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绪论绪论 单元测验1、城市道路中【 】宜和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相连接,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2、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为【 】小客车。
a、400~2000辆
b、2000~6000辆
c、5000~15000辆
d、15000辆以上
3、在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 】造价文件
a、决算
b、估算
c、预算
d、概算
4、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处来往的车辆数称为【 】 ,其普遍计量单位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a、设计速度
b、交通量
c、交通轴数
d、服务水平
5、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控制要数是【 】
a、设计车辆
b、设计速度
c、设计交通量
d、通行能力
6、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
a、施工图设计与技术设计
b、技术设计与初步设计
c、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d、平面设计与纵断面设计
7、《标准》中将公路按交通功能划分为【 】、集散公路和支线公路三类。
a、干线公路
b、快速路
c、高速公路
d、主干路
8、全部控制出入的高速公路必须具有【 】条及以上的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a、两
b、四
c、六
d、八
9、《标准》依据公路的功能和适应的远景交通量,将公路分为【 】个技术等级。
a、3
b、4
c、5
d、6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
a、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
b、最大日设计交通量
c、最大高峰小时设计交通量
d、日平均小时设计交通量
11、从安全角度出发,道路设计中涉及驾驶员反应时间的一般按【 】考虑
a、3s
b、6s
c、9s
d、12s
12、在公路线形几何设计中,基本的设计依据有【 】
a、设计车速、设计车辆、设计荷载
b、设计车速、标准轴次、公路等级
c、设计车速、设计车辆、设计交通量
d、设计车速、设计车辆、设计高程
13、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 】年
a、10
b、15
c、20
d、30
14、运行速度是指在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 】分位值的速度。
a、75%
b、80%
c、85%
d、90%
绪论 单元作业1、结合课程讲述及你自己的理解,阐述道路为什么要进行分级?
2、道路设计的控制有哪些?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3、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包括哪五种运输方式?你认为最灵活的运输方式是哪一种?
4、拟建某次要干线公路,计划于2020年年底通车,经od调查得,2019年底年平均日交通量(折合标准小客车)为4500辆/日,预测该路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试计算其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为多少?若据此确定道路设计等级为什么级?
二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 单元测验1、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不小于(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c、一般最小半径
d、缓和曲线临界半径
2、某平曲线hz桩号为k2 500,其中切线长与平曲线长分别为100m与195m,则其jd桩号为 ( )。
a、k2 400
b、k2 405
c、k2 395
d、k2 500
3、在直线与半径为 200 米的圆曲线之间设置长度为 50 米的回旋曲线,则该回旋曲线参数为( )。
a、50米
b、100米
c、150米
d、200米
4、断背曲线是指【 】
a、s 型曲线间夹短直线
b、回头曲线间夹短直线
c、两反向曲线间夹短直线
d、两同向曲线间夹太短直线
5、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
a、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滑移现象
b、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发生横向倾覆现象
c、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同时发生
d、横向倾覆现象和横向滑移现象发生的次序无法确定
6、当设计速度为60km/h时,u值取0.06,超高横坡度ih取0.04,则圆曲线的半径值应为【 】。
a、1417
b、284
c、233
d、185
7、相邻两基本型平曲线,已知交点1交点里程为jd1,交点1的曲线要素 t1、l1、e1、j1,交点1 至交点2的交点间距为ab,则交点2的交点里程为( )
a、jd1 ab
b、jd1 ab j1
c、jd1 ab-j1
d、以上答案均不对
8、平曲线设计中,其hz点里程桩号计算为( )
a、hz=jd t-j
b、hz=jd+t
c、hz=qz l/2-j/2
d、hz=zh 2×ls+l/2
9、我国《规范》规定,设计速度为80km/h的公路回旋线最小长度为( )米
a、85
b、80
c、75
d、70
10、公路平面缓和曲线通常采用回旋曲线,其原因是( )
a、回旋曲线方程与汽车行驶轨迹线一致
b、回旋曲线参数容易确定
c、回旋曲线线形美观
d、回旋曲线计算简单
11、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
a、轨迹是连续的
b、曲率是连续的
c、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d、没有固定轨迹
12、《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 】、【 】和【 】三种
a、复合曲线最小半径
b、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c、一般最小半径
d、极限最小半径
1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 】、【 】和【 】。
a、直线
b、缓和曲线
c、圆曲线
d、回头曲线
平面设计 单元作业1、圆曲线最小半径有哪几类(6分),并分别说明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9分)?
