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绪论单元检测1、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类经》
e、《神农本草经》
2、为中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e、《千金要方》
3、中医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时令对人体的影响
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d、五脏六腑、奇恒之腑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统一
4、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灵枢经》
b、《脉经》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e、《金匮要略》
5、中医诊治疾病主要着眼于:
a、疾病
b、症状
c、体征
d、证候
e、以上都不是
6、儒家文化对中医学得影响包括:
a、以人为本
b、炼丹术
c、八段锦
d、辨证论治
e、以上都不是
7、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灵枢经》
b、《脉经》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e、《伤寒杂病论》
8、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脉望》
b、《脉经》
c、《文魁脉学》
d、《濒湖脉学》
e、《一指禅》
9、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a、《针灸甲乙经》
b、《针灸大成》
c、《针经》
d、《针道》
e、以上都不是
10、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是:
a、a.《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b、b.《本草纲目》
c、c.《景岳全书》
d、d.《黄帝内经》
e、e.以上都不是
1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是:
a、《小儿药证直诀》
b、《幼幼集成》
c、《儿科要旨》
d、《育儿心法》
e、以上都不是
12、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是哪位医家:
a、张仲景
b、张景岳
c、陈无择
d、孙思邈
e、王纶
13、被称为“攻邪派“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张景岳
c、刘元素
d、孙思邈
e、李东垣
14、被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张景岳
c、刘元素
d、孙思邈
e、张子和
15、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张景岳
c、刘元素
d、孙思邈
e、张子和
16、中医学创新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a、明清时期
b、汉代
c、宋金元时期
d、魏晋时期
e、以上都不是
17、《温疫论》的作者是:
a、吴有性
b、吴鞠通
c、刘元素
d、孙思邈
e、张子和
18、创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是:
a、吴有性
b、吴鞠通
c、叶桂
d、李时珍
e、张子和
19、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的是:
a、吴有性
b、吴鞠通
c、叶桂
d、李时珍
e、张子和
20、“君主之官“是:
a、心
b、心包
c、命门
d、肾
e、肝
2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脉经》
e、《难经》
22、金元四大家是:
a、刘完素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从正
e、王叔和
23、辨证论治包括: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同证同治
d、异证异治
e、同证异治
绪论单元作业1、简述证的概念?
2、何谓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3、何谓辨证与论治?二者有何关系?
第二章 中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单元测验1、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是根据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2、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下列哪项说法是不准确的
a、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b、背为阴,腹为阳
c、内为阴,外为阳
d、下部为阴,上部为阳
e、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
3、所谓“阴阳转化”,下列哪项说法是不确切的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
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e、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4、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则肾为五脏中的
a、阳脏
b、阳中之阳脏
c、阳中之阴脏
d、阴中之阳脏
e、阴中之阴脏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
a、阴阳的相互对立
b、阴阳的相互消长
c、阴阳的相互转化
d、阴阳的互根互用
e、阴阳的相互制约
6、《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
a、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正常
b、阴阳的依存互根关系正常
c、阴阳的消长平衡关系正常
d、阴阳的相互转化关系正常
e、阴阳的对立、消长关系正常
7、“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8、“阳损及阴”是指
a、阳盛伤阴
b、阳虚不能化生阴液,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
c、阴阳两虚
d、阴偏虚
e、阴虚不能化生阳气,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
9、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晦明
e、动静
10、昼夜分阴阳,则上午为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1、以昼夜分阴阳,后半夜为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必然的
d、偶然的
e、量变
13、“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反映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相互交感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
14、下列各项,可用阴阳消长来解释的是
a、阳虚则寒
b、阳长阴消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胜则阳病
1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最适于治疗的是
a、阴胜则寒之证
b、阴虚则热之证
c、阴盛伤阳之证
d、阴损及阳之证
e、阳损及阴之证
16、木的“所不胜”是
a、水
b、火
c、土
d、金
e、以上都不是
17、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种归类法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
