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题库

中国大学mooc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作业答案查询-k8凯发

欢迎来访!

k8凯发-凯发官网入口初中答案 正文

作者2023-10-22 23:17:45初中答案 78 ℃0 评论
第一模块:会听会看会感受(视觉视野)

第一模块会听会看会感受测试题

1、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媒介传播演变顺序?
    a、口语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
    b、口语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
    c、口语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
    d、口语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网络传播时期——印刷传播时期

2、以下哪项不是本课程的教学方向?
    a、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观
    b、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媒介,学会在媒介中思考
    c、教会同学们利用媒介发家致富
    d、使同学们能够在媒介中生产高质量的能够传播正能量的产品

3、根据课堂内容,从最广义来理解,媒介不是:
    a、a. 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物质载体
    b、b. 人类进行交往活动的物质载体
    c、c. 人类延伸自身各种功能的物质载体
    d、d. 人类进行思维构想的精神载体

4、美国媒介素养研究者詹姆斯•波特提出: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这“是构建一个人具有一套更为广阔的媒介视野的必备条件”,这三大基石不包括如下哪一项:
    a、表达能力
    b、个人定位
    c、知识结构
    d、技能

5、媒介素养的三个模式不包括如下哪一项:
    a、能力模式
    b、知识模式
    c、理解模式
    d、学习模式

6、根据高萍老师《当代媒介素养十问》,公民当代媒介素养的匮乏的主要表现不包括如下哪种:
    a、总是随波逐流
    b、对传媒影响力的估计不足
    c、对高科技媒介的“低水平满足”
    d、对媒介的无意识

7、从传者的角度看,本案例存在的媒介伦理问题是_____;从受众的角度看,案例存 在的媒介伦理问题_____。
    a、谨防传媒“涵化”效果的不良影响;抵制舆论谴责
    b、媒介作品要有人文关怀;注意评论语言的理性
    c、媒介作品要有人文关怀;抵制舆论谴责
    d、谨防传媒“涵化”效果的不良影响;注意评论语言的理性

8、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统计数据:首播当天,在周五晚间全国卫视同期同档推出的综艺节目 中,《爸爸去哪儿》的收视效果力压同时段其他卫视,荣登收视率第一的宝座。湖南卫视也 将该期节目重播了八次,创下了该台非戏剧类节目重播次数之最。 “亲子互动”是当代独生子女家庭凸显又普遍存在的新需求,以此定位真人秀节目的选题 产生了最大的潜在受众群。其次,人们普遍具有窥私好奇的心理,对明星的关注延伸到对“星 二代”的关注。 问:结合本节知识,《爸爸去哪儿》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对受众_______的分析瞄准。
    a、生理需求
    b、心理需求
    c、视觉需求
    d、感官需求

9、新闻的六要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起因(why)、结果如何(how)
    b、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经过(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c、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d、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进展如何(how)

10、学习媒介素养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好处?
    a、有助于我们鉴别和取舍信息,培养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提高信息利用率。
    b、警惕谣言与虚假信息,减少它们对我们的危害
    c、有助于个体更好地使用媒介,利用媒体,维护自己的公民权益
    d、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媒介鉴赏、分析和审美水平,主动拒绝“庸俗、低俗、媚俗”信息,打造良好的媒介生态文化

11、根据霍布斯的观点,媒介素养的教育可以包括以下:
    a、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自己的媒介消费习惯
    b、弄清楚电影、商业、电视和广播节目和报纸、杂志和广告信息作者的目的和观点
    c、弄清楚传递观点和影响受众反应的各种制作技巧
    d、理解媒介经济如何影响媒介内容

12、媒介素养教育之父约翰∙彭特金提出了媒介素养的八大理念,其中包括:
    a、媒介暗含商业因素。
    b、媒介掺杂了社会和政治因素
    c、媒介信息是对现实再建构的产物
    d、每一种媒介都有其独特的美学形式,正如人们能赏读悦耳动听的韵律和诗歌一样,媒介素养教会人们怎样欣赏媒体所呈现的美

13、媒介素养的高级阶段对应的层次是:
    a、经验探索
    b、批判鉴赏
    c、个体表达-
    d、社会责任感

14、媒介使用过于简单,所谓“媒介素养”实际上没有意义,我们拥有的自由允许我们随心所欲地使用媒介,而不必考虑其责任。

15、媒介素养需要对媒介知识和讯息评估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学习;提高当代媒介素养的核心工具是批判性思维,其特征是反思与评估并重构事理;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理性处理人媒关系。

16、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其学生丹尼斯.桑普斯发表文化评论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它会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17、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中,媒介素养比策划创意更重要。