2、为什么要设置缓和曲线(6分),什么情况下可不设缓和曲线(9分)?
3、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u值取0.035)及设置超高(ih=8%,u值取0.15)的极限最小半径。(10分)
4、道路某平面弯道,交点桩号为k45+654.32,转角αy=26° 30′,圆曲线半径r为600m,缓和曲线长度ls=80m,试按照以下次序完成平曲线计算。 1)根据《规范》要求判定该道路的设计速度为多少?(2分) 2)计算几何要素: β、p、q(3分) 3)计算平曲线要素:t 、l 、e 、j(4分) 4)计算五个基本桩号(zh、hy、qz、yh、hz)(11分)
三 纵断面设计第三章纵断面设计单元测验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
a、路基中线高程
b、路面边缘高程
c、路基边缘高程
d、路基坡角高程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
a、路面中线高程
b、路面边缘高程
c、路缘带外侧边缘高程
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高程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向心力和视距要求
b、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要求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要求
d、缓和冲击、行驶时间和视距要求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
b、切曲差
c、曲线长
d、外距长
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为8%,则此路段纵坡度不应超过的最大值为( )。
a、6%
b、0.3%
c、2%
d、0.5%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加速
b、匀速
c、减速
d、无法确定
7、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上坡
b、下坡
c、平坡
d、转弯
8、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汽车动力性能
b、公路等级
c、自然因素
d、排水要求
9、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
a、3~6s
b、6~9s
c、9~15s
d、15~20s
10、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土石方填挖平衡
c、最小纵坡和坡长
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的整数倍桩号处。
a、5m
b、10m
c、15m
d、20m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二次抛物线
b、三次抛物线
c、回旋曲线
d、双曲线
13、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
a、0.3%
b、1%
c、0.5%
d、3%
14、汽车在匀速上坡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包括( )。
a、滚动阻力、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磨擦阻力、坡度阻力
c、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d、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15、《标准》中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
a、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b、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c、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16、路线纵断面设计中有a、b两相邻变坡点,a点桩号k3 650、b点桩号为k4 050,a点高程为185.2米、b点高程为173.2米,则该路段纵坡为( )。
a、3.00%
b、2.98%
c、-3.00%
d、-2.98%
17、《标准》中对平均纵坡的要求适合于( )。
a、各种地形的路线
b、三、四级公路路线
c、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
d、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8、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
a、6%
b、7%
c、8%
d、5.5%
19、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 )。
a、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
c、汽车制动
d、以上全正确
20、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转坡角
d、竖曲线最小长度
21、汽车的动力因数d,可以说明不同车型( )的大小。
a、有效牵引力
b、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相对牵引力)
c、车速
d、加速度
22、沿河的路线,应保证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计算水位( )以上。
a、0.3m
b、0.5m
c、1.0m
d、1.5m
23、竖曲线最小长度是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 )行程计算取整而得。
a、6秒
b、9秒
c、3秒
d、12秒
24、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二者单位均为m,坡度角为ω,则( )。
a、r=4e/ω2 (ω的平方)
b、r=8e/ω2(ω的平方)
c、r=4eω2 (ω的平方)
d、r=8eω2(ω的平方)
25、用作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
a、6%
b、5%
c、4%
d、3%
26、26、设汽车重力为g,道路纵坡为i,则汽车所受的坡度阻力p为( )。
a、p=g i
b、p=g-i
c、p=g*i
d、p=g/i
27、纵断面某相邻纵坡分别为 i1= 7.5%,i2=8%,则( )。
a、需要设置凸形竖曲线
b、不需设置竖曲线
c、坡度角为ω=0.155
d、坡度角为ω=0.005
28、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所谓“平包竖”是指( )。
a、一个平曲线包含一个竖曲线
b、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
c、竖曲线的起、终点在圆曲线上
d、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端直线上
29、纵断面设计步骤中“定坡”是指确定( )。
a、坡度、半径和竖曲线长
b、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高程
c、坡长、切线长和半径
d、变坡点、半径和竖曲线长
30、一般情况下,边沟的纵坡的大小( )。
a、与路线纵坡一致
b、应大于 0.5%
c、应单独设计
d、应考虑边沟水流量
纵断面设计 单元作业1、为什么要规定最小纵坡?哪些路段应该满足最小纵坡的规定?