a、相生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制化
1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木侮土
e、土侮木
20、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
a、培土生金
b、佐金平木
c、泻南补北
d、抑木扶土
e、培土制水
21、“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
e、肾阳虚而心火越
22、一年季节中,“长夏”所属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23、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稼穑
c、从革
d、炎上
e、润下
24、五行中火的“所胜”是
a、水
b、木
c、土
d、金
e、火
25、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木为水之子
b、火为土之母
c、水为火之所
d、金为木之所胜
e、木为土之所不胜
26、五行调节事物整体动态平衡的机制是
a、制化
b、我生
c、克我
d、我克
e、生我
27、下列项中,属于相乘传变的是
a、肺病及肾
b、肺病及心
c、心病及肝
d、肝病及肾
e、脾病及肾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a、脾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e、肺病及肾
29、下列关于五行生克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木为土之所胜
b、木为水之子
c、火为土之子
d、水为火之所胜
e、金为木之所胜
30、下列各项中,属于疾病传变较轻的是
a、肺病及肾
b、肝病及肾
c、肺病及心
d、心病及肝
e、脾病及肾
31、“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说明
a、阴阳互根互用
b、无阴也就无从言阳,无阳也就无从言阴
c、阳主生发,阴主收藏
d、阴阳的消长平衡
e、阴阳的对立制约
32、下列哪项为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
a、阳病治阴
b、益火之源
c、壮水之主
d、阴病治阳
e、寒者热之
33、属于阳的属性有
a、兴奋
b、抑制
c、外出
d、内入
e、上升
34、脾的所胜和所不胜分别是
a、肝
b、肺
c、心
d、肾
e、胃
35、根据“虚则补其母”确立的治法是
a、泻南补北
b、益火补土
c、佐金平木
d、培土生金
e、金水相生
36、下列哪些属五行理论在情志病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a、思胜恐
b、惊胜思
c、悲胜怒
d、怒胜忧
e、恐胜喜
阴阳五行单元作业1、阴阳特性有哪些?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3、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4、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和原因如何?
5、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
6、如何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举例说明之。
第三章 藏象藏象单元测验1、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a、脏腑生理
b、脏腑病理
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e、脏腑组织器官结构形态
2、五脏的生理特性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3、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e、病理表现的不同
4、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e、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
5、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6、将肺称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
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外合皮毛
c、肺通天气,不耐寒热
d、肺为水之上源
e、肺朝百脉
7、下列哪项不属于肺气宣发的生理作用
a、排出体内浊气
b、宣散卫气
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e、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
8、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控制血液的流速
b、控制内脏的血液容量
c、控制外周血液容量
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的运行
e、控制血液上荣头目
9、五脏中,具有“以升为健”特点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10、下列哪一项与肝的疏泄功能关系最不密切
a、情志的舒畅
b、脾胃的运纳
c、血液的循行
d、津液的输布
e、呼吸运动的正常
11、下列不属于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b、调节全身血量
c、调节全身阴阳
d、调畅全身气机
e、调节一切情志活动
12、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的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13、“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强弱
b、元气的充沛
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
d、肾中精气的充盈
e、后天之精的充养
14、“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
a、肾阳
b、肾为先天之本
c、肾藏精
d、肾主纳气
e、肾主水液
15、下列哪项在心主血脉中起关键作用
a、心血充盈
b、心气充沛
c、心神安宁
d、心搏如常
e、脉道通利
16、心为“君主之官”的理论依据是
a、心总统意志
b、心主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主情志
e、心总统魂魄
17、肺主气的功能取决于
a、司呼吸
b、宗气的生成
c、全身气机的调节
d、朝百脉
e、主治节
18、下列各项,与肺主通调水道功能关系最密切的是
a、气机的调节
b、朝百脉
c、主宣发与肃降
d、司呼吸
e、宗气的生成
19、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依据是
a、气能生血
b、人以水谷为本
c、脾主升清
d、脾能运化水谷精微
e、脾胃为后天之本
20、脾的升清作用的确切内涵是
a、脾的阳气主升
b、脾以升为健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e、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21、具有“喜燥恶湿”特性的脏腑是
a、肝
b、脾
c、胃
d、肾
e、肺
22、肝主疏泄的基本生理功能是
a、调畅情志活动
b、调畅全身气机
c、促进脾胃运化
d、推动血行津布
e、促进男女生殖
23、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量
c、统摄血液
d、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
e、化生血液与统摄血液
24、下列关于五脏所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藏神
b、肝藏魂
c、肺藏魄
d、脾藏意
e、肾藏智
25、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b、促进生殖功能的成熟
