出,()
a、两种塔型方便程度相差不大;
b、填料塔比板式塔方便;
c、板式塔比填料塔方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1、(单选)就设计技术的成熟度来讲,板式塔和填料塔比较,()
a、两种塔型没有区别;
b、填料塔优于板式塔;
c、板式塔优于填料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2、(多选)一定喷淋密度下,填料塔在载点气速和泛点气速之间操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
b、双对数坐标系内,空塔气速~压降线为一条直线,其斜率大于载点气速以下时;
c、气液两相的交互作用对液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d、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恒持液量区。
23、(多选)如下哪几项属于影响填料塔泛点气速的主要因素()
a、填料的特性;
b、填料层高度;
c、塔内流体的物理性质;
d、塔内液气流量的比值。
传质理论与设备单元测验
1、(单选)组分在各种相态物质中的扩散系数大小顺序一般为()
a、固体>液体>气体;
b、液体>气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气体>液体>固体。
2、(单选)如下关于某组分在液相中分子扩散系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体黏度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b、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
c、液体内压力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d、该组分分子体积越大,扩散系数越小。
3、(单选)等摩尔反向扩散可能发生于如下哪一过程中( )
a、两组分蒸馏;
b、单组分吸收;
c、萃取;
d、容器中溶剂向空气中挥发。
4、(单选)在静止的a b两组分体系的某一相内,总浓度处处相等。若某处存在a组分在z方向的浓度梯度,则如下哪一项结论不能得出( )*
a、该处存在b组分的浓度梯度,且方向与a组分的相反;
b、该处a组分与b组分的分子扩散通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该处a组分传质通量等于其分子扩散通量;
d、a在b中的扩散系数等于b在a中的扩散系数。
5、(单选)两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单向扩散时,若惰性组分的含量增加,则漂流因子的值()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有效膜模型的主张()
a、相界面处存在传质阻力;
b、相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停滞的气膜和液膜;
c、对流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膜内;
d、膜内建立稳定的浓度分布所需时间可以忽略。
7、(单选)某二元a b气液达到相平衡时混合物,其液相中a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56,泡点为t;其汽相中a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75,露点为t。则()
a、t b、t>t;
c、t=t;
d、无法确定。
8、(单选)二元理想溶液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与体系总压的关系一般可以描述为()
a、总压增加,相对挥度度增加;
b、总压增加,相对挥度度减小;
c、总压增加,相对挥发度不变;
d、无法确定两者的影响关系。
9、(单选)当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时,使总压增大,但保持系统温度和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不变,则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y及其气相分压p()*
a、y增大,p不变;
b、y减小,p不变;
c、y不变,p增大;
d、y不变,p减小。
10、(单选)当温度降低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亨利系数e升高,而溶解度系数h降低;
b、亨利系数e降低,而溶解度系数h升高;
c、亨利系数e升高,溶解度系数h也升高;
d、亨利系数e降低,溶解度系数h也降低。
11、(单选)将苯的摩尔分数为0.95的苯-甲苯蒸汽引入一个贮槽,与槽内苯摩尔分数为0.82的苯-甲苯混合液进行相际接触,已知操作条件下物系相对挥发度为2.45,则苯的传质方向为()*
a、不发生相际传质;
b、从液相向气相;
c、从气相向液相;
d、无法确定。
12、(单选)板式塔内每块板上气液两相错流接触,这样最有利于()
a、增大传质推动力;
b、降低板压降;
c、更新传质表面;
d、使气流穿过塔板时均匀分布。
13、(单选)气、液两相在板上以喷射状态接触时,()
a、液体是分散相,气体也是分散相;
b、液体是连续相,气体也是连续相;
c、液体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d、液体是分散相,气体是连续相。
14、如下关于气泡夹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板上液流裹挟进入降液管的气泡都会继续随液流进入下一层塔板;
b、气泡夹带不属于返混行为;
c、气泡夹带量的大小与塔径无关;
d、气泡夹带量的多少与通过塔板的气、液相流量都有关。
15、(单选)关于筛板塔的操作上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过量液沫夹带、溢流液泛、严重气泡夹带;
b、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溢流液泛、过量液沫夹带、严重气泡夹带;
c、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过量液沫夹带、严重气泡夹带、溢流液泛;
d、液气比很低、适中、很高时,操作上界分别取决于严重气泡夹带、过量液沫夹带、溢流液泛。
16、(单选)与其他塔板相比,如下哪一项不是筛板的缺点()
a、容易漏液;
b、操作弹性低;
c、筛孔容易被堵;
d、生产能力低。
17、(单选)填料塔中液体再分布器的作用在于()
a、使液体获得良好的初始分布,发挥填料的优良性能;
b、使靠近塔壁的液体重新获得良好的分布;
c、防止填料层压降过大;
d、减小液泛的可能性。
18、(单选)填料塔在载点气速以下操作时,不同喷淋密度下的压降-空塔气速线(双对数坐标系)()*
a、均为斜率逐渐增大的曲线;
b、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均为直线,且斜率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d、均为直线,且斜率基本相同。
19、(单选)为分离一易起泡的物系选择塔型时,()
a、应选用板式塔;
b、应选用填料塔;
c、板式塔和填料塔在适应这类物系方面没有区别;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0、(多选)如下关于对流传质说法,错误的是()
a、对流传质是流动着的流体与相界面之间的传质;
b、对流传质是通过涡流扩散实现的;
c、对流传质仅发生于流体中;
d、前面所讲到的单向扩散,是一种对流传质。
传质理论与设备作业
1、
2、
第6章 吸收
6.1 吸收概述随堂测验
1、(单选)利用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依据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性差异;
b、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c、混合物中各组分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差异;
d、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扩散系数的差异。
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属于工业吸收操作()
a、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b、在-40℃下用甲醇洗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2和h2s等;
c、工业上由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
d、稀硫酸和三氧化硫制得发烟硫酸。
3、(单选)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吸收()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4、(单选)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解吸()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5、(单选)吸收过程中,其系统总压增加,而温度和气相组成保持不变,则吸收过程的推动力(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多选)如下各项属于物理吸收的有()
a、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b、用液态烃捕集裂解气中的丙烯等;
c、用乙醇胺溶液吸收烟气中的co2;
d、溶剂油吸收煤焦油中的甲苯和二甲苯等苯系物质。
7、(多选)如下哪些项属于对吸收剂的一般要求()*
a、溶质的溶解度大;
b、选择性高;
c、溶质的溶解度对操作条件变化敏感;
d、蒸汽压低。
6.2 吸收中的传质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吸收过程传质推动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相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相界面处浓度与液相主体浓度之差;
b、气相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气相主体的浓度与相界面处浓度之差;
c、总传质推动力为溶质在两相主体中浓度的差;
d、相界面处的传质推动力和阻力可以忽略。
2、(单选)对于吸收过程,当吸收剂温度提高时,相际传质推动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单选)只要溶质组分在液相中浓度(),吸收过程就会继续进行
a、低于其在气相中的浓度;
b、高于其在气相中的浓度;
c、低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d、高于其液相平衡浓度。
4、(单选)若吸收过程的气相浓度可以用溶质分压和溶质摩尔分数表示,液相浓度可以用溶质的摩尔浓度和摩尔分数来表示,则总传质速率的表达形式有几种?()
a、2;
b、4;
c、6;
d、8。
5、(单选)对于一个吸收过程,关于kx、kx和ky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kx一定小于kx和ky;
b、kx一定大于kx和ky;
c、kx一定介于kx和ky之间;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单选)如下关于定态吸收中过程传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传质阻力的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阻力之间;
b、总传质速率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速率之间;
c、总传质推动力大小一定介于两相传质推动力之间;
d、那三个说法均不正确
7、(单选)对于一个吸收过程,关于kg、kg和kl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kg一定小于kg;
b、kg一定介于kg和kl之间;
c、kg一定小于kl,但不一定小于kg;
d、kg一定小于kg和kl。
8、(单选)对一个吸收中的定态传质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总传质速率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速率;
b、总传质推动力一定介于两相各自的传质推动力之间;
c、总传质系数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系数;
d、总传质阻力一定大于两相各自的传质阻力。
9、
a、正比于总压的0.67次方;
b、反比于总压的0.33次方;
c、反比于总压;
d、与总压无关
10、(单选)吸收设备的气相对流传质系数ky与系统总压的关系为()*
a、与总压成正比;
b、与总压成反比;
c、与总压的k次方成正比,k为0~1的一个常数;
d、与总压无关。
11、(单选)在吸收塔某处,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0.03,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0.01,气相对流传质系数为2.2kmol/(m2×h),气相总传质系数为1.3kmol/(m2×h) ,平衡关系y = 0.5x。则该处相界面上气相一侧溶质摩尔分数yi应为( )*
a、0.03;
b、0.02;
c、0.01;
d、0.015。
6.2 吸收中的传质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传质过程最有可能被气相阻力控制的是()
a、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b、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c、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d、用液氮净化氨合成气,脱除其中的co;
2、(单选)如下传质过程最有可能被液相阻力控制的是()
a、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b、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
c、用空气解吸溶于水中的氧;
d、稀硫酸和三氧化硫制得发烟硫酸;
3、(单选)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4、(单选)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5、(单选)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液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气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6、(单选)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液相阻力控制时,溶质在相界面液相一侧的浓度最有可能()*
a、近似等于气相平衡浓度;
b、近似等于气相主体浓度;
c、近似等于液相主体浓度;
d、近似等于液相平衡浓度;
7、(单选)当已知吸收的相际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时,为提高总传质系数,应该设法()
a、提高气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b、提高液相流速或湍动程度;
c、同时提高气相和液相的流速及湍动程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单选)当溶质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非常小时,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
a、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b、近似等于液相对流传质系数;
c、大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d、小于气相对流传质系数;
9、(单选)对于极易溶气体的定态吸收过程,溶质组分在相界面处的浓度ya,i与平衡浓度ya*相比,( )*
a、ya,i小于ya*,但很接近;
b、ya,i等于ya*;
c、ya,i大于ya*,但很接近;
d、不好比较大小,但一定会有明显差异.