18、美国《连线》杂志从传播关系上将新媒介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介在传播层面的本质,就是传播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多数人对多数人的传播,如在移动终端,内容符号简约化了,更强调到达,而不是符号。

19、三块基石合力打造一个人的媒介素养根基和不断向上延展的栋梁。

20、分析是将一条讯息分割成为有意义的多个元素、探索之间的关系。

21、归纳是将某些方面相似的元素归为一类,找出各个分类与其他分类之间的区别。

22、媒介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理性客观地评价我们当下的状态,并随时准备好向上提升自己。

23、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媒介素养。

24、课上提到,“受众勾兑着理解媒介含义”——可以解释为:面对媒体呈现的外部映像,个体因为性格、需求、心情、兴趣、种族、性别、家庭和文化背景等的差异而勾兑着理解媒介信息。

25、根据约翰∙彭特金的观点,媒介包含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26、“低水平满足”,是指由写传媒内容只能给人带来表象的或生理的感官刺激和身心愉悦,而这种传播符号多为低俗或庸俗的,使人们只有过目即忘的一时感官快乐。因此,网络只会使人长时间沉溺于不良讯息或游戏中,对学习生活无益。

27、当我们在使用媒介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28、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

29、媒介素养是靠后天习得和养成的,是一个渐进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作为大学课程,学习者首先要系统的学习媒介素养的有关知识,结合案例形成正确的看法,进而能够在遇到类似的案例和实例的时候讲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逐步形成理性批判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

30、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在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之外,还应该有意识地扮演启蒙者的角色,向社会公众强调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有条件的话将自己习得的媒介素养知识和技能向社会公众传授。

第二模块:会思会想会理解(素质素养)

第二模块:会思会想会理解测试题

1、麦奎尔认为,传媒效果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下列哪项不是:
    a、a. 媒介的“价值”(media value)
    b、媒介的“效果”(media effects)
    c、媒介的“效能”(media effectiveness)
    d、媒介的“效力”(media power)

2、魔弹效应警示我们应当在现实中注意到其可能发挥不良作用的情况,不包括:
    a、仅存在单一信源发布消息时——信息单一难以考证的情况
    b、媒体报道主观性强烈——媒体诱导舆论时
    c、受众缺乏独立自主的批判意识——先入为主的盲信情况
    d、存在多个信息源,思想争锋,百家争鸣时

3、对“意见领袖”的研究属于如下四个效果中的哪一个:
    a、大众传媒的魔弹效果
    b、大众传媒的有限效果
    c、大众传媒的适度效果
    d、大众传媒的强大效果

4、根据李和李对宣传技巧的总结,给某种思想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想。这种不常用在广告,普遍用于政治活动和其他领域的公开活动中的宣传技巧,是如下哪一种:
    a、辱骂法
    b、转移法
    c、证词法
    d、洗牌作弊法

5、关于媒介传播效果,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参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b、传播效果包括认知和行为示范效果两个层面
    c、指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d、传播效果包括认知的、价值形成与维护(态度与情感)和行为示范效果三个层面

6、根据课堂内容,传播效果的类型包括:
    a、根据传播意图实现的程度:显现效果和潜在效果
    b、从与传播者意图的关联上: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
    c、从效果的价值(性质)上判断:积极性效果和消极性效果、逆反效果等
    d、从效果产生的时间: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7、一战后,第一个学术性宣传研究机构“宣传分析研究所”成立(1937年)。该所出版的《宣传的完美艺术》一书归纳了七种常用的宣传方法,包括以下的:
    a、光辉泛化法
    b、乐队花车法
    c、转移法
    d、平民百姓法

8、1960年,约瑟夫克拉珀出版了《大众传播效果》一书,认为,大众传播是通过一些中介因素而发生作用的,包括:
    a、受众的心理倾向性和选择过程
    b、群体和群体规范
    c、人际影响
    d、自由市场社会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9、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有几种心理机制,包括:
    a、选择性接触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记忆

10、受众会选择性注意哪些传播内容:
    a、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或娱乐价值
    b、传播内容的形式能引起受众注意
    c、信息具有易得性
    d、符合自己选择习惯的

11、案例中人们误以为火星人进入地球引起慌乱只是因为个人问题,与媒介传播无关。

12、传播效果指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

13、媒介传播的重点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即,我将思想表达完整即可,无需考虑其带来的影响。