c、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d、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
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26、水火之宅是指
a、脾
b、胃
c、肾
d、肝
e、肺
27、肝藏血与脾统血的共同生理功能是
a、贮藏血液
b、调节血量
c、统摄血液
d、防止出血
e、化生血液
28、脏腑关系中,“水火既济”指的是
a、肝与肾
b、心与肾
c、肝与脾
d、肺与脾
e、肺与肝
29、五脏主五志,则忧属
a、心
b、肾
c、肝
d、肺
e、脾
30、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受盛
b、传化糟粕
c、化物
d、泌别清浊
e、通行元气
31、“利小便而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脾主运化
b、肺主通调水道
c、小肠主受盛
d、小肠主化物
e、小肠主泌别清浊
32、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
a、血府
b、经络
c、腠理
d、三焦
e、分肉
33、下列哪项是胃的生理功能
a、水谷精微的转输
b、水谷的受纳和腐熟
c、水液的吸收和转输
d、脏器位置的维系
e、血液的统摄
34、脏腑中“主津”作用的是
a、脾
b、肾
c、大肠
d、小肠
e、三焦
35、被称为“决渎之官”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小肠
e、膀胱
36、下列被称为“元神之府”的是
a、脑
b、髓
c、骨
d、脉
e、胆
37、大肠功能失常,可直接影响
a、肾失气化
b、肝失疏泄
c、肺失肃降
d、脾失健运
e、脾失升清
38、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主要取决于
a、肝主疏泄的功能
b、胆贮藏胆汁的功能
c、胆排泄胆汁的功能
d、脾主运化的功能
e、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
39、下列不属于“七冲门”的是
a、吸门
b、飞门
c、户门
d、气门
e、阑门
40、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三焦
4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是
a、三焦
b、脾
c、肾
d、肺
e、命门
42、“中焦如沤”主要是描述
a、胃的受纳
b、脾的散精
c、小肠泌别清浊
d、胃的腐熟水谷
e、大肠传化糟粕
43、膀胱的生理功能,依赖哪脏之气与膀胱之气的协调
a、心气
b、肾气
c、肝气
d、肺气
e、脾气
44、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b、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
c、对食物残渣和废水的处理
d、既能传导,又吸收水液
e、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
45、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组升降关系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肝主升肺主降
c、脾主升胃主降
d、心火下降肾水上承
e、心主血脉脾主统血
46、“乙癸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心与肾
b、肺与肾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肝与肺
47、全身的气机主要靠哪两脏调节
a、心与肝
b、心与肺
c、肝与脾
d、肝与肺
e、肝与肾
48、五脏关系中主要体现在气血方面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肾
e、肺与肾
49、与血液生成与运行关系密切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50、表现于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调节等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心与肝
e、肺与脾
51、具有精神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52、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关系密切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53、与气机升降调节关系密切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54、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脾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肺
e、肺与肾
55、具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e、脾与心
56、具有先后天互促互助关系的两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e、脾与肾
57、“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说明了脾胃之间存在的哪一种关系
a、升降相因
b、纳运协调
c、以膜相连
d、燥湿相济
e、表里配合
58、气血两虚病变多见的脏腑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脾与胃
e、肺与肝
59、乙癸同源指的是
a、金水相生
b、精血互化
c、津气互生
d、水火既济
e、精气互化
60、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
b、心、肝
c、肺、脾
d、肺、肝
e、肺、肾
61、肝藏血的生理意义包括
a、贮藏血液于肝内
b、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分配
c、调节水液代谢平衡
d、防止出血
e、魂神有所依舍
62、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3、观察肾精盛衰的标志是
a、齿
b、骨
c、发
d、脉
e、面色
64、脾的运化功能是指脾对饮食营养的
a、消化
b、吸收
c、转输
d、传导
e、排泄
65、推动血行的生理功能是
a、心主血脉
b、肝主疏泄
c、肾主气化
d、肺朝百脉
e、脾主统血
66、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可观察
a、面色
b、脉搏
c、意识
d、舌色
e、心胸部感觉
67、肺气的宣发生理作用表现为
a、呼出浊气
b、宣散卫气
c、布散津液于体表
d、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
e、生成宗气
68、肾精不足可出现
a、小儿囟门迟闭
b、小儿骨软无力
c、牙齿松动脱落
d、老年人骨质脆弱
e、脑转耳鸣
69、脾主升举,主要表现在
a、配合胃腐熟水谷
b、上输水谷精气于心肺、头目
c、在体合肉,主四肢
d、维系脏器位置的恒定
e、运化水液
70、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
a、宗气的生成
b、宣发津液
c、通调水道
d、朝百脉
e、调节全身气机
7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化生血液
b、排泄糟粕
c、分泌胆汁
d、贮存胆汁
e、排泄胆汁
72、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73、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阴液互资
b、先天促后天
c、升降相宜
d、后天充先天
e、藏泄互用
74、肺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表现于
a、呼吸运动
b、水液代谢
c、阴液互养
d、金水相生
e、升降相因
75、下列“诸海”中正确的是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骨为髓之海
d、脉为血之海
e、胃为水谷之海
藏象单元作业1、简述藏象学说的形成特点?