10、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气、液双膜控制;
d、无法确定。
11、
a、受气膜控制;
b、受液膜控制;
c、受气、液双膜控制;
d、判断依据不足;
12、
a、受液膜控制;
b、受气膜控制;
c、受气、液双膜控制;
d、无法确定;
13、(单选)如下关于气膜控制系统和液膜控制系统对分离塔型的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时均宜采用填料塔;
b、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时均宜采用板式塔;
c、气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
d、气膜控制时宜采用板式塔,液膜控制时宜采用填料塔。
14、(单选)对于服从亨利定律的系统,如下哪一项可造成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 )
a、溶解度系数h极高;
b、亨利系数e极高;
c、相平衡常数m极低;
d、以上都不可能;
15、(单选)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2,当清水用量增加时,气相总传质系数(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多选)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kyky;
b、总传质阻力近似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阻力;
c、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近似等于气相分推动力;
d、总传质速率等于气相对流传质速率;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在有关低浓度气体吸收塔的计算中,全塔物料衡算式的用途是()
a、确定液气比;
b、确定塔径;
c、确定尾气组成;
d、确定吸收液组成;
2、(单选)逆流吸收塔中,若入塔混合气流量有所增加,操作线的斜率( )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不确定;
3、(单选)一般来说,并流吸收时,()
a、气体和液体都从塔顶进料;
b、气体和液体都从塔底进料;
c、气体从塔底进料,液体从塔顶进料;
d、气体从塔顶进料,液体从塔底进料;
4、(多选)在设计低浓度气体吸收塔时,如下各项中对操作方程没有影响的有()
a、液气比;
b、塔的操作条件;
c、塔的结构;
d、物系的性质;
5、(多选)气相和液相流量都一定时,如下有几项是逆流吸收与并流吸收的不同之处?()*
a、操作线斜率;
b、两相进料位置;
c、液气比;
d、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6、(多选)如下各项中,对最大吸收率可能有影响的有()*
a、吸收塔的类型和结构;
b、液气比;
c、相平衡常数;
d、吸收剂入塔浓度;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对于填料吸收塔,体积传质系数中a物理含义是()
a、填料的比表面积;
b、填料塔横截面上的自由面积;
c、单位体积填料层提供的相际接触面积;
d、塔横截面积。
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吸收塔总的体积传质系数kya沿塔高不变的条件()*
a、气、液相流量沿塔高变化很小;
b、传质推动力沿塔高变化不大;
c、温度沿塔高变化很小;
d、压强沿塔高变化很小。
3、(单选)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各自都有4种,对同一个填料塔而言()
a、哪种传质单元高度较大,对应的传质单元数就较大;
b、哪种传质单元高度较大,对应的传质单元数就较小;
c、各种传质单元高度之间没有关系;
d、各种传质单元数之间没有关系。
4、(多选)如下各项中,有哪几项是低浓度气体吸收塔的特点?()*
a、气、液两相摩尔流量在塔内变化很小;
b、对流传质系数在塔内变化很小;
c、总传质系数在塔内变化很小;
d、气、液相组成在塔内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在低浓度气体吸收塔中,相际传质推动力从下向上()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处处相等;
d、无法确定。
2、(单选)关于传质单元数与传质推动力、传质阻力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传质单元数与传质推动力有关,与传质阻力无关;
b、传质单元数与传质阻力有关,与传质推动力无关;
c、传质单元数既与传质推动力有关,也与传质阻力有关;
d、传质单元数既与传质推动力无关,也与传质阻力无关。
3、(单选)吸收率越大,则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单选)如下各项中,对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传质单元高度都有影响的是()*
a、吸收剂组成;
b、吸收率;
c、吸收剂的性质;
d、混合气的组成
5、(单选)提高填料吸收塔的操作压强,则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单选)提高填料吸收塔的操作温度,则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多选)在低浓度气体填料吸收塔内,如下各项中与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有关的有()
a、吸收率;
b、吸收剂组成;
c、塔内温度和压强;
d、液气比
8、(多选)对于低浓度气体吸收塔,且平衡线为直线,当吸收因数等于1时,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塔内传质阻力处处相等;
b、该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等于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c、塔内传质推动力处处相等;
d、该塔的操作线平行于平衡线。
9、(多选)如下关于吸收塔传质推动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塔内只要有一处传质推动力为零,则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就为零;
b、塔内只要有两处传质推动力相等,则塔内传质推动力处处相等;
c、全塔平均推动力为零,意味着塔内处处达到了相平衡
d、当操作线和平衡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时,塔内传质推动力处处相等。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传质单元数越大,说明吸收任务()
a、越容易完成;
b、越难完成;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
2、(单选)如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相流量g越大,hog越大;
b、气相流量g越大,hog越小;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单选)在相际传质被液膜控制的吸收塔中,若提高操作压强,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4、(单选)对于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逆流填料吸收塔,操作温度提高时,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忽略温度对扩散系数等流体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单选)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入塔混合气流量有所增加,则()
a、hol和hog都增大;
b、hol和hog都减小;
c、hol基本不变,hog增大;
d、hol增大,hog基本不变。
6、(单选)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入塔混合气流量有所增加,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不确定。
7、(多选)如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有()
a、nol越大,nog就越大
b、hol越大,hog就越大
c、吸收因数一定时,nol越大,nog就越大;
d、吸收因数一定时,hol越大,hog就越大;
8、(多选)如下各项中,与气相总传质高度有关的有()*
a、气相流量;
b、液相流量;
c、吸收率;
d、温度和压强;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设计填料吸收塔时,若选择的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值时,()
a、吸收率趋向最低;
b、设计结果趋向最经济;
c、传质推动力趋向最大;
d、达到分离要求所需填料层高趋向无穷。
2、(单选)对于吸收塔的设计型问题,操作线的()
a、上端点固定;
b、下端点固定;
c、上、下端点都固定;
d、上、下端点都不固定;
3、(单选)对于吸收塔的设计型问题,选用不同的吸收剂用量,下列哪一个量发生变化()
a、吸收率;
b、混合气组成;
c、吸收剂组成;
d、吸收液组成。
4、(单选)逆流填料吸收塔中,如操作线和平衡线都为直线,且前者的斜率小于后者,当塔高为无穷时,该塔的气、液两相在何处达到相平衡?()
a、塔中间的某一处;
b、塔顶;
c、塔底;
d、无法确定。
5、(单选)在吸收塔的设计工作中,如选择较低的吸收剂浓度,则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吸收塔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增大;
b、吸收塔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减小;
c、意味着解吸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增大;
d、吸收塔全塔平均推动力增大。
6、(单选)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工作中,关于吸收剂浓度的选择,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剂的浓度越低,达到分离要求所需填料层越高;
b、吸收剂浓度下限为零,但不存在明确的上限;
c、吸收剂浓度的选择结果不会影响最小液气比;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单选)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工作中,若操作线和平衡线均为直线,且前者的斜率较大,则吸收剂浓度的上限值,()
a、不存在;
b、取决于吸收率或尾气组成;
c、需要根据所用填料的材质和结构而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单选)设计一个填料塔,利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以使排放尾气达标,则吸收液的组成()
a、在设计任务中给出;
b、由设计人员选定;
c、可由设计人员计算得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单选)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工作中,关于吸收剂的浓度,正确的说法是()
a、在设计任务中给出;
b、由设计人员选定;
c、由设计人员计算得到;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多选)设计物理吸收填料塔时,如下各项中一定受吸收剂用量影响的有()
a、塔高;
b、最小液气比;
c、塔径;
d、吸收液的组成。
11、(多选)设计填料吸收塔时,如下各项中与选取的填料类型无关的有()*
a、填料层高度;
b、总传质单元数;
c、总传质单元高度;
d、吸收因数
12、(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吸收塔设计工作内容的有()
a、确定最小液气比;
b、确定尾气组成;
c、确定塔压降;
d、确定吸收剂用量。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在吸收塔的设计中,如选择了采用吸收剂的再循环,则与“不循环”的方案相比,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度()*
a、较大;
b、较小;
c、相同;
d、无法确定。
2、(单选)设计逆流吸收塔时,若选择从离塔底1/3塔高处将塔内液体抽出,不经加热或冷却,再从离塔底2/3塔高处送入塔内,则与原先相比,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单选)设计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塔,若改为从离塔底1/3塔高处将塔内液体抽出,不经加热或冷却,再从离塔底2/3塔高处送入塔内。如此,吸收塔被分为三段,与不循环相比,这里三段塔的推动力会怎么变化?()*
a、中间段不变,上、下两段都增大
b、上、中段减小,下段增大
c、中、下段减小,上段保持不变
d、中间段减小,上、下两段都不变
4、(单选)设计某填料吸收塔时,有两股吸收剂可用,其中溶质组分的摩尔分数分别为xa和xb(xa a、只用组成为xa的吸收剂;
b、只用组成为xb的吸收剂;
c、将两种吸收剂混合起来使用;
d、将组成为xa吸收剂从塔顶加入,组成为xb的视情况从塔中间的某个位置加入;
5、(单选)对于一个传质受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采用吸收剂再循环能否提高吸收传质速率()*
a、可以;
b、不可以;
c、是否可以与具体的物系有关;
d、不好说。
6、(多选)在填料吸收塔中采用吸收剂再循环有可能实现如下各项中的几项()*
a、增大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b、增大体系积传质系数;
c、降低塔压降;
d、设计工作中使塔径减小;
6.3 低浓度气体吸收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逆流填料吸收塔中,操作线为直线,若保持气、液相流量不变而增加填料层高度,则操作线()
a、垂直向下平移;
b、水平向右平移;
c、向右下方平移;
d、向左下方平移;
2、(单选)如下哪一项对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推动力和阻力都有影响()
a、吸收剂组成;
b、吸收率;
c、尾气的组成;
d、相平衡关系。
3、(单选)如果吸收塔内的相际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入塔混合气流量增加时,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和总传质单元数()
a、均增大;
b、均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4、(单选)如果吸收塔内的相际传质过程为气膜控制,当吸收剂用量增加时,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和总传质单元数()
a、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b、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c、两者都不变;
d、无法确定。
5、(单选)相际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塔操作温度提高时,若忽略温度对扩散系数等流体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不变;
b、吸收率减小;
c、吸收液浓度增大;
d、解吸因数增大。
6、(单选)对于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吸收塔,若增加吸收剂流量,则吸收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单选)对于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塔,若增加吸收剂流量,则吸收液溶质的摩尔分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对于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塔,若增加混合气的流量,则吸收率会()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单选)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2,当清水用量增加时,尾气中co2的含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单选)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2,当清水用量增加时,出塔水中co2含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单选)在一个传质过程受液膜控制的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塔中,同比例增加液相和气相流量,则尾气中溶质含量y2和吸收液组成x1()*
a、y2减小,x1增大;
b、y2增大,x1增大;
c、y2减小,x1减小;
d、y2增大,x1减小。
12、(单选)对低浓气体的逆流吸收塔,若混合气中溶质的含量增加,但保持气、液相流量不变,则尾气中和吸收液中溶质的含量()
a、都增大;
b、都减小;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13、(单选)用纯溶剂逆流吸收低浓混合气中的溶质,当混合气中溶质的含量增大而其他入塔条件不变时,吸收率(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单选)在填料塔中进行低浓度难溶气体逆流吸收,若混合气流量增加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尾气浓度y2和吸收液浓度x1如何变化?( )*
a、y2减小,x1增大;
b、y2减小,x1减小;
c、y2增大,x1增大;
d、y2增大,x1减小。
15、(单选)逆流吸收塔,若吸收剂浓度x2增大而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尾气浓度y2和吸收液浓度x1如何变化?()*
a、y2减小,x1增大;
b、y2减小,x1减小;
c、y2增大,x1增大;
d、y2增大,x1减小;
16、(单选)对解吸因数1/a=0.6的系统进行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相平衡关系y=mx,当塔高为无穷大时,若系统压强减小为原来的1/2,而气液摩尔流量与进口组成均不变,则此时吸收液组成x1将()*