14、魔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传递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15、魔弹理论过分夸大了传播效果,将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忽略了影响大众传播的各种社会因素。另外,它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片面地认为受众是消极的、被动的,可以被传播任意影响和改变的。所以说,这种理论只是特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16、《宣传的完美艺术》一书中提到的七种宣传方法都是合情合理的手法,我们可以为了宣扬自己的思想而随意使用它们,而不需考虑到道德因素。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期末考试试题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期末考试客观题试卷

1、一个好的标题要有的效果不包括下列哪项:
    a、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b、像uc标题党一样,即使内容平淡无奇也能收获大量点击
    c、符合文章的内容
    d、符合受众的合理预期

2、以下哪些说法不符合“正面沟通原则”:
    a、“你们不能再犯标题党的错误了啊”
    b、“我们都应该去查证一下这些事实论据”
    c、“建议各位认真阅读本题”
    d、“文不对题是我们可以避免的情况”

3、通俗来说,对于“媒介话语权”,下面哪一项说法不够准确:
    a、信息真实性强
    b、你站的位置足够显眼,大家都能看到你
    c、你的声音足够大,大家都能听到你的话
    d、大家比较容易相信你的话

4、下列哪一项不是媒介话语权的利好:
    a、便于信息资源扩散
    b、集中力量办大事
    c、可以操控舆论
    d、可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5、以下哪种行为不是积极利用了媒介话语权的优势:
    a、慕课
    b、拯救濒危动物
    c、传播正确科学知识
    d、发动舆论干预正常司法过程

6、媒介产品区别于一般产品的特殊之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市场交换过程中,会满足受众的某些现实需要
    b、媒介产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与持久性
    c、媒介产品通过“二次售卖”拥有受众和广告客户两级消费者
    d、媒介产品体现着特定的意识形态

7、导语写作的主要要求不包括下列哪一个字:
    a、实
    b、全
    c、简
    d、活

8、新闻主体三使命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具体展示
    b、补充延伸
    c、突出精髓
    d、深化阐释

9、互联网使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媒介权益,集中体现的三个方面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赋权
    b、态度
    c、个性
    d、利益

10、如何使文章更有逻辑:
    a、围绕中心,避免跑题
    b、处理好前后顺序,条理清晰
    c、在写作前先构建出明晰的结构框架
    d、符合“一句话原则”

11、媒介话语权的弊端包含:
    a、虚假信息流窜
    b、人云亦云使得思维固化
    c、媒介歧视
    d、压迫不一样的声音

12、以下哪些情况反映出了媒介歧视的现象(即使很多人认为只是“梗”,但其原本含义中的贬义不容忽视):
    a、“女司机是一类极其危险的人”
    b、“中国某省人的平均素质低下”
    c、“肥宅真xx”
    d、“女博士也是可怕的物种”

13、媒介歧视的影响:
    a、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
    b、社会阶层彼此歧视与敌对
    c、社会阶层“形象”与潜力的固化
    d、社会阶层的权利丧失

14、如何应对媒介话语权的现状?
    a、考察信息真实性及来源
    b、换位思考
    c、批判性
    d、尽量宽容对待不一样的声音

15、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要求做到:
    a、准确
    b、生动
    c、通俗
    d、简洁

16、根据课上所讲,要做到新闻语言的生动、通俗,要注意以下几点:
    a、多动词,少形容词
    b、多比喻,少笼统
    c、多具体,少抽象
    d、多解释,少晦涩

17、新闻导语的写作方法有:
    a、展示亮点,妙语惊人
    b、概括全篇,精炼传达信息
    c、数字对比法
    d、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18、新闻结尾的作用:
    a、可以指出事件的发展趋势
    b、阐明新闻价值
    c、启发引导读者积极思考
    d、发表作者的见解

19、新闻结尾需要注意的事项:
    a、要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
    b、结尾是新闻的组成部分,要紧扣主题
    c、应力求简洁,不重复
    d、宜顺势而行,不要搜肠刮肚

20、采访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
    a、列好采访提纲
    b、现场随机应变
    c、留下k8凯发的联系方式
    d、成稿后的反馈

21、媒介传播中大学生的担当要求:
    a、合规合法,一切媒介的传播都要在合法框架中进行
    b、能力构建,媒介传播实际操作性极强,因此在传播中要求使用实用性能高,真实有效进行相关内容传播
    c、创新创造,媒介在近年来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因而要不断提升自我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使得在硬件上提高传播能力
    d、从思维格局上看,移动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要主动承担起社会正能量的群体担当

22、媒介传播中,传播效果与以下哪些要素有关系:
    a、传播主体
    b、传播技巧
    c、媒介技术
    d、传播受众

23、媒介技巧的使用在媒介传播效果上作用非常明显,主要的传播技巧有如下:
    a、正反之选
    b、前后直选
    c、明暗之选
    d、情理之选

24、因其特殊的属性,微博平台上的传播活动显示出了不同以往任何一种媒介的传播特征,包括:
    a、裂变式渗透传播
    b、竞争式滚动传播
    c、参与式接力传播
    d、复合式立体传播