2、如何理解“心主身之血脉”?
3、简述肺主治节功能的具体作用?
4、简述“肝为刚脏”的含义?
5、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哪两方面的病理变化?
6、简述肾主水功能的具体作用?
7、肺与肝在生理,病理方面有何联系?
8、试述脾与胃的关系。
第四章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测试题1、气与那些脏腑有相关性
a、肺脾肾
b、心肺肾
c、肝脾肾
d、心肺脾
2、气的概念为何?
a、人争一口气,气就是万物之源
b、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c、气归于一,万物从一而变化,故气为物质的本源
d、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3、自然界的清气由哪一个脏腑所管理
a、肾
b、肺
c、肝
d、心
4、请问“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那里
a、《素问.天元纪大论》
b、《素问.六节藏象论》
c、《素问.刺志论》
d、《灵枢.五味》
5、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分别归那些脏腑管
a、肾、肺
b、心、肺
c、肺、脾、肾
d、心、肾、胃
6、气的生成来源
a、自然界的清气
b、饮食水谷的精微之气
c、肾中之精气
d、天地的正气
7、气生成与脏腑之间关系
a、肺为清窍、主司呼吸
b、脾主运化、化生水谷
c、肝主疏泄、气机疏通
d、肾为封藏、生气之根
8、气的生理功能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肾作用
9、气的推动作用指那些方面?
a、推动人体生长发育
b、推动脏腑、经络、器官、组织功能活动
c、推动气血运行功能
d、推动血液生成和运行功能
10、气的运动基本形式
a、升降
b、出入
c、表里
d、收纳
11、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12、性质清稀,流动大,主要散步在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参注血脉,起滋润作用为“津”
13、津液有润养全身喝化生血液的功能
14、津液的输佈只与肺、脾、肾相关
15、血能养神,故失眠健忘部分与血相关
气血津液单元作业1、论述题 如何理解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请说明气血之间关系;气与津液之间关系;血与津液关系
第五章 经络经络单元测试1、何为经络?
a、经络是人体的特殊连接系统
b、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c、经络是淋巴血管神经系统
d、经络是气血循行的地方
2、经络系统由那些部分所组成的
a、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以及连属部分组成
b、经络系统由经脉、经别、络脉组成
c、经络系统由十二正经所组成
d、经络系统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组成
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何?
a、手之三阳,从手走足
b、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c、手之三阴,从脏走手
d、足之三阴,从头走足
e、足之三阳,从足走头
4、下列哪些是奇经八脉?
a、阴跷脉、阳跷脉
b、阴任脉、阳任脉
c、阴惟脉、阳惟脉
d、天枢、带脉
5、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a、走向、分布规律
b、气血充实、阴阳藏匿之处
c、走向、分布不规律,无表里相配关系
d、与五脏六腑相连
6、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为何?
a、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b、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
c、参与人体生殖及脑髓机能的调节
d、参与五脏六腑的活动
7、督脉的循行以及生理功能为何?
a、督脉为阳脉之海,调节阳经的气血
b、督脉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c、督脉起于胞中,止于龈交
d、督脉起于会阴,止于龈交
8、带脉循行与生理功能为何?
a、带脉起于季胁,从带脉穴绕腰腹一周
b、带,束带之意,主要是约束功能
c、约束诸经、固护胞胎
d、带脉主司带下
9、十二经别的特点为何?
a、离、入、出、合
b、升、降、浮、沉
c、从十二经脉四肢部位,多为肘、膝以上别行分出
d、由体腔脏腑深部浅出于体表,并上行于头面部
10、经络的生理功能为何?