a、大于y1/m;
b、等于y1/m;
c、小于y1/m;
d、无法确定。
17、(单选)正常操作下的逆流吸收塔,若因某种原因使液体量减少以致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时,下列哪种情况将发生?()*
a、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
b、该塔不能操作
c、出塔液体浓度x1增加、回收率增加
d、出塔气体浓度与出塔液体浓度均增加。
18、(单选)气膜控制的逆流解吸塔操作中,如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气体出口组成y2和液体出口组成x1将如何变化?()*
a、y2增大,x1增大;
b、y2减小,x1增大;
c、y2增大,x1减小;
d、y2减小,x1减小;
19、(多选)如果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传质过程被气膜控制,当吸收剂用量增时,如下各项中会变化的有()*
a、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b、尾气中溶质组分的摩尔分数;
c、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d、吸收液组成;
20、(多选)用纯溶剂作为吸收剂进行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时,当混合气中溶质组分的摩尔分数增大时,如下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有()*
a、全塔平均传质推动力;
b、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c、吸收率;
d、尾气轻组分的摩尔分数;
6.4 解吸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在解吸塔中,如操作线和平衡线都为直线,且前者的斜率小于后者。当塔高为无穷时,该塔的气、液两相在何处达到相平衡?()*
a、塔底;
b、塔顶;
c、塔中间的某一位置;
d、无法确定。
2、(单选)如下哪一项是逆流吸收和逆流解吸的相同之处()*
a、操作线与平衡线的相对位置;
b、气液相流量对相际传质阻力的影响;
c、气液相流量对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影响;
d、塔的高浓端位置。
3、(单选)在逆流操作的解吸塔中,若降低入塔解吸气中溶质的浓度,其他操作不变,则()*
a、出塔液相、气相溶质浓度均下降;
b、出塔液相、气相溶质浓度均上升;
c、出塔液相溶质浓度上升,出塔气相溶质浓度下降;
d、出塔液相溶质浓度下降,出塔气相溶质浓度上升;
4、(单选)在低浓度溶质系统逆流解吸操作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液相入塔浓度x2变大,则此时液相出塔浓度x1和解吸气体出塔浓度y2将如何变化?。()*
a、y2增大,x1增大;
b、y2减小,x1增大;
c、y2增大,x1减小;
d、y2减小,x1减小;
5、(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实现解吸基本手段的有()
a、通入惰性气体;
b、加热;
c、减压;
d、搅拌。
吸收单元测验
1、(单选)如下哪一组条件最有利于吸收()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2、(单选)在吸收的传质过程达到定态时,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气相传质推动力等于液相传质推动力;
b、气相传质阻力等于液相传质阻力;
c、气相传质系数等于液相传质系数;
d、气相传质速率等于液相传质速率。
3、(单选)关于吸收过程的总推动力和总阻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推动力与相界面的情况有关,而总阻力与相界面的情况无关;
b、总推动力与相界面的情况无关,而总阻力与相界面的情况有关;
c、总推动力和总阻力都与相界面的情况有关;
d、总推动力和总阻力都与相界面的情况无关。
4、(单选)对于吸收过程,当吸收剂温度提高时,液相传质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单选)低浓度气体逆流吸收塔的操作线上、下端点()
a、分别代表了塔顶、塔底的气、液相组成;
b、分别代表了塔底、塔顶的气、液相组成;
c、没有明确的物理含义;
d、物理含义视塔的类型而定。
6、(单选)关于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可以这样说:反映吸收设备传质性能的是(),反映吸收任务难易程度的是()
a、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高度;
b、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
c、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高度;
d、传质单元数、传质单元数。
7、(单选)对于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逆流填料吸收塔,操作压力提高时,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工作中,吸收剂浓度的上限值,()
a、不存在;
b、取决于吸收率或尾气组成;
c、需要根据所用填料的材质和结构而定;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单选)逆流填料吸收塔中,如操作线和平衡线都为直线,且前者的斜率大于后者。当塔高为无穷时,该塔的气、液两相在何处达到相平衡?()
a、塔中间的某一处;
b、塔顶;
c、塔底;
d、无法确定。
10、(单选)在吸收塔的设计中,如选择了采用吸收剂的再循环,则与“不循环”的方案相比,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填料层高度()*
a、较大;
b、较小;
c、相同;
d、无法确定。
11、(单选)逆流的填料吸收塔中,操作线为直线,若保持气、液相流量不变而增加填料层高度,则操作线()
a、变短;
b、变长;
c、长度不变;
d、无法确定。
12、(单选)对于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吸收塔,若增加吸收剂流量,则吸收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单选)常压下用清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2,当清水用量增加时,气相总传质系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单选)在一个传质过程受气膜控制的吸收塔中,同比例增加液相和气相流量,则尾气中溶质含量y2和吸收液组成x1()*
a、y2减小,x1增大;
b、y2增大,x1增大;
c、y2减小,x1减小;
d、y2增大,x1减小。
15、(单选)如下哪一项是逆流吸收和逆流解吸的相同之处()*
a、操作线与平衡线的相对位置;
b、气液相流量对相际传质阻力的影响;
c、气液相流量对相际传质推动力的影响;
d、塔的高浓端位置。
16、(单选)在设计低浓度气体吸收塔时,如下各项中对操作方程有影响的是()
a、液气比;
b、塔的操作条件;
c、塔的结构;
d、物系的性质。
17、(多选)当吸收的定态相际过程被气相阻力控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总传质速率等于气相传质速率。
b、
c、总传质阻力近似等于气相传质阻力;
d、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总推动力近似等于气相分推动力;
18、(多选)在低浓度气体填料吸收塔内,如下各项中与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有关的有()
a、吸收率;
b、吸收剂组成;
c、塔内温度和压力;
d、液气比。
19、(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实现解吸基本手段的有()
a、通入惰性气体;
b、加热;
c、减压;
d、搅拌。
20、(多选)设计填料吸收塔时,如下各项中对最小液气比有影响的有()*
a、吸收剂和原料气的组成;
b、物系的性质和操作条件;
c、填料的类型;
d、分离要求。
吸收作业
1、
2、
第7章 蒸馏
7.1 蒸馏概述随堂测验
1、(单选)蒸馏分离混合物的依据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挥发性上有差异;
b、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解度上有差异;
c、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汽化热上有差异;
d、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冷凝温度上有差异。
2、(单选)与吸收和萃取相比,如下哪一项不属于蒸馏的优点()
a、一般无需分离媒介再生;
b、可直接获得产品;
c、流程较为简单;
d、能耗较低。
3、(单选)作为蒸馏操作的原料,其相态()
a、必须是液态;
b、必须是气态;
c、气态和液态均可;
d、无法确定。
4、(单选)蒸馏分离操作必须满足的热力学条件是()*
a、体系温度必须高于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b、体系温度必须低于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c、体系温度必须等于全部或绝大部分组分的临界温度;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多选)蒸馏操作有加压、减压和常压之分,如下几种物系中,应该采用减压蒸馏分离的有()*
a、热敏性物系;
b、沸点很低的物系;
c、沸点很高的物系;
d、具有恒沸点的物系。
7.2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平衡蒸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为连续操作;
b、宜用于各组分挥发性差异很大的物系;
c、其原料必须是液态的;
d、适用于产品纯度要求不高的情形。
2、(单选)对某二元理想溶液进行闪蒸操作,在一定压强下,若液相产品分率越高,则闪蒸罐内的温度()*
a、越高;
b、越低;
c、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视物系的性质而定;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3、(单选)为在一定压强下分离某二元理想溶液设计一闪蒸罐,若要求液相产品中轻组分含量越高,则()*
a、气相产品中轻组分含量越低,液相产品分率越低;
b、气相产品中轻组分含量越低,液相产品分率越高;
c、气相产品中轻组分含量越高,液相产品分率越低;
d、气相产品中轻组分含量越高,液相产品分率越高。
4、(单选)进行二元混合物的平衡蒸馏,若进料中轻组分的含量增加,而进料量、蒸馏罐内的温度和压强保持不变,则汽相产品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单选)进行二元混合物的平衡蒸馏,若提高操作温度,而进料量、进料组成和蒸馏罐内压强保持不变,则汽相产品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2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随堂测验
1、(单选)一定压强下,在对二元物系进行简单蒸馏的过程中,蒸馏釜中溶液上方气相中重组分含量()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2、(单选)在一定压强下,在简单蒸馏过程中蒸馏釜内物料的温度()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低;
c、越来越高;
d、无法确定。
3、(单选)如下哪种蒸馏操作的产品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a、间歇精馏;
b、连续精馏;
c、简单蒸馏;
d、平衡蒸馏。
4、(单选)在一定压强下的简单蒸馏过程中,蒸馏釜中()*
a、气、液相组成始终满足相平衡关系;
b、在某时刻,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低于按当时液相组成算出的气相平衡组成;
c、在某时刻,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高于按当时液相组成算出的气相平衡组成;
d、无法确定气、液相组成的关系。
5、(单选)对一股二元溶液分别采用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若汽化率相同,则()
a、简单蒸馏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b、平衡蒸馏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c、两种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相同;
d、两种分离方法的分离效果无法比较。
6、(单选)如下关于简单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时刻蒸馏釜内液相组成与气相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b、某时刻蒸馏釜内液相组成与该时刻产生的气泡组成满足相平衡关系;
c、蒸馏釜内液相组成与气相组成只在操作终了时刻满足相平衡关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单选)对一定组成的二元溶液进行简单蒸馏,若指定最终釜液组成,比较不同压强下的操作结果,()*
a、压强越大,最终釜液量越大;
b、压强越大,最终釜液量越小;
c、最终釜液量与压强没有关系;
d、最终釜液量随操作压强增加是增大还是减小与物系的性质有关。
8、(单选)通过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无法获得高纯度产品,原因是()
a、物料只经过一次部分气化和冷凝;
b、操作温度不能过高;
c、操作压强不能过低;
d、操作温度不能过高,同时操作压强不能过低。
7.3 精馏原理及其基本方程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精馏区别于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之处()
a、气相回流;
b、液相回流;
c、采用多级;
d、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
2、(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内理论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相经过理论板,轻组分含量增加一次;液相经过理论板,重组分含量增加一次;
b、气相经过理论板,重组分含量减少一次;液相经过理论板,轻组分含量减少一次;
c、离开一块理论板的液相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高于离开该板的气相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
d、离开理论板的气、液两相温度相同。
3、(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内浓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降低,而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升高;
b、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降低,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也依次降低;
c、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升高,而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降低;
d、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升高,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也依次升高。
4、(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内温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物料的温度依次升高;
b、一般来说,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物料的温度依次降低;
c、一般来说,精馏段内从下向上各板物料温度逐渐降低,而提馏段内从下向上各板温度逐渐升高;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单选)精馏操作中,一般待分离原料从塔中间的某处而不是从塔的某一端加入,这是为了()*
a、维持全塔的物料平衡;
b、维持全塔的热量平衡;
c、同时得到高纯度的轻组分产品和高纯度的重组分产品;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单选)如下关于理论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论板的概念仅适用于板式塔;
b、理论板的概念既适用于板式塔,也适用于填料塔;
c、理论板的概念仅适用于填料塔;
d、理论板的概念既不适用于板式塔,也不适用于填料塔。
7、(单选)如下关于精馏塔内理论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a、理论板的默弗里板效率为100%;
b、理论板上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
c、液相经过理论板后温度要降低;
d、离开理论板的气、液两相温度相同。
8、(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内理论板的位置与其上气、液相组成在物系的t~x~y图的位置对应关系是()*
a、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越高,代表其上两相组成的点在t~x~y线上的位置越高;
b、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越高,代表其上两相组成的点在t~x~y线上的位置越低;
c、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与t~x~y线上的点位置高低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单选)如下哪一项是精馏和平衡蒸馏的相同之处()
a、产品组成都不服从相平衡关系;
b、产品组成都服从相平衡关系;
c、原料都是液态的;
d、多数情况下采用连续操作。
10、(单选)如下关于精馏塔塔顶冷凝器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使出塔蒸汽发生部分冷凝,提供塔内下降液体;