2、为什么要规定从合成纵坡的限制?哪些路段要验算合成纵坡?
3、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曲线上允许的最大纵坡度为多少?
5、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四 横断面设计第四章横断面设计单元测验1、我国规范规定:新建各级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少于( )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a、1m
b、2m
c、2.5m
d、3m
2、视距计算中需确定目高和物高, 我国《规范》规定目高为( )米、物高为0.1米。
a、1.0m
b、1.2m
c、0.8m
d、1.5m
3、《标准》规定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的净高为( )
a、4.0m
b、4.5m
c、5.0m
d、5.5m
4、不设置加宽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大于( )。
a、250 米
b、一般最小半径
c、临界半径
d、极限最小半径
5、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绕( )。
a、内边线轴旋转
b、中线轴旋转
c、外边线上轴旋转
d、中央分隔带边线轴旋转
6、对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缓和曲线长度(ls)与加宽过渡段长度(lk)、超高过渡段长度(lc)的关系是【 】。
a、ls>lk=lc
b、ls=lk
c、ls=lk=lc
d、lk>ls=lc
7、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高程点与( )的高差
a、路面顶设计高程
b、硬路肩设计高程
c、路基设计高程
d、中间带边缘设计高程
8、以下( )公路横断面形式适用于二、三级公路和部分四级公路。
a、单车道
b、双幅多车道
c、双幅双车道
d、单幅双车道
9、爬坡车道是指陡坡路段正线()方向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行驶的车道。
a、下坡
b、上坡
c、转弯
d、以上都正确
10、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 )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20m。
a、4.5
b、5.5
c、6.0
d、6.5
11、我国《标准》规定,设计速度等于80km/h的公路其一条行车道的宽度为【 】。
a、3.5m
b、3.25m
c、4m
d、3.75m
12、道路中间带的组成是【 】。
a、左路缘带+中央分隔带+右路缘带
b、左路缘带+中央分隔带+左路缘带
c、右路缘带+中央分隔带+左路缘带
d、右路缘带+中央分隔带+右路缘带
13、位于行车道外缘且至路基国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 】。
a、土路肩+硬路肩+左侧路缘带
b、硬路肩+左侧路缘带
c、硬路肩+右侧路缘带
d、土路肩+硬路肩
14、高速公路应满足的行车视距是( )。
a、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超车视距
d、错车视距
15、某段路挖方8万方,借方2万方,填方9万方,弃方1万方,则计价土石方数量为( )。
a、9万方
b、10万方
c、11万方
d、17万方
16、已知桩号k1 000 的挖方断面积为60m2,k1 020的挖方断面积为20m2,则按平均断面法计算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
a、200m3
b、600m3
c、800m3
d、1230m3
17、用平均断面法计算土石方数量,其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一般是( )。
a、相等
b、偏小
c、偏大
d、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18、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
a、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超运运距
d、免费运距
19、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平面
b、纵断面
c、横断面
d、平、纵、横
20、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绕( )。
a、内边线轴旋转
b、中线轴旋转
c、外边线上轴旋转
d、中央分隔带边线轴旋转
21、在处理路基土石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半填半挖断面中,首先应考虑本桩的移挖作填;
b、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的影响,但上坡运土不受影响;
c、在经济运距范围内,填方用土首先考虑纵向调配来土;
d、土石方总量包括路基工程、排水工程、临时工程、小桥涵工程等项目的土石方数量。