a、沟通联络作用
b、运输气血作用
c、感应传导作用
d、调节平衡作用
11、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是用来阐述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指导疾病治疗
12、冲脉为血海,调节十二经气血
13、阴阳跷脉主肢体运动,尤其上肢功能活动为主
14、“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手足阳经在此交接
15、经脉由正经、经别和奇经八脉所组成
16、络脉分为别络、浮络两类
经络单元作业1、经络系统由那些所组成的
2、十二经脉名称为何
3、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为何
4、奇经八脉中一源三岐为那三条经脉,其循行及功能特点为何
第六章 体质学说体质学说单元测试1、在《千金要方》中,将禀赋称为
a、气质
b、禀质
c、禀赋
d、赋禀
2、禀赋不足,表现为先天,则称之为
a、胎怯
b、五迟
c、五软
d、解颅
3、体质可通过下列哪方面表现出来
a、人体形态
b、人的智慧
c、人的意识
d、人的气质
e、人的情志
4、体质的个体特异性与什么有关
a、饮食习惯
b、年龄变化
c、疾病损害
d、先天禀赋
5、体质的可变性与什么有关
a、先天禀赋
b、后天因素
c、思维改变
d、智慧
体质学说单元作业1、何谓禀赋?
2、何谓体质?
3、禀赋与体质两者的关系如何?
4、体质的特点是什么?
5、禀赋与先天之本的关系?
6、理想体质的标志是什么?
第七章 病因与发病病因与发病单元测试1、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季节性
b、地区性
c、传染性
d、转化性
2、最易导致病位游移不定的外邪是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火邪
3、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寒邪
b、湿邪
c、燥邪
d、风邪
4、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5、寒邪袭人,导致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
a、其性收引,以致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b、其为阴邪,伤及阳气,肢体筋脉失于温煦
c、其性凝滞,肢体气血流行不利
d、其与肾相应,伤及肾精,筋骨失养
6、易于耗气伤津的邪气有( )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燥邪
e、风邪
7、导致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有( )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药邪
e、医过
8、下列哪项症状是“湿性趋下”特点的表现
a、带下
b、小便浑浊
c、泄泻
d、下痢
e、下肢水肿
9、易于耗伤阳气的邪气有( )
a、风邪
b、暑邪
c、湿邪
d、火邪
e、寒邪
10、风性主动在临床上常表现为( )
a、眩晕
b、震颤
c、四肢抽搐
d、角弓反张
e、狂躁妄动
病因与发病单元作业1、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导致疼痛的机理是什么
3、简述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简述瘀血致病的特点
5、七情内伤是如何影响脏腑气机的?
6、体质因素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传变和转归
第八章 病机第八单元测试1、引起阳偏胜(盛)的机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阳邪入侵,内合人身之阳
b、气郁化火
c、五志化火,耗伤阴血
d、感受阴邪,从阳化热
2、卫气虚弱,与下列哪一项关系最密切?( )
a、肺气虚
b、脾气虚
c、心气虚
d、肾气虚
3、阴阳互损最易发生在何脏?( )
a、心
b、肝
c、脾
d、肾
4、形体消瘦、便溏、舌红少苔,多见于( )
a、心阴虚
b、肝阴虚
c、脾阴虚
d、肺阴虚
5、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都可以出现( )
a、胸胁刺痛
b、急躁易怒
c、两目干涩
d、肢体震颤
6、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的主要病机是( )
a、肾精亏虚
b、肾阴不足
c、肾阳亏虚
d、脾气虚弱
7、气喘不得平卧,心悸,颈脉动,称之为()
a、寒饮射肺
b、水气凌心
c、肺失肃降
d、心血瘀阻
8、可以高度概括人体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基本病机是()
a、邪正盛衰
b、阴阳失调
c、正虚邪不胜
d、邪去正衰
9、形成虚实错杂的病机是( )
a、邪盛正衰
b、邪盛正未衰
c、正虚邪不盛
d、邪去正衰
10、形成虚证的病机是( )
a、邪盛正衰
b、邪盛正未衰
c、正虚邪不盛
d、正虚邪恋
11、阳盛格阴的本质是( )
a、虚寒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12、列哪一项不属于形成阴偏胜的原因( )
a、感受寒邪
b、感受湿邪
c、过食生冷
d、劳倦内伤
13、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
a、阴虚而阳相对亢盛
b、阴虚而导致阳气无以化生
c、阴寒病证转化为阳热病证
d、感受寒邪而伤及阳气
14、下列不属于阳偏衰的病因是( )
a、先天不足
b、后天失养
c、久病伤正
d、热病后期正气大伤
15、因虚致实,是指在正虚基础上又导致( )
a、正气更加虚弱 b. c. d.