b、可以是列管式换热器;
c、经常使用冷却水作为冷源;
d、不是所有精馏过程必需的。
11、(单选)如下关于精馏塔塔底再沸器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使塔釜的液体发生汽化,提供塔内上升蒸汽;
b、可以是列管式换热器;
c、经常使用水蒸汽作为加热剂;
d、是所有精馏过程必需的。
12、(单选)在分离非理想物系的实际精馏塔中,各板上的温度t、压强p和相对挥发度a应该()
a、p相同,t和a有一定的差异;
b、a相同,t和p有一定的差异;
c、t相同,a和p有一定的差异
d、都有一定差异。
13、(多选)精馏塔内由塔底至塔顶温度逐渐降低,如下哪几项与此直接有关()*
a、塔内的压强分布;
b、塔内的气相流量分布;
c、塔内的液相流量分布;
d、塔内的物料组成分布。
7.3 精馏原理及其基本方程随堂测验
1、(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的塔顶馏液组成和塔釜液组成()
a、只满足全塔物料衡算关系;
b、只满足相平衡关系;
c、既满足全塔物料衡算关系,又满足相平衡关系;
d、既不满足全塔物料衡算关系,又不满足相平衡关系。
2、(单选)塔顶产品采出率与塔顶轻组分回收率相比较,()
a、前者高;
b、后者高;
c、两者一样高;
d、无法比较。
3、(单选)某个二元连续精馏塔的设计任务描述:原料组成为0.5(轻组分摩尔分数,下同),塔顶产品组成为0.92,规定塔顶产品采出率为0.55。该任务制定得是否合理()*
a、不合理;
b、合理;
c、是否合理还要视塔底产品组成而定;
d、无法判断。
4、(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中,如果恒摩尔流假定成立,则()
a、塔内气相流量等于液相流量;
b、塔内气相摩尔流量处处相等,液相摩尔流量也处处相等;
c、在同一段塔内,气相流量等于液相流量;
d、在同一段塔内,各处气相摩尔流量相等,各处液相摩尔流量也相等。
5、(单选)恒摩尔流假定的主要前提是两组分的摩尔相变焓相近,它适用于()
a、仅理想物系;
b、仅非理想物系;
c、理想和非理想物系都可能适用;
d、都不适用。
6、(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中,某段塔的操作线为直线的条件是()
a、恒摩尔流假定成立;
b、待分离的物系是理想物系;
c、只能有一股进料,且不能有侧线出料;
d、原料不能从塔顶或塔底加入。
7、(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塔顶产品组成一定时,精馏线斜率()
a、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减小
b、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
c、与回流比没有关系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操作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轻组分的传质方向是由液到气,与此相呼应,操作线位于平衡线的下方;
b、精馏段操作线斜率不可能小于1,提馏段的则不可能大于1;
c、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对操作线的斜率和位置无影响;
d、操作线上的某一点代表了某两板之间上升蒸汽和下降液体的组成。
9、(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操作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小于提馏段;
b、与操作线对应的操作方程对于塔板是理论板或实际板的塔都适用;
c、回流比不会影响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
d、操作线与对角线有交点,说明塔内有的地方气、液相组成相同。
10、(单选)在非全回流工况下(回流比不是无穷大),二元连续精馏塔的精馏段内()
a、气相摩尔流量大于液相摩尔流量;
b、气相摩尔流量等于液相摩尔流量;
c、气相摩尔流量小于液相摩尔流量;
d、无法确定两相流量的相对大小。
11、(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操作方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描述相邻两板间汽相和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
b、描述某板上升蒸汽与上一板下降液体组成之间的关系;
c、描述某板下降液体与下一板上升蒸汽组成之间的关系;
d、描述进入某板的蒸汽和液体组成之间的关系。
12、(单选)在非全回流工况下(回流比不是无穷大),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提馏段内()
a、气相摩尔流量大于液相摩尔流量;
b、气相摩尔流量等于液相摩尔流量;
c、气相摩尔流量小于液相摩尔流量;
d、无法确定两相流量的相对大小。
13、(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在不改变采出量的前提下增加回流比,则()
a、精馏段气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气相流量减小;
b、精馏段气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气相流量增大;
c、精馏段气相流量不变,提馏段气相流量不变;
d、精馏段气相流量减小,提馏段气相流量减小。
14、(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在不改变采出量的前提下增加回流比,则()
a、精馏段液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液相流量减小;
b、精馏段液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液相流量增大;
c、精馏段液相流量不变,提馏段液相流量不变;
d、精馏段液相流量减小,提馏段液相流量减小。
15、(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斜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大值为1;
b、一般情况下,其数值小于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
c、其数值越大,则精馏段相际传质推动力越小
d、数值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
16、(单选)某同学求出一个二元连续精馏塔精馏段的操作方程为:y=0.75x 0.3。该方程( )
a、一定是错的;
b、一定是对的;
c、有可能是对的;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7、(多选)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恒摩尔流假定成立需要如下哪些条件()
a、两组分的摩尔相变焓接近;
b、两组分的沸点相差不大;
c、物系为理想物系;
d、塔板是理论板
7.3 精馏原理及其基本方程随堂测验
1、(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如下哪一项与进料热状态参数无关()
a、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交点的位置;
b、精馏段操作线斜率;
c、提馏段操作线斜率;
d、q线的斜率
2、(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能造成提馏段液相摩尔流量比精馏段液相的与进料的之和还大的进料热状态是()
a、过热蒸汽;
b、饱和液体;
c、汽-液两相;
d、过冷液体。
3、(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能造成提馏段气相摩尔流量比精馏段气相摩尔流量小的进料热状态有几种()*
a、1;
b、2;
c、3;
d、4。
4、(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如下几项中,对提馏段操作线没有影响的是()
a、进料热状态;
b、回流比;
c、塔顶产品采出率;
d、相对挥发度
5、(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提馏段操作线斜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最小值为1;
b、数值大小与进料热状态有关;
c、数值大小与塔底采出率无关;
d、数值随回流比的增大而减小。
6、(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选择如下哪种进料热状态将使提馏段操作线离平衡线最近()
a、过热蒸汽;
b、过冷液体;
c、汽-液混合物;
d、饱和蒸汽。
7、(单选)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的进料温度,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a、进料组成一定时,过热蒸汽的进料温度高于其他进料热状态的;
b、进料组成一定时,汽-液混合物的进料温度与其中两相的摩尔比有关;
c、进料组成一定时,饱和蒸汽的进料温度与饱和液体的进料温度相同;
d、同样是饱和蒸汽进料,进料中轻组分含量越高,则进料温度越低。
8、(单选)对于采用分凝器 全凝器的二元连续精馏塔,馏出液与回流液相比,轻组分含量较低的是()
a、馏出液;
b、回流液;
c、两者轻组分含量相同;
d、无法确定。
9、(单选)对于采用分凝器 全凝器的二元连续精馏塔,如提高分凝器的操作温度,则馏出液中轻组分的含量将()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单选)对于采用分凝器 全凝器的二元连续精馏塔,离开塔顶第一层板的蒸汽组成为y(轻组分摩尔分数,下同),回流液的组成为x,则点(x, y)在()
a、精馏段操作线上;
b、提馏段操作线上;
c、平衡线上;
d、对角线上。
11、
a、越高;
b、越低;
c、分凝器的操作温度与回流比无关;
d、无法确定。
12、(单选)在相同的回流比和塔顶蒸汽组成下,采用分凝器 全凝器的二元连续精馏塔与仅采用全凝器的塔相比,()
a、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高,但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较低;
b、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高,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也较高;
c、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低,但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较高;
d、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低,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也较低。
13、(多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进料热状态参数的描述,正确的有()
a、其值是将1kmol进料变为饱和蒸汽所需焓值与物系相变焓之比;
b、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时,其值与进料的液相分率相等;
c、其值越小,说明进料焓值越高;
d、其值不可能小于0
14、(多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进料热状况参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其值越小,说明进料焓值越高;
b、其值对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斜率都有影响;
c、在塔的设计工作中,它与回流比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物理量;
d、其值对精馏段和提馏段物料流量的相对大小有影响。
7.3 精馏原理及其基本方程随堂测验
1、(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塔顶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如塔顶蒸汽的冷凝相变焓和塔釜液的汽化相变焓近似相等,则()
a、再沸器的热负荷大于冷凝器的热负荷;
b、再沸器的热负荷等于冷凝器的热负荷;
c、再沸器的热负荷小于冷凝器的热负荷;
d、哪个换热器热负荷较大与另外的重要因素有关。
2、(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汽-液混合物进料,塔顶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如塔顶蒸汽的冷凝相变焓和塔釜液的汽化相变焓近似相等,则()*
a、再沸器的热负荷大于冷凝器的热负荷;
b、再沸器的热负荷等于冷凝器的热负荷;
c、再沸器的热负荷小于冷凝器的热负荷;
d、哪个换热器热负荷较大与进料中两相的摩尔比有关。
3、(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塔顶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如塔顶蒸汽的冷凝相变焓和塔釜液的汽化相变焓近似相等,如下哪一种进料热状态使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的热负荷相等()
a、饱和液体;
b、饱和蒸汽;
c、汽-液两相混合;
d、过热蒸汽。
4、(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塔顶泡点回流,塔釜间接蒸汽加热。如使进料的q值减小而保持回流比不变,则再沸器的加热蒸汽用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4 精馏设计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梯级图法求二元连续精馏塔的理论板数,在从(xd,xd)出发向(xw,xw)作梯级的过程中,()*
a、作一条水平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相平衡关系,作一条竖直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物料衡算关系;
b、作一条水平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物料衡算关系,作一条竖直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相平衡关系;
c、作水平线和垂直线相都当于使用物料衡算关系;
d、作水平线和垂直线都相当于使用相平衡关系。
2、(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塔顶采用分凝器,塔底间接蒸汽加热,完成分离任务需要的理论板数为n,则塔内的理论板数为()
a、n;
b、n-1;
c、n-2;
d、n 1;
3、(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用梯级图法求理论板数,如下关于这些梯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梯级对应于一块理论板,梯级的水平段长度代表了液相经过该板前后的组成差异;
b、一个梯级对应于一块理论板,梯级的竖直段长度代表了气相经过该板前后的组成差异;
c、精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梯级较小,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的梯级较大;
d、在精馏段,梯级的水平线段长度大于竖直线段长度,提馏段则相反。
4、(单选)如下关于hetp(填料的理论级当量高度,等板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值越大,说明填料的传质性能越差;
b、其值越大,说明填料的传质性能越好;
c、其值越大,说明填料层的传质单元高度越小;
d、其值不能反映填料的传质性能。
5、(多选)梯级图法求二元连续精馏塔的理论板数,所作梯级跨过两操作线交点时应更换操作线。如下各项中,会影响这个点位置的有?()*
a、回流比;
b、原料组成;
c、相对挥发度;
d、进料热状态。
7.4 精馏设计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如果选择采用较大的回流比,则()
a、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汽比都增大;
b、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液汽比都减小;
c、精馏段液汽比减小,提馏段液汽比增大;
d、精馏段液汽比增大,提馏段液汽比减小。
2、(单选)如下关于最小回流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馏塔使用的回流比低于最小回流比时将无法操作;
b、设计精馏塔时,最小回流比使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
c、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达到最小回流比时两操作线的交点落在平衡线上;
d、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最小回流比的大小与进料热状态无关。
3、(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最小回流比()
a、由设计者指定其值;
b、由设计者计算其值;
c、由操作者指定其值;
d、由操作者计算其值;
4、(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物系的相对挥发度越大,则最小回流比()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d、无法确定。
5、(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要求的xd值越高,则最小回流比()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d、无法确定。
6、(单选)一个设计者在设计精馏塔时,如果他计算出的最小回流比越大,则说明()
a、分离任务越难完成;
b、分离任务越易完成;
c、最小回流比的大小不能说明分离任务的难易程度;
d、无法确定。
7、(单选)精馏塔在开工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全回流操作,主要原因是()*
a、塔内建立合理、稳定的气、液相浓度分布需要一段时间;
b、塔体和塔板的预热需要一段时间;
c、等待下游设备接受精馏塔的馏出液和釜采出液;
d、等待上游设备将原料送来。
8、(单选)设计精馏塔时,回流比对理论板数的影响规律是:()*
a、增大回流比,理论板数减小,且随回流比的增大,这种关系越来越明显;
b、增大回流比,理论板数减小,但随回流比的增大,这种关系越来越不明显;