22、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会车视距
d、错车视距
23、一般情况下,边沟的纵坡的大小( )。
a、与路线纵坡一致
b、应大于 0.5%
c、应单独设计
d、应考虑边沟流量
24、路线纵断面设计中有a、b两相邻变坡点,a点桩号k3 650、b点桩号为k4 050,a点高程为185.2米、b点高程为173.2米,则该路段纵坡为( )。
a、3.00%
b、2.98%
c、-3.00%
d、-2.98%
25、设置路拱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美观
b、提高稳定
c、有利排水
d、减小横向力
26、路肩的组成是( )。
a、土路肩+硬路肩
b、硬路肩+左侧路缘带
c、硬路肩+右侧路缘带
d、土路肩+硬路肩+左侧路缘带
27、某相邻桩号路基土石方中挖方为12000立方、填方为8000立方,在土石方调配时假如挖方均可以用于填方且不考虑压实方换算系数,则该路路基土石方中本桩利用、填缺、挖余分别为( )方。
a、12000,4000,0
b、0,8000,12000
c、8000,4000,0
d、8000,0,4000
横断面设计 单元作业
1、各级公路都要设置路肩,路肩的作用是什么?从构造上可分为哪些路肩?
2、为什么要设置加宽?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如何确定?
3、为什么要设置超高?对于有中间带的公路和无中间带的公路,超高过渡的方式分别有哪些?
4、某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10m,路面宽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0.5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拱横坡ig=2%,硬路肩路拱横坡同路面横坡,土路肩横坡ij=3%,其中有一段超高(按绕内侧边线旋转法设计)平曲线,已知该曲线半径r=200m,采用的缓和曲线长ls=70m。平曲线超高横坡为ih=8%,其相应桩号为:zh=k2 315.89,hy=k2 385.89,qz=k2 445.61.试计算k2 320、k2 390的内、中、外缘的超高值。若k2 390处设计高程为93.50m,试计算k2 390弯道处内、中、外侧路基设计高程。
五 道路总体设计
道路总体设计 单元作业
1、简述道路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2、各级公路在做总体设计时应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3、平原区和山区道路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何不同?
七 平面交叉口
平面交叉口 单元作业
1、车辆在交叉口上的交错点有哪几种?各代表什么含义?列出它们影响车速和产生事故的 次序。
2、何为视距三角形?应如何绘制?
3、何为环形交叉?其优缺点及实用性如何?
4、试区别导流岛、分隔岛、中心岛和安全岛等交通岛的作用。
5、道路交叉口如何减少或消灭交叉口冲突点?
八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立体交叉设计单元作业
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有哪些?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立体交叉可分为哪些?
2、什么是匝道?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分类,匝道可分为哪些?
3、什么是匝道连接部?变速车道可分为平行式与直接式两种,这两种变速车道形式有什么特点,如何选用?
六 选线与定线
选线与定线 单元作业
1、道路选线的步骤有哪些?沿河线选线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要点?
2、叙述公路定线方法有哪些,纸上定线有哪些步骤
3、展线方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某单圆曲线(不设缓和曲线),交点桩号为k1 469.230,转角为a=51°41′24″,若要该曲线外距控制约为10 m, 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5、设计速度v=60km/h的公路上某平曲线交点桩号为k1 469.230,偏角,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300米,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6、
猜你喜欢
- 2023-10-23 00:16
- 2023-10-23 00:11
- 2023-10-22 23:40
- 2023-10-22 23:20
- 2023-10-22 23:08
- 2023-10-22 23:06
- 2023-10-22 22:36
- 2023-10-22 22:17
- 2023-10-22 21:54
- 2023-10-22 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