b、病理产物形成
c、病情迁延不愈
d、邪正斗争趋剧
16、在一定条件下,“五志过极”和“五气”皆可化( )
a、风
b、寒
c、湿
d、火
17、心烦、失眠,小便短赤灼痛,舌红,其病机在于( )
a、心肝火旺
b、心肾不交
c、膀胱湿热
d、心火下移小肠
18、牙齦红肿、口臭,多见于( )
a、心火上炎
b、肺热灼盛
c、肝火上炎
d、胃火上冲
19、患者久病,纳少,乏力,腹胀,但时有减缓,腹痛喜按,舌胖嫩而苔润,脉细弱无力。其病机是( )
a、真实假虚
b、真实病证
c、真虚假实
d、真虚病证
20、患者胃肠热盛,大便秘结,腹满硬痛而拒按,潮热,神昏谵语,但又兼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顿。其病机是( )
a、虚中夹实
b、真实假虚
c、由实转虚
d、真虚假实
21、气逆最常见于哪些脏腑( )
a、肺
b、脾
c、肝
d、胃
22、肝气郁结的病机发展趋势有( )
a、气滞血瘀
b、气滞痰凝
c、肝火上炎
d、犯脾乘胃
23、气虚可引起血的那些变化()
a、血虚
b、血瘀
c、血热
d、出血
24、气机郁滞多见于那些脏腑?()
a、肺
b、肝
c、脾
d、肾
25、血虚与那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肝
c、肺
d、肾
第八单元作业1、什么是实证?
2、何谓病机?中医病机学中的基本病机包括哪些?
3、试述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在病机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第九章 预防治则第九单元测试1、养生首见于()
a、《内经》
b、《庄子》
c、《类经》
d、《摄生消息论》
2、曾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当以脾胃为先”的医家是( )
a、张景岳
b、李东垣
c、朱丹溪
d、孙思邈
3、肾藏( ),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
a、气
b、血
c、阴
d、精
4、以形神合一为理论基础的养生原则是( )
a、顺应自然
b、形神兼养
c、保精护肾
d、调养脾胃
5、固护后天为理论基础的养生原则是( )
a、顺应自然
b、形神兼养
c、保精护肾
d、调养脾胃
6、中医学认为人类寿命的自然限度是()
a、80
b、90
c、110
d、120
7、不属于调摄情绪法的是()
a、节制法
b、疏泄法
c、转移法
d、清净养神
8、按照“穿着衣服必须不失四时之节”的原则,早春宜( )
a、减裤不减衣
b、减衣不减裤
c、减衣减裤
d、加衣加裤
9、胖之人,饮食宜( )
a、清淡
b、多食甘润生津之品
c、多食辛辣燥烈之品
d、多食碱性食物
10、《饮膳正要》一书中说:“春气温,宜食( )以凉之”
a、菽
b、麻
c、麦
d、苦
11、下列哪本著作开创了中医“预防为主”思想的先河,首次明确提出“治未病”一词( )
a、《内经》
b、《医学源流论》
c、《医学启源》
d、《金匮要略》
12、预防的基本原则源于以下哪种理论( )
a、治未病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病后防复
13、“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出自( )
a、《医学源流论·防微论》
b、《医学心悟》
c、《金匮要略》
d、《素问·玉机真脏论》
14、既病防变,就是指在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力求做到( )
a、早期诊断
b、早期治疗
c、防止疾病发展
d、防止病邪侵害
15、用下列哪种药物可预防菌痢( )
a、贯众
b、板蓝根
c、马齿苋
d、茵陈
16、用下列哪种药物可预防肝炎( )
a、贯众
b、板蓝根
c、大青叶
d、茵陈
17、导致食复的原因不包括( )
a、多食
b、强食
c、不注意忌口
d、滥服补剂
18、以下哪种疾病多在气候转变的季节或寒冬复发( )
a、失眠
b、脏燥
c、哮病
d、癫狂
19、防止食复不包括( )
a、饮食宜有营养
b、饮食应清淡
c、饮食宜易消化
d、饮食宜以温热性的食品为主
20、下列哪项不属于病后防复的内容( )
a、防止复感新邪
b、截断病传途径
c、防止劳复
d、防止药复
第九单元作业1、1. 什么是预防?
2、1. 未病先防的概念及含义?
3、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原则,试述其内涵?
猜你喜欢
- 2023-02-27 01:22
- 2023-02-27 01:21中国大学mooc税收学(中国税制)试题及答案
- 2023-02-27 00:51
- 2023-02-27 00:51
- 2023-02-27 00:48
- 2023-02-27 00:19
- 2023-02-27 00:03
- 2023-02-26 23:29
- 2023-02-26 23:24
- 2023-02-26 23:05