25、“超限效应”使得我们应该更加慎重地考虑媒介语言运用的频率。

26、排版方面要根据内容进行选择,不过最好做到简洁整齐。

27、运用多种感官效果——音画加入-多元立体的表达方式是新媒体相对于传统纸媒的优势。

28、一句话原则对于把控表达节奏没有帮助。

29、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态,是不可避免的,媒介话语权的产生也是一种必然。

30、我们一向很容易能够找到确定他人观点正确与否的完整资料。

31、媒介话语权并非好事,应当消灭。

32、我们大学生不可能利用媒介话语权来扩大自己的声音。

33、媒介话语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可以把它用在积极的方面上。

34、言论自由也需要我们承担言论的责任。

35、利用媒介话语权传播谣言,不仅会引发网络恐慌,还会造成公众对网络环境的严重不信任。

36、为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单一等情况,我们应该扩大视野,去倾听不一样的声音。

37、谣言止于智者,谣言的危害仅仅限于其内容本身。

38、媒介歧视只会对被歧视方造成伤害。

39、阻止媒介歧视,不仅保护了被歧视者,更是对整个网络环境的维护。

40、当有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应当迅速开喷,措辞激烈,谈吐粗鄙。

41、“包容不一样的声音”要求我们一味地纵容一切言论。

42、我们应当关注“媒介失声”的群体,意识到他们被忽略、淡化的危险。

43、为了和谐网络环境,我们应该避免一切的争辩。

44、“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体现了新闻的本质特征是:新、真、通过报道而广泛知晓。

45、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特写、人物专访、新闻调查、深度报道等;狭义的新闻,即消息,特点是新、短、快、活。

46、主题的作用在于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它作为写作的“聚光点”,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它使写作“成竹在胸”。

47、为了突出主题,需要我们面面俱到地去写。

48、在定立主题的时候,我们要深化新闻主题,提高新闻影响力。

49、更加详细真实的数据可以增强报道的宣传效果。

50、记录是采访的成果的体现。无记录,就等于没有掌握可靠的材料,便无法书写新闻报道。

51、新闻贵在简洁明了有内涵,所以写新闻要尽量剔除可有可无的词句。

52、因为想要面面俱到而导致文章冗长,是不会影响读者观感的。

53、导语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54、导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不论何时都一定要把“5w1h”这些要素都面面俱到全部在一段话中讲完。

55、在导语使用“促进了……发展;取得一定成果;获得……好评”格式,有利于言而有物。

56、主体部分根据导语及新闻价值要素来组织材料,主体对导语起着解释、说明和补充的作用,材料按照价值重要性大小逐层展开。

57、写作主体部分要求:线索清楚,层次分明;以叙述为主,用事实说话;通俗易懂,生动耐看。

58、新闻报道的结尾要做到: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否则,宁可不要。

59、自然结尾法即按照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顺乎自然地把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水到渠成就戛然而止。所以其实没有结尾。

60、在使用新闻结尾时,由于90%的新闻稿件是以倒金字塔结构的形式完成的,因此,不要为了拔高立意,刻意追求新闻结尾,反而画蛇添足。

61、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或形象语言来说明,不能像材料一般,写成“这个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所以在写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得形象生动,以事动人,以情感人。

62、大学生要在媒介中承担自己的义务,担当起自己的责任,那么就要从提高创新欲望,培养探索问题的敏感性,养成自主批判思考的习惯,利用多种渠道搜索信息学习创新事件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将所得知识系统化体系化,最后批判吸收信息融会贯通,化知为智。

63、媒介话语权的核心本质在于__________(五个字)。

64、当我们抛出一个梗后,它会在传播过程中疯狂繁殖变异,最终形成一大堆相似而不相同的梗。这一现象体现出媒介语言的_____特点。

65、“!!!∑(゚д゚ノ)ノ”体现了媒介语言的____特点。

66、“喜大普奔”一词体现了媒介语言的_____特点。

67、______是指媒介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能满足媒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68、_____是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69、“5w1h”,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是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在19世纪80年代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一般包括:( ),如果把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或某组织)在某时某地出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第三模块:会评会写会创造(能力技巧)

第三模块会评会写会创造测验试卷

1、以下哪项不是狭义的媒介平台?
    a、书本
    b、微博
    c、知乎
    d、微信公众号

2、当今阅读的碎片化和简短化的根本原因是:
    a、受众注意力的稀缺性
    b、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浮躁”
    c、长篇文章的质量下滑
    d、书太贵了