c、增大回流比,理论板数增大,且随回流比的增大,这种关系越来越明显;
d、增大回流比,理论板数增大,但随回流比的增大,这种关系越来越不明显。
9、(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最小回流比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被分离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b、要求的产品纯度;
c、进料组成和热状态;
d、原料液流量。
10、(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q值越大,则最小回流比()*
a、不变;
b、越小;
c、越大;
d、无法确定。
11、(多选)对于平衡线规则的物系,如下各项中会影响二元连续精馏塔最小回流比的有()
a、进料热状态;
b、进料组成;
c、产品组成;
d、相对挥发度。
12、(多选)对于物系满足恒摩尔流假定的二元连续精馏塔,如下各项中,不属于其全回流操作时特征的有()*
a、塔内上升蒸汽流量与下降液体流量处处相等;
b、各板的默弗里板效率相同;
c、任意两板间的汽相和液相组成相同;
d、塔顶不冷凝,塔底不加热;
13、(多选)设计精馏塔时,如下各项中与所选择的回流比有关的有几项()*
a、塔高;
b、塔径;
c、冷凝器的换热面积;
d、再沸器的换热面积。
7.4 精馏设计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完成分离任务所需要的最少理论板数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b、回流液的组成;
c、原料液的组成;
d、釜液的组成;
2、(单选)如下关于吉利兰关联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适用于双组分物系;
b、仅适用于理想物系;
c、仅适用于饱和液体这一种进料热状态;
d、仅适用于初步设计和粗略估算。
3、(多选)设计一个分离理想物系的二元连续精馏塔,求最少理论板数时可以有哪几种方法()
a、逐板计算法;
b、梯级图法;
c、芬斯克方程;
d、简捷法。
4、(多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关于回流比、塔板数和产品纯度之间的关系,如下说法正确的有()*
a、回流比小一些没关系,只要塔板数足够多就能达到产品纯度要求;
b、塔板数少一些没关系,只要回流比足够大就能达到产品纯度要求;
c、塔板数不能少于某值,否则回流比再大也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
d、回流比不能低于某值,否则塔板数再多也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
7.4 精馏设计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的设计中,若通过再沸器加入的热量一定,则选择的进料热状态参数越小,理论板数()*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中,回流比相同时,采用过冷回流液入塔与饱和回流液入塔相比,如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前者具有更大的塔内下降液体量;
b、前者具有更大的塔内上升蒸汽量;
c、因回流比相同,操作中两者的能耗相同;
d、为达到相同的分离效果,前者需要的理论塔板数更少
3、(单选)选择精馏方案时,如下哪一种利用热量的做法是正确的()
a、热量尽可能由进料带入精馏系统;
b、热量尽可能由回流液带入精馏系统;
c、热量尽可能通过再沸器带入精馏系统;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单选)选择精馏方案时,如下哪一种利用冷量的做法是正确的()
a、冷量尽可能由进料带入精馏系统;
b、冷量尽可能由回流液带入精馏系统;
c、冷量尽可能通过再沸器带入精馏系统;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最优的进料位置是()*
a、温度与进料温度最接近的塔板;
b、压强与进料压强最接近的塔板;
c、组成与进料组成最接近的塔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单选)设计精馏塔时,若采用较低的回流液温度而保持原料情况和回流比不变,则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板数()
a、较多;
b、较少;
c、没有区别;
d、不好说。
7、(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保持进料量、进料组成、产品组成以及精馏段上升蒸汽量不变,将进料由饱和液体改为过冷液体,则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板数()*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若将饱和蒸汽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而保持塔釜蒸发量v’不变,则达到同样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板数()*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9、(多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回流比一定时,如进料越“冷”,如下各项数值越大的有()
a、进料热状态参数;
b、塔釜汽化量;
c、再沸器热负荷;
d、理论板数。
10、(多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如下各因素中,影响最优进料位置的有()
a、原料组成;
b、进料热状态;
c、回流比;
d、产品的组成。
7.5 精馏操作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某二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kx,其中k为与组成无关的常数。则求解用于分离该物系的二元连续精馏塔(设满足恒摩尔流假定)操作型问题时,()
a、需要试差;
b、不需要试差;
c、有时需要试差,有时不需要试差;
d、无法确定。
2、(单选)用于分离某物系的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型问题需要试差求解,根本原因是()*
a、板式塔内物料浓度变化不连续;
b、需要联立求解操作方程和相平衡方程;
c、全塔物料衡算式中有xd和xw两个未知数;
d、相平衡方程是非线性的,导致xd和xw之间的关系也是非线性的,或无法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单选)进行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型计算时,假设xw,求xd,据此通过逐板计算又求出一个x’w,如果x’w比xw明显高一些,则下一轮计算时应该()*
a、上调xw;
b、下调xw;
c、保证xw不变,调整其他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7.5 精馏操作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一个二元连续精馏塔,在操作中减少了塔顶产品的采出量,但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和提馏段上升蒸汽流量维持不变,问轻组分的回收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如果进料中轻组分的含量增加了,则进料位置应()
a、保持不变;
b、适当降低;
c、适当提高;
d、无法确定。
3、(单选)某常压操作的精馏塔,现改为负压操作,但仍保持原料组成、进料热状况参数、回流比和塔釜蒸发量不变,则塔釜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单选)塔底间接蒸汽加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操作中加热蒸汽压强下降,如果进料的情况和回流比均保持不变,则塔底产品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单选)塔底间接蒸汽加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操作中加热蒸汽压强下降,如果进料的情况和回流均保持不变,则提馏段的液汽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6、(单选)塔底间接蒸汽加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操作中加热蒸汽压强下降,如果进料的情况和回流比均保持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
a、都减小;
b、都增大;
c、xd增大,xw减小;
d、xd减小,xw增大。
7、(单选)塔底间接蒸汽加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保持进料的情况和塔釜上升蒸汽量不变,而增大回流比,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
a、都减小;
b、都增大;
c、xd增大,xw减小;
d、xd减小,xw增大。
8、(单选)对于精馏塔,增加回流比并不意味着要减小塔顶采出量,此话()
a、在塔的设计中成立,但在塔的操作中并不成立;
b、在塔的设计中不成立,但在塔的操作中成立;
c、在塔的设计中和操作中都成立;
d、在塔的设计中和操作中都不成立。
9、(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若保持其进料量、组成和热状况不变而增大回流比,则塔顶馏出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单选)某真空操作的精馏塔,若真空度减小,则塔底产品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xw(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单选)对某二元连续精馏塔,将原先过冷液体进料被改为饱和液体进料,若欲保持塔底和塔顶产品组成不变,则塔顶冷却器的冷却介质流量和塔底再沸器加热介质流量应分别如何改变( )*
a、减小,减小;
b、减小,增大;
c、增大,减小;
d、增大,增大。
12、(单选)对某精馏塔进行改造,使其精馏段板数增加但提馏段板数不变,并保持进料量、组成、热状态及回流比和精馏段上升蒸汽量不变,则馏出液组成xd和釜液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增加, xw增加;
b、xd增加, xw减小;
c、xd减小, xw增加;
d、xd减小, xw减小。
13、(单选)操作中的精馏塔,若进料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下降,但保持进料位置、进料量、进料热状态和塔釜蒸发量不变。若欲使馏出液组成不变,则应( )
a、减小塔顶采出量d以增加回流比r;
b、减小塔顶采出量d且减小回流比r;
c、增加塔顶采出量d且减小回流比r;
d、增加塔顶采出量d且维持回流比r不变。
14、(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若将进料位置向上移动两块塔板,并保持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15、(单选)将某二元连续精馏塔的饱和液体回流改为过冷液体回流,并保持进料的流量、组成、热状态和蒸釜蒸发量和塔顶回流液量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16、(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使其回流比增加,但保持进料的流量、组成、热状态以及冷凝器的热负何不变,则()*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17、(单选)一个操作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现增大塔釜蒸发量,而保持进料的流量、组成、热状态及回流量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18、(单选)一个操作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现减少塔釜蒸发量,而保持进料的流量、组成、热状态及塔顶馏出液量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19、(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将进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液体改为过冷液体,而保持进料流量、组成以及精馏段上升蒸汽流量、塔顶馏出液流量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20、(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保持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以及精馏段上升蒸汽流量不变,而增加塔底产品采出流量,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21、(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保持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以及回流比不变,而增加塔底产品采出流量,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22、(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保持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以及塔釜蒸发量不变,增加塔顶采出率,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23、(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若将塔釜的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保持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以及塔顶采出率、回流比和塔顶馏出液组成不变,则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斜率( )。
a、都增大;
b、都减小;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24、(单选)一个操作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若减小塔顶采出量,而保持进料量、组成、热状态及塔釜蒸发量不变,则塔顶轻组分的回收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5、(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保持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以及回流比不变,而增加塔顶产品采出量,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7.5 精馏操作型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精馏塔存在灵敏板,背后的物理原因是()
a、体系温度一定时,体系压强与组成存在一定的关系;
b、体系压强一定时,体系温度与组成存在一定的关系;
c、体系压强一定时,体系汽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存在一定的关系。
d、那三个说法都不对。
2、(单选)如下关于精馏塔灵敏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灵敏板位置一般靠近塔顶;
b、灵敏板上压强对物料组成的变化很敏感;
c、灵敏板在一个精馏塔中是唯一的;
d、灵敏板上物料的温度对组成的变化很敏感。
3、(单选)如下关于精馏塔灵敏板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位于塔顶附近;
b、常位于塔底附近;
c、常位于进料口附近;
d、在一个精馏塔中灵敏板的位置是唯一的。
4、
a、1-5层板;
b、10-13层板;
c、15-20层板;
d、1-5以及15-20层板
7.6 精馏塔的其他类型随堂测验
1、(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中设计中,如选用直接蒸汽加热方案,则关于直接蒸汽用量和回流比,最准确的说法是()
a、回流比取决于直接蒸汽用量;
b、直接蒸汽用量取决于回流比;
c、两者相互独立;
d、二者只能指定其一。
2、(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中,欲达到相同的轻组分回收率,直接蒸汽加热和间接蒸汽加热比较, 直接蒸汽加热的xw()*
a、较大;
b、较小;
c、与间接蒸汽加热相同;
d、无法比较。
3、(单选)设计精馏塔时,若将原先塔釜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保持进料量、组成、热状况和塔顶馏出液量、组成以及回流比不变,则提馏段操作线斜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单选)设计精馏塔时,若将原先塔釜直接蒸汽加热改为间接蒸汽加热,而保持进料量、组成、热状况和塔顶饱出液量、组成以及回流比不变,则塔釜液中轻组分含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单选)完成如下哪-种精馏分离任务应考虑采用提馏塔()
a、要求xw很低而不要求xd很高;
b、要求xd很高而不要求xw很低;
c、要求xd很高且xw很低;
d、不要求xd很高,也不要求xw很低。
6、(单选)在提馏塔的设计中,如选择采用较小的回流比,则馏出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
a、较大;
b、较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7、(单选)在提馏塔设计中,如选择采用较低的进料温度,则馏出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
a、较大;
b、较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8、(单选)如下关于提馏塔回流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回流比可以为零;
b、回流比越大,馏出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越低;
c、回流比越大,塔底产品液中轻组分摩尔分数越低;
d、类似于普通塔,增大回流比可同时增大xd、降低xw。
9、(多选)在规定了xf、xd、xw的设计工作中,如下各项中,有哪几项是直接蒸汽加热和间接蒸汽加热两种方案产生的区别()*
