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单元测试1、下列不属于第一类环境问题的是哪些?
a、地震
b、雷电起火
c、火山爆发
d、乱开矿山引起山崩
2、环境保护法研究的环境问题是指哪些?
a、海啸
b、泥石流
c、乱砍滥伐森林导致的土壤流失
d、地震
3、下列那一项不属于环境的特征?
a、物质性
b、稀缺性
c、共享性
d、全球性
4、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中环境定义增加的要素是
a、矿藏
b、自然遗迹
c、湿地
d、风景名胜区
5、环境保护中最为有效的手段是()?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科学技术手段
6、环境保护保护哪些方面的内容?
a、保护和改善环境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防治环境污染
d、防治其他公害
7、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的范畴不仅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还包括社会、经济等其他因素。
8、城市、乡村是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改造或者创造的,不属于自然因素。
9、环境保护就是防治环境污染。
10、环境保护实质上就是环境管理。
11、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并重,两者不可偏废。
12、环境保护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组成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3、环境保护作为一个较为明确和科学的概念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来的。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第二章单元测试1、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保护过程中产生的()?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届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d、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关于环境保护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保护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b、环境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即调整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产生的社会关系
c、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所有环境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环境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特指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产生的社会关系。
3、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目的不包括?
a、保障公众健康
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c、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d、防治污染
4、环境保护法有何特点?
a、科学技术性
b、综合性
c、广泛性
d、可持续发展性
5、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任务是什么?
a、保障公众健康
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c、保护和改善环境
d、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6、凡是与环境有关的社会关系都由环境保护法调整。
7、环境保护法与其它部门法之间的区别在于调整手段的不同。
8、保护公众健康是我国环境保护法最根本的目的。
9、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与环境保护单行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所以《环境保护法》在效力上不属于《立法法》上的国家基本法律的范畴。
10、按调整环境保护关系的法律规范来定义环境保护法体系,其优点是规范的法律地位一目了然。
11、环境保护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13、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是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
14、我国环境法的起步标志是1979年环境保护法的制定。
1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统管”部门与“分管”部分之间具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16、上个世纪80年代,国务院撤销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其业务并入新建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标志着加强了对全国环境保护的统一领导和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第三章单元测试1、我国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环境保护应坚持的原则:
a、污染者付费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c、污染者担责原则
d、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2、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5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如下原则:
a、保护优先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d、公众参与
3、损害担责原则可采用下列措施加以贯彻:
a、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损害者治理环境污染和修复生态破坏
b、实施环境保护奖励政策
c、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
d、环境损害包括了污染和生态破坏
4、公众的环境权利包括:
a、环境信息知情权
b、环境保护参与权
c、环境保护监督权
d、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权
5、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是指导立法的基本原则,它本身不是法律规范。
6、损害担责原则与国际上通行的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含义基本相同,只是拓展了其负责的范围,涵盖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7、环境保护就是防治环境污染,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四章 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第四章单元测试1、最先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特征有:
a、具体性
b、抽象性
c、系统性
d、特定性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有:
a、法律
b、政策
c、规划
d、建设项目
4、基本制度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领域里具有重大意义的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
5、建设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后的环境影响评价称为后评价。
第五章 环境标准与环境监测第五章单元测试1、环境监测不具有的特点是:
a、综合性
b、连续性
c、稳定性
d、追踪性
2、下列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机构是: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
3、环境监测报告按内容和周期分为环境监测快报、 简报、月报、季报、年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及污染源监测报告。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5、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第七章 环境行政责任7.4环境行政强制措施随堂测验1、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问有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单元测试1、环境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2、环境行政处罚的特征:
a、行政处罚的对象是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中的违法者
b、环境行政处罚的性质是行政制裁
c、环境行政处罚是合意行为
d、环境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
3、行政处分的种类:
a、警告
b、记过
c、降级
d、降职
4、环境行政强制措施:
a、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c、扣押财物
d、冻结存款、汇款
5、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
6、环境行政责任承担并不要求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
7、按日计罚是环境行政处罚的重要形式之一。
8、环境行政强制措施是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最终处分。
9、环境行政处分的对象必须是公务员。
10、环境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行政制裁行为。
第六章 环境民事责任第六章单元测试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免责条件不包括:
a、战争或恐怖活动
b、泥石流
c、受到损害的人为了转嫁损害故意破坏排污设备
d、排污者疏忽大意过失
2、环境污染受害者要追究污染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必须证明:
a、污染者违法排放了污染物
b、受害者受到的损害
c、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与损害之间有现实因果关系
d、该损害与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有关联性
3、a企业排污导致b生态农业公司大面积受污染、5位职工中毒住院治疗,b公司因而无法履约向某粮油加工公司提供合格农产品,a企业应该承担如下责任:
a、赔偿b生态农业公司农业生产损失
b、承担b公司5位职工本次污染中毒引起的全部医疗费用和误工费用
c、承担某粮油公司因合格农产品材料缺乏而导致的经营损失
d、恢复受污染区域的环境原状
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主体不包括在我国的外国人。
5、环境污染无过错归责原则不能实行推定过错。
第八章 环境刑事责任第八章单元测试1、污染环境罪的客观行为主要表现为( )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行为:
a、排放
b、倾倒
c、处置
d、爆炸
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构成特征正确的有:
a、客体是环境权
b、需要违反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c、主观方面大部分罪为故意
d、单位不能构成本类犯罪
3、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构成污染环境罪?
a、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b、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倍以上的;
c、排放、倾倒、处置含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0倍以上的;
d、通过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灌注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4、盗伐林木罪与滥伐林木罪的区别有:
a、主体不同
b、主观方面不同
c、客观方面的行为不同
d、犯罪对象的归属不同
5、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与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并无本质不同,仅是危害性程度不同而已。
6、污染环境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侵犯的客体应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7、污染环境罪的定罪标准是“情节严重”,所以所有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都需要造成严重的污染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否则只能进行行政处罚。
8、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就可以构成犯罪,不需要数量的限制。
9、盗伐林木罪的对象是不属于自己所有的林木,既侵犯了国家森林管理制度,也侵犯了他人林木所有权;滥伐林木罪的对象既包括自己所有的林木,也包括他人所有的林木,只侵犯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不侵犯他人林木所有权。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05
- 2023-02-27 01:03
- 2023-02-27 01:01
- 2023-02-27 00:55
- 2023-02-27 00:46
- 2023-02-27 00:10
- 2023-02-27 00:09
- 2023-02-27 00:06
- 2023-02-26 23:54
- 2023-02-26 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