3、如下哪一项不是媒介语言的融合性特点:
    a、字符杂糅的直观表达
    b、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
    c、地方特色融入
    d、混乱的内容

4、下列哪一项不是媒介语言的正确运用方式:
    a、信息的真实性
    b、基于受众理解能力
    c、避免人云亦云,努力独创一格
    d、要在一篇文章中大量重复使用同一个网络热词

5、媒体阅读特点有哪些:
    a、受众本位
    b、信息量饱和
    c、快速化
    d、碎片化

6、“充分的知识基础”要求我们关注到:
    a、知识的正确性
    b、预期受众的接受能力
    c、照搬“权威人士”的观点
    d、文章内容是否有趣

7、事实运用的好处:
    a、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精准表达;
    b、有利于提高内容可信度;
    c、有利于提高受众信任程度,有扩大未来受众的潜在可能
    d、共同维护互联网的生态环境(真实性)

8、获取事实的注意事项:
    a、所见即为真实
    b、关注来源
    c、宁缺毋滥
    d、稍安勿躁

9、以下哪些网络热词可以体现出媒介语言的简约 自由的组合模式特点:
    a、壕我友
    b、人艰不拆
    c、城会玩
    d、又双叒叕

10、相较纯理性逻辑的表达,运用感性表达的优点有:
    a、通常情况下抒发感情要比形成严密的逻辑更为容易
    b、情感反应更有普遍性,能够触动的人群范围更大
    c、受众对于感情的理解接受门槛低
    d、人们对于情感的共鸣要比对逻辑的认可更为迅速,符合快速化的阅读要求

11、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参与媒介表达。

12、受众注意力的稀缺性和流动性敦促着传播者们改变以往认为受众“给什么吃什么”的观念,进而转向贴合受众兴趣需求的传播策略。

13、在信息饱和的现状下,多多考虑到“受众想要听到什么”带来的效益远要比单纯考虑“我想要表达什么”更多。

14、关注受众本位就是要求我们去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15、如何将受众珍贵的注意力引来并维持?时时刻刻反思我的文章的目的在于什么,尽量开篇点题。

16、因为我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所以我们不用保证我们文章内容的正确和合理性。

17、我们要使用受众最为熟悉而且是最容易接受的语言风格,使用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例证,发出他们需要的声音,让他们对我们的观点表达产生亲切感,有的放矢,正中下怀,提高他们对我们的观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18、当一个新的热点事件爆出后,在没有详尽的材料解释前,我们最好不要着急将它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使用,避免“听风便是雨”的状况发生。

19、虽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语言,但是语言本身又会因为思想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内容和内涵。

20、网络热词违背了传统语言用法,应该抵制。

21、口语化是网络信息在现实中传播的重要因素。

22、口语的耗费少,效率高,传播便捷,易于理解,因此口语化的媒介语言很多时候要比纯书面语更加容易传播开来。

23、书面语才是最正统的语言规范,我们应该抵制媒介语言的口语化。

24、现在的新型媒介大都在向着语言精简凝练的方向发展,原因之一便是当今新媒体阅读有着快速阅读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

25、运用简约 自由的组合模式的短语将原本较长的词句拆分合并,用简短的三四个字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大大缩减了信息的长度,变相提升信息的内存,使得在相同的字数限制下,运用网络热词所能传递的真实信息量要远比正规的书面语多。

26、所有的字符杂糅式网络热词都可以用于口语交流。

27、颜表情对于情感的表达可以更细化,更直观,用几个字符表达出几十个字才能描绘的微妙感情,便于观众的共情体验。

28、媒介语言中,地方特色的融入不仅可以拉近我们和该方言使用者的距离,同时也有一定几率会让其他人产生兴趣。

29、网络用语其实是在用夸张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一面,人们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弥合时间、空间和感情的隔断,宣泄情绪,协调关系,弱化冲突。

30、因为感情能够更加打动人,所以我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用考虑这份表达可能造成的后果。

31、衍生性并非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抄袭他人的作品,而是要求我们表达出独特的思想内涵。

猜你喜欢

  • 2023-10-22 23:43
  • 2023-10-22 23:16
  • 2023-10-22 23:12
  • 2023-10-22 22:47
  • 2023-10-22 22:03
  • 2023-10-22 22:01
  • 2023-10-22 21:59
  • 2023-10-22 21:43
  • 2023-10-22 21:07
  • 2023-10-22 21:07
网站分类
最新发表
标签列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