a、提馏段操作线下端点位置不同;
b、回流比一定时直接蒸汽加热的精馏段操作线斜率较大;
c、直接蒸汽加热时塔底产品量w较大;
d、直接蒸汽加热时轻组分回收率较低。
7.7 间歇精馏随堂测验
1、(单选)间歇精馏一般采用填料塔的主要原因是()
a、间歇精馏的传质过程一般为气膜控制,所以应采用填料塔;
b、填料塔的压降比板式塔低;
c、对易发泡的物系,填料塔不易液泛;
d、填料塔的持液量比板式塔小。
2、(单选)对一种料液,可采用间歇精馏或连续精馏取得一定组成的高纯度塔顶产品和塔底产品,就能耗来说,()
a、间歇精馏低于连续精馏;
b、间歇精馏高于连续精馏;
c、间歇精馏等于连续精馏;
d、无法比较。
3、(单选)一般来说,由同样的原料得到同样的产品,间歇精馏能耗高于连续精馏,根本原因是,()*
a、间歇精馏塔只有精馏段,没有提馏段;
b、间歇精馏时物料在塔内停留时间过长;
c、间歇精馏一般都采用填料塔;
d、间歇精馏的处理量不大。
4、(单选)关于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过程,如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塔顶蒸汽的露点和釜液的泡点都逐渐下降;
b、塔顶蒸汽的露点和釜液的泡点都逐渐上升;
c、塔顶蒸汽的露点逐渐下降,釜液的泡点逐渐上升;
d、塔顶蒸汽的露点逐渐上升,釜液的泡点逐渐下降。
5、(单选)设计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塔,一般选择的基准态是()*
a、过程的初始态;
b、过程的最终态;
c、以上两种状态为基准态都经常被采用;
d、不好说。
6、(单选)现有二元物系回流比恒定的间歇精馏塔和连续精馏塔求塔板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不需要试差;
b、两者都需要试差;
c、间歇精馏塔的不需要试差,连续精馏塔的需要试差;
d、间歇精馏塔的需要试差,连续精馏塔的不需要试差。
7、(单选)现有二元物系馏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精馏塔和连续精馏塔求塔板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不需要试差;
b、两者都需要试差;
c、间歇精馏塔的不需要试差,连续精馏塔的需要试差;
d、间歇精馏塔的需要试差,连续精馏塔的不需要试差。
8、(单选)对同样的原料液,采用恒回流比或恒馏出液组成的间歇精馏,达到同样的分离效果,哪种操作方式的能耗较低()*
a、恒回流比方式能耗较低;
b、恒馏出液组成方式能耗较低;
c、两种操作方式能耗一样;
d、无法比较。
9、(多选)生产中遇到需要用蒸馏分离的混合物,如下哪几项是考虑采用间歇精馏的原因()*
a、原料和组成经常变化;
b、原料量不大;
c、馏出液纯度要求高;
d、釜液纯度要求高。
7.8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关于恒沸精馏夹带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与原混合物形成恒沸物,且该恒沸物的沸点要尽可能低;
b、恒沸物中夹带剂的浓度要尽可能低;
c、加入夹带剂后形成的恒沸物一般从塔底采出;
d、加入夹带剂后蒸出的恒沸物的冷凝液最好能分层。
2、(单选)选择恒沸精馏的夹带剂时,希望加入夹带剂后蒸出的恒沸物的冷凝液是非均相的,原因是()*
a、这样可以使恒沸精馏所需要的理论板数更少;
b、这可使恒沸精馏在较低的能耗下进行;
c、这样便于回收夹带剂;
d、这样可以节省夹带剂。
3、(单选)萃取精馏时,对加入的萃取剂的挥发性要求是()
a、尽可能高;
b、尽可能低;
c、无要求;
d、没法说。
4、(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对萃取精馏所用萃取剂的要求()
a、挥发性要小;
b、少量添加就能明显增大原混合物中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
c、与原混合物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组分能形成共沸物;
d、与原溶液要有足够的互溶度。
5、(单选)希望用于萃取精馏的萃取剂与原溶液有足够的互溶度,原因是()*
a、这样能使加入的萃取剂容易回收;
b、这样萃取剂才不易挥发,从而损失量可以较少;
c、这样体系就不会形成恒沸物,从而便于回收萃取剂;
d、在很宽的组成范围内体系不分相,这样萃取剂就几乎可以在全塔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6、(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萃取精馏区别于普通精馏之处()*
a、萃取精馏更常采用饱和蒸汽态进料;
b、萃取精馏主要靠萃取剂的挟带作用实现分离,而普通精馏依靠组分的挥发性差异实现分离;
c、即便不考虑液泛这一因素,萃取精馏时也不是回流比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d、萃取精馏的回流液温度以及萃取剂加入时的温度不应过低。
7、(单选)萃取精馏时,非并回流比越高越好,主要原因是()
a、需要在塔内保持足够的萃取剂浓度,才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b、回流比过高会发生液泛;
c、回流过高能耗过高;
d、回流过高塔径过大,设备投资高。
8、(单选)对于需要采用特殊精馏分离的物系,必须找到合适的萃取剂或挟带剂,哪个更容易找到?()
a、萃取剂;
b、挟带剂;
c、两者易得程度差不好;
d、不好说。
9、(单选)大致比较一下萃取精馏和恒沸精馏的能耗,一般来说,()*
a、萃取精馏的能耗较高;
b、恒沸精馏的能耗较高;
c、两者能耗差不多;
d、无法比较。
10、(单选)萃取精馏无法进行间歇操作,原因是()*
a、间歇精馏的回流比太大,萃取剂在塔内的浓度太低;
b、萃取剂的沸点很高,无法从釜中蒸出;
c、萃取剂在塔内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
d、萃取剂必须从塔顶加入。
11、(单选)如下关于特殊精馏是否适合采用间歇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都适合;
b、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都不适合;
c、恒沸精馏不适合,萃取精馏适合;
d、恒沸精馏适合,萃取精馏不适合。
12、(单选)如下关于特殊精馏是否适合分离热敏物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都适合;
b、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都不适合;
c、恒沸精馏不适合,萃取精馏适合;
d、恒沸精馏适合,萃取精馏不适合。
13、(单选)如可分别采用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分离某物系,则同样压强下哪种方式的操作温度较低()
a、两者操作温度一样;
b、萃取精馏;
c、恒沸精馏;
d、无法比较。
14、(单选)对于存在恒沸点的物系,应该采用恒沸精馏而不是萃取精馏进行分离,因为前者能耗低,这种说法( )*
a、正确;
b、错误;
c、对有些物系正确,有些物系错误;
d、不好说。
15、(单选)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为使这两组份的混合液能得到分离,可采用哪种分离方法?()
a、普通精馏;
b、直接蒸汽加热精馏;
c、恒沸精馏;
d、萃取精馏。
蒸馏单元测验
1、(单选)蒸馏分离混合物的依据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挥发性上有差异;
b、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解度上有差异;
c、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汽化热上有差异;
d、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冷凝温度上有差异。
2、(单选)进行二元混合物的平衡蒸馏,若提高操作温度,而进料量、进料组成和蒸馏罐内压强保持不变,则液相产品中轻组分的含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单选)在一定压强下,在简单蒸馏过程中蒸馏釜内物料的温度()
a、保持不变;
b、越来越低;
c、越来越高;
d、无法确定。
4、(单选)二元连续精馏塔内理论板的位置与其上气、液相组成在物系的y~x线的位置对应关系是()
a、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越高,代表其上两相组成的点在y~x线上的位置越高;
b、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越高,代表其上两相组成的点在y~x线上的位置越低;
c、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与y~x线上的点位置高低没有关系;
d、理论板在塔内的位置与y~x线上的点位置的关系取决物系的特性。
5、(单选)如下对精馏原理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利用有回流的多次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获得高纯度产品;
b、使两相多次接触,多次相际传质,最终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c、将原料蒸馏多次,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d、将原料蒸发和冷凝多次,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6、(单选)如下关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内浓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降低,而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升高;
b、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降低,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也依次降低;
c、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升高,而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降低;
d、从塔底至塔顶,各板上气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依次升高,液相中轻组分的含量也依次升高。
7、(单选)某二元连续精馏塔,原料量为100kmol/h,其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5,要求塔顶馏出液中轻组分的摩尔分数为0.9,则无论塔多高,馏出液的最大采出量为( )kmol/h。
a、57.5;
b、55.5;
c、50;
d、59.5。
8、(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中,如果恒摩尔流假定成立,则()
a、塔内气相流量等于液相流量;
b、塔内气相摩尔流量处处相等,液相摩尔流量也处处相等;
c、在同一段塔内,气相流量等于液相流量;
d、在同一段塔内,各处气相摩尔流量相等,各处液相摩尔流量也相等。
9、(单选)对于二元连续精馏塔,在不改变采出量的前提下增加回流比,则()
a、精馏段气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气相流量减小;
b、精馏段气相流量增大,提馏段气相流量增大;
c、精馏段气相流量不变,提馏段气相流量不变;
d、精馏段气相流量减小,提馏段气相流量减小。
10、(单选)在相同的回流比和塔顶蒸汽组成下,采用分凝器 全凝器的二元连续精馏塔与仅采用全凝器的塔相比,()
a、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高,但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较低;
b、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高,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也较高;
c、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低,但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较高;
d、前者的回流液中轻组分含量较低,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也较低
11、(单选)图解法求二元连续精馏塔的理论板数,在从(xd,xd)出发向(xw,xw)作梯级的过程中,()*
a、作一条水平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相平衡关系,作一条垂直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物料衡算关系;
b、作一条水平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物料衡算关系,作一条垂直线相当于使用一次相平衡关系;
c、作水平线和垂直线相当于使用物料衡算关系;
d、作水平线和垂直线相当于使用质量衡算关系。
12、(单选)如下关于回流比对精馏系统费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设备费用先下降而后增加,操作费用一直减小;
b、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设备费用先上升而后下降,操作费用一直减小;
c、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设备费用先下降而后增加,操作费用一直增加;
d、随着回流比的增加,设备费用先上升而后下降,操作费用一直增加。
13、(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塔中,回流比一定时,进料热状态参数越小,则塔釜汽化量()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单选)一个二元连续精馏塔,在操作中减少了塔顶产品的采出量,但进料流量、组成、热状态和提馏段上升蒸汽流量维持不变,问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单选)设计二元连续精馏塔时,若将饱和蒸汽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而保持塔釜蒸发量v’不变,则达到同样分离要求所需要的理论板数()*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单选)一个操作中的二元连续精馏塔,现增大塔釜蒸发量,而保持进料的流量、组成、热状态及回流量不变,则塔顶产品组成xd和塔底产品组成xw如何变化?()*
a、xd减小,xw减小;
b、xd增大,xw减小;
c、xd减小,xw增大;
d、xd增大,xw增大。
17、(单选)在二元连续精馏中,欲达到相同的轻组分回收率,直接蒸汽加热和间接蒸汽加热比较, 直接蒸汽加热的xw()*
a、较大;
b、较小;
c、与间接蒸汽加热相同;
d、无法比较。
18、(单选)关于回流比保持恒定的间歇精馏过程,如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馏出液和釜液中轻组分的含量均逐渐下降;
b、馏出液和釜液中轻组分的含量均逐渐上升;
c、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逐渐下降,釜液中轻组分含量逐渐上升;
d、馏出液中轻组分含量逐渐上升,釜液中轻组分含量逐渐下降。
19、(单选)恒沸精馏时,希望加入夹带剂后形成的恒沸物中夹带剂的浓度尽可能低,以下哪一项不是原因()
a、这样可以节省夹带剂;
b、这样便于回收夹带剂;
c、这使回收夹带剂时较节能;
d、这可以使恒沸精馏的理论板较少。
20、(多选)如下各项中,对q线没有影响的有()
a、进料组成;
b、进料流量;
c、进料热状态参数;
d、进料位置。
蒸馏作业
1、
2、
3、
第9章 干燥
9.1 干燥概述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机械去湿的特点()
a、去湿不彻底;
b、涉及多种传递过程;
c、操作费用低;
d、能去除高湿含量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分。
2、(单选)说对流干燥是热、质同时传递过程,是指()
a、从介质到物料的对流传热、从介质到物料的对流传质;
b、从物料到介质的对流传热、从物料到介质的对流传质;
c、从介质到物料的对流传热、从物料到介质的对流传质;
d、从物料到介质的对流传热、从介质到物料的对流传质。
3、(单选)以水为湿分,空气为介质的干燥过程,传质推动力是()*
a、固体物料水含量与空气湿度的差;
b、物料水的蒸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分压之差;
c、物料内部与物料表面水分含量之差;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干燥去湿特点的是()
a、热能消耗高;
b、湿分发生相变;
c、涉及多种传递过程;
d、去湿彻底。
9.2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随堂测验
1、(单选)总压一定时,空气的湿度与湿空气的如下哪一个性质参数数值一一对应?()
a、水汽分压;
b、相对湿度;
c、温度;
d、湿球温度。
2、(单选)一定总压下的湿空气,其饱和湿度取决于其()*
a、湿度;
b、温度;
c、湿度和温度;
d、水汽分压。
3、(单选)一定总压下,湿空气的比体积是()
a、1kg干空气的体积;
b、1kg湿空气的体积;
c、1kg干空气与其所携带的水汽体积之和;
d、1kg干空气与1kg水汽体积之和。
4、(单选)湿空气的密度可用其比体积vh和湿度h表示为()*
a、=1 h/v
b、=(1 h)/v
c、=1/v h
d、=(1 v)/h
5、(单选)湿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中有个kg,这是谁的质量()
a、绝干空气的
b、水蒸汽的
c、湿空气的
d、绝干空气或湿空气的
6、(单选)按视频中讲述,在工业干燥常见的温度范围内,湿空气的比热容()
a、唯一地取决于温度;
b、唯一地取决于湿度;
c、同时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d、与温度和湿度都无关。
7、(单选)如下关于湿空气比热容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湿空气由于温度变化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b、计算湿空气由于湿度变化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计算湿空气由于湿度或温度变化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d、计算湿空气由于湿度和温度变化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8、(单选)在0~120℃范围内,水汽和干空气的比热容分别是()
a、1.88 kj/(kg·℃)、1.244kj/(kg·℃)
b、1.88 kj/(kg·℃)、1.01kj/(kg·℃)
c、1.01 kj/(kg·℃)、0.772kj/(kg·℃)
d、1.244 kj/(kg·℃)、1.88kj/(kg·℃)
9、(单选)一定总压下,湿空气的焓()
a、唯一地取决于温度;
b、唯一地取决于湿度;
c、同时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d、与温度和湿度都无关。
10、(单选)湿空气焓的单位中有个kg,这是指谁的质量?()
a、绝干空气的
b、水汽的
c、湿空气的
d、绝干空气或湿空气的
11、(单选)在温度300k总压强1.45mpa下,湿度为0.002kg水/kg绝干空气的湿空气, 其比体积为()
a、1.673m3/kg干;
b、2.382 m3/kg干;
c、0.0595 m3/kg干;
d、0.0224 m3/kg干。
12、(单选)对于温度和湿度一定的不饱和空气,其相对湿度与其总压()*
a、无关;
b、成正比;
c、成反比;
d、无法确定;
13、(单选)温度和湿度一定时,湿空气的总压增加,则其相对湿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多选)关于饱和空气,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a、湿度为饱和湿度;
b、相对湿度为100%;
c、水汽分压等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d、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最大值。
15、(多选)比体积作为一个性质参数,如下关于其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湿空气的体积直接求干空气的质量;
b、由湿空气的质量直接求干空气的体积;
c、由干空气的质量直接求湿空气的体积;
d、由干空气的体积直接求湿空气的质量。
16、(多选)在湿空气比体积的单位中有个m3,还有个kg,( )
a、m3是指绝干空气的体积
b、m3是指湿空气的体积
c、kg是指绝干空气的质量
d、kg是湿空气的质量
9.2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随堂测验
1、(单选)不饱和空气经历怎样的过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露点?()
a、绝热增湿;
b、等湿冷却;
c、等焓增湿;
d、以上均不对。
2、(单选)将某股湿空气等湿冷却至其露点温度,再继续向其提供冷量,则会出现的现象是()*
a、空气湿度不变,温度不变;
b、空气湿度不变,温度继续降低;
c、析出液态水,空气温度不变;
d、析出液态水,空气温度继续降低。
3、(单选)一定湿度和总压下,当空气的温度升高时,其露点温度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单选)当空气的湿度一定而总压增加时,则空气的露点温度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5、测量空气的湿球温度时,湿球温度计示数的稳定值与湿纱布另一端所在水体温度的关系是()*
a、水的温度越高,湿球温度计示数越高
b、水的温度越高,湿球温度计示数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不好说
6、(单选)如下关于湿空气湿球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唯一地取决于湿空气的温度;
b、唯一地取决于湿空气的湿度;
c、同时取决于湿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d、与湿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无关。
7、(单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不饱和空气,其露点温度()
a、等于湿球温度;
b、高于湿球温度;
c、低于湿球温度;
d、无法确定。
8、(单选)测量空气湿球温度时,要求空气流速要足够高、温度不能太高,主要是为了()
a、缩短实验时间;
b、削弱导热、辐射等传热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保护温度计;
d、使湿纱布表面保持润湿。
9、(单选)如下关于湿空气绝热饱和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唯一地取决于温度;
b、唯一地取决于湿度;
c、同时取决于温度和湿度;
d、与温度和湿度都无关。
10、(单选)大量空气与少量水长时间接触后水的温度称为()
a、空气的湿球温度;
b、空气的露点温度;
c、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
d、空气的干球温度。
11、(单选)不饱和空气进入绝热饱和塔后,在其中经历的过程可简述为()
a、绝热、增湿、降温、等焓;
b、绝热、增湿、升温、不等焓;
c、绝热、减湿、降温、不等焓;
d、绝热、增湿、降温、不等焓。
12、(单选)不饱和空气分别经过等湿冷却或绝热增湿过程,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值()
a、相同;
b、前者高;
c、后者高;
d、无法确定。
13、(单选)不饱和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绝热饱和温度(tas)、露点温度(td)的相对大小关系是:()*
a、t >td> tw >tas ;
b、tw > t> tas >td;
c、t >tw = td > tas;
d、t >tw =tas >td;
14、(单选)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近似等于其绝热饱和温度,是因为()*
a、完全出于巧合;
b、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必然结果;
c、由这两个温度的测量原理决定的;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单选)如下几个湿空气状态参数,与温度和湿度都有关的是()
a、湿比热容;
b、比体积;
c、水汽分压;
d、露点。
16、(单选)空气的饱和湿度是如下哪一项的函数?()
a、总压和温度;
b、总压和露点温度;
c、总压和湿球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单选)如下哪一项可作为测量空气中水汽分压的方法?()
a、测空气的湿球温度;
b、测空气的温度;
c、测空气的露点温度;
d、测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
18、(单选)如下哪一项数值与空气的温度无关()
a、绝热饱和温度;
b、湿球温度;
c、相对湿度;
d、露点温度。
19、(单选)空气与大量水在填料塔内接触, 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若空气离开塔时达到饱和状态,则空气离开塔时的温度等于()
a、入塔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
b、入塔空气的露点温度;
c、入塔水温;
d、以上都不是。
20、(单选)如下几个湿空气状态参数,仅与湿度有关的是()
a、湿球温度;
b、湿比热容;
c、相对湿度;
d、焓。
21、(单选)如下哪一组湿空气状态参数不满足这样的要求:由它们可求其余所有状态参数()*
a、相对湿度和湿度
b、焓和湿度;
c、湿度和湿比热容;
d、绝热饱和温度和湿度。
22、(单选)一定湿度的湿空气,当总压降低时,其露点温度()*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确定。
23、(单选)测量空气的湿球温度时,如果空气温度较高而流速不够高,是测量结果数值会()*
a、偏高;
b、偏低;
c、没有误差;
d、不好说。
24、(单选)湿空气的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越低,则其湿球温度()*
a、越高;
b、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不好说。
25、(单选)湿空气在列管换热器参与换热,现有如下两种说法,则()* ①如空气温度升高,则空气湿度一定不变;②如空气温度降低,则空气湿度一定不变。
a、两种说法都不对;
b、两种说法都对;
c、①不对,②对;
d、①对,②不对。
26、(单选)如欲将降低空气的湿度,如下措施正确的是()
a、使其温度高于原露点温度;
b、使其温度低于原露点温度;
c、使其温度高于原湿球温度;
d、使其温度低于原湿球温度。
27、(单选)①绝热饱和温度是空气绝热增湿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等于绝热饱和器中循环水的温度;②湿球温度是湿球温度计所指示的平衡温度,并不等于湿纱布中水的温度。这两种说法。()
a、都不对;
b、都对;
c、①不对,②对;
d、①对,②不对。
28、(多选)一定总压下,如下状态参数在湿空气预热过程上发生变化的有()*
a、相对湿度;
b、露点温度;
c、湿球温度;
d、比热容
29、测量空气的湿球温度,当湿球温度计示数稳定时,如下等量关系成立的有()*
a、湿纱布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
b、湿纱布表面水分汽化吸热速率等于空气向湿纱布对流传热速率。
c、湿纱布表面水分汽化速率等于水汽分子从湿纱表面向空气主体的对流传质速率。
d、对流传热系数与对流传质系数之比近似等于某一个常数。
9.2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随堂测验
1、(单选)状态点在同一等湿线上但不重合的湿空气,除湿度外,如下哪一个状态参数的数值也相等()
a、绝热饱和温度;
b、湿球温度;
c、湿比热容;
d、湿比体积。
2、(单选)状态点在同一等湿线上但不重合的湿空气,如下哪一个状态参数不相等()*
a、水汽分压;
b、湿比热容;
c、露点;
d、比体积。
3、(单选)状态点在同一等焓线上但不重合的湿空气,如下哪一项状态参数数值也相同?()
a、湿比热容
b、温度;
c、湿比体积;
d、绝热饱和温度。
4、(单选)用列管换热器对一股湿空气进行冷却,达到露点温度后,还继续冷却。上述空气的状态变化可描述为:()*
a、先沿等温线,再沿等湿线;
b、先沿等湿线,再沿等相对湿度线;
c、先沿等湿线,再沿等温线;
d、先沿等湿线,再沿等焓线。
5、(单选)两股湿空气在i-h图上以a、b点表示,它们的混合气以c点表示,则()*
a、a、b、c三点不共线;
b、a、b、c三点共线,c在线段ab之外;
c、a、b、c三点共线,c在线段ab上;
d、c在线段ab之外还是ab之上视混合前两股气量的相对大小而定。
6、(单选)两股湿空气在i-h图上以a、b点表示,它们的混合气以c点表示,如果混合前a的量比b大,则c点()*
a、较靠近a;
b、较靠近b;
c、位于线段a、b中点;
d、无法确定。
7、(单选)某股湿空气在i—h图中以a点表示,则其露点温度对应于如下哪条等温线:()
a、a点所在等干球温度线;
b、过a的等焓线与饱和空气线的交点所在的等干球温度线;
c、过a的等湿度线与饱和空气线的交点所在的等干球温度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单选)已知一股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a,湿球温度为taw,在湿度图上确定该空气状态点的方法是()*
a、等温线taw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湿线 与等温线ta的交点;
b、等温线ta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湿线 与等温线taw的交点;
c、等温线ta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焓线 与等温线taw的交点;
d、等温线taw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焓线 与等温线ta的交点。
9、(单选)已知一股湿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a,露点温度为tad,在湿度图上确定该空气状态点的方法是()*
a、等温线tad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湿线 与等温线ta的交点;
b、等温线ta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湿线 与等温线tad的交点;
c、等温线ta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焓线 与等温线tad的交点;
d、等温线tad与饱和空气线交点 所在的等焓线 与等温线ta的交点。
10、(单选)在i-h图中的如下各线群中,各线不平行的线群是()
a、等湿度线;
b、等焓线;
c、等干球温度线;
d、以上各类线群中的各线都是平行的。
11、(单选)按照教材中相对湿度的定义,i-h图中各条等相对湿度线都有上端点,这些点位于()*
a、同一条等湿度线上;
b、同一条等干球温度线上;
c、同一条等焓线上;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2、(单选)已知如下哪一组参数,可用湿焓图查得空气的其他状态参数()
a、露点温度和湿度;
b、干球温度和湿度;
c、水汽分压和湿度;
d、焓和湿球温度。
13、(单选)一定温度下,当空气的湿度增加时,其湿球温度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单选)一定温度下,当空气的湿度增加时,其露点温度将()*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单选)某股湿空气在i—h图中以a点表示,则其湿球温度对应于如下哪条等温线:()
a、a点所在等干球温度线;
b、过a的等焓线与饱和空气线的交点所在的等干球温度线;
c、过a的等湿度线与饱和空气线的交点所在的等干球温度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3 湿物料的性质随堂测验
1、(单选)固体物料中结合水分的蒸汽压()
a、大于非结合水分的蒸汽压;
b、等于非结合水分的蒸汽压;
c、小于非结合水分的蒸汽压;
d、无法确定。
2、(单选)当固体物料中只有结合水分时,随着水分含量的减少,物料水蒸汽压()*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单选)平衡水分是指()
a、一定干燥条件下固体物料中不能被除去的水分;
b、相对湿度为100%时固体物料中的水分;
c、物料表面开始变干时含有的水分;
d、干燥过程中表面汽化速度等于传质速度时固体物料中的水分。
4、(单选)一定湿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吸水性越强,则其平衡水含量()
a、越高;
b、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
5、(单选)温度一定时,空气的相对湿度越高,则物料的平衡水含量()
a、越低;
b、越高;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
6、(单选)自由水分是()
a、附着于固体物料表面或内部大孔隙中的水分;
b、与固体物料之间没有结合力的水分;
c、固体物料中在一定干燥条件下能够被除去的水分;
d、一定温度下蒸汽压大于普通水蒸汽压的水分。
7、(单选)某物料的干基含水率为0.3,与一定的湿空气接触,由其干燥平衡线查得干基平衡含水率为0.06(干基),则其干基自由水含水率为()
a、0.36;
b、0.12;
c、0.18;
d、0.24。
8、(单选)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
a、结合水含量等于非结合水含量;
b、自由水含量等于平衡水含量;
c、结合水含量等于自由水含量;
d、结合水含量等于平衡水含量。
9、(单选)物料的干燥平衡线是指()
a、物料的干基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b、物料的平衡含水率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
c、干燥速率随干基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d、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0、(单选)利用物料的干燥平衡曲线()*
a、可以读出结合水含量,不能读出平衡水含量;
b、不能读出结合水含量,可以读出平衡水含量;
c、不能读出结合水含量,也不能读出平衡水含量;
d、能读出结合水含量,也能读出平衡水含量。
9.3 湿物料的性质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哪种(些)情形能提供恒定干燥条件?() ①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②用少量空气干燥大量物料;
a、两个都能;
b、两个都不能;
c、①能,②不能;
d、①不能,②能。
2、(单选)干燥曲线描述的是()
a、物料的干基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b、物料的平衡含水率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关系;
c、干燥速率随干基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d、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单选)在干燥过程的预热(调整)阶段,物料表面温度由初始值变为()
a、空气的温度;
b、空气的湿球温度;
c、空气的露点温度;
d、以上均不正确。
4、(单选)恒速干燥阶段在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曲线上的表现分别是:()
a、都是直线;
b、都是曲线;
c、前者为直线,后者为曲线;
d、前者为曲线,后者为直线。
5、(单选)在恒速干燥阶段,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率()
a、不低于表面汽化速率;
b、不高于表面汽化速率;
c、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表面汽化速率;
d、无法确定。
6、(单选)关于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如下叙述错误的是()
a、与空气的状态有关;
b、与空气的流向有关;
c、与物料的种类有关;
d、与空气的流速有关。
7、(单选)在恒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
a、水分由固体内部向表面迁移的速率;
b、水汽由物料表面向空气主体的对流传质速率;
c、同时取决于(a)和(b);
d、与(a)和(b)都没有关系。
8、(单选)一般来说,在恒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是()
a、平衡水分;
b、结合水分;
c、非结合水分;
d、非结合水分 结合水分。
9、(单选)一般来说,在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是()*
a、平衡水分;
b、结合水分;
c、非结合水分;
d、非结合水分和结合水分
10、(单选)在降速干燥阶段,固体物料的温度()
a、保持不变;
b、逐渐降低;
c、逐渐升高;
d、无法确定。
11、(单选)在降速干燥阶段,空气与物料的对流传热速率()
a、高于水分汽化吸热速率;
b、等于水分汽化吸热速率;
c、低于水分汽化吸热速率;
d、无法确定。
1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降速干燥阶段的特点()*
a、物料温度逐渐升高;
b、对流传热速率低于水分汽化吸热速率;
c、物料表面逐渐变干;
d、汽化的既有结合水分,也有非结合水分。
13、(单选)降速干燥阶段在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上的表现分别是:()
a、都近似为直线;
b、都是曲线;
c、前者为曲线,后者可能是曲线或近似直线;
d、前者可能是近似直线或曲线,后者为曲线。
14、(单选)多孔物料在降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逐渐变干的过程中,()*
a、小孔处先变干;
b、大孔处先变干;
c、先变干的位置与孔大小没关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单选)在如下各类物料的干燥过程中,存在两个降速阶段的是()*
a、吸水性多孔物料;
b、非吸水性多孔物料;
c、无孔物料;
d、以上都不是。
16、(单选)在多孔性吸水物料干燥的第二降速阶段,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
a、水分从物料内部向表面迁移的速率;
b、物料表面水分汽化速率;
c、水汽从物料表面向空气主体的传质速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单选)使物料更分散一些,可以()*
a、只提高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
b、只提高降速阶段的干燥速度;
c、两个阶段的干燥速率都得到提高;
d、两个阶段的干燥速率都不能提高;
18、(单选)在干燥过程的降速阶段,从总体上说,物料水的蒸汽压()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9、(单选)在多孔物料干燥过程的降速阶段,水分汽化的位置是()
a、固体物料表面;
b、固体物料内部;
c、固体物料表面和内部;
d、以上都不对。
20、(单选)物料越厚或块越大,则临界含水量()
a、越高;
b、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1、(单选)空气状态和流速一定时,物料的临界含水率xc越高,则把它的含水率降至低于xc的某一值所需要的干燥时间()
a、越长;
b、越短;
c、干燥时间与xc没有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2、(单选)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越小,则临界含水率()
a、越大;
b、越小;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3、(单选)对于既有恒速又有降速阶段的干燥过程,提高空气流速,则物料的临界含水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4、(单选)如下哪一项与物料的临界含水率无关()*
a、物料的性质;
b、物料的分散程度;
c、空气的性质和状态;
d、都有关。
25、(单选)当空气的流速增加时,物料的平衡水含率x*()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6、(单选)当空气的温度升高时,物料的平衡水含率x*()*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7、(单选)对于既有恒速又有降速阶段的干燥过程,提高空气温度,则物料的临界含水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8、(单选)对于既有恒速又有降速阶段的干燥过程,如果空气的湿度增大,则物料的临界含水率()*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9、(单选)考虑在相同湿空气条件下吸水性物料或非吸水性物料的干燥过程,比较两者在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
a、无法比较;
b、非吸性物料较大;
c、吸水性物料较大;
d、两者相同。
30、(单选)在恒定干燥条件下, 将干基含水率为20%的湿物料进行干燥, 当含水率降至5%时, 干燥速率开始下降, 再继续干燥至物料恒重, 并测得此时物料含水量为0.05%, 则物料的临界含水率为()
a、0.05%;
b、5%;
c、20%;
d、15%。
31、(单选)用不饱和空气对某湿物进行干燥时,湿物料的平衡水分一定是()
a、给合水分;
b、非结合水分;
c、临界水分;
d、自由水分。
32、(单选)一定的湿物料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①平衡含水量是可除水分和不可除水分的分界点;②临界含水量是结合水和非结合水的分界点。这两种说法:()
a、都不对;
b、都对;
c、①不对,②对;
d、①对,②不对。
33、(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恒速干燥阶段特点的有()*
a、物料表面始终保持润湿;
b、物料表面保持恒温;
c、对流传热速率等于水分汽化吸收速率;
d、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率不低于表面汽化速率。
9.4 干燥器随堂测验
1、(单选)如下哪一项是厢式干燥器最适用的场合()
a、工业生产过程;
b、工业产品的存放;
c、实验室;
d、以上都不适合。
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会在厢式干燥器中采用()*
a、盘架结构;
b、中间加热;
c、螺旋加料器;
d、废气循环。
3、(单选)洞道式干燥器最适合的物料形态是()*
a、浆状;
b、大块;
c、小颗粒;
d、平板。
4、(单选)洞道式干燥器是如下哪种干燥器的改进版()
a、流化床干燥器;
b、厢式干燥器;
c、喷雾干燥器;
d、气流干燥器。
5、(单选)将物料在各种连续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进行比较,物料在气流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是()
a、很短的;
b、很长的;
c、不很长也不很短;
d、不好说。
6、(单选)在气流干燥器内,气固两相是()
a、逆流的;
b、并流的;
c、错流的;
d、不好说。
7、(单选)固体物料在气流干燥器内停留时间大约是()
a、200~2000s;
b、20~200s;
c、2~20s;
d、0.2~2s。
8、(单选)气流干燥器适用于处理如下哪种形态的物料()
a、大块;
b、纤维;
c、粉粒;
d、薄片。
9、(单选)在气流干燥中,干燥速度沿干燥管的分布()*
a、很均匀;
b、大致均匀;
c、很不均匀;
d、不好说。
10、(单选)在气流干燥中,气固两相间传热、传质系数最高的部位是()*
a、干燥管底部附近;
b、干燥管中部附近;
c、干燥管顶部附近;
d、不好说。
11、(单选)在气流干燥中,气固两相间传热、传质推动力最高的部位是()
a、干燥管底部附近;
b、干燥管中部附近;
c、干燥管顶部附近;
d、不好说。
12、(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气流干燥器的缺点()
a、系统动力消耗大;
b、不适合热敏性物料;
c、物料和器壁磨损严重;
d、旋风分离器负荷很大。
13、(单选)如下关于流化床干燥和气流干燥器操作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既能连续也能间歇操作;
b、二者都只能连续操作,不能间歇操作;
c、流化床干燥器只能连续操作,气流干燥器既可连续又可间歇操作;
d、气流干燥器只能连续操作,流化床干燥器既可连续又可间歇操作。
14、(单选)从产品含水量的均匀性方面比较流化床干燥器和气流干燥器()*
a、气流干燥器的产品含水量更均匀;
b、流化术干燥器的产品含水量更均匀;
c、这两种干燥器产品含水量均匀性相差无几;
d、不好说。
15、(单选)流化床干燥器连续操作时产品含水量不均匀,主要原因是()
a、颗粒大小不均一;
b、气流分布不均匀;
c、物料停留时间不均匀;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6、(单选)流化床干燥器有时采用多层或多室,主要目的是()
a、降低床层压降;
b、提高系统热效率;
c、减少物料返混;
d、以上都不是。
17、(单选)流化床干燥器采用上、下两层设计时,正确的进料和出料位置是()*
a、下层进料,上层出料;
b、上层进料,下层出料;
c、哪层进料、哪层出料不重要;
d、不好说。
18、(单选)多层流化床和多室流化床相比,床层压降较小的是()
a、多室;
b、多层;
c、两者相差无几;
d、不好说。
19、(单选)多层流化床和多室流化床相比,热效率较高的是()
a、多室;
b、多层;
c、两者相差无几;
d、不好说。
20、(单选)非吸水性多孔小颗粒状物料,初始含水量较高,要求最终含水量很低,如下各干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采用流化干燥;
b、采用气流干燥;
c、先流化干燥,再气流干燥;
d、先气流干燥,再流化干燥。
21、(单选)对于无孔小颗粒状物料,如下各干燥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a、采用流化干燥;
b、采用气流干燥;
c、先流化干燥,再气流干燥;
d、先气流干燥,再流化干燥。
22、(单选)一般来说,喷雾干燥系统中对干燥产品质量影响最大的是()
a、干燥室;
b、空气分布器;
c、送料泵;
d、雾化器。
23、(单选)一般来说,喷雾干燥器中液体的压强越大,雾化效果()
a、越好;
b、越不好;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不好说。
24、(单选)如下哪一项是由料液直接得到粉粒产品的干燥器()
a、气流干燥器;
b、喷雾干燥器;
c、流化床干燥器;
d、厢式干燥器。
25、(单选)如下各组干燥器中,对物料形态适应性最强的一组是()
a、厢式干燥器和转筒干燥器;
b、气流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
c、喷雾干燥器和滚筒干燥器;
d、以上三组相差无几。
26、(单选)如下各组干燥器中,对物料形态适应性最差的一组是()*
a、厢式干燥器和转筒干燥器;
b、气流干燥器和流化床干燥;
c、喷雾干燥器和滚筒干燥器;
d、以上三组相差无几。
27、(单选)气流干燥器最适合除去物料的()
a、自由水分;
b、非结合水分;
c、结合水分;
d、平衡水分。
28、(单选)单层流化床干燥产品含水量不够均匀,主要是因为()
a、床层压强不稳定,波动太大;
b、流体床中的沟流或节涌导致;
c、颗粒的停留时间存在较宽的分布;
d、物料的初始水分含量不均匀。
29、(单选)某小颗粒状物料的干燥过程存在较长的降速阶段,应选择如下哪一种干燥器()
a、气流干燥器;
b、流化床干燥器;
c、喷雾干燥器;
d、以上三种都不行。
30、(单选)设计连续操作的干燥器时,如果物料不耐高温,则应采用何种气固接触方式()
a、气固逆流;
b、气固并流;
c、气固错流;
d、何种接触方式不重要。
31、(单选)设计连续操作的干燥器时,如果物料不宜快干且要求最终含水量较低,则应采用何种气固接触方式()
a、气固逆流;
b、气固并流;
c、气固错流;
d、何种接触方式不重要。
32、(单选)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的干燥器相比,过程推动力在整个干燥器分布较均匀的是()
a、无法比较;
b、同样均匀;
c、并流较均匀;
d、逆流较均匀。
33、(单选)如下哪一项不是真空干燥器的特点()
a、干燥速度快;
b、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c、适用于易氧化的物料;
d、操作费用低。
34、(多选)如下各项中,属于厢式干燥器缺点的有几项?()*
a、对多种物料的适应性差;
b、干燥产品含水量不易均匀;
c、生产耗时长;
d、热效率低。
35、(多选)如下各类物料中,适合用气流干燥器处理的有哪几类?()
a、对粒度和晶形要求严格的;
b、只含结合水的;
c、热敏性的;
d、临界含水量低的。
36、(多选)在如下各项中找出气流干燥器适宜处理热敏性物料的原因,有哪几个?()*
a、不使用中间加热;
b、气固并流;
c、物料停留时间短;
d、干燥速度快。
9.5 干燥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对干燥器进行物料和热量衡算时,常采用绝干气质量流量,而不使用湿空气质量流量,原因是()
a、前者的数值在干燥器进、出口相等,且很多湿空气参数是以干气质量为基准的,方便计算;
b、后者的真实数值难以知晓;
c、选择风机时需要用到的是前者;
d、以上都不是。
2、(单选)一个干燥系统使用的是湿度为h0,流量为l (kg绝干气/h)的空气(送风机入口处),则湿空气的质量流量为:()
a、lh0;
b、l/h0;
c、l(1-h0);
d、l(1 h0)。
3、(单选)为一个干燥系统选择一台送风机,主要依据是如下哪一项()
a、干空气的质量流量;
b、干空气的体积流量;
c、湿空气的质量流量;
d、湿空气的体积流量。
4、(单选)进行干燥器的热量衡算时,应将湿物料(原料)看作()*
a、绝干物料 被汽化水分;
b、干燥产品 被汽化的水分;
c、干燥产品 物料中的水分;
d、以上都不对。
5、(单选)若绝干物料的比热容为cs,水的比热容为cw,物料的干基含水率为x,则湿物料的比热容cm()
a、cm=cs (1 x)cw;
b、cm=cs (1-x)cw;
c、cm=xcs cw;
d、cm=cs xcw。
6、(单选)若湿物料的质量为g,温度为t,湿基含水量为w,比热容为c,则湿物料的焓为()
a、gct;
b、g(1 w)ct;
c、g(1-w)ct;
d、以上都不对。
7、(单选)理想干燥过程不具有如下哪一项特征()
a、空气焓不变;
b、系统热损失为零;
c、废气不带走热量;
d、不向干燥器补充热量。
8、(单选)利用理想干燥过程空气等焓的特点,可以求出()
a、废气的湿度;
b、预热器的加热量;
c、补充加热量;
d、系统热效率。
9、(多选)设计干燥器时,为求得空气用量,通常要使用如下各项中的哪几项()*
a、新鲜空气的湿度;
b、废气的湿度;
c、空气的预热温度;
d、原料质量和含水率、干燥产品的含水率。
9.5 干燥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考虑干燥系统的热量分配时,废气带走的焓可理解为()*
a、新鲜气湿度下废气与新鲜气的焓差;
b、废气与进预热器空气的焓差;
c、废气与进干燥器空气的焓差;
d、预热量 补充加热量。
2、(单选)如下关于理想干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效率为100%;
b、物料温度基本不变;
c、废气带走的热量为零;
d、空气温度不变。
3、(单选)空气在干燥系统进、出口的焓差比废气带走的焓()*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比较。
4、(单选)对于没有补充加热器的干燥系统,预热器加热量比废气带走的焓()*
a、高;
b、低;
c、两者数值相同;
d、不好说。
5、(单选)干燥系统的热效率定义为()
a、1—物料升温所要热量/总加热量;
b、水分汽化所需热量/总加热量;
c、1—(热损失 物料升温)所需热量/总加热量;
d、(水分汽化 物料升温)所需热量/总加热量。
6、(单选)一般来说,降低废气温度,则干燥器的热效率()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
7、(单选)一般来说,降低干燥系统废气的温度,危害是()*
a、物料容易变质;
b、热效率降低;
c、物料容易返潮;
d、没什么危害。
8、(单选)设计干燥器时,废气出口温度不能选得过低,原因是()*
a、提高系统热效率;
b、温度过低会物料返潮;
c、为了减小设备尺寸;
d、避免物料龟裂或翅曲;
9、(单选)在设计干燥器的工作中选择空气的预热温度时,不必考虑如下哪一项()*
a、物料的平衡水含率;
b、热效率;
c、干燥器的类型;
d、物料的性质;
10、(单选)设计干燥器时,废气相对湿度的选取不会影响如下哪一项()
a、空气用量;
b、间歇干燥器的操作时间;
c、连续干燥器尺寸;
d、以上各量都会受到影响;
11、(单选)已知某物料在某恒定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为0.25kg水/ kg绝干料, 现将该物料在该条件下自初始含水量0.38 kg水/ kg绝干料干燥至0.1 kg水/ kg绝干料, 则在干燥末了时物料表面温度()
a、等于空气的干球温度;
b、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
c、高于空气的湿球温度;
d、等于空气的露点温度。
12、(单选)一连续操作的干燥器采用了废气循环,湿空气的各种状态可表示为:新鲜空气(0);废气(3);废气与新鲜的混合气(1)、混合气预热后进入干燥器时(2)。则绝干空气用量可用水分汽化量w表示为()
a、l=w/(h2-h0);
b、l=w/(h3-h2);
c、l=w/(h3-h0);
d、l=w/(h1-h0)。
13、(单选)废气温度一定时,提高新鲜空气的预热温度能够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原因是()*
a、系统的热损失减少了;
b、空气用量少了,减少了废气带走的热量;
c、干燥过程中传热推动力增大了;
d、以上解释都不对。
14、(单选)进入干燥器的气体状态一定,干燥任务一定,若干燥器内部无补充加热,则气体离开干燥器的湿度h越大,干燥器的热效率()
a、越高;
b、越低;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无法确定。
15、(单选)有人说,“气流干燥器使用的介质温度可以高一些,但其热效率因此而不高”,这句话()*
a、整句都不对;
b、整句都对;
c、前半句不对,后半句对;
d、前半句对,后半句不对。
16、(多选)干燥热敏性物料,为提高干燥速度,如下各项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有()
a、提高空气流速;
b、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c、提高空气温度;
d、改洞道式干燥器为流化床干燥器。
9.5 干燥问题的解决随堂测验
1、(单选)为计算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时间,不需要如下哪一项()
a、物料的平衡水含量;
b、物料临界含水量;
c、空气~物料的传热、传质系数;
d、湿空气的性质。
2、(单选)恒速阶段的干燥速度越大,则降速阶段的干燥时间()*
a、越长;
b、越短;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不好说。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0:40
- 2023-02-27 00:18
- 2023-02-27 00:16
- 2023-02-27 00:00
- 2023-02-27 00:00
- 2023-02-26 23:40
- 2023-02-26 23:13
- 2023-02-26 22:45
- 2023-02-26 22:44
- 2023-02-26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